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全球气候变暖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在汉斯出版社《可持续发展》期刊中,有论文收集了相关资料,试图回答怎样才能控制气温升高,下列措施中对控制气温升高不利的是( )
A. 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 B.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
C. 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方便生活 D.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 苏辙有“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的诗句。下列选项中,与该诗句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
A.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B.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 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 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 )
A. 图中生理过程表示呼吸作用的是①
B. 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在丁体内积累的最多
C. 二氧化碳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
D. 图中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甲
4. 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遗传物质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
B. 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先复制使数量倍增,再随机分配到两个新的细胞中
C. 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先复制使数量倍增,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的细胞中
D. 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细胞质再分裂,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
5. 如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 B. 过程②中细胞中染色体变化最明显
C. 经过过程③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D. 经过过程④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
6. 如图表示某一植物的一段枝条、叶芽(纵切)、种子的结构(纵切)示意图,下列表示各个结构发育关系正确的是()
A. ⑩→⑤→① B. ⑨→⑥→② C. ⑪→⑦→③ D. ⑧→④→②
7. 被子植物的开花和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如图为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花的主要结构是⑦⑧ B. ③的过程叫传粉
C. 在⑥中完成受精 D. ④发育成果实
8. 下面两幅曲线图表示一个人在甲、乙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状态下的呼吸频率慢于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
B. 甲状态下的呼吸深度大于乙状态下的呼吸深度
C. 甲可能是安静状态,乙可能是剧烈运动状态
D. 相同时间内,乙状态下身体获得了更多的氧气
9. 吸烟时,香烟中的尼古丁大部分从肺部进入血液,有研究显示这部分尼古丁到达大脑只需要8秒,危害人体健康。通过该途径进入人体的尼古丁最先到达的心腔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如图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各试管中均加入少许等量淀粉糊,1、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清水,2、4号试管中各加入2mL唾液,充分搅拌后,将四支试管同时如图所设置好进行水浴加热,10分钟后同时取出并冷却15分钟,然后向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再振荡摇匀。下列关于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 滴加碘液变蓝的是1、3、4号试管 B. 1和4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变量为温度
C. 本实验把唾液变成胃液不影响实验结果 D. 3和4号试管对照证明唾液可以消化淀粉
11. 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2、3、4构成肾单位
B. 2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C. 血管6内的血液比血管5内血液的尿素含量高
D. 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可能是4发生病变
12. 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下列哪项不是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 )
A. 母鸡发现食物“咯咯”叫,召唤小鸡 B. 工蜂跳“8”字舞
C. 老鼠遇见猫迅速逃跑 D. 雌蛾分泌性外激素
13. 下列关于社会行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野牛集体抵御狼群的袭击属于社会行为
②老虎捕食野猪属于社会行为
③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的内部有一定的组织
④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的内部有明确的分工
⑤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的内部都形成等级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4. 观察下列人体部分器官、系统结构示意图,有关结构与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精卵结合的场所是结构② B. 结构⑤内有听觉感受器
C. 能分泌滑液的结构是⑦ D. 结构⑧分泌的物质可降低血糖
15. 如图中有关植物生殖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①是扦插,②是嫁接,都是营养繁殖 B. ③中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
C. ④是组织培养,可以加快植物繁殖速度 D. ①②是无性生殖,③④是有性生殖
16. 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人的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用字母B、b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如图是小明家成员有无耳垂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分析爸爸妈妈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 BB和bb B. Bb和Bb C. Bb和bb D. bb和bb
17. 下列现象中,属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
A. 用眼不当导致的近视 B. 双眼皮的母亲生下单眼皮的儿子
C. 同卵双生的兄弟,弟弟比哥哥略高 D. 长期野外工作者频繁被晒黑
