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物理二轮练习(专项练+题型+仿真卷)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练习】第29讲 计算题题型练(一)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练习】第29讲 计算题题型练(一),文件包含计算题题型练一教师版docx、计算题题型练一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二轮物理复习策略
高考备考一轮复习已接近尾声,即将迎来二轮复习。一轮复习注重知识的理解与基础的夯实,二轮复习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能力的提高,是高考复习中的重要阶段。二轮复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核心和主干知识为重点,构建知识结构体系,确定每一个专题的内容,在教学中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
按高中物理主干知识确定力与运动、能量、动量、电磁学四大专题,其余内容为小专题,重点加强四大专题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
二、注重情景与过程的理解与分析,善于构建物理模型,明确题目考查的目的,恰当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情景是考查物理知识的载体。
三、加强能力的提升与解题技巧的归纳总结:学生能力的提升要通过对知识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训练来实现。
四、精选训练题目,使训练具有实效性、针对性。
五、把握高考热点、重点和难点。
充分研究近5年全国和各省市考题的结构特点,把握命题的趋势和方向,确定本轮复习的热点与重点,使本轮复习更具有针对性、方向性。对重点题型要强化训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解题技巧的提炼,充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计算题题型练(一)
- 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足够长斜面上有一长为L、质量为2m的木板B,木板B上端有一质量为m的滑块A(视为质点),木板下端3L处有一质量为m的足够长木板C锁定在斜面上,滑块A与木板B、C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25,木板C与斜面间无摩擦,木板B、C的厚度相同。现同时由静止释放A、B,在B与C碰撞前瞬间,解除对C的锁定,此时A恰好滑离B而滑上C,已知B、C碰撞为弹性碰撞,重力加速度为g,sin37°=0.6,cos37°=0.8,求:
(1)木板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B、C发生碰撞后瞬间,木板C的速度大小vC;
(3)B、C发生碰撞后2s时,滑块A到木板C上端的距离x。
【解答】解:(1)A在B上滑动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A:mAgsinθ﹣μ1mAgcosθ=mAaA,
对B:mBgsinθ+μ1mAgcosθ﹣μ2(mA+mB)gcosθ=mBaB,
代入数据解得:aA=0.4g,aB=(0.7﹣1.2μ2)g,
滑块A的位移:4L,
木板B的位移:3L,
代入数据解得:μ20.33;
(2)B、C碰撞前瞬间B的速度:vB,
B、C发生弹性碰撞,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以平行于斜面向下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BvB=mBvB′+mCvC,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vC;
(3)B、C碰撞前瞬间A的速度:vA=aAt,
由于C碰撞后的速度与A相同且C与斜面间无摩擦,
所以A、C不发生相对滑动,以相同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运动,
滑块A到木板C上端的距离始终为:x=0;
答:(1)木板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为0.33;
(2)B、C发生碰撞后瞬间,木板C的速度大小vC为;
(3)B、C发生碰撞后2s时,滑块A到木板C上端的距离x为0。
- 如图甲所示,一电动遥控小车停在水平地面上,水平车板离地高度为h=0.2m,小车质量M=3kg,质量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静置于车板上某处A,物块与车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现使小车由静止开始向右行驶,当运动时间t1=1.6s时物块从车板上滑落。已知小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小车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是小车对地面压力,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块从离开车尾B到落地过程所用的时间△t以及物块滑落前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功率最大值P;
