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课时作业
展开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课时作业,共4页。
《黄河颂》同步训练
【基础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哺育(P?) 澎湃(pài ) 气魄(Pò)
B.山巅(diān) 狂澜(1án) 屏障(píng)
C.浩荡(shāng)浊流(zhuó) 滋长(zì)
D. 赞歌(zàn) 发源(yuán) 宛转(wá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原野 气魄 赞歌 高山之颠 B.狂澜 浊流 宛转 惊涛澎湃
C.连环 奔腾 摇蓝 发扬滋长 D.屏障 臂膀 哺育 一些万丈
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在这里是气势的意思)
B.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
C.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遮挡着)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事物的发源地)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5.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掀起/万丈狂澜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6.关于黄河,古人是这样吟咏的:
①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王之涣《凉州词》)
你还知道哪些吟咏黄河的诗句?请再写出两句。
7.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记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但如今,人们一提到黄河,更多的是谈“断流”、“水污染”、“水土流失”……163位院士也联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提出治理建议。
二、整体感悟
1.诗中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2.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3.朗诵全诗后,你觉得这首诗是一首直白抒情的诗,还是委婉含蓄的诗?为什么?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
(原文略,见课文)
1. “望黄河滚滚”的“望”字,统领诗中哪些内容?
2.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文中相应的诗句。
诗中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 ;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 ;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
3.为什么说黄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4.诗中说“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铁的臂膀”指什么?这个比喻有什么深刻含义?
5.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摇篮。诗中说:“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你能从历史长河中撷取一朵浪花来解释一下吗?
【拓展阅读】
一、类文赏析
怒吼吧,黄河
(朗诵词)
听啊:
珠江在怒吼!
扬子江在怒吼!
啊!黄河!
掀起你的怒涛,
发出你的狂叫,
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
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
发出你战斗的警号吧!
(合唱)
怒吼吧,黄河!
掀起你的怒涛,
发出你的狂叫!
向着全世界的人民,
发出战斗的警号!
啊----!
五千年的民族,
苦难真不少!
铁蹄下的民众,
苦痛受不了!
(重复)
受不了……!
但是,
新中国已经破晓;
四万万五千万民众
已经团结起来,
誓死同把国土保!
你听,你听,你听:
松花江在呼号;
黑龙江在呼号;
珠江发出了英勇的叫啸;
扬子江上
燃遍了抗日的烽火!
啊!黄河!
怒吼吧!怒吼吧!怒吼吧!
向着全中国受难的人民,
发出战斗的警号!
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
发出战斗的警号!
赏析:《怒吼吧,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八乐章,也是终曲。主体部分,诗人的情感一开始比较深沉、平和,从“五千年的民族”开始了抒情性叙述,而后逐渐变得激昂起来,最后推向高潮,塑造了黄河在怒吼、人民在战争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巨大力量,召唤全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战斗!诗歌中反复手法的运用,形成明快的节奏,表达了诗人强烈而奔放的情感。
二、阅读《长江之歌》,完成下列各题。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1.揣摩下列比喻句、拟人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②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歌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内在联系。
4.请你默写出两句有关长江的诗句。
参考答案及点拨:
【基础训练】
一、1.B 点拨:A项“哺”应读b?;C项“荡”应读dàng;“滋”应读zī;D项“宛”应读w?n。
2.B 点拨:注意区分形近字和音近字。A项中“高山之颠”的“颠”应为“巅”,C项中“摇蓝”的“蓝”应为“篮”,D项中“一些万丈”的“些”应为“泻”。
3.C 点拨:“屏障”在句中是指“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4.D 点拨:A项是比喻,拟人;B项是对偶;C项是比喻。
5. D 点拨:本句正确的停顿应为“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6.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点拨:注意日常分类积累古诗词。
7. 略 点拨: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建议要言之有理,如针对黄河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应在中上游多植树种草,防止过度放牧,防止滥采乱伐。
二、1.源远流长、流量巨大、支流众多
点拨:从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分析。
2.热情歌颂了历史悠久的伟大祖国,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意志,展现了中国人民为夺取抗战胜利而誓死战斗的决心
3.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景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对黄河的热爱之情,充满雄健豪迈之美。
三、1.从“望黄河滚滚”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点拨:即“望”字以后的诗句。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点拨:注意从诗歌中提取有效信息。
3.黄河含沙量大,多曲流
点拨:结合地理知识作答。
4.指众多的支流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大,她孕育了万千强壮有力的儿女。
点拨:找出本义及比喻义,结合诗歌理解其深刻含义。
5.略 点拨:扣住“文化”“民族精神”举例,如“四大发明”“文天祥”等。
【拓展阅读】
二、
1、①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 ②摇蓝指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
点拨:注意理解其引申义。
2.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中华儿女将发扬长江的伟大精神建设祖国,迈向新时代。
点拨:从歌词“推动新的时代”可以看出。
3.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点拨:注意从写法、立意等方面比较。
4.示例:(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点拨:注意日常积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卖油翁随堂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词语积累——解释下列的多义词,材料探究,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同步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积累与运用,整体感悟,课文精彩语段阅读,拓展阅读题,中考题,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补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