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仿真模拟卷(一)(教师版).docx
    • 学生
      仿真模拟卷(一)(学生版).docx
    仿真模拟卷(一)(教师版)第1页
    仿真模拟卷(一)(教师版)第2页
    仿真模拟卷(一)(教师版)第3页
    仿真模拟卷(一)(学生版)第1页
    仿真模拟卷(一)(学生版)第2页
    仿真模拟卷(一)(学生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仿真模拟】第25讲 仿真模拟卷(一)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仿真模拟】第25讲 仿真模拟卷(一),文件包含仿真模拟卷一教师版docx、仿真模拟卷一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二轮物理复习策略
    高考备考一轮复习已接近尾声,即将迎来二轮复习。一轮复习注重知识的理解与基础的夯实,二轮复习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能力的提高,是高考复习中的重要阶段。二轮复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核心和主干知识为重点,构建知识结构体系,确定每一个专题的内容,在教学中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
    按高中物理主干知识确定力与运动、能量、动量、电磁学四大专题,其余内容为小专题,重点加强四大专题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
    二、注重情景与过程的理解与分析,善于构建物理模型,明确题目考查的目的,恰当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情景是考查物理知识的载体。
    三、加强能力的提升与解题技巧的归纳总结:学生能力的提升要通过对知识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训练来实现。
    四、精选训练题目,使训练具有实效性、针对性。
    五、把握高考热点、重点和难点。
    充分研究近5年全国和各省市考题的结构特点,把握命题的趋势和方向,确定本轮复习的热点与重点,使本轮复习更具有针对性、方向性。对重点题型要强化训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解题技巧的提炼,充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仿真模拟卷(一)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情形中,物体不能视为质点的是(  )
    A.奥运冠军王军霞在万米赛跑中的成绩
    B.欣赏杨丽萍优美的舞姿
    C.测量掷出的铅球飞出的距离
    D.测量飞驰的汽车行驶的路程
    【解答】解:A、测量奥运冠军王军霞在万米赛跑中的成绩时,王军霞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
    B、欣赏杨丽萍优美的舞姿时,此时的人不能看成质点,否则的话就没有人的姿势动作可言了,
    C、测量掷出的铅球飞出的距离,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作质点,
    D、测量飞驰的汽车的行驶路程,汽车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作质点,
    本题选不能视为质点的:故选:B。
    2.以下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的是(  )
    A.自由落体运动 B.竖直上抛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 D.单摆
    【解答】解:A.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为重力加速度,故A错误;
    B.竖直上抛运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故B错误;
    C.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故C错误;
    D.单摆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由A点竖直向下运动到水平地面上的B点。已知A点距水平桌面的高度为h1,桌面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2,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点具有的重力势能不可能为0
    B.物体在A点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为mgh1
    C.以桌面为参考平面,物体在A点具有的重力势能为mgh2
    D.以地面为参考平面,物体在A点具有的重力势能为mg(h1+h2)
    【解答】解:A、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若选A点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则物体在A点具有的重力势能为0,故A错误;
    BC、只有选桌面为参考平面,物体在A点具有的重力势能才为mgh1,故BC错误;
    D、以地面为参考平面,物体在A点具有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mg与所处高度(h1+h2)的乘积,即物体在A点具有的重力势能为mg(h1+h2),故D正确。
    故选:D。
    4.2022年5月,我国成功完成了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形成的组合体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周期约90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合体中的货物处于超重状态
    B.组合体的速度大小略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组合体的角速度大小比地球同步卫星的大
    D.组合体的加速度大小比地球同步卫星的小
    【解答】解:A、此时组合体和货物受到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组合体中的货物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
    B、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的环绕速度,所以组合体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B错误;
    C、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r2=mr4π2T2r=mrω2,解得:T=4π2r3GM,ω=GMr3,根据题意可知组合体的轨道半径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所以组合体的角速度大小比地球同步卫星的大,故C正确;
    D、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r2=ma,解得:a=GMr2,可知组合体的加速度大小比地球同步卫星的大,故D错误;
    故选:C。
    5.超导现象是20世纪的重大发现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超导研究取得许多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零电阻特性和抗磁性是超导体的两个重要特性.超导材料降低到一定温度处于超导态时,其电阻几乎为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体的零电阻特性.例如,当温度下降到4.2K(﹣268.95℃)时,水银的电阻突然变为零,此温度称为转变温度.放在磁场中的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其内部磁感应强度为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体的抗磁性.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个用超导材料制成的浅盘中,放入一个磁性很强的小磁体,然后降低温度,使浅盘处于超导态,这时可以看到,小磁体离开浅盘表面,悬浮在空中不动,如图所示.
