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化学键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化学键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碱金属元素概述,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碱金属与水的反应,碱金属化学性质递变性的微观解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0讲 碱金属元素
知识导航
知识精讲
一、碱金属元素概述
1. 定义
碱金属元素为第ⅠA族(除氢)的元素。包括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其中钫为放射性元素。
2.相似性
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_____个电子,很容易_______,最高正价为_____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_____碱,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元素。
3.递变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_______,原子半径逐渐______。
【答案】1失去 +1 强增多增大
二、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
碱金属
颜色
状态
密度/g·cm-3
熔点/℃
沸点/℃
锂
银白色
柔软
0.534
180.5
1347
钠
0.97
97.81
882.9
钾
0.86
63.65
774
铷
1.532
38.89
688
铯
略带金色光泽
1.879
28.40
678.4
1. 相似性
碱金属单质都有______色的金属光泽(但____略带金色光泽)、硬度小、有延展性,密度小、熔沸点较低,导电、导热性良好,液态钠钾合金可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2. 递变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的熔点和沸点逐渐______,密度逐渐______,(但ρK___ρNa),且Li、Na、K的密度_____1,Rb、Cs的密度_____1。
【答案】银白铯降低增大<<>
三、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碱金属
现象及产物
化学方程式
Li
不如Na剧烈,生成Li2O
4Li + O2 2Li2O
Na
剧烈燃烧,生成Na2O2
2Na + O2Na2O2
K
燃烧比Na剧烈,生成复杂的氧化物
K + O2 KO2(超氧化钾)
Rb
燃烧反应更剧烈,生成更复杂的氧化物
Cs
燃烧反应更剧烈,生成更复杂的氧化物
【实验结论】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与O2反应越来越_____,产物越来越_________。
【答案】剧烈复杂
四、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碱金属
现象及产物
化学方程式
Li
反应较慢,生成H2
2Li + 2H2O === 2LiOH + H2↑
Na
反应剧烈,生成H2
2Na + 2H2O === 2NaOH + H2↑
K
反应剧烈,轻微爆炸,生成H2
2K + 2H2O === 2KOH + H2↑
Rb
遇水立即燃烧,爆炸,生成H2
Cs
遇水立即燃烧,爆炸,生成H2
【实验结论】碱金属都能与水反应,反应的通式为2R + 2H2O===2ROH + H2↑,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与水反应越来越______,生成的ROH(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______。
【答案】剧烈复杂强
五、碱金属化学性质递变性的微观解释
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对电子引力降低→越容易失去电子→元素的金属性增强→单质的还原性增强。
对点训练
题型一: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例1】(2021·云南省大姚县第一中学高一月考)下列不属于碱金属单质的通性的是
A.硬度小、密度小 B.熔点较低
C.焰色反应相同 D.导热、导电性能强
【答案】C
【详解】
碱金属的硬度较小、密度较小,熔点均较低,且导热、导电性能强,但焰色试验中火焰的颜色各不相同;
故答案为C。
题型二: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变2-7】(2019·山西·太原五中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金属钠投入Ca(HCO3)2溶液,反应后有白色沉淀析出
B.干粉灭火器能用于扑灭金属钠、钾的着火
C.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为0.9%,与人体的血液中含量相同,它的溶质是NaCl
D.取用金属钠、钾时,所需实验用品有小刀、镊子、滤纸、玻璃片
【答案】B
【详解】
A、钠是活泼的金属,极易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A正确;
B、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CO2反应生成氧气,B不正确;
C、生理盐水的的溶质是氯化钠,正确;
D、钠的腐蚀性比较强,要用镊子取用,用滤纸擦干表面的煤油或石蜡油,正确
答案选B。
【变3】(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对碱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K通常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与空气的接触
②碱金属常温下呈固态,取用时可直接用手拿
③碱金属中还原性最弱的是锂
④碱金属阳离子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⑤碱金属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⑥从到,碱金属的密度越来越大,熔、沸点越来越低
A.①③④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答案】A
【详解】
①钾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氧气等发生反应,金属钾密度比煤油大,所以钾通常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与空气的接触,正确;
