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题型解析第七章实验八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题型解析第七章实验八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第1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题型解析第七章实验八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第2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题型解析第七章实验八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题型解析第七章实验八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题型解析第七章实验八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3 ②,60 cm,OB=25,0 g,m2=7,9 1,8,3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
    一轮复习题型解析
    实验八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目标要求 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会利用不同案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知道在不同实验案例中要测量的物理量,会进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实验技能储备
    一、实验原理
    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相碰的两物体的质量m1、m2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1、v2、v1′、v2′,算出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相等.
    二、实验方案及实验过程
    案例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1.实验器材
    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
    2.实验过程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的质量.
    (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如图所示.
    (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
    (4)改变条件,重复实验:
    ①改变滑块的质量;
    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
    (5)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3.数据处理
    (1)滑块速度的测量:v=eq \f(Δx,Δt),式中Δx为滑块上挡光片的宽度(仪器说明书上给出,也可直接测量),Δt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2)验证的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
    案例二: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1.实验器材
    斜槽、小球(两个)、天平、复写纸、白纸、圆规、铅垂线等.
    2.实验过程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
    (2)安装:按照如图甲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
    (3)铺纸: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铅垂线所指的位置O.
    (4)放球找点:不放被撞小球,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5)碰撞找点: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同步骤(4)中的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撞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如图乙所示 .
    (6)验证:连接ON,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m1·OP=m1·OM+m2·ON,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
    (7)整理:将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3.数据处理
    验证的表达式:m1·OP=m1·OM+m2·ON.
    三、注意事项
    1.前提条件: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
    2.案例提醒
    (1)若利用气垫导轨进行验证,调整气垫导轨时,应确保导轨水平.
    (2)若利用平抛运动规律进行验证:
    ①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②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③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
    ④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
    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考向1 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例1 小明用气垫导轨验证两个滑块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滑块A的质量为m,滑块B的质量为M=330 g,上方安装有一个宽为d的遮光片.滑块A每次以相同的速度u向静止的滑块B运动,碰撞后粘为一体通过光电门,计时器记录遮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Δt.通过改变B上砝码的质量m′进行多次实验.
    (1) 碰撞后滑块B的速度为v= (用题中相关字母表示).
    (2) 小明多次实验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小明已在坐标纸中标出各数据点eq \b\lc\[\rc\](\a\vs4\al\c1(\b\lc\(\rc\)(\a\vs4\al\c1(M+m′)),\f(1,v))),请作出对应的图线.
    (3)若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则(2)问中所作出图线的斜率应为 (用题中相关字母表示).由图线可求得滑块A的初速度u=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小华同学所用滑块B的质量为300 g,进行上述实验,则他最终得到的图线可能是下图中的 .(图中②为小明实验得到的图线,图线②④平行)
    答案 (1)eq \f(d,Δt) (2)见解析 (3)eq \f(1,mu) 0.13(0.12~0.14均可) (4)②
    解析 (1)由于通过光电门时间很短,所以碰撞后滑块B的速度大小为v=eq \f(d,Δt);
    (2)图像如图所示
    (3)在碰撞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则有mu=eq \b\lc\(\rc\)(\a\vs4\al\c1(M+m′+m))v
    变形得eq \f(1,v)=eq \f(1,mu)eq \b\lc\(\rc\)(\a\vs4\al\c1(M+m′))+eq \f(1,u)
    斜率为k=eq \f(1,mu)
    结合图像可得u≈0.13 m/s
    (4)由上述分析可知,改变B的质量,不会改变图像的斜率,A的初速度不变,所以图线不变,故选②.
    考向2 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例2 (2022·湖北武汉市高三模拟)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两个半径相同的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组实验中,入射小球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B.轨道倾斜部分必须光滑
    C.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2)图甲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竖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小球多次从斜轨上的位置S由静止释放,通过白纸和复写纸找到其平均落点的位置(A、B、C三点中的某个点),然后,把被碰小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末端,仍将入射小球从斜轨上的位置S由静止释放,与被碰小球相碰,并多次重复该操作,用同样的方法找到两小球碰后平均落点的位置(A、B、C三点中剩下的两个点).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有 .
    A.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质量m1、m2
    B.入射小球开始的释放高度h
    C.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两球相碰前后的平抛射程OB、OA、OC
    (3)某同学在做上述实验时,测得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质量关系为m1=2m2,两小球在记录纸上留下三处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他将米尺的零刻线与O点对齐,测量出O点到三处平均落地点的距离分别为OA、OB、OC.该同学通过测量和计算发现,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两小球在碰撞前后动量是守恒的.
    ①该同学要验证的关系式为 ;
    ②若进一步研究该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需要判断关系式 是否成立.
    答案 (1) AC (2)AD (3)①2(OC-OA)=OB ②OC+OA=OB
    解析 (1)本实验只要确保轨道末端水平,从而确保小球离开轨道后做的是平抛运动即可,并不需要轨道光滑;另一方面,要确保放上被碰小球后,入射小球的碰前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故要求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入射小球,故选A、C.
    (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必须测量质量和速度,由于入射小球、被碰小球离开轨道后的运动都是平抛运动,且平抛的竖直位移相同,故由x=v0eq \r(\f(2H,g))可知,小球的水平位移x∝v0,故可用水平位移的大小关系表示速度的大小关系,因此不需要测量H及入射小球开始的释放高度h,H只要保持不变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测量出来,故选A、D.