    超导体的零电阻特性和抗磁性在发电、输电和储能等方面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例如,用超导材料制作输电线,处于超导态时可以把电能几乎无损耗地输送给用户.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导材料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零电阻特性和抗磁性
    B.由于超导材料在超导态下几乎没有电阻,所以不适合用来制作输电导线
    C.图中小磁体离开浅盘表面悬浮在空中不动时,小磁体所受合力为零
    D.图中小磁体离开浅盘表面悬浮在空中不动时,小磁体所受重力为零
    【解答】解:A、超导材料降低到一定温度处于超导态时,其电阻几乎为零,其内部磁感应强度为零,因此超导材料要温度下降到转变温度及以下时,才具有零电阻特性和抗磁性,A错误;
    B、用超导材料制作输电线,处于超导态时可以把电能几乎无损耗地输送给用户,因此超导材料非常适合用来制作输电导线,B错误;
    C、图中小磁体离开浅盘表面悬浮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平衡状态,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磁体所受合力为零,C正确;
    D、图中小磁体离开浅盘表面悬浮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小磁体所受合力为零而已,重力G=mg,小磁针质量和此处重力加速度没变,因此所受重力没有变化,D错误;
    故选:C。
    6.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根据题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轨道半径R/AU
    1.0
    1.5
    5.2
    9.5
    19
    30
    A.火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且为3636−4年
    B.火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长,且为3636−4年
    C.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且为30303030+1年
    D.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长,且为30303030−1年
    【解答】解: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R地3T地2
    解得:T=T地2R3R地3
    可知题中各地外行星中火星周期最小,设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t,有(2πT地=2πT)t=2π
    得t=TT地T−T地
    可知火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长,代入数据得
    t=3636−4年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如图所示为某电场中x轴上电势φ随x变化的图象,一个带电粒子仅受电场力作用在x=0处由静止释放沿x轴正向运动,且以一定的速度通过x=x2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从x=0到x=x2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B.粒子从x=0到x=x2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C.x1和x2处的电场强度均为零
    D.x1和x2之间的场强方向不变
    【解答】解:A、粒子由x=0处由静止沿x轴正向运动,表明粒子运动方向与电场力方向同向,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A错误;
    B、由图线的切线斜率可知,从x=0到x=x2过程中电场强度先减小后增大,粒子所受的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因此粒子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B正确;
    C、φ﹣x图象的切线斜率越大,则场强越大,可知,x1和x2处的电场强度均不为零,故C错误;
    D、由切线斜率的正负可知,x1和x2之间的场强方向先沿x轴负方向后沿x轴正方向,故D错误;
    故选:B。
    8.第十二届珠海航展上,我国展出的“LW﹣30型”激光战车在6秒内可以摧毁25公里以外的目标,具有强大的近程拦截能力。其发射功率为30kW,发射激光的波长为0.53μm,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每秒钟发出的光子数约为(  )
    A.8×1019 B.8×1022 C.8×1025 D.8×1028
    【解答】解:每个光子的能量E=hν=hcλ,其发射功率为P=30kW,则每秒钟发出的光子数约为:n=PtE=Ptλℎc=30×103×1×0.53×10−66.63×10−34×3×108个≈8×1022个,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有一娱乐项目,人坐在半径为R的倾斜圆盘边缘随着圆盘绕圆心O处的转轴匀速转动(转轴垂直于盘面),圆盘的倾角为α,如图所示,图中人用方块代替。当人与圆盘间的动摩擦因数μ=2.5tanα时,人恰好不从圆盘滑出去。人的质量为m,A为圆盘的最低点,B为圆盘的最高点,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下正确的是(  )

    A.B位置处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B.A点与B点人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之差为3mgsinα
    C.人在转动时的速度大小为5gRsinα2
    D.人从A到B摩擦力做功为2mgRsinα
