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五中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五中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五中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共48分)
1. 民以食为天。以下菜名中,使用了具有“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特征的动物作为主要食材的是( )
A. 螺蛳粉 B. 白切鸡 C. 熘鱼肚 D. 小龙虾
2. 下列对诗词中的动物叙述不准确的是( )
A.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兔属于哺乳动物,牙齿有门齿、臼齿的分化
B.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龟可在水中游泳,也可在陆地上生活,属于爬行动物
C.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靠鳍协调运动
D.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鹊是鸟类,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3. 篮球是青少年喜欢的一项运动,经常打篮球,能促进骨骼发育、提高反应速度。如图表示投篮动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肱二头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B. 投篮时,肘关节起到杠杆的作用
C. 关节软骨和韧带增强肘关节的牢固性
D. 动作②中,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4. 符合如图阴影部位的特点是( )
A. 都是生来就有 B. 都要生活经验 C. 都由环境因素决定 D. 都与遗传物质有关
5. 下列关于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B. 一些真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等多种疾病
C. 某些动物数量过多,不会对植物造成危害
D. 蜜蜂在汲取花蜜时可帮助植物传粉
6.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B.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都有等级且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C. 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学习行为越复杂
D. 用性外激紫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动物个体间的信息交流
7. 某同学发现家里储存的橘子长了青绿色的毛,推测是由于青霉生长和繁殖引起的,他对长有青霉的橘子皮进行了观察,并绘制结构图(如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青霉是多细胞真菌
B. ①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发育成新个体
C. ②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D. ③能从橘子皮中吸收营养物质
8. 中央电视台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全世界人们再一次认识了中国美食和中国文化。片中介绍了酸奶、腐乳、黄酒、酱油等发酵食品制作的过程,其中,所用菌种在分类上不同于其它三种的是( )
A. 腐乳 B. 酸奶 C. 黄酒 D. 酱油
9. 如图是学校食堂购买的食材,请指出这些食材所用的保存方法分别是( )
A. 巴氏消毒法、真空包装法、罐藏法、腌制法、冷冻法
B. 罐藏法,真空包装法、巴氏消毒法、冷冻法、腌制法
C. 罐藏法、巴氏消毒法、真空包装法、冷冻法、腌制法
D. 罐藏法、巴氏消毒法、真空包装法、腌制法、冷冻法
10. 如图为各种微生物的示意图,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
A. ①是噬菌体,它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B. ⑤是蘑菇,其营养菌丝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 ③、④和⑤都是真核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D. 以上微生物中③和②的细胞结构是最相似的
11. 2020年3月30日四川凉山严重森林火灾,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B.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
C. 应该多引进外来物种,以增加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D.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2. 1996年第一只克隆动物“多莉”问世。“多莉”诞生所采用的生殖方式,与下列不相同的是( )
A. 红薯以块根繁殖产生子代 B. 青蛙以体外受精产生子代
C. 草履虫以分裂生殖产生子代 D. 酵母菌以出芽生殖产生子代
13. 丝绸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物之一,是由蚕结茧时分泌的蚕丝纺织而成。右图是家蚕发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阶段③→⑦存在蜕皮现象
B. 家蚕的发育方式是完全变态发育
C. 与蝗虫相比,家蚕特有的发育阶段是⑧期
D. 农业上可通过延长⑧期来提高蚕丝产量
14. 下列有关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
B. 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
C. 鸟卵的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D. 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主要特征
15. 某细胞中有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图解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6. 下列是与遗传有关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相关实验中,染色过程中遇碘变成深色的结构是细胞核
B. 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它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任一片段
D. 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通过生殖细胞传给下一代个体
17. 如图为某家族高血氏病(一种脂代谢紊乱病)的遗传图谱,Ⅰ、Ⅱ、Ⅲ分别表示三代人,相应基因用D、d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遗传图谱可知,高血氏病是一种显性遗传病
B. Ⅱ3产生的精子染色体组成为22条+X或22条+Y
C. Ⅰ1基因组成是Dd,Ⅱ4基因组成是DD或Dd
D. Ⅱ5和Ⅱ6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为34
18. 长期使用克霉唑乳膏治疗足癣,药效会逐渐下降,关于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病原体中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
C. 药物的使用导致引起足癣的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 药物对病原体的变异起定向选择的作用
19.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B. 米勒实验验证了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到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可能性
