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课堂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陋室铭,作者简介,阿房宫,滕王阁,刘禹锡与陋室,写作缘由,背景链接,文体知识,整体感知,清幽宁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被尊为“诗豪”。代表作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秋词》等。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阿房宫赋》(唐·杜牧)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唐·王勃)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隋宫》(唐·李商隐)
有那么多可以写的华美宫殿,刘禹锡为什么会写一间小小的陋室呢。
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为朗州司马,此后又贬为连州、和州通判。
和州知县见刘禹锡被贬而来,故意刁难,半年内逼刘禹锡搬了三次家,最后一次给的住房竟是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一间斗室。于是,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此文,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以示“纪念”。
如商汤的《盘铭》、刘向的《杖铭》、苏轼的《端砚铭》等。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结合注释,读懂课文大意。
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
一“上”一“入”,化静为动,一“绿”一“青”,色彩清丽。突出了陋室环境的清幽、雅致;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西蜀,今四川。子云,即扬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文学家。
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会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的品德好,就不会感到屋子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和我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功名的人。可以弹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分析作者是如何描绘出“陋室”不陋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本文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由于作者将个人的“志”寄托在具体的“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托物言志的“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某种事物;托物言志的“志”不仅指感情,还包括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文中有两处运用了类比手法,试简要分析。
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类比有“吾”之陋室,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引出本文的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有引这二人为楷模、同道的意味,意在表明作者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德操和才能。
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
“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作者引用典故,强调了自己的君子之德,同时巧妙地回应了开头的“惟吾德馨”。
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分别以“山”“水”类比“陋室”,用“仙”“龙”类 比“德馨”的人,意在引出全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实写作者室中之事,从正面表 现陋室主人对寻欢作乐的官僚生活的厌弃和讽刺。C.作者最后连举三位古人来例证“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两句联系上文还可见作者在这里有自况之意。D.本文以骈句为主,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美。同时,全文主要由 四、五言的对句组成,铿锵上口,富有音韵美。
【解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从正面实写,表现主人生活的从容恬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虚写,表现主人摆脱官场事务后的轻松自得。
【示例】物质方面的确比较简陋,但“何陋之有”是说我志趣方面并不鄙陋,高雅绝俗。
陋室主人借写陋室不陋抒写自己志行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颜回箪食瓢饮,居住陋巷,却勤奋好学,不改其乐。这些都表明了他们具有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认同。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学问不断精进。
不认同。当今社会复杂多元,丰富多彩,时常需要跨学科跨门类跨行业通力合作。如果自命清高,自设藩篱,既屏蔽眼界视野,也影响事业发展。
比较刘禹锡和扬子云的相似之处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自比古贤扬子云。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清静亡为,少嗜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邀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节选自班固《汉书·扬雄传》,有删改)
二人都过着清贫的生活,都保持着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刘禹锡虽然身居陋室,却有“调素琴,阅金经”的高雅生活情趣;扬雄虽然“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却“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安然自若。
【参考译文】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少时热爱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读。为人平易超脱,清静无为,很少有特别的喜好,不热衷富贵,不为贫贱忧伤,不故意修炼品性以求在当世谋求名声。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一石两石的储粮,安之若素。自身度量宏大,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
《论语》中有关“安贫乐道”的篇章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2.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罕》
【译文】孔子想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居住?”孔子说:“有君子住在那儿,有什么简陋的呢?”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他不慕钱财,淡泊名利,胸怀洒落,人品高尚。他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创始人之一,对宋、明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本文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周敦颐任南康军(在今江西庐山市,“军”是宋代行政区的名称)地方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爱莲说》。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蔓、枝:名词用作动词, 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表示推测)。
小结:作者对莲做了细致传神的描绘,以莲象征品德高尚的君子,并运用____________的手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
文中三次用其他花来衬托莲花,请找出原文并分析
用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衬托自己的爱好与众不同。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用菊、牡丹象征不同的人群,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抒发感慨,讽刺追逐名利的世态,赞美如莲一般洁身自好的品格。
衬托是用某一种事物来衬托另一种事物,以突出形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为了使所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就用另外的形象来映衬它,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
小结:作者写菊和牡丹,在反复的衬托之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像世人那样趋炎附势、追名逐利,而是能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倚,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出淤泥而不染”意思是处于污浊的环境中,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依然能保持自我。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的美好姿态气质
该句是托物言志,含蓄表达作者的人生态度
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意在表达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依然会面对是否要随波逐流的选择。这时,坚守“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人格,可以让我们做出正确的、遵循本心的选择,让人生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
分号可以分割存在一定关系的两个分句,在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的花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分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叹号,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了对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功名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
情感:《爱莲说》中喜爱(赞美)莲,《霜》中不喜爱(鄙弃)荷。 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霜》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感叹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同时表明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作者为什么在篇末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了菊、莲、牡丹?
前文将菊、牡丹放在前面,是为了引出对莲的描绘,衬托出莲的高贵品格;篇末将牡丹移到最后,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深化文章主旨。
《陋室铭》与《爱莲说》异同比较
各种花在古诗文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上(在上面生长)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倒装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即“有何陋”)
德艺双馨 惟吾德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鸿篇巨制 谈笑有鸿儒(大)形影不离 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
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
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者也”表判断)
省略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词“于”,即“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远地传播
出淤泥而不染:从淤泥中生长出来而不被淤泥沾染。比喻从恶 劣、污浊的环境中出来而未沾染上坏习气。
鲜为人知 陶后鲜有闻(少) 精益求精 香远益清(更加)予取予求 同予者何人(我) 事不宜迟 宜乎众矣(应当)
“去”“到……去”等, 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
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语气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久之,目似瞑(《狼》)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A.灌清涟而不妖(艳丽)B.斯是陋室(简陋)C.有龙则灵(灵动)D.予谓菊(认为)
找出每组句子中的错字、错误的解释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却)B.温故而知新(却)C.濯清涟而不妖(然后)D.可远观而不可袭玩焉(却)
A.有龙则灵(但是)B.谈笑有洪儒(博学的人)C.无丝竹之乱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D.无案读之劳形(形状)
A.可以调素琴(拼音:dià)B.亭亭净直(竖立)C.何陋之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D.苔痕上阶绿(名词:上面)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精品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周敦颐,生长环境,高洁质朴,洁身自爱,不媚世俗,品格高洁,通达正直,不攀不附,美德远播,不可亵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陋室铭精品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陋室铭,学习目标,朗读指导,第二课时,爱莲说,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爱莲说教学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爱莲说,知识卡片-文体,周敦颐,赏读课文,爱莲之形象美,爱莲之品格美,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爱莲之写法之美,体会君子之品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