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第二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二章 章末质量检测 群落及其演替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章 第三节 群落的演替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章 第二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群落的结构课时训练
展开[课下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
1.下面的实例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
A.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各种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解析:选C 题中A和B选项中的热带雨林和红松林不但包括多种生物,同时还有自然环境,不属于生物群落的范畴。而选项D无菌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菌落,由于只有一种物种则只能称为种群。选项C中污染后的各种菌落是由不同种的细菌构成的,可视为一个小的群落。
2.下列研究对象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
A.洪水导致农田中部分黑线姬鼠外迁
B.杜鹃在森林上层栖息和捕食
C.线虫寄生在小麦叶片中
D.稻田中水稻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
解析:选A 黑线姬鼠的外迁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杜鹃在森林上层栖息和捕食属于群落中的分层现象;线虫寄生在小麦叶片中属于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稻田中水稻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属于群落中的优势物种。
3.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
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解析:选D 导致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4.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群落水平结构而森林生态系统没有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水平结构
D.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水平结构
解析:选B 草原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均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存在水平结构与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有关,如地形的起伏、光照的强弱、湿度的大小等;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垂直结构;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5.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
B.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解析:选B 在调查统计时应设计一个统计数据的表格,便于记录和汇总;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在不同时间光照、温度等影响土壤小动物的活动,故不同时间采样会影响到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6.下图中物种Ⅰ表示捕食者,物种Ⅱ表示被捕食者的是( )
解析:选A 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呈现“此消彼长”的不同步性连续变化特点,因此只有A、D项符合这一特点,捕食者以被捕食者为食,因此被捕食者个体数先增加先减少,捕食者个体数后增加后减少。则A项中Ⅰ表示捕食者,Ⅱ表示被捕食者,D项中Ⅱ表示捕食者,Ⅰ表示被捕食者,故A符合题意;B项中两种生物呈现“同生共死”的变化特点,应为互利共生关系;C项中两种生物呈现“你死我活”的变化特点,应为种间竞争关系。
7.鳄鱼常爬上岸来躺着不动,并张开口让一种小鸟吃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鳄鱼逃走。下列有关上述生物之间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敌害与鳄鱼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B.鳄鱼与小虫之间属于寄生关系
C.鳄鱼与小鸟之间属于原始合作关系
D.小鸟与小虫之间属于种间竞争关系
解析:选D 由“敌害来临时,鳄鱼逃走”可判断,敌害可能是鳄鱼的天敌,二者具有捕食关系;小虫生长在鳄鱼的口腔内,二者可能属于寄生关系;小鸟吃寄生在鳄鱼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通知鳄鱼敌害来临,属于原始合作关系;小鸟与小虫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8.如图为某一区域内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一定不存在竞争
B.d越小,M与N种间竞争越激烈
C.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D.M、N两物种间存在捕食关系
解析:选B 曲线的重叠部分,说明两物种有共同的食物,即有种间竞争关系,但在曲线不重叠的情况下,M、N两物种有可能争夺空间或栖息场所,也可构成种间竞争关系;d越小,曲线重叠就越多,表明M、N共同摄取食物的种数越多,二者种间竞争越激烈;b越大,表明生物的可利用资源(摄取食物的种数)就越多,适应环境的能力应越强;据图不能得出M与N之间存在捕食关系的结论。
9.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形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
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解析:选A 无水螈的池塘中,最初一段时间由于食物和生存空间充足,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形增长,但由于空间有限、蝌蚪间的竞争关系等,最终锄足蟾蝌蚪数量呈“S”形增长;三种生物有共同的食物来源,可构成种间竞争关系;据图可知,随着水螈数量的增多,锄足蟾蝌蚪数量减少较多,表明水螈更喜食它;四个池塘中放入了不同数量的水螈后,三种蝌蚪的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10.红圆蚧是美国加州南部的一种柑橘害虫,蔷薇轮蚧小蜂能寄生在红圆蚧中而抑制其暴发。但在引入岭南蚜小蜂的十年后,岭南蚜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完全取代了蔷薇轮蚧小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岭南蚜小蜂与蔷薇轮蚧小蜂是种间竞争关系
B.岭南蚜小蜂能够摄取红圆蚧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C.岭南蚜小蜂可以改变红圆蚧和蔷薇轮蚧小蜂相互作用的结果