C. 人的上肢和鸟的翼解剖结构相似,可以推测其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D. 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能否使用工具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20. 如图为某一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三类人群,甲、丙是健康人,与甲相比,丙体内含有该病相应的抗体,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甲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B. 乙、丙是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C. 2表示患者的治疗痊愈过程
D. 3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
21. 下列对学校预防新冠肺炎措施的分类中错误的是( )
A. 规定学生进校测体温——控制传染源
B. 鼓励学生积极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C. 要求学生勤洗手——切断传播途径
D. 教室每天开窗通风——控制传染源
22. 如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 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C. 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D. 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3. 下面关于安全用药和急救等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药三分毒”的含义是:除补药外,其他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
B. 非处方药简称OTC,是需凭医师的处方才可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C. 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急救时按压与吹气的比例是30:2
D. 对于大静脉出血,拨打急救电话时可同时用手指压迫近心端
24.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包括( )这几个方面的良好状态.
A. 身体和心理 B. 身体和社会适应
C. 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 D. 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创新
二、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4分)
25.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请据图回答:
(1)上述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 (填字母)。
(2)动物生活环境不同,呼吸器官也有所区别。如E用 呼吸;C用 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蝙蝠和麻雀一样能够飞行,但蝙蝠却属于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特点是 。
(4)请将A~E中的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列 (用字母排序)。
26. 东京奥运会上中国百米飞人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创新了亚洲纪录,是国人的骄傲。运动员们的跑步主要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请运用所学知识据图回答。
(1)当运动员处于甲图中的跑步状态时,膝关节、肘关节等关节起到了 作用。
(2)屈腿时,膝关节中如图丙所示①、④表面覆盖着一层光滑的[ ] ,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屈臂时如图丁所示,上肢肌肉[⑦]的活动状态是 。
(3)图乙是人体运动系统的概念图,其中A是 ;C是 。
27. 微生物在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图甲~丁是五种微生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生物丙产生的物质制作出的药品抗生素,可杀死图中的生物 。
(2)图丁是新型冠状病毒,它的结构④是 。
(3)与乙生物相比,甲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 。甲分布广泛,一是与它靠 生殖有关,二是与利用 度过不良环境有关。
28.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我国的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某生物社团参加了在云南举办的宣传活动,搜集了相关资料。
资料一:云南大理苍山气候适宜、景色秀美。有被誉为“树中君子”的苍山冷杉等植物4052余种;有双尾褐凤蝶、虎纹蛙、眼镜蛇、苍鹰、小熊猫等动物873余种;有牛肝菌等大型真菌439余种。
资料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如云南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如重点保护滇金丝猴的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此外,人们还把某些濒危物种移入动物园、植物园以及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1)从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分析,资料一体现了 ______的多样性。
(2)资料一中,双尾褐凤蝶、苍鹰形态结构差异很大,却都能飞行。请写出苍鹰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结构特点 ______(1条即可)。苍鹰通过反复练习,捕获猎物的能力不断提高。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属于 ______行为。
(3)资料二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______。作为一名中学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你的做法是 ______(答出1条)。
29. 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不断地延续和发展着。据图回答:
(1)图甲表示昆虫的两种发育过程,若①是受精卵,其中蝗虫的发育过程可表示为 (用序号和箭号表示);属于 发育。
(2)家蚕可通过延长 (填序号)期来提高蚕丝产量。
(3)“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子”由图乙中的[ ] 发育而来,期间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 。
30. 地球上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从出现原始的生命到形成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科学家们从分子生物学、解剖学、古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研究,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将缺少的动植物类群补充完整② 、③
(2)地球上的生物多种多样,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7个不同的等级,其中 是分类的基本等级单位。
