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国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一模、二模、三模)试题汇编
广东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基础题)
展开这是一份广东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基础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各地区 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基础题)
一、科学探究题
1.(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山外国语学校九年级6月质量检测(三模)化学试题)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未盖瓶盖,同学们就氢氧化钠是否变质问题展开了讨论。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为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同学们设计了几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A.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
B.取少量溶液滴加几滴无色酚酞
C.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CaCl2溶液(CaCl2溶液呈中性)
(3)通过实验,发现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为确定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同学们又补充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该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滴加足量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分层。
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少量CuCl2溶液。
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反思】通过实验,同学们建议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时应密封保存。
2.(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乐同学探究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时,发现将钠放入MgC12溶液中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为了进一步探究,小乐同学将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固体A和滤液B。
【查阅资料】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②MgC12溶液呈酸性。
【分析思考】
(1)小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后认为钠放入MgC12溶液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
【提出问题】滤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NaC1 猜想二:NaCl、MgCl2
猜想三:NaCl、NaOH 猜想四:NaCl、MgCl2、NaOH
(2)小乐同学认为猜想四不成立,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
几滴无色酚酞,振荡,观察现象
______
猜想三不成立
步骤二: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
适量NaOH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______成立
【实验结论】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钠不能将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该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拓展延伸】
(3)将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的固体物质是(填化学式)______。
(4)将钠与MgC12固体隔绝空气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钠可以从氯化镁中置换出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2022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化学试题(二))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同学想了解水的组成,他们对水的组成展开探究:
【提出疑问】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作出猜想】猜想(1):水是由氧元素组成;猜想(2):水是由氢元素组成;猜想(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设计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1)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______。
(2)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
【实验验证】(3)如何鉴别试管 b产生的气体:______。
【实验结论】(4)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5)电解水的化学方程______。
【实验拓展】(6)水和天然气重整可以得到合成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在微观模型 A、B、C、D中,表示水分子的是______(填字母)。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生成物中 C和 D的质量比为______。
4.(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学情调研化学试题)已知钙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能与水发生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2H2O=Ca(OH)2+H2↑。在实验室,某兴趣小组先将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倒入烧杯中,再取一块钙加入到氯化铜溶液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有蓝色沉淀生成。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兴趣小组对滤渣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渣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Ca(OH)2微溶于水;Cu(OH)2不溶于水。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H)2; 猜想二:________。
猜想三: Ca(OH)2和Cu(OH)2的混合物
小东从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后认为猜想一不合理,他的理由是Ca(OH)2是白色固体,而滤渣是蓝色的。
【实验与验证】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Ⅰ
取少量蓝色滤渣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后过滤,将滤液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滴入酚酞试液
滴入酚酞试液后滤液呈________色
滤液显碱性,证明
滤液中有OH-离子
实验Ⅱ
向实验Ⅰ的另一份滤液中滴入Na2C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证明滤液中有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
【结论与反思】根据实验Ⅰ和实验Ⅱ可以证明猜想________正确(选填“二”或“三”),写出实验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拓展与延伸】C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O2反应生成过氧化钙。过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一种供给呼吸的气体,请写出过氧化钙(Ca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因此,长途运输鱼苗时常选择CaO2作供氧剂。
