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1 群落的结构(教师版)-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1 群落的结构(教师版)-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1页
    2.1 群落的结构(教师版)-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2页
    2.1 群落的结构(教师版)-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3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群落的结构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群落的结构课后复习题,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的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调查方法,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1 群落的结构
    目标导航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目标解读
    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
    概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
    教学重点
    1. 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
    2. 群落的空间结构。
    教学难点
    1.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生态位。
    2. 实施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活动。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群落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群落的判断:
    (1)一定地域内,所有物种的所有个体(动、植、微)构成一个群落,各生物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2)在培养基上,不同的微生物菌落构成群落;

    知识点02 群落的结构特征

    1. 群落的物种组成
    (1) 不同群落物种组成不同,优势种群也不同。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生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
    (3)不同群落物种数目不同。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我国从北到南,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物种越丰富;身边不同的群落,丰富度不同。丰富度不同,与气候、人为因素等有关。
    2.生物的关系
    种间关系: 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寄生
    种间关系
    概念
    图例
    举例
    原始合作
    (互惠)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益,分开之后,各自也能独自生活。

    海葵和寄居蟹
    无齿蚌和鳑鮍鱼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

    地衣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种间竞争
    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于灭亡。

    牛和羊
    农作物和杂草
    捕食
    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

    羊和草
    寄生
    是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在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对寄生者有利,对寄主有害。

    寄生虫和人
    3.群落的空间结构
    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 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动物的分层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
    陆生群落:植物地上分层:光照、温度
    植物地下分层:水分、无机盐
    意义:群落的分层现象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
    (2) 水平结构
    ①水平结构的特点:
    植物群落形成了许多小群落因而表现出镶嵌性。
    ②导致镶嵌性出现的原因:
    是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③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4.群落的季节性
    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5. 生态位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研究内容:
    (1) 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 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研究意义:
    ①特点: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②原因: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③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知识点03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调查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2.采集方法:
    (1)诱虫器采集法

    (2) 简易采集法
    ①将取到的土壤样品放在瓷盆内(注意防止小动物逃走),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发现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来。
    ②体型较小的小动物可用吸虫器采集

    3.统计方法:
    (1)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2)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能力拓展