(3)根据科学家估计,地球上存在大约500万~1亿种生物,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
(4)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灭绝了,新的物种又不断形成。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 不断进化。
31. 袁隆平院士在水稻育种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科研团队在研究水稻时,发现高秆水稻中出现了一株矮秆水稻,将这株矮秆水稻与一株高秆水稻进行杂交,发现子代有560株高秆和576株矮秆;科研人员用子代的植株又进行了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亲本
子代
高秆
矮秆
第一组
高秆×矮秆
650
642
第二组
矮秆×矮秆
0
1128
第三组
高秆×高秆
756
248
(1)水稻的高秆和矮秆是一对 。高秆水稻和高秆水稻杂交,子代出现矮秆水稻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2)根据第 组亲本组合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可以判断 是显性性状。
(3)用字母F表示显性基因,f表示隐性基因,第一组高秆亲本的基因组成为 。
(4)第三组中子代高秆植株的基因组成是 。
3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市卫生局目前正有针对性地开展四项预防新冠、流感、风疹、水痘等多种传染病的措施:
①督促全市学校、托幼机构加强对教室、宿舍、餐厅、图书馆(阅览室)等学生及幼儿聚集场所的卫生清理和通风换气,确保各项消毒措施落实到位。
②大力宣传和倡导“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全民体质”。
③建议大家注意规律作息,饮食保健,增强抵抗力。
④发现患者和疑似患者及时隔离治疗。
⑤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材料二:如图是病毒侵入人体的免疫过程示意图。
(1)材料一中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填数字)。
(2)材料二中,发挥作用的细胞A、B分别是 、 。
(3)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如图为某同学注射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其中最为正确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
33. 冬季时人们常有在家中用糯米自制米酒的习俗,制作米酒时往往有如下几道工序:①将糯米用水淘洗干净后浸泡一昼夜;②将糯米倒入蒸锅煮熟;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左右;④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⑤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放置于温暖的地方。
(1)第④道工序中放入酒曲粉末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中的 过程。
(2)乙发酵酿酒的整个过程中会出现“先来水后来酒”这一现象。请联系它的呼吸特点说明原因 。在酿酒的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检测到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其中表示酒精的曲线是 。
(3)小明想要将没有用完的糯米保存到明年,设置了以下三种装置探究如何保存糯米:
组别
A
B
C
实验处理
将晒干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20℃环境里
将浸软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20℃环境里
将浸软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16℃环境里
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
①A组可与 组进行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
②若B组与C组进行对照,推测表格中的“?”处理论上应填 。
(4)为了延长甜酒酿的保质期,可以选择冷藏保存的方法。从防腐的角度分析,其原理是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题干所叙述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特征的动物属于节肢动物;
选项中:鱼属于鱼类,鸡属于鸟类,螺蛳粉属于软体动物,小龙虾属于节肢动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有许多体节构成,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节肢动物的特征。
2.【答案】D
【解析】解:A.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植物纤维,A正确。
B.龟可在水中游泳,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甲,属于爬行动物,B正确。
C.鲈鱼属于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靠各种鳍协调游泳,C正确。
D.鹊是鸟类,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D错误。
故选:D。
生物生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又受到环境的制约,生物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而生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答案】A
【解析】解:A、一块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正确。
B、投篮时,肘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错误。
C、关节活动时增加牢固性的结构是关节囊、韧带,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错误。
D、图中所示投篮动作中,由屈肘变为伸肘,因此肱二头肌从收缩状态变为舒张状态,错误。
故选:A。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4.【答案】D
【解析】解:A、生来就有的是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出生以后才有的,因此不可以写在阴影部分,A错误。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是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不学而会的本能,因此不可以写在阴影部分,B错误。
C、先天性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学习行为与环境因素有关,因此不可以写在阴影部分,C错误。
D、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都与遗传物质有关,因此可以写在阴影部分,D正确。
故选:D。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5.【答案】D
【解析】解:A、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行,A错误。
B、扁桃体炎的致病菌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其他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等也可引起;猩红热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为化脓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丹毒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属于细菌,B错误。