(2)物块落地时落地点到车尾B的水平距离s0;
(3)0~2s时间内小车的牵引力做的功W。
【解答】解:(1)物块离开B后做平抛运动,故;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最大为fmax=μmg,在0﹣1s加速度小于小车的加速度,那么,小车以最大摩擦力为合外力做匀加速运动;
所以,物块在离开B前的速度始终小于小车速度,故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物块的最大速度vmax=μgt1=1.6m/s;
那么,物块滑落前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功率最大值P=fmaxvmax=1.6W;
(2)物块在t=1.6s时处于B点,之后做平抛运动,水平位移x1=vmax△t=0.32m,由图可得:物块做平抛运动过程小车做匀速运动,故位移x2=2△t=0.4m;
所以,物块落地时落地点到车尾B的水平距离s0=x2﹣x1=0.08m;
(3)小车受物块和地面的摩擦力,在牵引力下向右运动,故由动能定理可得:;
故19.4J;
答:(1)物块从离开车尾B到落地过程所用的时间△t为0.2s;物块滑落前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功率最大值P为1.6W;
(2)物块落地时落地点到车尾B的水平距离s0为0.08m;
(3)0~2s时间内小车的牵引力做的功W为19.4J。
- 如图有两条不计电阻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MQN、M'Q'N',导轨间距L=0.5m,其中MQ、M'Q'段倾斜放置,倾斜角θ=37°,MQ=M'Q'=4m,QN、Q'N'段水平放置,两段之间通过一小段(大小可忽略)光滑圆弧绝缘材料平滑相连,在倾斜导轨左端连接一电源及电键S1,电源电动势E=3V,内阻r=0.5Ω。在Q和Q'两端向下引出两根无电阻的金属导线通过电键S2与一电容量C=2F的电容器相连,在N和N'两端与电阻器R=0.1Ω相连,在倾斜导轨MQ、M'Q'区域内加有垂直于倾斜导轨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B1=2T,在水平导轨的DD'E'E区域内加有垂直水平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B2=0.8T,DD'、EE'均与导轨垂直,且DE=D'E'=L=0.5m,cdef是质量为3m,每边电阻均为R=0.1Ω,各边长度均为L的U形金属框,开始时紧挨导轨静置于DD'E'E左侧外,现有一不计电阻的质量为m的金属棒a紧贴MM'放置,合上电键S1时金属棒恰好静止在导轨上。(已知g=10m/s2)
(1)求金属棒a的质量m;
(2)断开S1同时闭合S2,金属棒a向下滑行,求金属棒a到达倾斜导轨底端QQ'时的速度;
(3)金属棒a越过QQ'后与U形金属框发生碰撞,碰后黏在一起穿过磁场B2区域,求此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
【解答】解:(1)合上电键S1时,金属棒a将电源短路,则流过a的电流为:
I1A=6A
金属棒a恰好静止在导轨上,由平衡条件得:
mgsinθ=B1I1L
代入数据解得:m=1kg;
(2)断开S1同时闭合S2,金属棒a与电容器组成电路,金属棒a向下滑行过程中,电容器的电压U始终等于金属棒a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E′,则有:
U=E′=B1Lv
电容的电量:q=CU
电路中的电流:ICB1La
对金属棒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B1IL=ma
联立可得:mgsinθ﹣CB12L2a=ma
代入数据解得:a=2m/s2
金属棒a匀加速下滑,设金属棒a到达倾斜导轨底端QQ'时的速度大小为v0,由运动学公式得:
v02=2a•MQ
代入数据解得:v0=4m/s,方向沿倾斜导轨向下;
(3)金属棒a越过QQ'后与U形金属框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3m)v1
代入数据解得:v1=1m/s
在de边进入磁场的过程,de边左侧被导轨和金属棒a短路(即电阻R中无电流),回路中只有de边的电阻R,设de边达到EE′时的速度为v2,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此过程由动量定理得:
﹣B2LΔt=4mv2﹣4mv1
ΔtΔt
联立代入数据解得:v2=0.8m/s
在金属棒a(其在cf之间)进入磁场B2的过程,de边与电阻R并联,电路总电阻0.5R,设金属棒a达到EE′时的速度为v3,同理,由动量定理得:
﹣B2LΔt=4mv3﹣4mv2;Δt
联立代入数据解得:v3=0.4m/s
此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为Q,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Q•4mv12•4mv32
代入数据解得:Q=1.68J。
答:(1)金属棒a的质量m为1kg;
(2)金属棒a到达倾斜导轨底端QQ'时的速度大小为4m/s,方向沿倾斜导轨向下;;
(3)此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为1.68J。