    考点01 种间关系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依靠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影响着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环境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部分。非生物因素指的是非生命的物质、能量、信息等,如阳光、温度、水分、空气、气象和土壤等;生物因素指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生物群落中,不同种的个体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作用或相互关系,可以表现各种不同的种间关系。生物种间关系通常是围绕物质、能量、信息和栖所等方面来展开的,其中尤其是食物联系。生物种间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互助形式,也有斗争形式。
    原始合作
    指两种生物共同居住在一起,对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但彼此分开后,各自又都能够独立生活。如寄居蟹和海葵。
    共生
    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居一起,彼此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较之单独生活时更为有利,更有生活力;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按共居状况分为外共生和内共生。清洁鱼或清洁虾在鱼类的体表,以吞食病灶组织和细菌等为生,兼为鱼类治病,这属于体外共生。鞭毛虫寄居在白蚁或其他动物的消化道里,消化纤维素供给宿主,宿主则为其提供营养和栖所,这属于体内共生。又如豆植物与根瘤菌共生,根瘤菌既吸收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同时又供给植物氨态氮。
    寄生
    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种间关系。前者称寄生物,后者称寄主。几乎没有一种生物是不被寄生的,连细菌也要受到噬菌体的寄生。在寄生关系中,一般寄生物受益,寄主受害,甚至引起寄主患病或死亡。同时寄生双方又互为条件,相互制约,共同进化。
    捕食
    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如,兔和草、狼和兔等都是捕食关系。在通常情况下,捕食的结果,一方面能直接影响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另一方面也影响于捕食者本身的种群变化。
    竞争
    有种内和种间两种竞争方式。这里是指两种共居一起,为争夺有限的营养、空间和其他共同需要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竞争的结果,或对竞争双方都有抑制作用,大多数的情况是对一方有利,另一方被淘汰,一方替代另一方。如,高斯将大草履虫和双核小草履虫混合培养,16天后,只剩下后者。这说明具有相同需要的两个不同的种,不能永久地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否则,一方终究要取代另一方,即一个生态位只能为一种生物所占据。又如农作物与杂草为各种生活要素(水分、光照、养分等)竞争。
    上述种间关系按性质可归并为两类:一是种间互助性的相互关系,如原始合作、共栖、共生等;二是种间对抗性的相互关系,如寄生、捕食、竞争等。这些关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规律重复出现的,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掌握了生物种间关系规律,可以在多方面得以应用。如:在农业生产上,豆科作物与非豆物作物混种或间作;喜光作用玉米与耐荫作物马铃薯间作。又如:农田放蜂,不仅能得到蜂蜜,又能传粉,提高作物产量;稻田养鱼二者共生互利。
    种间关系也会影响群落结构,其中捕食和竞争影响最大。竞争导致生态位分化,对群落的特种组成与分布有很大影响。捕食对象如果是优势种,则非优势种生存的机会大大提高,有利于提高物种多样性;如果捕食对象是劣势种,则降低物种多样性。
    【典例1】自然群落的两种有直接营养关系的生物,它们的种群密度相互呈负相关波动,从而保持相对的稳定.这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最可能是(  )
    A. 寄生 B. 竞争 C. 共生 D. 捕食
    【答案】D
    【解析】解:A、寄生关系中,对寄生物有利,对寄生物有利,因此不呈现负相关波动,A错误;
    B、竞争的两种生物没有“直接营养关系”,B错误;
    C、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是同步的,C错误;
    D、捕食关系中,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不同步,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即呈现负相关波动,D正确.
    故选:D.
    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其中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是同步的;捕食关系中,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不同步,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即一种生物的数量随另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而变化;竞争关系中,两者的数量呈同步性变化.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要求考生掌握几种常见的种间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典例2】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b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
    B. 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一方有利
    C. 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
    D. 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猞猁
    【答案】A
    【解析】解:A、鹰与鼠属于捕食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a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b为捕食者,则a表示鼠种群的数量变化,b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A正确;
    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表示寄生关系,而图①表示捕食关系,B错误;
    C、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不利,C错误;
    D、森林中猞猁和雪兔是捕食的关系,可用图①表示,曲线a被捕食者,代表雪兔,D错误。
    故选:A。
    据图分析,①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②表示“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③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种间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

