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学案及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学案及答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内容理解,当堂检测,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石潭记》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实词以及虚词“以”“其”等词的不同含义,疏通文意。
2. 学会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理解第二段写“鱼”与写“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 文中所表现的“乐”与“凄”的关系。
一、内容理解
(一)初步研读
1. 你能概括文章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吗?
2. 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请问作者写景的顺序是什么?写作思路是什么?
3. 写景过程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5. 文章第2段写游鱼与写潭水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深入研究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
1.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请找出来。
2.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3.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4.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5.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7.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8.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9.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二、当堂检测
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如鸣佩( )环( ) 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
参( )差( )披拂 往来翕( )忽 斗( )折蛇行
悄( )怆( )幽邃 犬牙差( )互 寂寥( )无人
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凛 liè( ) 翠 màn( )连 zhuì( ) 清 chè( )
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⑴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
⑸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A、⑴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
⑵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_______________)
B、⑴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
⑵ ……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
C、⑴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___)
⑵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
D、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
⑵ 同游者:吴武陵…… (游:_______________)
5、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后练习
(一)译文回答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④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⑤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清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二)内容理解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____________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__
(3)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
(4)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同“乃记之而去”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B.其反激之力(《河中石兽》)
C.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D.又数刀毙之(《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文段画线句子都是环境描写,它们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庐山之面,在南康,数十里皆壁。水从壁罅出,万仞直落,势不得不森竖跃舞,故飞瀑多,而开先为绝胜。登望瀑搂,见飞瀑之半,不甚畅。沿崖而折,得青玉峡,峡苍壁立,汇为潭,巨石当其下,横偃侧布,瀑水掠潭行,与石遇,啮而斗。不胜,久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
次日晨起,复至峡,观香炉紫烟,心动。僧曰:“至黄岩之文殊塔,瀑势乃极。”杖而往,磴狭且多折,芒草割人面。少进,石愈钦。白日蒸崖,如行热冶中,微闻诸客皆有嗟叹声。
既至半,力皆惫,游者昏昏愁堕,一客眩思返。余曰:“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且而与其死于床第,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客大笑,勇百倍。
(节选自袁宏道《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
9.参照阅读方法,解释下列字义。
文中未解字词
阅读策略
解释
横偃侧布
勾连成语:偃旗息鼓
(1)___________
而开先为绝胜
调动积累:会当凌绝顶
(2)___________
势不得不森竖跃舞
查阅字典:①因恐怖而毛发耸立;②犹林立
(3)_____(填序号)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且而与其死于床第,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乙)两篇游记,写景手法多样,极富情趣,请结合提示,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动静结合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瀑水掠潭行,与石遇,啮而斗。不胜,久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修辞手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全“山水寄情”的活动收获卡。
活动收获卡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本无情,却被历代文人士大夫赋予丰富的情感内涵。
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心中郁积的苦闷难以排遣,只能寄情于山水。起初游览幽美静谧的小石潭,产生(1)__________的心境,随后见到(2)_________景致,产生了一种幽深不可测的感觉,于是眼前之景显得“寂寥无人,悄怆幽邃”,与久谪荒远的(3)__________心情相吻合。
袁宏道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十一年赋闲,四处游山玩水。游庐山瀑布,(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见山水寄情,因人而异。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检查预习,赏读课文,讨论明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拓展练习,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见配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 小石潭记学案设计,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