5.(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微专题复习时,围绕酸、碱中和反应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度学习。请你参与其中,按要求回答问题和开展探究。
(1)下列选项的应用与中和反应的原理无关的是______。
A.使用浓硫酸干燥CO2气体 B.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服用含有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D.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2)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烧杯内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只含有CaCl2
猜想二:含有CaC12、HCl和Ca(OH)2
猜想三:含有______
猜想四:含有CaCl2和HCl。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二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四是成立的。
请帮他们填写有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
二
将一颗生锈铁钉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取一定量烧杯中的溶液加入其中。
______
三
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第三支试管中,加入______。
产生气泡
【反思与拓展】㈠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有CaCl2,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某种物质,然后过滤,该除杂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㈡为了验证猜想四中不含有Ca(OH)2,小智的方案是: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即说明猜想四中不含有Ca(OH)2。你还有什么方案,请说出一种: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中,______,即说明猜想四中不含有Ca(OH)2。
㈢结合如图,分析HCl和Ca(OH)2反应的实质:______。
6.(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九年级4月调研测试化学试题)某校同学在做“某些酸、碱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探究实验时发现,酸碱之间的反应,往往没有明显的现象。
【提出问题】如何判断酸、碱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药品】2.4%的盐酸溶液,2.3%的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
(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探究1】
(2)甲小组利用酚酞指示剂进行研究,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①:向稀盐酸中滴入3~5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呈无色。
步骤②:滴入1~2滴NaOH溶液时,试管中上层溶液呈红色,下层溶液呈无色。
步骤③:振荡。
步骤④:静止,溶液呈无色。
该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II】
(3)乙小组从溶液温度的变化进行研究。他们进行了三次不同的实验,并利用手持温度传感器测定并记录了试剂1与试剂2混合后溶液温度变化的数据,得到了如图所示的三条曲线。
试剂1
试剂2
温度变化曲线
实验1
2.4%盐酸50 mL
2.3%氢氧化钠溶液50 mL
实验2
2.4%盐酸50 mL
蒸馏水50 mL
实验3
2.3%氢氧化钠溶液50 mL
蒸馏水50 mL
①结合实验目的分析,实验2、实验3的目的是______。
②对比三条曲线,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a.酸和碱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b.酸碱中和反应是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③为了证明上述实验结论的科学性,还需要选择下列哪些试剂组合进行实验:______(填序号)。
A.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C.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 D.盐酸和纯碱溶液
7.(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深圳高级中学2021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某固体样品由氧化铜和铜粉混合而成,为了确定该样品中各成分的比例,某兴趣小组将5.0g该样品放入图1装置中,固体样品反应完全后实验测定的数据如图2所示,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Ⅰ.CO还原CuO实验
(1)图1装置有一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实验开始,应该先_________(填“点燃酒精灯”或“通入CO气体”)。
Ⅱ.实验数据处理
(2)由图2可知5.0g固体样品与足量CO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固体样品减少的质量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5.0g固体样品中CuO的质量
B 5.0g固体样品中CuO所含铜元素的质量
C 5.0g固体样品中CuO所含氧元素的质量
D 参加反应的CO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
(3)利用反应产生的CO2质量,计算该样品中单质Cu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8.(2017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化学试题)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看到氢氧化钠(固体)试剂瓶标签上标注着“NaOH含量不少于96.0%”,提出对氢氧化钠固体中主要含有的杂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固体中主要含有什么杂质?
【查阅资料】工业制取NaOH的反应原理是:2NaCl + 2H2O2NaOH + H2↑ + Cl2↑,然后蒸发溶剂获得氢氧化钠固体。
【提出猜想】氢氧化钠固体中主要杂质为Na2CO3和NaCl。
小组同学猜想含有NaCl的理由是:原料中的氯化钠没有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钠;含有Na2CO3的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①: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水。
固体溶解,溶液温度明显上升
猜想正确
步骤②:待步骤①中溶液冷却后,向溶液中滴加过量_______。
开始无明显变化,后产生气泡
步骤③:向步骤②所得溶液中滴加___________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反思】步骤②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NaCl外,还有______。
9.(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吹气生火"”实验:用导管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了起来。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探究:
I: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向Na2O2粉末中不断吹气,同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P处
实验现象及分析
①Na2O2粉末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白色:
②放在P处的木条复燃,说明有______(填化学式)生成:
③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实验结论
脱脂棉燃烧的原因:可燃物与O2接触,同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
Ⅱ:探究试管内残留白色固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
①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N2、CO2和水蒸气:②Na2O2不会与N2发生反应:③BaC12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