    考点02 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不同生活型的植物生活在一起,它们的营养器官配置在不同高度,因而形成分层现象。如: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条件和利用有关,每一层植物和被它们所制约的小气候为生活于其中的特有动物创造一定的环境,因而动物的分层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例如,在森林中可以区分出3组鸟种:在树冠中采食的,接近地面的,以及生活在其间的灌木和矮树簇叶中的。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这主要决定于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分层使单位面积上可容纳的生物数目加大,使它们能更完全、更多方面地利用生活资源和生存空间,大大减弱它们之间竞争的强度;而且多层群落比单层群落有较大的生产力,提高了环境资源的利用率。
    不仅在温带森林和热带森林中分层现象表现明显,草本群落也存在分层。群落不仅地上分层,地下根系的分布也是分层的。群落地下分层和地上分层一般是相应的;乔木根系伸入土壤的最深层,灌木根系分布较浅,草本植物根系则多集中土壤的表层,藓类的假根则直接分布在地表。
    因为下层生物是在上层植物遮荫所形成的环境中发育起来的,所以生物群落中不同层的物种间有密切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关系。群落上层植物强烈繁生,相应地下层植物的密度就会降低;而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上层植物变得稀疏,下层的光照、热等状况得到改善,同时土壤中矿物养分因释放加强而增高,下层植物发育便会加强。下层的繁茂生长也对动物栖居者有利。
    2.水平结构
    生物群落不仅有垂直方向的结构分化,而且还有水平方向的结构分化。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主要表现为镶嵌性,使群落在水平方向的不均匀性在外形表现为以斑块出现,具有这种特征的群落叫做镶嵌群落。在不同的斑块上,植物种类、它们的数量比例、郁闭度、生产力以及其他性质都有不同。例如在一个草原地段,密丛草针茅是最占优势的种类,但它并不构成连续的植被,而是彼此相隔一定的距离(30~40厘米)分布的。各个针茅草丛之间的空间,则由各种不同的较小的禾本科植物和双子叶杂类草占据着,并混有鳞茎植物。群落内水平方向上的这种不一致性,叫做群落的镶嵌性。群落镶嵌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例如小地形和微地形的变化,土壤温度和盐渍化程度的差异,光照的强弱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所以,植物通常不是随机地散布于群落的水平空间,它们表现出成丛或成簇分布。许多动物种群,不论在陆地群落或水生群落,也具有成簇分布的性质。
    【典例1】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
    B. 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复杂
    C.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
    D. 群落的演替会导致群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本题考查群落的特征,要求学生识记和理解群落的垂直结构及影响因素,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
    A、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A正确;
    B、森林阶段生物种类更多,结构更复杂,故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复杂,B正确;
    C、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光照的分布等,故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C错误;
    D、群落的演替会导致群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C。  
    【典例2】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下列有关群落的空间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B. 动物的分层现象往往与植物的垂直结构有关
    C. 池塘里深水区与浅水区分布着不同的生物,这是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
    D. 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等条件差异可以导致种群呈镶嵌分布
    【答案】C
    【解析】解:A、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A正确;
    B、不同动物要求的栖息场所和食物要求不同,所以动物会随着植物的分层而分层,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B正确;
    C、池塘里深水区与浅水区分布着不同的生物,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
    D、水平结构是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D正确。
    故选:C。
    生物群落的结构:
    (一)垂直结构:
    (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2)原因:
    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
    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
    (二)水平结构:
    (1)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2)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特别提示]在热带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植物是:高山草甸、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这种分布主要是由于不同海拔温度不同造成的,所以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结构,掌握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考点03 生态位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位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内容包含区域范围和生物本身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强调该生物体对其它种的营养关系。在自然环境里,每一个特定位置都有不同种类的生物,占有各自的空间,其活动以及与其它生物的关系取决于它的特殊结构、生理和行为,故具有自己的独特生态位。如海星在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居于主要捕食者的生态位。按竞争排斥原理,任何两个种一般不能处于同一生态位。在特定生态环境中赢得竞争的胜利者,是能够最有效地利用食物资源和生存空间的种,其种群以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而有较快的增长。有着相似食物或空间要求的近缘种,因处不同生态位,彼此并不竞争。北美洲东北部有5种鸣禽在针叶林里一起生活,都属于林莺属,均以昆虫为食,对营巢地点也有相似要求,但每一种鸣禽在取食和营巢行为上显示了复杂的差别和各自占据的生态位,至少在食物丰富时防止了竞争。