    【解答】解:A.人做匀速圆周运动,恰好不从圆盘滑出去,由受力可知,在A位置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向心力为
    fA−mgsinα=mω2R
    则fA=mgsinα+mω2R
    假设B位置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则向心力为
    mgsinα+fB=mω2R
    则fB=mω2R−mgsinα
    由以上分析可知
    fA>fB
    所以可得
    fA=μmgcosα=2.5mgsinα
    则mω2R=fA﹣mgsinα=1.5mgsinα
    可知fB=mω2R−mgsinα=0.5mgsinα
    故可知B位置处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故A错误;
    B.A点与B点人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之差为
    fA﹣fB=2mgsinα,故B错误;
    C.由μmgcosα−mgsinα=mv2R
    可得人在转动时的速度大小为v=3gRsinα2,故C错误;
    D.因为人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有
    Wf﹣mg•2Rsinα=0
    所以Wf=2mgRsinα,故D正确。
    故选:D。
    10.如图所示为一块环形玻璃砖的俯视图,图中MN是过环心的一条直线,一束光线与MN平行射入玻璃砖,它与MN之间的间距为x,已知玻璃砖的内圆半径为R,内部视为真空,外圆半径为2R,折射率为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不考虑反射光线在玻璃砖内的传播,下列关于该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x=R时,光线恰好在内圆表面上发生全反射
    B.当x=2R时,光线从外圆射出方向与图中入射光线的夹角为45°
    C.当x=22R时,光线从内圆通过的时间为2RC
    D.无论x(x<2R)多大,光线都会进入内圆传播
    【解答】解:A、当x=R时,光路图如图1所示,
    令光在A点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在B点的入射角为α,
    根据折射定律有:sinisinr=n,由几何关系可知:sini=x2R=12
    在△ABO中,根据正弦定理有:2Rsin(π−α)=Rsinr
    又因为:sinC=1n
    联立各式可得:α=C,满足全反射的条件,在进入内圆时恰好发生全反射,故A正确;
    B、若x=2R,光路图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知,入射角i的正弦sini=2R2R=22,那么由折射定律折射角r=30°,经过第一个界面折射后偏转15°,同理,从玻璃中离开时又偏转15°,则经过环形玻璃砖共偏转30°,故B错误;
    C、光路如图3所示,可以在内圆的路程小于2R,所以时间了小于2Rc,故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当x<R时,且入射角α>C,光线在内圆表面发生全反射,不会进入内圆,故D错误。
    故选:A。
    11.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阻R2、R3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A、B为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当滑动变阻器R1处于某位置时,A、B两极板间的带电油滴静止不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仅把R1的触头向右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减小,油滴向下运动
    B.仅把R1的触头向左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减小,油滴向上运动
    C.仅把两极板A、B间距离增大,油滴向下运动,电流表读数不变
    D.仅把两极板A、B间正对面积减小,油滴向下运动,电流表读数不变
    【解答】解:A、仅把R1的触头向右滑动时,R1增大,外电路总电阻增大,干路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则电流表读数减小。电容器板间电压增大,板间距离不变,由E=Ud分析可知,板间场强增大,油滴所受电场力增大,则油滴向上运动,故A错误;
    B、同理可知,仅把R1的触头向左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增大,油滴向下运动,故B错误;
    C、仅把两极板A、B间距离增大,电容器板间电压不变,由E=Ud分析可知,板间场强减小,油滴所受电场力减小,则油滴向下运动。电路其他部分不变,电流表读数不变,故C正确;
    D、仅把两极板A、B间相对面积减小,U和d不变,则板间场强不变,油滴所受电场力不变,则油滴仍保持静止。电流表读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闭合S,当用能量为2.5eV的光子照射到光电管上时,电流表示数不为零。移动变阻器的触头c,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0.7V时,电流表示数为0,则(  )

    A.光电管阴极的逸出功为1.8eV
    B.电键S断开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8eV
    D.用能量为1.7eV的光子照射,电流表有电流
    【解答】解:AC、该装置所加的电压为反向电压,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0.7V时,电流表示数为0,知道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0.7eV,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v﹣W0,可得W0=1.8eV,故A正确,C错误.