18. 现有四种生物:甲和乙属于不同“界”的生物,甲和丙同“界”不同“门”,甲和丁同“门”不同“纲”。则与甲亲缘关系最近和最远的分别是( )
A. 丙、乙 B. 乙、丙 C. 丁、乙 D. 丁、丙
19. 关于新冠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分裂生殖繁殖后代 B. 主要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
C. 抗生素能杀灭新冠病毒 D. 离开活细胞能够独立生活
20. 下面是最早发现抗生素--青霉素的科学家弗莱明所进行的探索过程。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细菌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进行实验: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培养,然后观察使用这种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这种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弗莱明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了这一物质,分析出它的特征并将它命名为青霉素。作为这一实验的下列假设中,最为恰当的是( )
A. 青霉素能产生有利于人类的物质 B. 青霉素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C. 青霉素可能吞噬了细菌 D. 青霉菌可能产生了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21. 对“用鲜奶制作酸奶”和“用葡萄制作葡萄酒”两个实验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制作酸奶不需要密封,而制作葡萄酒需要密封
B. 制作酸奶和葡萄酒用到的“菌”都只能进行孢子生殖
C. 制作酸奶用到两种微生物,而制作葡萄酒用到一种微生物
D. 酵母菌不同于乳酸菌的突出特点是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22. 基因工程是指将一种生物体(供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受体)内,使之按照人们的意愿稳定遗传,表达出新产物或新性状。我们已经成功地将人(供体)胰岛素基因利用生物技术转入到大肠杆菌(受体)中,利用该大肠杆菌大量产生人胰岛素,从而使糖尿病的治疗成本明显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体的胰岛素是胰岛细胞分泌的 B. 糖尿病可以利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C. 胰岛素基因就是人体一个DNA分子 D. 这一事实可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3. 升入初二后,小明感到压力很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为了减轻他的心理压力,你能给他的建议有( )
①锻炼身体,乐观面对
②逃避现实,沉迷手机网游
③放弃学习不再努力
④参与家务劳动,热爱生活
⑤和家人聊天,放松心情
A. ②③⑤ B. ①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24. 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防控疫情需要掌握科学知识,采取合理措施。下列各项中,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
B. 建立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控制传染源
C. 痊愈者捐献的血浆用于治疗病人--非特异性免疫
D. 公共场所定期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25. “甲流”是由于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型流感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属于单细胞生物
B. 对“甲流”患者隔离治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C. “甲流”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病
D. 打疫苗是预防“甲流”的有效措施之一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0.0分)
26.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热带植物集中的遗传基因库之一。保护区内动植物种类繁多,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58种,占全国保护植物的15%;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109种,是我国亚洲象种群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最长的食物链: ______ ,喜鹊和芒果切叶象甲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和 ______ 。
(2)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成分复杂,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其 ______ 能力更强。
(3)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亚洲象生来就会用鼻子获取食物属于 ______ 行为(先天性、后天性)。
(4)云南省现已建立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362个,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是 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27. 在生物课上,我们学过许多重要概念,不同的概念之间常有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思维导图可以用一些关联词把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请根据所学知识,完善下列思维导图并回答问题:
(1)细胞结构② ______ 中含有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 ______ ”。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 ______ ,这是由于细胞核中有 ______ ,它含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可以认为,细胞的生活是③ ______ 、④ ______ 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2)图中的C能够不断地分裂、分化形成A、B、D、E,则C是 ______ 组织。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宏观到微观依次是 ______ 。
28. 草莓是大家喜爱的水果之一。某村兴起了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草莓的热潮,开展采摘观光活动,带动了农民增收。图1为草莓花(已去除花瓣)的结构,图2为草莓的可食用部分,主要由花托发育而来,上面分布着大量的果实。请据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食用的草莓部分主要由花托膨大而成,草莓上一颗一颗的小籽粒才是果实,图2中,果实应该包括 ______ 两部分。
(2)图1中草莓花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草莓叶片通过 ______ 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经运输到花托储存并发育成可食用的部分。
(3)农民伯伯移栽草莓植株时,根部都要带个土坨的原因是 ______ 。
(4)在生产上,常用草莓母株匍匐茎长出来的子株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是 ______ 。