    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如动物的竞争取食,以食物种类或体积大小为变量。一般来说,当主要食物缺乏时,动物会扩大取食种类,食性趋向泛化,生态位加宽;当食物丰富时,取食种类又可能缩小,食性趋向特化,生态位变窄。多个物种取食相同食物的现象就是生态位重叠的一种表现,由此造成物种间的竞争,而食物缺乏时竞争加剧。
    生态位除温度、空气湿度、食物等环境因素外,还有群落生境(栖息地)等。因此,不同生态位综合因素越多, 两个生态位的差别越明显,越被区分开来。
    在自然环境中,虽然两个地域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却有着相似的非生物因素,在这两个地域生活的物种会占有相似的生态位。两个物种虽然无亲缘关系,但却各自独立的发展出相似的身体构造去适应环境。澳洲的袋鼹和欧洲的田鼠都有挖土铲的前肢,它们在泥土中挖掘通道,捕食细小的动物,它们占有相似的细小地下肉食性动物生态位。所以,自然界中,亲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生活习性的物种,不会在同一地方竞争同一生存空间。若同时在一个区域必有空间分割,即使弱者与强者共处于同一生存空间,但弱者仍然能够容易地生存,没有两种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相同的。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4种地雀身体和喙部的不同决定了它们食物种类不同,这样就减少了食物上的竞争。老鹰和猫头鹰的生态位接近,自然选择使它们一个在白天活动,一个在夜间活动,就使它们各就各位避免了竞争。生态位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
    生态平衡时,各个生物的生态位原则上不重合。若有重合,那么必然是不稳定的,它必然会通过物种间的竞争来削减生态位的重叠,直到平衡为止。
    生态位现象对所有生命现象而言是具有普遍性,同样适用于人类。每个人都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经验、行业趋势、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位置。
    【典例1】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栖息、食物、天敌等多环境因子的关系。下列有关生态位和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
    B. 生态系统长期超负荷运转不会引起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C.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接价值
    D. 生态系统处于稳态时,物种生态位也可能变化
    【答案】D
    【解析】解:A、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斗争具有密切的关系,故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会出现重叠现象,A错误;
    B、生态系统长期超负荷运转,由于调节能力有限,会引起自我调节能力下降,B错误;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C错误;
    D、生态系统处于稳态时,物种生态位还可能会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D。
    生态位:
    (1)概念:物种利用各种资源的幅度以及该物种与种群中其他物种关系的总和。
    (2)作用:决定生活在什么地方,而且决定于它与食物、天敌和其他生物的关系。
    (3)意义: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生态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位的概念和作用,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难度不大。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 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 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可能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D. 淡水鱼在不同水层出现分层现象与鱼的食性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群落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识记竞争的两种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解答】
    A.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A正确;
    B.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但只有一个种群,不能构成群落,因此不能体现群落的结构特点,故B错误;
    C.当两种生物竞争能力悬殊时可以使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当两种生物竞争能力相当时两种生物共同生存,所以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可能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C正确;
    D.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正确。
    故选B。  
    2.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B. 研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
    C. 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
    D. 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
    【答案】B
    【解析】解:A、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A错误;
    B、研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B正确;
    C、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不一定越高,如沙漠缺水,C错误;
    D、对于土壤中个体较微小、数目较多个体,一般采用目测估计法,不必逐个计数,D错误。
    故选:B。
    物种丰富度是指一定地域面积内物种的数目。研究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通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本题考查生物丰富度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3.图1~3分别表示不同的种间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表示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均呈“S”型增长
    B. 图2表示捕食关系,其中甲为捕食者
    C.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可用图3表示
    D. 研究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析图和分析判断能力。
    【解析】
    A.图1表示竞争关系,实线表示的种群数量先升高然后逐渐降低至0,该种群不呈“S"型增长,A错误;
    B.图2表示捕食关系,其中甲的数量明显多于乙,且甲的数量先增加先减少,故甲为被捕食者,B错误;
    C.图3中两种群个体数呈现同升同降的同步性变化,故图3表示的是互利共生关系,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可用图3表示,C正确;
    D.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单元,研究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D错误。
    故选C。  
    4.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混养时,其食物的分布情况,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四大家鱼的全部个体组成一个种群
    B. 图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群落
    C. 草鱼与鲢鱼的食性有很大差别,故不存在竞争关系
    D. 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他动植物的分层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A.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一种鱼的全部个体组成一个种群,故A错误;
    B.池塘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群落,故B错误; 
    C.草鱼与鲢鱼的食性有很大差别,但存在竞争关系,故C错误;
    D.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他动植物的分层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5.生态位表示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态环境的最小阈值。生态位宽度是指被一个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中的种群生态位差异越大,群落的结构一般越复杂
    B. 同一生态系统的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种群的生态位完全相同
    C. 生态位相似但存在地理隔离的种群常会进化出相似的生理结构
    D. 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一般不易被淘汰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 难度不大。
    【解答】
    A.群落中的种群生态位差异越大,群落的结构一般越复杂, A正确;
    B.生态系统中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种群生态位不完全相同, 比如:有的仅仅处于一个营养级, 有的处于多个营养级, 那么处于营养级多的个体生态位会更大,B错误;
    C.生态位相似但有地理隔离的生物会进化出相似的结构和功能, 比如:生态位相似的生物比如草, 在地理隔离的不同地方可有不同种类,但结构和功能相似,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C正确;
    D.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由于其所利用的资源丰富,所以一般不易被淘汰, D正确;
    故选B。  
    6.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 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C. 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 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土壤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种间关系、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等知识点,属于对课本中生物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的迁移应用,这就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特征,掌握土壤中动物的特点和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
    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其中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等,空间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适宜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其丰富度。
    【解答】
    A.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所以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布和分层现象,A错误;
    B.土壤中动物的种间关系,除了互利共生之外,还有捕食、寄生、竞争,这些无主次之分,B错误;
    C.土壤盐碱度会影响土壤中生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C正确;
    D.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D错误。
    故选C。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与群落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小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 森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土壤中的动物则没有分层现象
    C. 不同地段生物种群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D. “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中,两种生物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与群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A.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A正确;
    B.森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土壤中的动物也有分层现象,B错误;
    C.不同地段生物种群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C正确;
    D.“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中,两种生物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D正确。
    故选B。  
    2.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草本植物群落演替为森林群落的过程中丰富度不断增大
    B. 利用天敌控制虫害、鼠害等将会导致群落的丰富度降低
    C. 池塘养鱼时引进外地鱼种一定能提高池塘群落的丰富度
    D.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群落丰富度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相关内容,掌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和影响丰富度的因素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答】
    A.草本植物群落演替为森林群落的过程中丰富度不断增大,A正确;
    B.利用天敌控制虫害、鼠害等将会导致群落的丰富度升高,B错误;
    C.池塘养鱼时引进外地鱼种可能会造成生态入侵降低池塘群落的丰富度,C错误;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D错误。