C、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C错误。
D、植物的花粉为蜜蜂提供了食物,而蜜蜂在采蜜时帮助植物传粉,它与植物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D正确。
故选:D。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本题。
6.【答案】D
【解析】解:A、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错误。
B、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内都有明确的分工,有的有等级,有的没有等级,如蚂蚁的群体,错误。
C、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学习行为越复杂,错误。
D、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用性外激素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动物个体间的信息交流,正确。
故选:D。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及社会行为的特点。
7.【答案】C
【解析】解:A、青霉是多细胞真菌,A正确。
B、真菌的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内有大量的①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B正确。
C、真菌细胞不含叶绿体,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C错误。
D、③营养菌丝生长在营养物质的内部,从营养物质的内部吸收营养,D正确。
故选:C。
观图可知:①孢子、②直立菌丝、③营养菌丝。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真菌的特征,能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8.【答案】B
【解析】解:制作腐乳和酱油要用到曲霉,酿制黄酒要用到酵母菌,曲霉和酵母菌都属于真菌。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属于细菌。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
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9.【答案】D
【解析】解:罐头是利用在密封前高温灭菌后封盖,封盖后外面的细菌、真菌不能进入来保存的,因此属于罐藏法。
盒装牛奶是利用高温消毒来杀菌来延长牛奶的保质期,因此属于巴氏消毒法。
袋装肉肠是利用真空环境缺氧的特点,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肉肠的保质期,因此属于真空包装法。
咸鸭蛋是利用食盐腌制,利用盐溶液除去鱼中的水分,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鱼的保质期,因此属于腌制法。
鲜猪肉采用的方法是冷冻法,目的是利用低温来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故选:D。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对于不同的食品特点有不同的贮存出方法。
了解保存食品的原理,掌握常见的食品保存的方法即可解决本题。
10.【答案】C
【解析】解:A、①是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病毒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即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生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A错误。
B、⑤是蘑菇,蘑菇依靠营养菌丝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有机物,B错误。
C、③酵母菌、④青霉、⑤蘑菇属于真菌,都是真核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正确。
D、③酵母菌、④青霉、⑤蘑菇属于真菌,②细菌与真菌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③酵母菌、④青霉、⑤蘑菇的细胞结构是最相似的,D错误。
故选:C。
图中①病毒、②细菌、③酵母菌、④青霉、⑤蘑菇。
本题考查各种微生物的特征及其作用,明确各微生物的特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不同生物的基因有所不同,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也不尽相同,每一种生物实质上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A错误。
B.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为了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还可以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B错误。
C.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C错误。
D.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D正确。
故选:D。
(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②迁地保护。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ACD、番薯及其以块根繁殖、草履虫及其以分裂生殖、酵母菌及其以出芽生殖、克隆羊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ACD不符合题意。
B、青蛙及其以体外受精产生子代,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B符合题意。
故选:B。
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无性繁殖的特点。
13.【答案】D
【解析】解:A、昆虫的发育过程中,幼虫具有蜕皮现象。图中阶段③→⑦是幼虫,存在蜕皮现象。正确。
B、家蚕的发育过程中有⑧蛹期,是完全变态发育。正确。
C、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没有⑧蛹期,而家蚕有。正确。
D、幼虫能够吐丝作茧,农业生产上常用延长幼虫期来提高蚕丝产量,而非⑧蛹期。错误。
故选:D。
图中:②受精卵、③④⑤⑥⑦都是幼虫、⑧蛹、①成虫。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昆虫的发育。
14.【答案】B
【解析】解:A、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正确。
B、两栖动物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受精),卵生,青蛙的发育要经过四个时期,受精卵(水中)--蝌蚪(水中)--幼蛙(水中)--成蛙(陆水),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错误。
C、鸟卵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胚盘,含有细胞核,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正确。
D、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主要特征(低等的哺乳动物鸭嘴兽卵生除外),正确。
故选:B。
昆虫的发育分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两种;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
本题考查各种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可以从蝗虫、青蛙、两栖和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的特征来考虑。