D.岭南蚜小蜂的引入使该群落的丰富度增加
解析:选D 根据题干信息“蔷薇轮蚧小蜂能寄生在红圆蚧中而抑制其暴发,但在引入岭南蚜小蜂的十年后,岭南蚜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完全取代了蔷薇轮蚧小蜂”,说明岭南蚜小蜂和蔷薇轮蚧小蜂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二者能够摄取红圆蚧的养分以维持生活;通过种间关系,岭南蚜小蜂可以改变红圆蚧和蔷薇轮蚧小蜂相互作用的结果;岭南蚜小蜂的引入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使该群落的丰富度降低。
11.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200~3 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解析:选C 温度是造成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和水域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水平结构;b、c处的植物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处影响森林植物分层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
12.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
样地 | 类群数 | 个体数 | ||||
第1层 | 第2层 | 第3层 | 第1层 | 第2层 | 第3层 | |
人工广场绿地 | 14 | 8 | 3 | 182 | 74 | 22 |
某植物园 | 13 | 7 | 4 | 190 | 92 | 18 |
农用地 | 11 | 8 | 4 | 92 | 113 | 21 |
注:第1层为距地表0~5 cm;第2层为距地表5~10 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 cm。
A.所有土壤动物组成群落
B.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
C.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有影响
解析:选D 仅由土壤动物不能组成群落;由表格可知人工广场绿地、农用地和某植物园相同土层中动物类群丰富度差别不大;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
二、非选择题
13.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身体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解析:(1)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用手难以直接捕捉,所以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采集的跳虫若要用于实验室培养,采集时必须保持跳虫的活性;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阴暗的场所,属于好氧型生物,因此,可选择吸虫器B对其进行采集,因吸虫器B中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有利于跳虫存活。若采集的甲螨要作为标本保存,采集时无须保持其活性,只需保持其形态不变即可,所以可选择吸虫器D对其进行采集,因吸虫器D中的酒精可将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3)跳虫与甲螨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二者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线虫以酵母菌为食,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捕食。
答案:(1)较强 微小 (2)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3)种间竞争 捕食
14.下图所示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A~C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造成图中②现象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_。
(4)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________(填“种群”或“群落”,下同)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________水平上的研究。
解析:(1)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两者互惠互利,数量曲线波动近似平行,对应曲线③;农作物与杂草,是生存能力相同的两种生物,属于种间竞争关系,对应曲线②;狐与兔属于捕食关系,兔的波动变化在前,狐的波动变化在后,对应曲线①。(2)造成②现象的原因是二者争夺相同资源且生存能力相同。(3)①为捕食关系,b死亡对a(捕食者)不利;②为种间竞争关系,b死亡对a有利;③为互利共生关系,b死亡对a不利。(4)狐死亡,有利于兔的生长。但受食物、空间限制,种内竞争加剧,又会导致数量下降,最后趋于稳定。(5)种群研究的是种内关系,而群落研究的是种间关系。
答案:(1)③ ② ① (2)共同争夺阳光、空气、水、肥等且生存能力相同 (3)② (4)先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稳定 (5)种群 群落
15.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的种群数量增减情况如图中A、B、C曲线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______________关系。
(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是不同的两种生物,它们都以枯草杆菌为食,因此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枯草杆菌与两种草履虫之间是捕食关系。根据题意可知,曲线A表示枯草杆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曲线B表示双小核草履虫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曲线C表示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答案:(1)捕食 种间竞争 (2)枯草杆菌和双小核草履虫 (3)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适者生存,后者被淘汰 (4)大草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以枯草杆菌为食,导致枯草杆菌种群数量减少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生物竞赛兴趣小组选拔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生物竞赛兴趣小组选拔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生物试题,共11页。
2023年福建省中学生生物学初赛 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中学生生物学初赛 答案,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