    故选A。  
    3. 下图是某群落中两种动物的种间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种生物在垂直结构的空间分层中位于同一层面中
    B. 两种生物在种群数量上的变化中存在着反馈调节
    C. 若除掉群落中的乙种生物,甲种生物将按“J”型曲线增长
    D. 甲种群处于图中B点时期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依托某群落中两种动物的种间关系图,意在考查考生的信息提炼能力和对种间关系和种群特征知识的理解能力。
    【解答】
    A.由图可知甲乙两个种群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两种生物不一定分布在同一层面中,例如鹰捕食免子,A项错误;
    B.甲乙两种生物是食物链中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种群数量的变化存在着反馈调节,B项正确;
    C.虽然甲种群是被捕食者,但在群落中景的甲种群数量的因素不仅只有其捕食者,还有其它因素,C项错误;
    D.由于甲乙两种群是捕食关系,甲种群中易被捕食的是老弱个体,所以 B点时期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是增长型, D项错误。  
    4.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B. 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间存在竞争关系
    C. 针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大,植物分层更复杂,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D. 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群落结构,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解答】
    A.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由温度和湿度引起的水平结构,A错误;
    B.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间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
    C.针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大,植物分层更复杂,提高了光能利用率,C正确;
    D.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D正确。
    故选A。  
    5.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过后,某海岸的原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经过一年的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现有植被分布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 海岸的低潮带至超高潮带分布的植被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 该海岸上枸杞和柽柳之间的竞争程度比獐毛和白茅之间的竞争程度强
    D. 互花米草虽然能够保滩护堤、抵御台风、消减海浪,但其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能在海岸带快速蔓延,因此在人工修复选择植物种类时应慎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和特征,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解答】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
    B.水平结构指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低潮带至超高潮带分布的植物不同,主要是由地形的变化引起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
    C.该海岸上枸杞和柽柳位于同一地段超高潮带,獐毛位于高潮带白茅位于中潮带处于不同地段,所以枸杞和柽柳之间的竞争程度比獐毛和白茅之间的竞争程度强,C正确;
    D.互花米草在潮滩湿地生境中具有极强的繁殖力,会威胁到海岸地当地的物种,因此在人工修复选择植物种类时应慎用,D正确。
    故选B。  
    6.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体现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斗争具有密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比图b激烈
    B. 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比图a激烈
    C. 两图中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D. 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灭绝的危险,图b中物种2也有灭绝危险
    【答案】D
    【解析】解:A、从a图分析可知,图a中3个物种共同利用的资源不多,因而种内斗争激烈,A错误;
    B、从b图分析可知,图b中3个物种有许多共同利用的资源,它们会因共同利用的资源而发生激烈的种间竞争,B错误;
    C、两图中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是不相等的,C错误;
    D、图a和图b中的物种2所需要的资源条件都与物种1和物种3所需要的资源条件存在交集,即物种1和物种3都同时和物种2发生竞争,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物种2有灭绝的危险,D正确。
    故选:D。
    1、生态位:
    (1)概念:物种利用各种资源的幅度以及该物种与种群中其他物种关系的总和。
    (2)作用:决定生活在什么地方,而且决定于它与食物、天敌和其他生物的关系。
    (3)意义: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2、生态位重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生活于同一空间时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的现象。生态位重叠的两个物种因竞争排斥原理而难以长期共存,除非空间和资源十分丰富。通常资源总是有限额,因此生态位重叠物种之间竞争总会导致重叠程度降低,如彼此分别占领不同的空间位置和在不同空间部位觅食等。在向某一地区引进物种时,要考虑与当地物种的生态位重叠的问题。外来物种总因数量有限、对环境尚未适应等原因处于竞争的弱势,因此,如与当地物种生态位重叠过大将会导致引种失败。
    本题考查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问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示判断之间的关系。
    7.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该实验调查的指标是动物的种群密度
    B.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不适于用样方法,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 土壤中的小动物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
    D. 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相关的知识点,熟知实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
    【解答】
    A.该实验调查的指标是动物的种类,A错误;
    B.土壤动物小,不宜用标志重捕法,常用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
    C.土壤中的小动物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C错误;
    D.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D正确。
    ​故选D。  
    二、 填空题
    8.根据图1、图2和图3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四种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其中水草和浮游植物的关系、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了某昆虫种群的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从图2中可以看出,该种群数量在前5年呈__________曲线增长,20~30年间种群增长速率为_________,在第______年时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火灾过后生物群落发生的是___________演替过程。
    (3)某山区地震导致山体滑坡,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3所示。图中0→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出生率__________死亡率。
    【答案】(1)垂直;竞争、捕食 
    (2) J;0 ;10;次生     
    (3)大于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群落结构、种群密度、种间关系等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解答】
    (1)因为食物不同,四大家鱼分布在池塘不同的水层,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其中水草和浮游植物的关系是竞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是捕食。
    (2)①根据试题的分析,0-5年,λ值基本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呈现“J”型曲线增长;5-10年,λ值减少但仍然大于1,种群数量依然增加;第10年时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20-30年间入值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增长速率为0。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火灾过后生物群落发生的次生演替过程。
    (3)图中0→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故答案为:
    (1)垂直;竞争、捕食 
    (2) J;0 ;10;次生     
    (3)大于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一、 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 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C. 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 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答案】D
    【解析】解:A、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正确;
    B、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B正确;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同动物要求的栖息场所和食物要求不同,所以动物会随着植物的分层而分层,乔木层的疏密程度影响下层的光照强度,从而影响草本植物的水平结构,C正确;
    D、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D错误。
    故选:D。
    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群落水平方向上表现斑块性和镶嵌性是空间异质性的表现,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
    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B. 甲池塘鲫鱼数量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鲫鱼丰富度较高
    C. 森林中物种数目多于河流,则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河流
    D. 经过群落演替,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达到相同水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丰富度”概念的理解,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采用的是取样器取样法,统计方法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A错误;
    B.丰富度描述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而不是种群中个体数目的多少,B错误;
    C.丰富度描述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所以森林中物种数目多于河流,则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河流,C正确;
    D.演替的最终结果与所处环境密切相关,所以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一般不同,D错误。
    故选C。  
    3.某研究小组研宄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放牧草地有利于1、2年生植物的生长,在割草草地中,有利于豆科植物的生长
    B. 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都呈下降趋势
    C. 放牧牲畜不会导致各种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发生改变
    D. 放牧和割草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物种组成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基础知识。
    【解答】
    A.据图甲与图乙可知,在放牧草地中,有利于1、2年植物的生长;在割草草地中有利于禾本科植物的生长,A错误;
    B.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图中物种丰富度呈增加趋势,B错误;
    C.低等、中等强度的放牧草地与割草草地比较发现,放牧草地中禾本科、和豆科植物明显减少,所以牲畜喜食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导致各种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发生改变,C错误;
    D.放牧和割草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影响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分布,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故选D。  
    4. 蛞蝓既取食牧草A也取食牧草B。为研究牧草间的竞争和蛞蝓的捕食对牧草A存活的影响,生态学家在牧场内选择多个样方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据此作出的分析,合理的是(  )