猜想1:CO2参加反应,白色固体是Na2CO3:
猜想2:H2O参加反应,白色固体是NaOH:
猜想3:CO2和H2O均参加反应,白色固体是Na2CO3和NaOH。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残留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接着往试管中滴加足量BaC12溶液,振荡
有白色沉淀产生
固体成分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②取适量步骤①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溶液
观察到:______
固体成分含有NaOH
【实验结论】Na2O2与CO2、水蒸气都能反应,猜想3正确。
【实验分析】
(1)资料显示,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存放Na2O2的仓库一旦失火,不能选用______(填序号)灭火。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细沙 C.水基型灭火器
参考答案:
1.(1)CO2+2NaOH=Na2CO3+H2O
(2)AC
(3)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蓝色沉淀
(4)
【解析】(1)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
A、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钠,故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故正确;
B、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呈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无法验证,故错误;
C、加入CaCl2溶液,由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钠,故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故正确;
故选AC;
(3)
加入足量C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取上层清液,滴加少量CuCl2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含有氢氧化钠,由此可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4)
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H2 MgCl2+2NaOH=Mg(OH)2↓+2NaCl 无明显现象 二 Cu(OH)2
【详解】①根据查阅资料信息“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可知,金属钠放入到MgC12溶液中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气,故产生的气体是H2。
②猜想四不合理的原因是MgCl2与NaOH会反应生成Mg(OH)2和NaCl,二者不能共存,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③实验操作步骤一的结论为猜想三不成立,则说明溶液中没有NaOH只有NaCl,那么取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无色酚酞就不会变色,故填写无明显现象。
④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现象为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有MgC12,生成的白色沉淀为NaOH与MgC12反应生成的Mg(OH)2沉淀,则猜想二成立。
⑤将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钠会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则生成的固体物质是Cu(OH)2。
⑥钠与MgC12加热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则生成物为镁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3. 气泡 1∶2 往收集的b试管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若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 B 14∶3
【详解】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有气体产生,故出现气泡。
②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1:2。
③b中产生的是氧气,故检验方法为往收集的b试管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若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
④电解水实验结论是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⑤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⑥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则微观模型 A、B、C、D中,表示水分子的是B。
⑦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与水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反应,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⑧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 C和 D的质量比为28:6=14:3。
4. 全部是Cu(OH)2 红 Ca2+ 三 Na2CO3 + Ca(OH)2= CaCO3 ↓ + 2NaOH 2CaO2 +2H2O= 2Ca(OH)2 + O2↑
【详解】[猜想与假设]因为氢氧化钙与氯化铜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钙,若恰好完全反应,滤渣全部是Cu(OH)2;
[实验与验证]依据实验Ⅰ的实验操作向其中一份滴入酚酞试液,实验结论滤液显碱性,证明滤液中有OH-离子,所以实验现象为滴入酚酞溶液显红色;
依据实验Ⅱ的实验操作向实验Ⅰ的另一份滤液中滴入Na2CO3溶液,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所以得出实验结论是滤液含有Ca2+离子;
[结论与反思]氢氧化铜的为蓝色沉淀,滤渣是蓝色,说明含中含Cu(OH)2,通过[实验与验证]得出含有Ca(OH)2,所以猜想三正确;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拓展与延伸]过氧化钙(Ca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O2 +2H2O= 2Ca(OH)2 + O2↑。
5. A CaCl2和Ca(OH)2 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不能共存,要发生反应 溶液变红色 铁锈逐渐溶解,溶液无色变黄色 锌粒、镁条(合理即可) CaCO3+2HCl=CaCl2+H2O+CO2↑ 加入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没有沉淀产生(合理即可) H+和OH-结合生成水
【分析】中和反应指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酸+碱→盐+水)。其实质是H+(氢离子)和OH-(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
【详解】(1)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也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可以干燥CO2气体,但与中和反应无关;
B、熟石灰化学名氢氧化钙,属碱类,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酸碱中和反应;
C、服用含有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方程式Al(OH)3+3HCl═AlCl3+3H2O,是酸碱中和反应;
D、利用氧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反应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是酸碱中和反应。
故选A。
(2)猜想:
猜想一:恰好完全反应时只含有CaCl2;
猜想二:含有CaC12、HCl和Ca(OH)2;
猜想三:氢氧化钙过量时含有CaCl2和Ca(OH)2;
猜想四:盐酸过量时含有CaCl2和HCl。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二不合理,理由是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不能共存,要发生反应。
故填:CaCl2和Ca(OH)2;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不能共存,要发生反应。
进行实验:
方案一: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色,故现象为溶液变红色。
方案二:因为Fe2O3+6HCl=2FeCl3+3H2O,故现象为铁锈逐渐溶解,溶液无色变黄色。
方案三:因为Zn+2HCl=ZnCl2+H2↑,产生气泡,故可加入锌粒或者镁条。(答案合理即可)
反思与拓展:
㈠可以加CaCO3,和盐酸反应生成CaCl2,水与二氧化碳,由于CaCO3是难溶的,所以加过量没有关系,过滤掉就好了,该除杂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CO3+2HCl=CaCl2+H2O+CO2↑;
㈡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振荡,观察到没有沉淀产生,说明猜想四中不含有Ca(OH)2。(答案合理即可)
㈢HCl和Ca(OH)2反应的实质:氧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6. NaOH+HCl=NaCl+H2O 能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少量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远远多于稀释所放出的热量总和,通过热量变化的对比,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放热 AB##BA
【详解】(1)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aOH+HCl=NaCl+H2O。
(2)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够使酚酞变红,向含有酚酞的稀盐酸中滴入1~2滴NaOH溶液时,试管中上层溶液呈红色,下层溶液呈无色,振荡,静止,溶液呈无色,说明加入的氢氧化钠消失,即溶液不呈碱性,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填能。
(3)①实验2、实验3的目的是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少量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远远多于稀释所放出的热量总和,通过热量变化的对比,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故填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少量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远远多于稀释所放出的热量总和,通过热量变化的对比,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②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少量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远远多于稀释所放出的热量总和,通过热量变化的对比可知,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即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的反应,故填放热。
③A 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一种碱,稀盐酸是一种酸,两种物质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可证明上述实验结论的科学性,选项正确;
B 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氢氧化钠是一种碱,稀硫酸是一种酸,两种物质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可证明上述实验结论的科学性,选项正确;
C 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硫酸铜是一种盐,氢氧化钠是一种碱,两种物质的反应是盐与碱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不能证明上述实验结论的科学性,选项错误;
D 盐酸是一种酸,纯碱溶液中的溶质碳酸钠是一种盐,两种物质的反应是盐与酸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不能证明上述实验结论的科学性,选项错误,故填AB。
7.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通入CO气体 2.2g C 20%
【详解】(1)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图1装置有一处明显缺陷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一氧化碳属于可燃性气体,不纯容易发生爆炸,所以反应前先通CO,后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排尽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2)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澄清石灰水增重的质量即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2g;根据可知,固体样品减少的质量是5.0g固体样品中CuO所含氧元素的质量;
(3)设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
x=4g,
该样品中单质Cu的质量分数。
8. 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CO2 稀HNO3 AgNO3 NaNO3、HNO3
【详解】根据工业制取NaOH的反应原理是:2NaCl+2H2O2NaOH+H2↑+Cl2↑,然后蒸发溶剂获得NaOH固体;可能有氯化钠没有全部反应,又因为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待步骤①中溶液冷却后,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硝酸时,硝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向步骤②所得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氯离子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因此: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①: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水。
固体溶解,溶液温度明显上升
猜想正确
步骤②:待步骤①中溶液冷却后,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硝酸。
开始无明显变化,后产生气泡
步骤③:向步骤②所得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反思:由此可以判断步骤②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NaCl外,还有硝酸钠和硝酸。
9. O2 放热 Na2CO3 无色酚酞 溶液变为红色 2Na2O2+2CO2=2Na2CO3+O2 AC
【分析】本题探究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后的产物。
【详解】[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P处的木条复燃则证明有O2产生;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是因为锥形瓶中空气受热膨胀,故证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实验验证]
取样溶于水,向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产生,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与氯化钠,故固体中含有Na2CO3;在步骤①中加入的氯化钡为足量,则溶液中碳酸钠被消耗完全,向反应后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剂溶液变红色证明溶液呈碱性,氯化钠与氯化钡的溶液都呈中性,则溶液呈碱性是因为含有NaOH;
[实验分析]
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A、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B、细沙可以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且不与过氧化钠反应,可以用来灭火;
C、水能与过氧化钠反应,故不能用来灭火;
故选AC。
【点睛】掌握氧气的验证、碳酸根离子的验证及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中档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题(压轴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一模)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基础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