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36酸碱指示剂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12570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苏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36酸碱指示剂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1257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苏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36酸碱指示剂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12570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苏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36酸碱指示剂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36酸碱指示剂,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苏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36酸碱指示剂 一、单选题1.(2021·江苏苏州·统考二模)用括号内试剂不能一次性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A.固体:NaOH、NH4NO3、NaCl(水)B.液体:稀盐酸、H2O、Ca(OH)2溶液(石蕊溶液)C.固体:NaCl、CaCO3、KCl(水)D.液体:Ba(NO3)2溶液、MgCl2溶液、K2CO3溶液(稀硫酸)2.(2021·江苏苏州·统考一模)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及产物的性质。(知: ;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试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铜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速率B.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硫显酸性C.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D.稀硫酸与铜丝不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会导致性质差异3.(2021·江苏苏州·统考一模)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4.(2021·江苏苏州·模拟预测)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②溶液变红,则M可能为酚酞溶液B.若只有③有气泡产生,则M可能为稀盐酸C.若①有蓝色沉淀生成,则M可能为氢氧化钡溶液D.若①②③④都没有现象,则M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5.(2021·江苏苏州·统考一模)利用无色酚酞试液可以鉴别的一组溶液是 A.BaCl2、H2SO4、HCl B.NaOH、KOH、HClC.K2CO3、Na2CO3、HCl D.NaCl、NaOH、HCl6.(2021·江苏苏州·统考二模)下列“家族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制二氧化碳B.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C.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D.用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7.(2020·江苏苏州·统考二模)在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加入了2﹣3滴酚酞试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不能说明两者发生了中和反应的事实是( )A.酚酞试液的颜色逐渐变浅直至变成无色B.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到最大值后减小C.混合溶液的pH由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D.滴入适量的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8.(2020·江苏苏州·统考一模)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B.氨气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D.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会有白色沉淀生成9.(2020·江苏苏州·统考二模)下列化学事实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化学事实原因分析A不饱和石灰水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温度越高,氢氧化钙溶解度越大B5%的蔗糖溶液中取出部分,溶液的浓度不变溶液的均一性C电解水时加氢氧化钠可以增强导电性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增加D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A.A B.B C.C D.D10.(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下列各组物质反应,所得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A.一定量的稀盐酸与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B.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相混合C.将硫酸钾溶液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D.将氯化钾溶液滴入硝酸银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11.(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缓慢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对该图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A.向a点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B.取少量b点溶液,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C.c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氢氧化钠D.该温度下,向d点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溶质质量增加12.(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物质一定是碱B.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溶液一定是盐酸溶液C.与熟石灰共热产生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铵态氮肥D.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13.(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考核时,下列四位同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检验溶液酸碱性 B.溶解固体C.倾倒液体 D.熄灭酒精灯14.(2021·江苏苏州·统考二模)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B.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制二氧化碳C.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D.用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15.(2021·江苏苏州·统考二模)室温下,下列各组溶液中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A13+、Fe3+、、C1-B.在pH=5的溶液中:Mg2+、、、C1-C.在含醋酸的溶液中:K+、、Cl-、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Ba2+、K+、、Cl-
参考答案:1.C【详解】A、NaOH、NH4NO3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分别升高、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用水鉴别NaOH、NH4NO3、NaCl,此选项正确。B、稀盐酸、H2O、Ca(OH)2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碱性,分别能使石蕊溶液显示红色、紫色、蓝色,可以用石蕊溶液鉴别稀盐酸、H2O、Ca(OH)2溶液,此选项正确。C、NaCl、KCl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CaCO3难溶于水,用水不能鉴别出、NaCl、KCl,此选项错误。D、 稀硫酸能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氯化镁溶液不反应,用稀硫酸可以鉴别Ba(NO3)2溶液、MgCl2溶液、K2CO3溶液,此选项正确。故选C。2.B【详解】A、铜丝绕成螺旋状,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速率,不符合题意;B、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不是二氧化硫显酸性,符合题意;C、二氧化硫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D、铜能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反应物的浓度不同会导致性质差异,不符合题意。故选B。