    A. 该牧场的群落仅包括牧草A、B和蛞蝓三种生物
    B. 应选取牧草生长状况差异较大的不同样方进行实验
    C. 没有蛞蝓捕食条件下,竞争对牧草A存活影响显著
    D. 去除样方中的牧草B减少了蛞蝓对牧草A的取食
    【答案】D
    【解析】【解答】
    A、该牧场的群落包括牧场内全部的生物,A错误;
    B、应选取牧草生长状况一致的不同样方进行实验,B错误;
    C、分析图中曲线可知,没有蛞蝓捕食条件下(有隔离网),竞争对牧草A存活影响不显著,C错误;
    D、分析图中曲线可知,去除样方中的牧草B减少了蛞蝓对牧草A的取食,D正确。
    故选:D。
    题图分析:四种处理中不去除牧草B,有隔离网与去除牧草B,隔离网随时间变化二者是一致的,样方内牧草A相对数量都保持基本不变;不去除牧草B,无隔离网处理样方内牧草A相对数量最少。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査种群与群落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下图的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 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 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 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群落的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曲线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解答】
    A.动物的垂直分布受食物分布的影响,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A正确;
    B.图中三中鱼类的食物种类有重叠分布,表明三种鱼类对食物有竞争状况,B正确;
    C.图中甲主要以浅底动物为食,乙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丙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C正确;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存在竞争关系,D错误。
    ​故选D。  
    6.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 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大
    C. 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 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成分
    【答案】A
    【解析】解: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将会降低,A错误;
    B、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越不利于躲避天敌,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B正确;
    C、据图中数据可知,随距石头的距离不同,生物分布也不同,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正确;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虫的数量,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正确。
    故选:A。
    据图中数据可知,随距石头的距离加大,蜥蜴数量减少,蝗虫数量增多,而非禾草植物明显降低,故说明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的分布,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7.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功能关系和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有的位置称为生态位。斑点叉尾鱼和鲢鱼是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人们常常将它们混合放养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研究人员对两种鱼所摄取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研究绘制了如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对生态位的研究属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B. 斑点叉尾鱼和鲢鱼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C. d越小说明两种鱼之间的竞争越激烈
    D. b越大说明斑点叉尾鱼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答案】C
    【解析】解:A、生态位是每个种群在群落中的位置关系,属于群落的水平和垂直结构上研究的问题,A错误;
    B、斑点叉尾鱼和鲜鱼之间有交叉部分,既两者捕食相同的鱼类,因此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
    C、d越小,两个种群的生态位越接近,生活习性、捕食对象重叠度越高,竞争越激烈,C正确;
    D、b越大,该种群的生态位越广,捕食对象也更多,适应环境能力越强,D错误。
    故选:C。
    生态位是指每个种群在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如:一个动物的生态位是指它在生物环境中的地位,指它与食物和天敌的关系,生态位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大小,还有其每日的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等。
    本题考查生态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8.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
    样地
    类群数
    个体数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人工广场绿地
    14
    8
    3
    182
    74
    22
    某植物园
    13
    7
    4
    190
    92
    18
    农用地
    11
    8
    4
    92
    113
    21
    注:第一层为距地表0~5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cm.
    A.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B. 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
    C. 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D. 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土壤动物群落及丰富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分析图表的能力。
    阅读题干和题表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土壤动物群落及物种丰富度,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解析题表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
    A.土壤中动物丰富度的调查采用的是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
    B.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丰富度差异较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B错误;
    C.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存在明显的差异,C错误;
    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有一定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9.下列坐标曲线图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学现象,有关曲线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Ⅰ中动物甲与动物乙之间是寄生关系,甲是寄主
    B. 若图Ⅱ中曲线①表示植物幼嫩部位,则曲线②可代表同一植物的成熟部位
    C. 图Ⅲ中的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的变化,动物乙后期产热量等于零
    D. 图Ⅳ中C点时抗药性基因频率大于A点,因为施药能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
    【答案】B
    【解析】解:A、如果是寄生关系,宿主细胞下降,则寄主的数量也会下降,图Ⅰ表示竞争关系,A错误;
    B、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老细胞则比较迟钝,因此若图Ⅱ中曲线①表示植物幼嫩部位,则曲线②可代表同一植物的成熟部位,B正确;
    C、图Ⅲ中的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的变化,动物乙表示恒温动物,恒温动物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产热量不可能等于零,C错误;
    D、种群产生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在该害虫种群中有抗药性的有不抗药的变异,使用杀虫药之后使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了下来,农药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D错误。
    故选:B。
    分析曲线:
    Ⅰ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动物甲数量逐渐上升,而动物乙逐渐下降并消失,表明两种生物之间是竞争关系;
    Ⅱ中,植物生长素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种类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1)浓度: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过高杀死;
    (2)细胞: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老细胞则比较迟钝;
    (3)器官:根>芽>茎   侧芽>顶芽;
    (4)植物种类: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Ⅲ中,动物甲为变温动物,动物乙为恒温动物。
    Ⅳ中,AB段下降是由于不抗药的个体逐渐死亡的结果,BC段表示抗药性个体逐渐繁殖。
    本题属于信息题,考生要能够从图中曲线获得解题信息,考查了种间关系、生物进化、生长素的两重性以及体温调节等方面的知识,难度适中。
    二、 填空题
    10.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_____.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_____和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答案】b;偏高;垂直;(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A;B;20%;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
    【解析】解:(1)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种群的增长速率维持在最大,故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由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
    (2)海洋鱼类由于食物不同,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牡蛎等,该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为生产者,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A生产者、B分解者;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106÷7.5×106×100%=20%.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故答案为:
    (1)b     偏高
    (2)垂直     (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
    (3)A   B(注:两空可颠倒)   20%
    (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
    由图甲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可知大黄鱼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且b点对应于种群的;由图乙可知A为生产者,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
    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以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1.如图1为某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图2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3表示该草原中能量流经蛇种群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据图回答:

    (1)图1中表示生产者的物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该食物网中E所占有的营养级是__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
    (2)图1所示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空中俯瞰图1所示湿地生态系统,发现芦苇、菖蒲、碱茅等植物呈散乱、交错分布状态,从群落的结构角度看,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3)图2中,鹰和蛇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假设鹰和蛇从每条食物链获得的能量相等,鹰种群增加的能量为30 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至少需要消耗草的能量是__________ kJ。
    (4)图3中⑦所对应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同化的能量,蛇同化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用图中数字作答)。
    【答案】(1)B和F;第三、第四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水平 
    (3)4250
    (4)鼠和青蛙;②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1)图1中表示生产者的物种是B和F,E所占有的营养级是第三、第四营养级。
    (2)图1所示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芦苇、菖蒲、碱茅等植物呈散乱、交错分布状态,从群落的结构角度看,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3)由题设条件可知,鹰的能量1/3来自鼠,1/3来自蛇,1/3来自兔。蛇的能量1/2来自鼠,1/2来自食草昆虫。至少消耗草的能量按20%传递效率计算。则鹰种群增加30kJ的能量,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kJ。
    (4)图3中⑦属于蛇的粪便中的能量,来自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即来自鼠和青蛙同化的能量。,蛇同化的能量是②。  
    12.以下是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有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在某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