    B、电键S断开后,用光子能量为2.5eV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发生了光电效应,有光电子逸出,则有电流流过电流表,故B错误;
    D、改用能量为1.7eV的光子照射,由于光电子的能量小于逸出功,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无光电流,故D错误。
    故选:A。
    13.如图所示,矩形线框的匝数为N,面积为S,线框所处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线框从图示位置开始绕轴OO′以恒定的角速度ω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线框一端接换向器,通过电刷和外电路连接。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定值电阻R1、R2的阻值均为R,忽略线框以及导线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位置时,线框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NBSω
    B.通过电阻R1的是交流电
    C.线框转一圈,通过电阻R1的电量为q=4BSR
    D.矩形线框的输出功率为5N2B2S2ω29R
    【解答】解:A、矩形线框转到图示位置时,通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大,但磁通量变化率为0,则此时线框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0,故A错误
    B、线框从图示位置开始绕轴OO′以恒定的角速度ω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产生交流电,由于线框一端接换向器,通过电阻R1的是直流电,故B错误
    C、线框转一圈,通过电阻R1的电量为q=ΔΦR=4NBSR,故C错误
    D、矩形线框转动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Em=NBSω,则有效值E=Em2=NBSω2,
    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等于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即U1=E
    消耗的功率为P1=U12R1=N2B2S2ω22R1
    由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U1U2=n1n2
    可知U2=n2n1U1=NBSω32
    定值电阻R2消耗的功率为P2=U22R2=N2B2S2ω218R
    矩形线框的输出功率为
    P=P1+P2=5N2B2S2ω29R,故D正确。
    故选:D。
    二、选择题Ⅱ(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2022年5月5日,我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和同事成功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实现了地球上1200公里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这次实验的成功,意味着我国在量子通信网络建设领域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下列关于量子理论建立的历史进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普朗克认为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或者说微观粒子的能量是分立的
    B.爱因斯坦否定了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提出了光子说并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C.玻尔认为电子的轨道半径只可能是某些分立的数值
    D.德布罗意提出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粒子的动量跟它所对应波的波长遵守λ=ℎp
    【解答】解:A、普朗克认为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或者说微观粒子的能量是分立的,符合史实,故A正确;
    B、爱因斯坦认为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是合理的,并提出了光子说并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故B错误;
    C、玻尔认为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轨道半径只可能是某些分立的数值,故C正确;
    D、德布罗意提出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粒子的动量跟它所对应波的波长遵守λ=ℎp,符合史实,故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
    故选:B。
    (多选)15.一列简谐横波在t1=0.02s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平衡位置在x=1m处的质点P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质点M的平衡位置在x=1.75m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的传播速度为100m/s
    B.t2=0.03s时,质点M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C.M点在t1时刻位移为210m
    D.质点M从t1时刻起每过0.005s通过的路程均为0.2m
    【解答】解:A、由图甲可知波长λ=2m,由乙图可知周期T=0.02s,所以波速为:v=λT=100m/s,故A正确。
    B.由图乙知t1=0.02s时质点P正通过平衡位置向y轴负方向运动,可以判断出该波沿x轴正向传播,所以此时质点M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则当t2=0.03s,即再过半个周期,质点M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B错误。