(5)假如你是一名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为提高草莓产量,请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给草莓种植户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______ 。
29.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全部安全顺利出舱着陆,约12000颗种子同时搭乘神舟十三号一起返回地球。植物的根茎叶芽种子都有自己的生理特征,又都生命关联。图甲所示的是根尖的结构,图乙——图丁分别表示某一植物的一段枝条、枝芽(纵切)、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纵剖)示意图,据图回答:
(1)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由图甲中的[ ______ ] ______ 吸收的,然后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
(2)图乙中的[3]是由图丙中的[ ______ ] ______ 发育来的,也是由丁图中的[13] ______ 发育来的。
(3)图丁中的10、11、13、14合称为 ______ ,它是新植物的幼体。神舟十三号带回的种子在萌发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 ______ ] ______ 。
(4)有些农作物在收获时发现缺粒现象明显,来年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应采取 ______ 措施。
30. 请认真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1: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此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被称为21世纪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心脏结构模式如图1。
资料2:目前的生物工程技术,包括3D打印,都不能制造血液的分支网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伍斯特理工学院等多学科研究团队进行了“跨界”研究,他们把菠菜的叶脉与人类的血管细胞联系起来,如图2、图3所示,通过菠菜脉管系统得到类似于人类血细胞的流体和微球,开启了使用菠菜叶脉形成健康心肌层来治疗一部分心脏病患者的大门。
资料3:胡盛寿院士及其团队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成功救治多例心衰患者。人工心脏相当于一个新的“水泵”,为患者的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来源,从而维持机体组织和器官的存活状态。人工心脏参与人体血液循环的工作方式如图4所示。
(1)观察心脏的结构,可以看到图1中[9]心房和[10]心室之间具有 ______ ,它的功能是 ______ 。
(2)冠心病患者突发心绞痛时,会出现胸闷、气短、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痛觉的产生部位位于 ______ 。此时,应就地休息,并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药物被舌下毛细血管吸收,经血液循环,由图1中[1] ______ 流回到心脏,经一系列过程后进入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3)图1中流静脉血的血管有 ______ (用图1中的数字表示)。
(4)如图2所示,当冠状血管发生病变时,会引起心肌细胞缺血甚至坏死,最终引起心脏衰竭。科学家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制作人工心脏补片,修复心脏损伤。
①首先利用人体胚胎干细胞培育出心肌细胞,这一过程经过细胞的 ______ (分化?分裂?)。
②然后如图3所示,利用菠菜叶中能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的 ______ ,经过一系列处理制作代替血管的支架。将心肌细胞填充在支架上,制成心脏补片。
(5)使用植物作为“血管”支架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______ 。
A.材料易获取
B.材料成本低
C.支架管径适宜
D.支架壁无弹性
(6)旧式人工心脏易造成血栓(血液凝固成块现象),而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不易激发血液中 ______ (填一种血细胞)的功能,减少血液凝固的发生,进而避免血栓的形成。
(7)图4中人工心脏代替了 ______ (填心脏具体的哪个室)的相关功能。
(8)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 。
31. 孟德尔做豌豆杂交实验时,发现豌豆具有一些容易区分的性状,比如种子的圆滑与皱缩、子叶的黄色和绿色等。他选取了七对性状分别进行观察,以下为孟德尔进行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以子叶颜色的观察为例)。
实验组别
亲代
子代
绿色
黄色
1
绿色×黄色
0
238
2
F1黄色×F1黄色
2001
6022
(注:F1表示第1组杂交的子代:“×”表示杂交)
(1)黄色和绿色是豌豆子叶颜色的不同表现类型,遗传学上称之为 ______ ,这一对表现类型是由豌豆某一对染色体上的一对 ______ 决定的,本题我们用A和a表示。
(2)根据上面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 ______ 为隐性性状,第1组亲代中黄色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 ;第1组子代中黄色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 ;选取第2组子代中一粒黄色子叶种子,则其基因组成是 ______ 。
(3)孟德尔曾用第1组子代中的黄色豌豆与绿色豌豆进行杂交,杂交后代中黄色豌豆所占的比例约为 ______ 。
(4)经研究,豌豆体细胞中有7对染色体,则其受精卵中含有 ______ 条染色体。
32.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病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方法和过程如下表所示,如图是某科研工作者绘制的人类疾病的防疫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次处理
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绵羊
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乙组绵羊
不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患炭疽
(1)从传染病学上来看,引起炭疽的炭疽杆菌属于中的 ______ ,患炭疽的家畜和人位于图中的[ ______ ] ______ ,某人因和炭疽患者接触而感染,那么这个人在患病前,位于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上属于图中的[ ______ ] ______ 。
(2)为了防止炭疽在人群中流行,有些国家在人群中注射脱毒病菌,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属于 ______ 。
(3)根据表中的巴斯德的实验推论,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后,人类不再患炭疽的原因是:第一次注射的脱毒病菌刺激了人体第 ______ 道防线中的 ______ ,产生抵抗炭疽杆菌的抗体;当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时,人体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上述物质,它与强毒病菌结合,使其失去致病性,这种免疫类型属于图中的[ ______ ]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大力植树造林,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利于控制气温升高,A不符合题意。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出行,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符合节能减排,利于控制气温升高,B不符合题意。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导致大量森林被砍伐,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从而不利于控制气温升高,C符合题意。