    上层
    中层
    下层
    植物
    乔木
    灌木
    草本
    动物
    雀鸟、戴胜
    煤山雀、黄腰柳莺
    昆虫
    (1)表反映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同时说明群落中的生物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
    (2)此群落中植物的分布主要取决于________。
    Ⅱ.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内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了研究。
    (1)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常采用________法。
    (2)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土样中收集小动物。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完善该装置:________。

    【答案】Ⅰ.
    (1)垂直  分层 
    (2)阳光 
    Ⅱ.
    (1)取样器取样 
    (2)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和表格,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和群落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土壤小动物的习性,掌握调查土壤小动物的方法,能根据土壤小动物的习性完善实验装置。
    分析表格:植物和动物都分为三层,不同层次动植物种类不同,说明了群落具有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分析图形: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因此在漏斗上方还需加一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
    【解答】
    ​Ⅰ.(1)表格中植物具有上中下三层,分布了不同的植物,说明群落具有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2)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与阳光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有关。
    Ⅱ.(1)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所以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2)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W的电灯,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了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  


    相关试卷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群落的结构精品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群落的结构精品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21群落的结构学生版docx、21群落的结构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第1节 群落的结构精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1节 群落的结构精品课时练习,文件包含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21群落的结构原卷版doc、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21群落的结构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工程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生态工程达标测试,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自生,发展前景,我国生态工程的前景,整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1 群落的结构(教师版)-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