②碱金属的活泼性较强,会和皮肤中的水反应生成碱,具有强腐蚀性,故取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拿,错误;
③依据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碱金属中还原性最弱的是锂,正确;
④元素金属性越弱,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所以碱金属阳离子中氧化性最强的是,正确;
⑤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多,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正确;
⑥从到,碱金属的熔、沸点逐渐降低,密度呈增大趋势,钾反常,错误;
综上所述,A项正确;
答案选A。
题型三:推测碱金属的性质
【变4-4】(2021·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可能存在的第119号未知元素,有人称为“类钫”,它位于碱金属族,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及元素性质变化趋势,下列关于碱金属某些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判断,错误的是()
①锂与水反应比钠剧烈 ②金属单质都可以密封保存在煤油中
③锂的氧化物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二氧化碳 ④锂的阳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钠的相同
⑤“类钫”单质是强还原剂 ⑥“类钫”在化合物中显+1价
⑦推测“类钫”单质的密度应该大于 ⑧“类钫”单质有较高的熔点
A.①②④⑧ B.①②③⑦ C.③④⑤⑧ D.①③④⑥
【答案】A
【详解】
①金属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则钠与水反应比锂与水反应剧烈,①错误;
②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若用煤油保存锂,则达不到隔绝空气和水的目的,②错误;
③锂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在空气中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锂,③正确;
④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次外层变成最外层,故锂离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钠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二者数目不等,④错误;
⑤“类钫”属于碱金属,碱金属单质都具有强还原性,可作强还原剂,⑤正确;
⑥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在反应中容易失去这个电子显+1价,⑥正确;
⑦碱金属单质的密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K反常),推测“类钫”单质的密度应该大于钫的,密度大于,⑦正确;
⑧碱金属单质的熔点较低且从上到下熔点逐渐降低,所以“类钫”单质的熔点很低,⑧错误。
故选A。
【例5】(2021·湖南长郡中学高一月考)最近,德国科学家实现了铷原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带来重大突破。已知铷是37号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85。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铷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关于铷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与水反应比钠更剧烈
②Rb2O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③Rb2O2与水能剧烈反应并释放出O2
④它是极强的还原剂
⑤RbOH的碱性比同浓度的NaOH弱
(3)现有铷和另一种碱金属形成的合金5 g,与足量水反应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2.24 L,则另一碱金属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铷久置于空气中,最终变成产物是_____________。
A.Rb2O B.Rb2O2 C.Rb2CO3 D.RbHCO3
【答案】(1)五ⅠA (2)⑤ (3)Na或Li (4)C
【解析】(1)由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规律可推知37R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Rb应位于第五周期第ⅠA族;(2)Rb的结构、性质与Na相似,且更活泼,对应的Rb2O、Rb2O2、RbOH的性质分别与Na2O、Na2O2、NaOH相似,则①金属性Rb>Na,所以与水反应比钠更剧烈,故正确;②氧化钠易与水、二氧化碳反应,则它的氧化物在空气中易吸收CO2和水,故正确;③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产生氧气,所以Rb2O2与水能剧烈反应并释放出O2,故正确;④金属性Rb>Na,它是极强的还原剂,故正确;⑤金属性Rb>Na,RbOH的碱性比同浓度的NaOH强,故错误;所以选⑤;(3)从碱金属与水反应通式2R +2H2O=2ROH+H2↑可知,生成0.1molH2,碱金属的物质的量为0.2mol,所以平均摩尔质量M= =25 g/mol,而M(Rb)>25 g/mol ,则另一碱金属的M必小于25g/mol,所以可能是Na或Li;(4)铷久置于空气中,先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铷,氧化铷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铷,氢氧化铷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铷,故最终变成产物是Rb2CO3,故选C。
提分特训
【题1】(2021·全国·模拟预测)“铷(Rb)原子钟”被誉为卫星的“心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铷的熔点高于钾 B.的中子数为48