D、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利于控制气温升高,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全球气候变暖,有效控制措施是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控制目的。
解题关键是掌握温室效应的产生及控制的相关措施。
2.【答案】D
【解析】解:“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说明环境因素中的温度、水分对生物的影响。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 松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环境因素中的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3.【答案】C
【解析】解:A、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由图可知,②③表示呼吸作用。A错误。
B、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在食物链“乙→丙→丁”中,丁是最高营养级,它体内的能量积累的最少。B错误。
C、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是含碳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书写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止,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食物链中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如该图中的食物链是:乙→丙→丁,D错误。
故选:C。
题图中:乙代表生产者--植物,丙代表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丁代表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甲代表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表示呼吸作用。
本题比较综合,只有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才能解读图示信息,从中理清解题思路。
4.【答案】C
【解析】解:A、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要进行复制,使新产生的细胞含有与原细胞相同的遗传物质,A错误;
BC、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首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先复制,然后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核中,这样就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B错误,C正确;
D、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首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然后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核中;然后是细胞质一分为二;最后是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新的细胞膜,D错误。
故选:C。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的概念和特点。
5.【答案】B
【解析】解:A.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会由小变大。但是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图中①的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多,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未发生变化。图中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A不符合题意。
B.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B符合题意。
C.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但不同的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执行情况不同。细胞分化后的细胞的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C不符合题意。
D.器官是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分析题图中的④,是由不同的组织形成了花,花属于植物体的生殖器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题图中,①细胞生长、②细胞分裂、③细胞分化、④组织形成器官。
掌握细胞分裂、分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种子的结构和萌发及芽的结构和发育,掌握种子的结构和萌发及芽的结构和发育是解题的关键。
1、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子叶提供或转运营养物质。图丙中,⑧胚轴、⑨胚芽、⑩胚根、⑪子叶。
2、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图甲中,①叶、②茎、③侧芽;图乙中,④生长点、⑤幼叶、⑥芽轴、⑦芽原基。
【解答】
A、⑩胚根发育成根,⑤幼叶发育成①叶,A错误;
B、⑨胚芽发育成②茎和①叶,⑥芽轴发育成②茎,B正确;
C、⑪子叶提供或转运营养物质,⑦芽原基发育成③侧芽。C错误;
D、⑧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④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D错误。
故选:B。
7.【答案】D
【解析】解:A、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⑦雄蕊包括②花药和①花丝,⑧雌蕊包括④柱头、⑤花柱、⑥子房,A正确。
B、②花药中的花粉落到④柱头上的过程称为传粉,B正确。
C、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后,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到达子房,进入胚珠珠孔后,前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其中一个精子与珠孔附近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在⑥子房的胚珠中完成受精,C正确。
D、一朵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D错误。
故选:D。
观图可知:①花丝、②花药、③传粉、④柱头、⑤花柱、⑥子房、⑦雄蕊、⑧雌蕊。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花的结构和传粉受精的过程。
8.【答案】B
【解析】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曲线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甲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剧烈的运动时的呼吸状况。