    C.质点M的平衡位置在x=1.75m,与P点振动情况相差1.75−1.02T=38T
    根据振动方程可知:y=Asinωt=Asin2πTt=0.2sin2πT×38T=210m,故C正确。
    D.在△t=0.005s=14T时间内,质点M从t1时刻起每过0.005s通过的路程均为0.2m。故D错误。
    故选:AC
    (多选)16.(2分)如图所示是一种将药物透过皮肤注入体内的高压喷射器,喷射器的泵体是一个长方体槽,泵体上部与竖直绝缘细管相连.已知槽高为h,槽的左、右是间距为L、电压为U的导电金属壁,上、下、前后均为绝缘壁,其中前、后壁间距为d,垂直于前壁向后有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喷射器正常工作时,导电药液从长方体的左壁流向右壁,药液受安培力作用被压到细管中完成注射.已知药液的电阻率为ρ1、密度为ρ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

    A.槽的右壁应接电源正极
    B.药液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BUℎdρ1
    C.喷射器正常工作时,U>ρ1ρ2LgB
    D.喷射器正常工作时,U>ρ1ρ2dgB
    【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安培力方向向上,结合左手定则可知,电流方向由左向右,则槽的左壁应该接电源正极,右壁接电源负极,故A错误;
    B、左、右两壁间的电阻为R=ρ1Lℎd,电流大小为I=UR=Uℎdρ1L,安培力大小为F=BIL=BUℎdρ1,故B正确;
    CD、要把药液喷到高处,则F>mg,m=ρ2Lhd,解得U>ρ1ρ2LgB,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55分)
    17.(1)在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中,小方同学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改进,在调节桌面水平后,添加了力传感器来测细线中的拉力。
    ①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需要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B.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拉力传感器的示数
    C.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选用220V的交流电源
    D.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②由实验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力传感器示数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Ff= 2.0 N,小车的质量M= 3.0 kg;
    (2)某同学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用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直径的读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球直径为  1.650 cm;重复实验几次,改变摆线的长度L,用秒表测出相应的周期T,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作图,对应的图像应为图丁中的直线  1 (填“1”、“2”或“3”)。
    【解答】解:(1)A.实验中用力传感器来获取小车受到细线的拉力,则不需要测出砂和砂桶的总质量,故A错误;
    B.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拉力传感器的示数,故B正确;
    C.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电压约为8V的交流电源,故C错误;
    D.实验中用力传感器来获取小车受到细线的拉力,则不用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F﹣Ff=Ma
    可得:a=2MF−FfM
    结合图乙可得:k=2M=4.07.0−1.0=23可得,小车的质量为:M=3.0kg
    结合图像,当a=0时有:Ff=2F=2.0N
    (2)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可得,小球的直径为d=16mm+10×0.05mm=16.50mm=1.650cm
    由题可得单摆的摆长为:l=12d+L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
    可得:T2=4π2lg=2π2dg+4π2gL
    所以对应的图像应为图丁中的直线1。
    18.为了测量某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Rx的电阻率,提供的器材有:
    A.电流表G,内阻Rg=120Ω,满偏电流Ig=3mA
    B.电流表A,内阻约为1Ω,量程为0~0.6A
    C.螺旋测微器,刻度尺
    D.电阻箱R0(0~9999Ω,0.5A)
    E.滑动变阻器R(5Ω,1A)
    F.电池组E(6V,0.05Ω)
    G.一个开关S和导线若干
    某同学进行了以下操作:
    (1)用多用电表粗测电阻丝的阻值,当用“×10”挡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他应该换用  ×1 挡(填“×1”或“×100”),进行一系列正确操作后,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1所示。
    (2)把电流表G与电阻箱串联改装成量程为6V的电压表使用,则电阻箱的阻值应调为R0= 1880 Ω。
    (3)请用改装好的电压表设计一个测量电阻Rx阻值的实验,根据提供的器材和实验需要,请将图2中电路图补画完整。
    (4)电阻率的计算:测得电阻丝的长度为L,电阻丝的直径为d。电路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合适位置,电流表G的示数为I1,电流表A的示数为I2,请用已知量和测量量
    的字母符号(各量不允许代入数值)写出计算电阻率的表达式ρ= πd2I1(Rg+R0)4L(I2−I1) 。