15.【答案】C
【解析】解: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基因成对。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染色体的位置相同。选项A中,A、a位置不同;选项B中,A与B,a与b不是一对基因;选项D中,成对基因的位置不同;因此只有选项C是正确的。
故选: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解答时可以从基因、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
16.【答案】C
【解析】解:A、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在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相关实验中,染色过程中遇碘变成深色的结构是细胞核,A正确。
B、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B正确。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错误。
D、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下一代,D正确。
故选:C。
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基因→DNA分子→染色体→细胞核→细胞。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17.【答案】B
【解析】解:A、从遗传图谱可知,Ⅱ3和Ⅱ4或Ⅱ5和Ⅱ6的后代均出现的亲本没有的性状高血氏病Ⅲ7、Ⅲ9,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故高血氏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A错误;
B、Ⅱ3是男性,其产生的生殖细胞精子为体细胞的一半,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因此染色体组成为22条+X或22条+Y,B正确;
C、Ⅰ1的组成是DD或Dd,Ⅱ4的基因组成一定是Dd,因为子代的d一定来自其父亲Ⅰ2。C错误;
D、Ⅱ5和Ⅱ6的后代均出现的亲本没有的性状高血氏病,亲代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是杂合体:Dd,其遗传图解如图:
这对夫妻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但生男生女的机率是均等的,生男孩的机率是12,故这对夫妻生正常男孩的机率是:34×12=38。D错误。
故选:B。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18.【答案】C
【解析】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病原体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克霉唑乳膏时,把抗药性弱的病原体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病原体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病原体,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克霉唑乳膏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病原体杀死,抗药性强的病原体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病原体是抗药性强的病原体,C错误。
故选:C。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真菌抗药性增强的原因。
19.【答案】C
【解析】解:A、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A错误;
B、人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证明了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这一结论,B错误;
C、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说明凡是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人的上肢和鸟的翼解剖结构相似,说明它们属于同源器官,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C正确;
D、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学家将是否直立行走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D错误;
故选:C。
(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2)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要重点掌握。
20.【答案】B
【解析】解:A、甲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A正确。
B、乙为传染源,丙为体内含有该病相应的抗体的健康人。B错误。
C、2表示患者的治疗痊愈过程。C正确。
D、3表示易感人群获得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即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中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D正确。
故选:B。
由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甲为易感人群,乙为传染源,丙体内含有该病相应的抗体;1表示易感人群被感染的过程,2表示患者的治疗痊愈过程,3表示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21.【答案】D
【解析】解:A、学生进校前需进行体温测量,体温超过37.3℃为疑似患者,因此体温超过37.3℃需要进行隔离观察,这种措施在传染病的预防上属于控制传染源,A正确。
B、按规定给孩子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正确。
CD、要求学生饭前便后洗手、教室每天都要开窗通风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D错误。
故选:D。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关键是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22.【答案】D
【解析】解:A、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即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减少.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消灭病毒,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第二次抗体的增值要比第一次大的多.A正确;
B、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B正确.
C、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C正确;
D、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因此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不是非特异性免疫,D不正确;
故选:D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使抗原失活,抗体能将抗原(或病原体)消灭.等人的病好后,抗体还留在人的身体里,人就不会再患这种病了,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
(3)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但是会慢慢减少.第二次抗体的增值要比第一次大的多.