A、甲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快于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A错误;
BD、甲状态下的呼吸深度大于乙状态下的呼吸深度,相同时间内,甲状态下身体获得氧气多,乙状态下身体获得的氧气较少,B正确,D错误;
C、乙可能是安静状态,甲可能是剧烈运动状态,C错误;
故选:B。
一个人在平静状态时,生命活动变缓,消耗的能量减少,需要的氧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剧烈的运动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多,所以呼吸的频率会增加,呼吸深度也增加。
关键知道剧烈活动时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增加,平静状态时的呼吸频率较低。
9.【答案】C
【解析】解:血液循环途径如下:
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香烟中的尼古丁大部分从肺部进入血液,通过肺静脉,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③左心房,最终将到达全身组织细胞。
故选:C。
观图可知: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
掌握血液循环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A、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不变蓝色;1号和3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滴加碘液后变蓝色;4号试管温度过高,唾液淀粉酶失活,淀粉没有被消化,滴加碘液后变蓝色,A正确。
B、试管1和试管4有两个变量——唾液、温度,因此不可作为对照,B错误。
C、“本实验中把唾液换成胃液”,胃液中不含有淀粉酶,不能消化淀粉,因此最后的实验现象均变蓝色,会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
D、3和4号试管对照,变量是唾液淀粉酶,而高温可以使酶失活,因此3和4号试管对照不能证明唾液可以消化淀粉,D错误。
故选:A。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1.【答案】C
【解析】解: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3肾小球,2肾小囊,4肾小管,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在2中的液体是原尿;B正确;
C、血液流经肾脏后,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因此6肾静脉比5肾动脉内尿素的含量减少,C错误;
D、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如果某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则可能是4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D正确。
故选:C。
(1)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形成尿液。
图中的1是入球小动脉,2是肾小囊,3是肾小球,4是肾小管,5是肾动脉,6是肾静脉。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肾单位的组成和尿的形成过程。
12.【答案】C
【解析】解:A、老母鸡“咯咯”的召唤小鸡,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故A不符合题意。
B、蜜蜂发现蜜源后跳“8”字舞,通过动作对同伴进行信息交流,故B不符合题意。
C、老鼠遇见猫迅速逃跑属于防御行为,不是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故C符合题意。
D、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是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
动物群体间信息的交流方式有多种,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通讯的方式,可以从动物通讯的特点和方式方面来切入。
13.【答案】D
【解析】解:①野牛集体抵御狼群的袭击属于社会行为,①正确。
②老虎捕食野猪属于捕食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②错误。
③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组织性,③正确。
④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有明确的分工,④正确。
⑤具有社会行为动物,有的群体内部形成等级,而不是所有动物群体内部都形成等级,⑤错误。
故选:D。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社会行为的特征。
14.【答案】B
【解析】解:A、②卵巢是主要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卵细胞和精子相结合成为受精卵的部位是①输卵管,A错误。
B、⑤耳蜗里有听觉感受器,将接受的刺激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产生听觉,B正确。
C、⑥关节囊是附着在关节面周围及其附近骨面上的结缔组织囊,还能分泌滑液,C错误。
D、⑧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加速物质分解,提高兴奋性;⑩胰岛分泌胰岛素可调节糖代谢,D错误。
故选:B。
图中:①输卵管、②卵巢、③子宫、④鼓膜、⑤耳蜗、⑥关节囊、⑦关节腔、⑧甲状腺、⑨胸腺、⑩胰岛。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部分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熟记。
15.【答案】D
【解析】解:A.植物的根、茎和叶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制造有关,属于营养器官,植物用根、茎、叶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结合题图可知,①是扦插,②是嫁接,都是营养繁殖,A正确。
B.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B正确。
C.④是组织培养,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其优点有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诱导变异比较容易,很少感染病毒等,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①扦插、②嫁接、④组织培养是无性生殖,③种子繁殖是有性生殖,D错误。
故选:D。
1.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用种子繁殖后代。
2.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
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16.【答案】B
【解析】解:根据小明一家遗传图解可知:小明的爸爸和妈妈都有耳垂,而出现了无耳垂的小红,说明有耳垂是显性性状,无耳垂是隐性性状。如果用字母B、b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则控制小红无耳垂的基因组成是bb,其中一个b来自爸爸,另一个b来自妈妈,爸爸和妈妈双方都表现为有耳垂,所以小明爸爸和妈妈有耳垂的基因组成都是Bb。
故选:B。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17.【答案】B
【解析】解:ACD、“用眼不当导致的近视”、“同卵双生的兄弟,弟弟比哥哥略高”、“长期野外工作者频繁被晒黑”,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都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B、“双眼皮的母亲生下单眼皮的儿子”,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所以,属可遗传的变异的是“双眼皮的母亲生下单眼皮的儿子”.