    【解答】解:(1)因欧姆表不均匀,要求欧姆表指针指在欧姆表中值电阻附近时读数较准,当用“×10Ω”挡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说明倍率较大,所以应按“×1”倍率读数,读数为:R=1×15Ω=15Ω;
    (2)将电流表G 与电阻箱串联改装成量程为6V的电压表,而电流表G(内阻Rg=120Ω,满偏电流Ig=3mA);
    所以改装后的电压表的内阻为Rv=UI=60.003=2000Ω;
    由于电流表G的内阻Rg=120Ω,因此电阻箱的阻值应调为R0=2000﹣120=1880Ω;
    由于题意可知,两电流表,当另电流表使用外接法,能准确测出所测电阻的电流,同时又能算出所测电阻的电压;而滑动变阻器R(5Ω,1A),电源电压为6V,所以滑动变阻器使用限流式,
    则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3)由电阻定律可知,电阻R=ρLS=ρLπ(d2)2,
    则电阻率ρ=πd2R4L,
    根据欧姆定律,R=UI=I1(Rg+R0)(I2−I1);
    所以电阻率ρ=πd2I1(Rg+R0)4L(I2−I1)。
    故答案为:(1)×1Ω;(2)1880Ω,(3)如图所示;(4)πd2I1(Rg+R0)4L(I2−I1)

    19.质量为m=4kg的小物体,由A点静止在恒力F=20N作用下向右运动,运动至B点时撤去F,
    AB相距L=9m,设斜面足够长,物体与平面、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物体在B点没有能量损失。其中:sin37°=0.6,cos37°=0.8,求:
    (1)物体在水平面运动的加速度;
    (2)在斜面上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3)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答案可以有根号)。

    【解答】解:在水平面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cos37°﹣μ(mg﹣Fsin37°)=ma,
    解得:a=0.5m/s2
    (2)到B点时的速度v,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得:v2=2aL,解得v=3m/s
    在斜面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sinθ+μmgcosθ=ma′
    代入数据解得:a′=10m/s2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知:0﹣v2=﹣2a′x
    解得:x=0.45m
    (3)上滑所需时间t1=va'=310s=0.3s=310s
    到达斜面最高点后,开始下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37°﹣μmgcos37°=ma″,解得a″=2m/s2
    下滑所需时间为t2,则x=12a″t22,解得t2=3510s
    故经历的总时间为t=t1+t2,解得t=(3+3510)s
    答:(1)物体在水平面运动的加速度为0.5m/s2;
    (2)在斜面上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0.45m;
    (3)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3+3510)s
    20.如图,质量m=2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静止于水平平台上的A点,现用与水平方向成370斜向上的拉力F拉动小物块一段距离后撤去,物块继续滑行一段位移后以v=5m/s的速度从平台边缘上的O点水平抛出,击中平台右下侧圆弧形挡板上的P点。以边缘O为原点在竖直面内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挡板形状满足方程x2+y2=6(单位:m),拉力F=10N,A、O
    两点间的距离L=9m,小物块与平台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g=10m/s2,已知sin37°=0.60,cos37°=0.80,求:
    (1)拉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时小物块滑行的距离s;
    (2)P点的坐标。

    【解答】解:(1)设力F 作用中,物块的位移大小为x,对物块在AO 段运动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有:
    Fcos37°x﹣μ(mg﹣Fsin37°)x﹣μmg(L﹣x)=12mv2
    代入数据解得:x=5m
    (2)小物块从O水平抛出后满足:x=vt y=−12gt2
    解得:小物块的轨迹方程 y=−15x2
    又有 x2+y2 =6
    代入数据解得:x=5m y=﹣1m
    P点坐标为:(5m,−1m)
    答:(1)拉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时小物块滑行的距离为5m;
    (2)P点的坐标为(5m,−1m)
    21.有一边长为L、质量为m、总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线框自磁场上方某处自由下落,如图所示。区域Ⅰ、Ⅱ中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二者宽度分别为L、H,且H>L。导线框恰好匀速进入区域Ⅰ,一段时间后又恰好匀速离开区域Ⅱ,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导线框离开区域Ⅱ的速度;
    (2)导线框刚进入区域Ⅱ时的加速度;
    (3)导线框进入区域Ⅱ的过程产生的焦耳热;
    (4)导线框自开始进入区域Ⅰ至刚完全离开区域Ⅱ的时间。

    【解答】解:(1)因为导线框恰好匀速离开区域Ⅱ,根据平衡条件得:mg=BIL=B2L2vR
    解得:v=mgRB2L2;
    (2)导线框匀速进入区域Ⅰ到刚进入区域Ⅱ之间一直做匀速运动,由平衡关系和电磁感应定律可得:v=mgRB2L2
    导线框下边刚进入磁场区域Ⅱ时,上下边都切割磁感线,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2=BLv+BLv=2BLv
    又:I2=E2R
    解得:I2=2BLvR
