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一生物基础同步练习(2019人教版 必修第二册)
第3章 基因的本质-【必背知识】高一生物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必修2)(填空版)
展开这是一份第3章 基因的本质-【必背知识】高一生物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必修2)(填空版),共5页。
新人教版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梳理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肺炎双球菌 类型及特点 | 类型 | 菌体 | 菌落 | 毒性 |
S型细菌 |
|
|
| |
R型细菌 |
|
|
|
(1)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
①实验过程及现象
②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 ”,能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2)艾弗里体外体内转化实验
①实验方法: 。
②实验过程及现象(填右图)
结果发现:只有加入S型细菌的 ,R型细菌才能转化
为S型细菌。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 。
③实验结论: 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
质,即 是遗传物质。也证明了 、 、
不是遗传物质。
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人: 和 。
(2)T2噬菌体病毒
①结构特点: (有/无)细胞结构,组成成分是 和 。
②代谢特点:只能 在 体内。
③增殖特点:侵染大肠杆菌后,在自身 的作用下,利用
体内的物质(氨基酸、脱氧核苷酸等)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
(3)实验方法: 法,用 和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分子。
(4)实验过程(实验分为两组,相互对照)
①标记大肠杆菌 ②标记噬菌体
含35S的培养基+大肠杆菌→含 的大肠杆菌 含35S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含 的噬菌体
含32P的培养基+大肠杆菌→含 的大肠杆菌 含32P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含 的噬菌体
③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一段时间后
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 与 分离。
离心的目的:让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 ,沉淀物中留下 。
④放射性检测
组别 | 放射性高低 | 原因分析 | |
35S标记蛋白 质外壳组 | 上清液 |
|
|
沉淀物 |
|
| |
32P标记DNA 分子组 | 上清液 |
| 原因1: |
原因2: | |||
沉淀物 |
|
|
(5)实验结果: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子噬菌体中, (能/不能)检测到32P标记的DNA,
(能/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
(6)实验结论:实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进入到细菌体内,而 外壳留在外面。
实验证明了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还证明了 ;DNA
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该实验 (能/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
3. 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烟草实验
(1)结构特点: (有/无)细胞结构,组成成分是 和 。
(2)实验方法及现象:将TMV的组成成分提取出来,分别注入烟草体内。结果发现只有注入
才能使烟草表现出花叶病。
(3)实验结论: 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不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4. 细胞生物(包括真核、原核生物)体内的核酸有 ,但遗传物质是 。
DNA病毒体内的核酸是 ,遗传物质是 ;RNA病毒体内的核酸是 ,遗传物质是 。
5. 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所有细胞生物(包括真核、原核生物)和大部分病毒(如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少部分病毒(如TMV、HIV、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所以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 DNA的结构
1.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者: 。(方法: 法)
2. DNA的组成单位: ,其化学组成包括 、 、 ,
结构简图为 。构成DNA的碱基有 、 ( )、 ( )、
( )四种。DNA的组成元素有 五种。
3. DNA的立体结构——规则的 结构(主要特点如下)
(1) 条链按 方式盘绕成 结构。
(2) 和 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连接成 ,并且碱基配对遵循 原则:A(腺嘌呤)一定与 ( );G(鸟嘌呤)一定与 ( )配对。
4.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相关计算
(1)在双链DNA中,A T、G C;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 ,并为碱基总数的 ,
即A+G=T+C=A+C=T+G=50%。
(2)双链DNA中,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两条单链和双链中都 。
如:若=n,则=n,=n。(互补等)
(3)双链DNA中,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 ,在双链中比值为 。
如:若=m,则= (不互补倒); =1。
5. 核酸种类的判断
(1)若含有T或脱氧核糖,则为 ;若含有U或核糖,则为 。
(2)若A=T,G=C或A+G=T+C,则为 链DNA;若嘌呤数≠嘧啶数,则为 链DNA。
第三节 DNA的复制
1. 概念:指以 为模板合成 的过程。(表示为:DNA→DNA)
2. 时间: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即 和 。
3. 场所: (主要场所)、 和 。
4. 过程:解旋提供模板→合成互补子链→重新螺旋形成两个新的DNA分子。
5. 条件:模板: ;原料:4种游离的 ;
5. 条件:能量: ;酶: 、 。
6. 特点:过程: ,方式: 。
7. 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 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2)通过 ,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
8. 意义:DNA分子通过 ,将 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保持了 的连续性。
9. 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相关计算
1个含15N的DNA分子,放在含14N脱氧核苷酸的环境中复制n次,产生子代DNA 个,其中:
(1)含15N的DNA分子有 个;含14N的DNA分子有 个。
(2)只含15N的DNA分子有 个;只含14N的DNA分子有 个。
(3)脱氧核苷酸链有 条,其中含15N的链有 条,含14N的链有 条。
(4)若某DNA分子含某种碱基m个,如果该DNA分子复制n次,则需消耗含该碱基的游离脱氧核苷
酸数为 个;第n次复制需消耗含该碱基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为 个。
10. 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方法: 、 。
第四节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 基因的本质:基因通常是有 的 片段。不是任何一个DNA片段都是基因。
2. 一个DNA分子上有 个基因,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 ,有着特定的 。
3. 是控制生物性状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 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总数 DNA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总数。(填“<”“=”“>”)
5. DNA分子能够储存足够量的 ;遗传信息蕴藏在 之中。
6. 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 。
7. DNA的特性:多样性: 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3. DNA的特性:特异性:碱基的 ,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8. 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 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9. 脱氧核苷酸、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10. DNA(基因)的载体: (主要载体)、 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