故选:B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特点.
18.【答案】C
【解析】解: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结合题意可知,界、门中界最大,门最小,因此甲和丁同“门”不同“纲”,亲缘关系最近;甲和乙属于不同“界”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远。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把生物分成不同的等级,据此答题。
关键点: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
19.【答案】B
【解析】解:A、病毒通过自我复制的方法繁殖后代,A错误。
B、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正确。
C、抗生素能杀灭细菌,但对新冠病毒没有作用,C错误。
D、病毒比细菌还小的多,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生活,D错误。
故选:B。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只有病毒比较特殊,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生活,不是病毒都会使人得病。
解答此题要牢记病毒的结构及生活特征。
20.【答案】D
【解析】解:根据发现的问题: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且在其周围的细菌没有生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做出的假设是:青霉菌可产生一种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根据结果: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得出结论:青霉菌可产生一种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弗莱明在进行实验之前,对观察到的现象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生长进行了假设,该假设是:青霉菌可能产生了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故选:D。
实验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21.【答案】D
【解析】解:A、制作酸奶和制作葡萄酒都需要密封,A错误;
B、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乳酸菌进行分裂生殖,霉菌可用孢子繁殖,B错误;
C、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制作葡萄酒要用到酵母菌,制白酒要用到酵母菌和霉菌,C错误;
D、酵母菌属于真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酵母菌不同于乳酸菌的突出特点是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D。
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制酒要用到酵母菌,据此解答。
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22.【答案】C
【解析】解:A、胰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外分泌腺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内分泌腺称为胰岛,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进入血液,A正确;
B、胰岛素的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因此糖尿病可以利用胰岛素进行治疗,B正确;
C、通常,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可见,胰岛素基因是人体DNA分子上的片断,C错误;
D、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的,同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题干所述的事实可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
故选:C。
胰岛散布于胰腺中,能够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当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升高并超过正常值,高浓度的葡萄糖超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就会在尿中出现葡萄糖,即发生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治疗。
本题考查了转基因技术、激素调节和基因等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23.【答案】B
【解析】解:①锻炼身体,乐观面对;④参与家务劳动,热爱生活;⑤和家人聊天,放松心情,这三条对策都能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进而减轻心理压力。②逃避现实,不去面对;③放弃学习,不再努力,这两条对策都不能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也不能减轻心理压力,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试着运用改变认识、转移注意、控制意志、合理宣泄等方法,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
熟记调节情绪的方法以及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传染病和免疫的知识。解题关键是熟知传染病和免疫的知识并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解答】
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A、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因此,新型冠状病毒是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A正确;
B、将轻症患者集中收治在方舱医院,属于控制传染源。B正确;
C、给新冠患者注射该病痊愈者的血清进行治疗,痊愈者捐献的血浆中含有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
D、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对带有病原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并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失去感染健康人的机会。公共场所定期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
故选C。
25.【答案】D
【解析】解:A、甲型流感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病毒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A错误。
B、“甲流”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因此,对“甲流”患者隔离治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B错误。
C、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因此,“甲流”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C错误。
D、把疫苗(用人工培育并经过处理的病菌、病毒等)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可预防疾病。因此,打疫苗是预防“甲流”的有效措施之一,D正确。