- 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中,y轴左侧有一半径为a的圆形匀强磁场区域,与y轴相切于A点,A点坐标为。第一象限内也存在着匀强磁场,两区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圆形磁场区域下方有两长度均为2a的金属极板M、N,两极板与x轴平行放置且右端与y轴齐平。现仅考虑纸面平面内,在极板M的上表面均匀分布着相同的带电粒子,每个粒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q。两极板加电压后,在板间产生的匀强电场使这些粒子从静止开始加速,并顺利从网状极板N穿出,然后经过圆形磁场都从A点进入第一象限。其中部分粒子打在放置于x轴的感光板CD上,感光板的长度为2.8a,厚度不计,其左端C点坐标为。打到感光板上的粒子立即被吸收,从第一象限磁场射出的粒子不再重新回到磁场中。不计粒子的重力和相互作用,忽略粒子与感光板碰撞的时间。
(1)求两极板间的电压U;
(2)在感光板上某区域内的同一位置会先后两次接收到粒子,该区域称为“二度感光区”,求:
①“二度感光区”的长度L;
②打在“二度感光区”的粒子数n1与打在整个感光板上的粒子数n2的比值n1:n2;
(3)改变感光板材料,让它仅对垂直打来的粒子有反弹作用(不考虑打在感光板边缘C、D两点的粒子),且每次反弹后速度方向相反,大小变为原来的一半,则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总时间t和总路程s。
【解答】解:(1)带电粒子在圆形匀强磁场区域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所有粒子平行射入此磁场均从A点射出(磁聚焦模型),可知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等于圆形匀强磁场区域的半径,即:r=a。
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在匀强电场中被加速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联立解得:U
(2)①在A点进入第一象限的粒子的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在0~180°范围内,沿y轴正方向射入的粒子打在感光板上的P点,随着速度与y轴夹角的增大,轨迹与感光板的交点先向右移动,离O点最远的交点为Q点(满足AQ=2r=2a),再向左移动一直到C点,之后就打不到感光板上了。可知PQ为“二度感光区”,由几何关系得,当粒子打在P点时轨迹圆的圆心恰好为C点,则:
CP=r=a
当粒子打在Q点时,AQ=2r=2a,由勾股定理得:
OQ
则:L=OQ﹣OC﹣CE
代入数据解得:L
②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打在C点的粒子轨迹圆的圆心为恰好在圆形磁场边界上的H点,对应进入圆形磁场的位置在F点,F到C恰好为半个圆周;打在P点的粒子轨迹一个是从H点入射,H到P也恰好为半个圆周,另一个是临界直接从A点入射。可得打在CP段的粒子对应入射区域在FH之间,打在PQ,即“二度感光区”的粒子对应入射区域在HO之间,由几何关系得:
HO,FH=a
可得打在“二度感光区”的粒子数n1与打在整个感光板上的粒子数n2的比值为:
n1:n2=HO:FO:(a)=1:3
(3)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R,可知其它条件一定,R与v成正比,粒子每次反弹后速度大小变为原来的一半,故半径也变为原来的一半。
在图1中可知,第一次打在P点的粒子速度方向垂直感光板,此粒子能够在P第一次被反弹,CP=a,即第一次打在距离C点a处,反弹后粒子运动半径为,第二次打在距离C点2a处,再次反弹后粒子运动半径为,第三次落在离C点2.5a处,第四次落在离C点2.75a
处,第五次落在离C点2.875a处,超出感光板边缘离开第一象限,该粒子在磁场中一共运动了5个圆周。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周期为:T
该粒子在磁场中一共运动的总时间为:
t
该粒子从H到P的路程为:s1=πa
从第一次反弹到第二次反弹的路程为:s2=π
从第二次反弹到第三次反弹的路程为:s3=π
从第三次反弹到第四次反弹的路程为:s4=π
从第四次反弹到离开磁场的路程为:s5=π
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总路程为:
s=s1+s2+s3+s4+s5
联立解得:s.
答:(1)两极板间的电压U为;
(2)①“二度感光区”的长度L为;
②打在“二度感光区”的粒子数n1与打在整个感光板上的粒子数n2的比值n1:n2为1:3;
(3)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总时间t为和总路程s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练习】第35讲 选择题题型练(一),文件包含选择题题型练一教师版docx、选择题题型练一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练习】第32讲 选择题题型练(二),文件包含选择题题型练二教师版docx、选择题题型练二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练习】第31讲 实验题题型练(一),文件包含实验题题型练一教师版docx、实验题题型练一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