23.【答案】C
【解析】解:A、“是药三分毒”的含义是:所有药物都具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错误。
B、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错误。
C、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急救时按压与吹气的比例是30:2,正确。
D、对于大静脉出血,拨打急救电话时可用手指压迫止血,加压位点应在远心端,错误。
故选:C。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如溺水、触电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现象,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来进行急救。
静脉出血对血色暗红,血流较缓和,一般是将受伤静脉的远心端压住而止血。
熟记掌握人体遇到意外伤害时的急救方法即是解题关键。
24.【答案】C
【解析】解: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有完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考查的是健康的概念,据此解答。
这部分知识在考试中时有出现,要注意掌握。
25.【答案】B 鳃 肺 胎生、哺乳 ADECB
【解析】解:(1)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血液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它们的体温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恒温动物。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上述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B麻雀。
(2)动物生活环境不同,呼吸器官也有所区别。如E鱼属于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4)将A~E中的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列,顺序是:A(蜗牛软体动物)、D蝴蝶(节肢动物)、E鱼(鱼类)、C青蛙(两栖动物)、B鸟(鸟类),将A~E中的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列是ADECB。
故答案为:
(1)B;
(2)鳃;肺;
(3)胎生、哺乳;
(4)ADECB。
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鸟类和哺乳类有保温和散热的结构,体温恒定。
解答此题要掌握动物的分类知识。
26.【答案】支点 ⑤ 关节软骨 舒张 骨 肌腱
【解析】解:(1)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其他系统的配合,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当运动员处于甲图中的跑步状态时,膝关节、肘关节等关节起到了支点作用。
(2)屈腿时,膝关节中如图丙所示①关节头、④关节窝表面覆盖着一层光滑的⑤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增强关节的灵活性。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丁图屈臂时上肢肌肉⑥肱二头肌和⑦肱三头肌的活动状态分别是收缩、舒张。
(3)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具有收缩的特性。因此图乙中A是骨,B是骨骼肌,C是肌腱。
故答案为:(1)支点;
(2)⑤关节软骨;舒张;
(3)骨;肌腱。
图丙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图丁中⑥肱二头肌、⑦肱三头肌,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甲 蛋白质外壳 无成形的细胞核 分裂 芽孢
【解析】解:(1)生物丙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能杀死致病甲细菌。
(2)图丁是新型冠状病毒,无细胞结构,仅仅由④蛋白质外壳和⑤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3)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与真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细菌分布广泛,一是与它靠分裂生殖有关适宜条件时,每20到30分钟分裂一次,二是与它能利用芽孢度过不良环境有关。
故答案为:(1)甲;
(2)蛋白质外壳;
(3)无成形的细胞核;分裂;芽孢。
图中甲是细菌,乙是酵母菌,丙是青霉,丁是病毒。图丙中,1是营养菌丝,2是直立菌丝,3是孢子囊。图丁中,④是蛋白质外壳,⑤是内部的遗传物质。
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的形态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物种 身体呈流线型 学习 建立自然保护区 植树造林,给生物营造更好的栖息环境
【解析】解:(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云南大理苍山有植物4052余种、动物873余种、真菌439余种,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2)苍鹰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结构特点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苍鹰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反复练习,捕获猎物的能力不断提高,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属于学习行为;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基因库、构建法律体系、增强宣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力度;通过资料二,我们可以看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的做法是植树造林,为生物营造更好的栖息地(答出1条)。
故答案为:
(1)物种;
(2)身体呈流线型(1条即可);学习;
(3)建立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为生物营造更好的栖息地(答出1条)。
1、生物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确切地说,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鸟类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心脏四室,体温恒定等。
3、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4、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就地保护: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迁地保护: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建立基因库: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构建法律体系: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宣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力度。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学习行为的特点、鸟类与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征等知识。
29.【答案】①→②→④ 不完全变态 ② 6 胚盘 5 卵黄
【解析】解:(1)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图甲表示昆虫的两种发育过程,若①是受精卵,其中蝗虫的发育过程可表示为①→②→④,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2)幼虫能够吐丝作茧,农业生产上常用延长②幼虫期来提高蚕丝产量。
(3)卵黄表面中央有一圆盘状的小白点(就是在蛋黄上看到的小白点)称为6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鸟。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胚胎发育营养物质主要来自5卵黄。
故答案为:
(1)①→②→④;不完全变态;
(2)②;