故选:D。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不能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解题关键是掌握传染病及病毒特征等相关知识。
26.【答案】芒果→芒果切叶象甲→喜鹊→苍鹰 捕食 竞争 自动调节 先天性 有效地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
【解析】解:(1)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图中食物链有:芒果→芒果切叶象甲→喜鹊→苍鹰;芒果→喜鹊→苍鹰;芒果→毛耳飞鼠。其中最长食物链为:芒果→芒果切叶象甲→喜鹊→苍鹰。喜鹊以芒果切叶象甲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喜鹊和芒果切叶象甲均以芒果为食,二者又是竞争关系。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中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所以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3)亚洲象的觅食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
(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故答案为:(1)芒果→芒果切叶象甲→喜鹊→苍鹰;捕食;竞争
(2)自动调节
(3)先天性
(4)有效地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此题综合考查了食物链的书写、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动物的行为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等知识。
27.【答案】细胞质 能量转换器 遗传和发育 DNA 物质 能量 分生 植物体→器官→组织→细胞
【解析】解:(1)在细胞结构中,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②细胞质中含有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细胞核内部含有遗传物质DNA,含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可以认为,细胞的生活是③物质、④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2)经过细胞的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细胞群。而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组成的细胞群叫组织,图中的C能够不断地分裂、分化形成A保护组织、B营养组织、C分生组织、D输导组织、E机械组织;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宏观到微观依次是植物体→器官→组织→细胞;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相比在结构层次上缺少系统这一层次。
故答案为:
(1)细胞质;能量转换器;遗传和发育;DNA;物质;能量;
(2)分生;
(3)植物体→器官→组织→细胞。
(1)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细胞也是如此。细胞依靠物质组成结构,依靠能量来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3)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质、③物质、④能量、⑤器官;A保护组织、B营养组织、C分生组织、D输导组织、E机械组织。
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及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果皮和种子 光合作用 保护幼根和根毛 保持母本优良性状 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夜晚适当降低室温的措施(或人工授粉)等
【解析】解:(1)草莓是绿色开花植物,草莓上一颗一颗的小籽粒才是果实,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
(2)结合图2果实的部位,果实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来的,可推知A是雌蕊,B是雄蕊。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糖类,通过输导组织中的筛管大量运输到花托储存。
(3)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的根毛.移栽植物时,往往会造成幼根和根毛受损,而使植物吸水的功能大大下降,造成植物萎蔫或死亡,所以移栽时,需要带大的土坨,目的是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4)匍匐茎属于营养器官,能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特性,用匍匐茎繁殖草莓容易,繁殖系数高,繁殖速度快,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子代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稳定。
(5)果农利用温室栽培草莓,采用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夜晚适当降低室温的措施,以提高草莓产量,其中的道理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可使光合作用增强,降低温度可使呼吸作用减弱,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或者是人工授粉,提高产量。
故答案为:(1)果皮和种子。
(2)光合作用。
(3)保护幼根和根毛。
(4)保持母本优良性状。
(5)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夜晚适当降低室温的措施(或人工授粉)等。
(1)一朵花经传粉、受精过程后发育过程如图所示:
(2)图1中:A是雌蕊;B是雄蕊。
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光合作用的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29.【答案】A 成熟区 8 芽轴 胚芽 胚 14 子叶 人工辅助授粉
【解析】解:(1)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吸收的表面积,是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此,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由图甲中的A成熟区吸收的,再经茎中的导管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
(2)图乙中的3是茎,由图丙中的8芽轴发育来的,也是由丁图中的13胚芽发育来的。
(3)图丁中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种子的胚由10胚轴、11胚根、13胚芽、14子叶四部分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种子在萌发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14子叶。
(4)有些农作物在收获时发现缺粒现象明显,这是因为传粉不足造成的,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应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措施。
故答案为:(1)A成熟区
(2)8芽轴;胚芽
(3)胚;14子叶
(4)人工辅助授粉
图甲中A是成熟区、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D是根冠;图乙中1、2是叶、3是茎、4是侧芽;图丙中5是生长点、6是叶原基、7是幼叶、8是芽轴、9是芽原基;图丁是10是胚轴、11是胚根、12是种皮、13是胚芽、14是子叶。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把枝条、枝芽和种子的结构联合起来考查。