    线框所受安培力:F2=2BI2L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2﹣mg=ma
    解得:a=3g,方向竖直向上;
    (3)导线框恰好匀速进入区域Ⅰ,故线框在区域Ⅰ中以速度v匀速运动;
    设线框完全离开磁场Ⅰ时速度为v',从完全离开磁场I到开始离开区域Ⅱ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H−L)=12mv2−12mv'2
    导线框进入区域Ⅱ的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mgL+12mv2=12mv'2+Q
    联立解得导线框进入区域Ⅱ过程产生的焦耳热为:Q=mgH;
    (4)导线框自开始进入区域Ⅰ至开始进入区域Ⅱ过程中,取向下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mgt1−F安1t1=mv−mv,F安t=BILt=BΔΦRtLt=BΔΦRL
    联立得:mgt1−BΔΦRL=0
    解得:t1=B2L3mgR
    由题意知导线框恰好匀速进入区域Ⅰ,一段时间后又恰好匀速离开区域Ⅱ,由于区域Ⅰ、Ⅱ中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则导线框刚进入区域Ⅱ的速度v与导线框刚离开区域Ⅱ的速度v是相同的,则导线框自开始进入区域Ⅱ至开始离开区域Ⅱ过程中,设安培力作用的时间为Δt,重力作用的时间为t2,取向下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mgt2−F安2Δt=mv−mv,即:mgt2−2BL2BL2R=0
    解得:t2=4B2L3mgR
    导线框自开始离开区域Ⅱ至刚完全离开区域Ⅱ过程中,取向下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mgt3−F安3t3=mv−mv
    解得:t3=B2L3mgR
    故:t=t1+t2+t3=6B2L3mgR
    解得:t=6B2L3mgR。
    答:(1)导线框离开区域Ⅱ的速度为mgRB2L2;
    (2)导线框刚进入区域Ⅱ时的加速度为3g,方向竖直向上;
    (3)导线框进入区域Ⅱ的过程产生的焦耳热为mgH;
    (4)导线框自开始进入区域Ⅰ至刚完全离开区域Ⅱ的时间为6B2L3mgR。
    22.如图,在xOy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直线y=32l﹣kx(k>0)的上方有垂直纸面向外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在P(0,32l)点有一粒子源,能以不同速率沿与y轴正方向成60°角发射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相同粒子。这些粒子经磁场后都沿﹣y方向通过x轴,且速度最大的粒子通过x轴上的M点,速度最小的粒子通过x轴上的N点。已知速度最大的粒子通过x轴前一直在磁场内运动,NM=32l,不计粒子的重力,求:
    (1)粒子最大速度的值与k的值;
    (2)粒子从P点到穿过x轴经历的最长时间;
    (3)有界磁场的最小面积。

    【解答】解:(1)设粒子最大的速度为v1,
    由于速度最大的粒子一直在磁场内运动,

    过P点作速度的垂线交x轴于O1点,
    就是速度为v1的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圆心,
    PO1即为半径R1
    有几何关系可知,R1sin60°=yp,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1B=mv12R1,R1=3l
    v1=3qBlm,由于所有的粒子离开磁场的方向都是沿着y轴负方向,
    故它们在磁场中偏转的角度都相同,即从磁场射出的粒子,
    射出点一定在PM连线上,PM连线即为y=32l−kx
    直线k=ypOM=ypOO1+R1
    解得k=33。
    (2)所有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都相等,速度小的粒子离开磁场后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最小的粒子在磁场外运动的位移最大,时间最长,
    设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1,
    T=2πmqB,t1=13T,
    设速度最小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为R2,速度为v2,
    根据几何关系有ON=OM−NM=3l,
    R2sin30°+R2=ON,
    由牛顿运动定律有qv2B=mv22R2
    R2=233l,
    解得v2=233qBl,
    最小速度的粒子离开磁场后运动的时间为t2,
    有t2=CNv2,
    速度最小的粒子从离开P点到打在x轴上经历的时间t=t1+t2=(8π+33)12qBm。
    (3)磁场的最小面积为图中的PCM阴影部分的面积S=(13πR12−12R12sin60°)−(13πR22−12R22sin60°)
    解得S=5(4π−33)36l2。
    答:(1)粒子最大速度的值为3qBlm与k的值为33。
    (2)粒子从P点到穿过x轴经历的最长时间(8π+33)12qBm。
    (3)有界磁场的最小面积为5(4π−33)36l2。

    相关试卷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仿真模拟】第24讲 仿真模拟卷(五):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仿真模拟】第24讲 仿真模拟卷(五),文件包含仿真模拟卷五教师版docx、仿真模拟卷五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仿真模拟】第23讲 仿真模拟卷(四):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仿真模拟】第23讲 仿真模拟卷(四),文件包含仿真模拟卷四教师版docx、仿真模拟卷四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仿真模拟】第22讲 仿真模拟卷(三):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仿真模拟】第22讲 仿真模拟卷(三),文件包含仿真模拟卷三教师版docx、仿真模拟卷三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