C.和化学性质不同 D.铷元素属于ⅠB族
【答案】B
【详解】
A.铷和钾属于碱金属,碱金属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铷原子序数大于钾,故金属铷的熔点低于钾,A错误;
B.的中子数为85-37=48,B正确;
C.和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C错误;
D.铷属于碱金属,位于ⅠA族,D错误;
故选B。
【题2】(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关于Li、Na、K、Rb、Cs的叙述均正确的一组是
①金属性最强的是锂②氧化性最强的是锂离子③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形式存在④Li的密度最大⑤铯与水反应十分剧烈,甚至会发生爆炸
A.①②③ B.④⑤ C.②④ D.②③⑤
【答案】D
【详解】
①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即Cs的金属性最强,故①错误;
②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其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则Li+的氧化性最强,故②正确;
③碱金属都是活泼的金属,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③正确;
④从上到下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密度呈增大的趋势,Cs的密度最大,故④错误;
⑤Cs的金属性非常强,与水反应十分剧烈,故⑤正确;
综上所述,②③⑤正确,故选D。
【题3】(2021·上海金山·二模)已知有钠、钾及钠钾合金,对于它们三者熔点高低比较正确的是
A.钠钾合金>钠>钾 B.钠>钾>钠钾合金
C.钠>钠钾合金>钾 D.钾>钠钾合金>钠
【答案】B
【分析】
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碱金属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以此来解答。
【详解】
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的熔点低,碱金属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熔点为钠>钾>钠和钾的合金,
故答案选B。
【题4】(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随核电荷数递增,碱金属单质的熔点依次降低
B.随核电荷数递增,碱金属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
C.碱金属单质都是密度较小的有色金属
D.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答案】B
【详解】
A.碱金属都属于金属晶体,金属阳离子半径逐渐增大,对外层电子束缚能力减弱,金属键减弱,所以熔沸点降低,故A正确;
B.随核电荷数递增,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但Na、K反常,故B错误;
C.碱金属元素包含Li、Na、K、Rb、Cs、Fr,属于轻金属元素,所以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都较小,碱金属单质多为具金属光泽的银白色金属,铯带金黄色,但暴露在空气中会因氧气的氧化作用生成氧化物膜使光泽度下降,呈现灰色的有色金属,故C正确
D.碱金属元素都在IA族,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故D正确;
答案:B。
【点睛】
(1)碱金属都属于金属晶体,其单质的熔沸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碱金属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其单质的熔点、沸点依次降低,密度依次增大(但钾反常)。
【题5】(2020·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高一月考)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几位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锂单质化学性质与钠类似,活泼性比钠略弱。它的密度为0.534g/cm3,锂元素的焰色为紫红色,将绿豆大的锂投入水中,下列实验现象合理的有
①锂沉入水中
②锂浮在水面上
③水中有大量气泡
④反应后在水中加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⑤反应剧烈,发出紫红色火焰
⑥锂四处游动
A.②③ B.①③ C.②③⑤ D.②④⑤⑥
【答案】A
【详解】
锂的密度比水小,因此锂浮在水上,故①错误;②正确;锂和水反应生成LiOH和H2,溶液中能产生大量气泡,故③正确;生成的LiOH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④错误;锂和水反应相对平缓,放出的热量并不能使锂融化,且生成的H2并不能推动锂四处游动,故⑤⑥错误;
答案选A。
【题6】(2018·河北张家口·高一月考)钾、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都类似。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钾与钠相比,熔沸点:K ____(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三节 化学键随堂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卤族元素概述,卤素的物理性质,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卤素化学性质递变性的微观解释,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巩固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元素周期表的信息,0族定位法,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差值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金属材料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铝的结构,铝的化学性质,氧化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