30.【答案】房室瓣 防止血液倒流 大脑皮层 上腔静脉 1、5、7 分化 叶脉 ABC 血小板 左心室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吸烟,少饮酒
【解析】解:(1)图1中9是左心房,10是左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间有房室瓣,正常情况下只朝向心室开放,在心室收缩而压力增大时,可以防止心室的血液倒流回心房,即防止血液倒流。
(2)人的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所在的部位,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所以,痛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药物被舌下毛细血管吸收,药物的流动途径是:舌下毛细血管→小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因此药物先由图1中1上腔静脉流回到心脏。
(3)体循环中动脉里流动脉血,静脉里流静脉血;肺循环中肺动脉里流静脉血,肺静脉里流动脉血,因此图中流静脉血的血管有1上腔静脉、5下腔静脉和7肺动脉。
(4)①胚胎干细胞成功培育出了心肌细胞,是利用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②叶脉具有支持、输导的作用。由材料可知可以利用菠菜叶中的叶脉,经过一系列处理制作代替血管的支架。
(5)使用植物作为“血管”支架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材料易获取、材料成本低、支架管径适宜等,支架壁应考虑弹性。故选ABC。
(6)血液中的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过多时会形成血栓。旧式人工心脏易造成血栓,而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可以避免血栓的形成,说明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不易激发血液中血小板的功能。
(7)由图4可知,人工心脏装在左心室的位置,而且将管道通往了主动脉,因此人工心脏代替了左心室的相关功能。
(8)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应该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吸烟,少饮酒,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故答案为:
(1)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
(2)大脑皮层;上腔静脉
(3)1、5、7;
(4)分化;叶脉;
(5)ABC;
(6)血小板;
(7)左心室;
(8)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吸烟,少饮酒。
(1)图1中:1是上腔静脉,2、8是肺静脉,3是右心房,4是右心室,5是下腔静脉,6是主动脉,7是肺动脉,9是左心房,10是左心室。
(2)大脑皮层中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语言中枢、触觉中枢和味觉中枢等中枢。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需要平时多练习。
31.【答案】相对性状 基因 绿色 AA Aa AA或Aa 12(或50%) 14
【解析】解:(1)黄色和绿色是豌豆子叶颜色的不同表现类型,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遗传学上称之为相对性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这一对表现类型是由豌豆某一对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决定的,本题我们用A和a表示。
(2)在第2组实验中,亲代均为黄色,子代出现绿色,可见绿色性状隐藏在黄色性状中,所以,子叶绿色为隐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子叶黄色为显性状状,由基因A控制。第1组亲代为黄色,基因组成为A ,绿色的基因组成为aa,符合遗传图解:
,
所以,第1组亲代中黄色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第1组子代中黄色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第2组亲代均为子叶黄色,基因组成为A ,第2组子代中的绿色个体基因组成为aa,符合遗传图解:
所以,第2组子代中一粒黄色子叶种子,则其基因组成是AA或Aa。
(3)第1组子代中的黄色豌豆(Aa)与绿色豌豆(aa)进行杂交,符合遗传图解:
,
杂交后代中黄色豌豆(Aa)所占的比例约为12(或50%)。
(4)在形成精子与卵细胞时,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不是任意的一半,而是成对的染色体中有一条进入生殖细胞。当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恢复成成对状态,因此,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所以,豌豆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有7对,则其受精卵中含有14条染色体。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基因。
(2)绿色;AA;Aa;AA或Aa。
(3)12(或50%)。
(4)14。
(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种子的形状有圆粒和皱粒、人的眼皮有双眼皮和单眼皮等。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4)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不是任意的一半,而是成对的染色体中有一条进入生殖细胞。
解题关键是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相关知识点。
32.【答案】病原体 ① 传染病 ② 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 三 免疫细胞 ③ 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1)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所以,从传染病学上来看,引起炭疽的炭疽杆菌属于乙图中的病原体,患炭疽的家畜和人位于乙图中的①传染源,某人因和炭疽患者接触而感染,那么这个人在患病前,位于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上属于乙图中的②易感人群。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讲究个人卫生、环境消毒、戴口罩”等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所以,有些国家在人群中注射脱毒病菌,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根据甲图中巴斯德的实验推论,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后,人类不再患炭疽的原因是:第一次注射的脱毒病菌刺激了人体第三道防线中的免疫细胞,产生抵抗炭疽杆菌的抗体;当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时,人体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抗体,它与强毒病菌结合,使其失去致病性,这种免疫类型属于图乙中的③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
(1)病原体;①传染病;②易感人群
(2)保护易感人群
(3)三;免疫细胞;③特异性免疫
1、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2、图乙中:①是传染病,②易感人群,③特异性免疫。
熟练掌握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和作用,人体三道防线的免疫特性。
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