3.C【详解】A、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B、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C、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D、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显无色,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氢氧化钠过量,显碱性,溶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4.D【详解】A、若②氢氧化钙溶液变红,氢氧化钙显碱性,与酚酞变红,则M可能为酚酞溶液;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若只有③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则M可能为稀盐酸;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若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硫酸铜与氢氧化钡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则M可能为氢氧化钡溶液;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若①②③④都没有现象,则M不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①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5.D【详解】A、三种物质分别呈中性、酸性、酸性,都不会使酚酞变色,不能鉴别,错误;B、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都会使酚酞变红色,不能鉴别,错误;C、碳酸钾和碳酸钠的溶液都显碱性,都会使酚酞变红色,错误;D、氢氧化钠会使酚酞变红色,盐酸和氯化钠不会使酚酞变色,但是盐酸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使红色褪去,正确。故选D。6.A【详解】A、从鸡蛋壳的成分及食盐的性质来分析;B、根据果酸与小苏打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分析解答;C、根据植物花瓣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溶于酒精分析解答;D、从过滤难溶性杂质、吸附可溶性杂质等净水的措施来分析。解:A、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可以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不能和食盐水反应,故A错误;B、制作汽水,主要就是要求所得溶液中要溶液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柠檬酸和小苏打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能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故B正确;C、植物花瓣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溶于酒精中,这样形成的酒精溶液遇到酸和碱能够显示不同的颜色作酸碱指示剂,故C正确;D、小卵石和石英砂能够起到过滤的作用,而活性炭能吸附可溶性的杂质、异味及色素,而膨松棉可以阻挡活性炭进入水中,可以达到净水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A。7.D【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放热;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详解】A、酚酞试液的颜色逐渐变浅直至变成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即氢氧化钠完全反应,该选项说明两者发生了中和反应,故A正确;B、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到最大值后减小,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放热,该选项说明两者发生了中和反应,故B正确;C、混合溶液的pH由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即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稀盐酸过量,该选项说明两者发生了中和反应,故C正确;D、滴入适量的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也可能是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也可能是二者共同反应生成的,该选项不能说明两者发生了中和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D。8.B【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没有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故选项说法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睛】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9.A【详解】A、不饱和石灰水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是因为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分析错误,符合题意;B、5%的蔗糖溶液中取出部分,溶液的浓度不变是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时加氢氧化钠可以增强导电性,因为氢氧化钠可以增加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不符合题意;D、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故选A。10.C【详解】A、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色,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钾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OH+HCl=KCl+H2O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氢氧化钾与36.5份质量的氯化氢恰好完全反应,二者完全反应时,反应的质量并不相等,而选项中给出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相混合,两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质量氢氧化钾和氯化氢是相等的,因此,所给溶液反应后,盐酸是有剩余的,因此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不是使酚酞溶液变色,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硫酸钾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后,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钾,反应后的溶液为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C选项符合题意;D、将氯化钾溶液滴入硝酸银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硝酸钾沉淀和氯化银,反应后溶液为硝酸钾溶液,硝酸钾溶液显中性,不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色,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1.B【解析】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缓慢加入氢氧化钡粉末,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溶液质量逐渐增大,待达到饱和后,不再变化。【详解】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向a点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不能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不符合题意;B、b点时,碳酸钠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溶质只有氢氧化钠,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气泡产生,符合题意;C、c点时,氢氧化钡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不符合题意;D、d点时,氢氧化钡已经达到饱和,该温度下,向d点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溶质质量不再增加,不符合题意。故选B。12.C【详解】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例如碳酸钠溶液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但不是碱,错误;B、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溶液不一定是盐酸溶液,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能够产生白色沉淀,错误;C、铵态氮肥与熟石灰共热产生产生氨气,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正确;D、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例如铁与酸反应能够生成氢气,错误;故选C。13.D【详解】A、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应该取少量的试液检验不能直接加入试剂瓶中,操作错误;B、溶解固体药品应该在烧杯中,不应该在量筒中溶解物质,操作错误;C、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与试验台,操作错误;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操作正确。故选D。 14.B【详解】A、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能达到预期目的。B、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能与食盐水反应,加入食盐水不能制二氧化碳,不能达到预期目的。C、某些植物的花瓣的汁液可作酸碱指示剂,可用酒精浸泡得到溶液,能达到预期目的。D、小卵石、石英砂、膨松棉能够起到过滤的作用,活性炭能吸附可溶性杂质、异味及色素,可以达到净水的目的,能达到预期目的。故选:B。15.B【详解】A、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含有氢氧根离子,铝离子、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B、在pH=5的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氢离子、Mg2+、NH4+、NO3-、C1-都能共存,符合题意;C、在含醋酸的溶液中含氢离子,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D、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7酸碱指示剂,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61酸碱指示剂,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41酸碱指示剂,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