(3)6胚盘;5卵黄。
图甲中,①为受精卵,②幼虫(若虫),③蛹,④成虫。图乙中1是卵黄膜、2系带、3卵壳、4是卵壳膜、5卵黄、6是胚盘、7是卵白、8是气室。
解答此题要掌握鸟卵的结构及家蚕的发育过程。
30.【答案】哺乳动物 被子植物 种 基因多样性 自然选择
【解析】解:(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图中③是植物类群中的最高等、最复杂的一类,是被子植物;②是脊椎动物中的哺乳动物。
(2)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7个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等级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3)不同种生物的基因有所不同,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也不尽相同,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遗传)的多样性。
(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故答案为:(1)哺乳动物;被子植物;
(2)种;
(3)基因多样性;
(4)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动物的进化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
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
掌握生物进化历程是解题的关键。
31.【答案】相对性状 变异 三 高杆 Ff FF或Ff
【解析】解:(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故水稻的高杆和矮杆是一对相对性状。高杆水稻和高杆水稻杂交,子代出现矮杆水稻的现象,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异,属于变异现象。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因此,第三组中亲代都是高杆,子一代出现了矮杆,表明高杆是显性性状,矮杆是隐性性状。
(3)高杆是显性性状,矮杆是隐性性状。若用字母F表示显性基因,f表示隐性基因,则最初发现的矮科水稻的基因组成为ff。故第一组子代矮杆水稻的基因组成为ff,亲代高杆和矮杆各提供一个基因f,因此第一组的亲本高杆水稻的基因组成为Ff,矮杆基因为ff。
(4)高杆对矮干为显性,则第三组矮杆的基因组成是ff,双亲遗传给后代的基因一定是f,因此第三组双亲的基因组成是Ff,遗传图解如图:
由遗传图解可知,第三组中子代高秆植株的基因组成是FF或Ff。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变异;
(2)三;高杆;
(3)Ff;
(4)FF或Ff。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掌握遗传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2.【答案】①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抗原 特异性 B
【解析】解:(1)①督促全市学校、托幼机构加强对教室、宿舍、餐厅、图书馆(阅览室)等学生及幼儿聚集场所的卫生清理和通风换气,确保各项消毒措施落实到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②大力宣传和倡导“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全民体质”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③建议大家注意规律作息,饮食保健,增强抵抗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④发现患者和疑似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⑤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选:①。
(2)根据图二病毒侵入人体的免疫过程示意图,发挥作用的细胞A、B分别是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吞噬细胞(吞噬新冠病毒和抗体结合体)。
(3)抗体能与新冠病毒的结合,可以促使新冠病毒被吞噬细胞清除或使它失去致病性,但该抗体只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故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人体注射疫苗前,体内没有抗体,因此抗体为0,注射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逐渐多,当抗体累积到一定数量时,抗原被抗体清除,因此抗原数量减少,最后为0;抗原被清除后,抗体还将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所以某同学注射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其中最为正确的是B。
故答案为:
(1)①;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
(3)抗原;特异性;B。
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新冠疫苗属于抗原。
解答此题要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人体的特异性免疫的知识。
33.【答案】接种 一开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后来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R B 水 不发霉 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解析】解:(1)接种就是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故第④道工序中放入酒曲粉末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中的接种,里面含有的主要菌种是酵母菌。
(2)一开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后来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乙发酵酿酒的整个过程中会出现“先来水后来酒”这一现象。根据酵母菌的呼吸特点,容器中的氧气含量首先减少,直至消失,曲线P表示氧气;二氧化碳含量逐步增加,曲线Q表示二氧化碳;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在无氧呼吸开始后产生酒精,容器内的酒精含量随着无氧呼吸的进行逐步增加,所以,表示酒精的曲线是R。
(3)①A将晒干的玉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20℃环境里,B将浸软的玉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20℃环境里,A与B的对照实验中不同的唯一变量是水分,所以A组可与B组进行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水,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若B组与C组进行对照,变量是温度,C将浸软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16℃环境里,温度较低,霉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因此不发霉。
(4)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冰箱内温度低,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慢。故把甜酒酿放冰箱中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原理是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故答案为:(1)接种;
(2)一开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后来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R;
(3)B;水;不发霉;
(4)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制作甜酒时要用到酵母菌,据酒精发酵分析答题。
掌握发酵技术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67,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共23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