    (3) ①由题图乙可知,OA=17.60 cm,OB=25.00 cm,OC=30.00 cm,
    代入质量关系,可知m1·OB≠m1·OA+m2·OC
    但是m1·OC≈m1·OA+m2·OB
    故OC才是入射小球碰前速度对应的水平位移.
    由动量守恒得m1·OC=m1·OA+m2·OB
    根据m1=2m2
    解得2(OC-OA)=OB
    ②验证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则可以验证eq \f(1,2)m1v12=eq \f(1,2)m1v1′2+eq \f(1,2)m2v2′2
    即m1·OC2=m1·OA2+m2·OB2
    变形得m1·OC2-m1·OA2=m2·OB2
    根据m1=2m2
    则有2(OC-OA)(OC+OA)=OB2
    解得OC+OA=OB.
    考点二 探索创新实验
    考向1 实验装置的创新
    例3 如图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选取两个半径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按下面步骤进行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
    ②安装实验装置,将斜槽AB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切线水平,再将一斜面BC连接在斜槽末端;
    ③先不放小球m2,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标记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P;
    ④将小球m2放在斜槽末端B处,仍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两球发生碰撞,分别标记小球m1、m2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⑤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各落点位置到斜槽末端B的距离.图中M、P、N点是实验过程中记下的小球在斜面上的三个落点位置,从M、P、N到B点的距离分别为sM、sP、sN.依据上述实验步骤,请回答下面问题:
    (1)两小球的质量m1、m2应满足m1 m2(填写“>”“=”或“ (2)M N (3)m1eq \r(sP)=m1eq \r(sM)+m2eq \r(sN)
    (4)m1sP m1sM+m2sN
    解析 (1)为了防止入射球碰撞后反弹,一定要保证入射球的质量大于被碰球的质量,故m1>m2;
    (2)碰撞前,小球m1落在题图中的P点,由于m1>m2,当小球m1与m2发生碰撞后,m1的落点是题图中M点,m2的落点是题图中N点;
    (3)设碰前小球m1的水平初速度为v1,当小球m1与m2发生碰撞后,小球m1落到M点,设其水平速度为v1′,m2的落点是N点,设其水平速度为v2′,斜面BC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α,由平抛运动规律得sMsin α=eq \f(1,2)gt2,sMcs α=v1′t,解得v1′=eq \r(\f(gsMcs2 α,2sin α)),同理可得v2′=eq \r(\f(gsNcs2α,2sin α)),v1=eq \r(\f(gsPcs2 α,2sin α)),因此,只要满足m1v1=m1v1′+m2v2′,即m1eq \r(sP)=m1eq \r(sM)+m2eq \r(sN).
    (4)如果小球的碰撞为弹性碰撞,
    则满足eq \f(1,2)m1v12=eq \f(1,2)m1v1′2+eq \f(1,2)m2v2′2
    代入以上速度表达式可得m1sP=m1sM+m2sN
    故验证m1sP和m1sM+m2sN相等即可.
    考向2 实验方案的创新
    例4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该装置由水平长木板及固定在木板一端的硬币发射器组成,硬币发射器包括支架、弹片及弹片释放装置,释放弹片可将硬币以某一初速度弹出.已知一元硬币和五角硬币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相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元硬币置于发射槽口,释放弹片将硬币发射出去,硬币沿着长木板中心线运动,在长木板中心线的适当位置取一点O,测出硬币停止滑动时硬币右侧到O点的距离.再从同一位置释放弹片将硬币发射出去,重复多次,取该距离的平均值记为x1,如图乙所示;
    ②将五角硬币放在长木板上,使其左侧位于O点,并使其直径与中心线重合,按步骤①从同一位置释放弹片,重新弹射一元硬币,使两硬币对心正碰,重复多次,分别测出两硬币碰后停止滑行时距O点距离的平均值x2和x3,如图丙所示.
    (1)为完成该实验,除长木板,硬币发射器,一元及五角硬币,刻度尺外,还需要的器材为 .
    (2)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为 (写出物理量名称及符号).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 (用测量物理量对应的字母表示).
    答案 (1)天平 (2)一元硬币的质量m1,五角硬币的质量m2 m1eq \r(x1)=m1eq \r(x2)+m2eq \r(x3)
    解析 (1)动量为质量和速度的乘积,该实验要验证质量不等的两物体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需测量两物体的质量和碰撞前后的速度,因此除给定的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为天平.
    (2)测出一元硬币的质量m1,五角硬币的质量m2,设一元硬币以速度v1经过O点,由动能定理可得μm1gx1=eq \f(1,2)m1v12
    解得v1=eq \r(2μgx1),当一元硬币以速度v1与五角硬币碰撞后,速度分别为v2、v3,由动能定理可得μm1gx2=eq \f(1,2)m1v22,μm2gx3=eq \f(1,2)m2v32
    解得一元硬币碰后速度v2=eq \r(2μgx2),五角硬币碰后的速度为v3=eq \r(2μgx3),若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则需满足m1v1=m1v2+m2v3,代入数据可得m1eq \r(x1)=m1eq \r(x2)+m2eq \r(x3)
    考向3 实验目的的创新
    例5 (2021·江苏卷·11改编)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定理.将遮光条安装在滑块上,用天平测出遮光条和滑块的总质量M=200.0 g,槽码和挂钩的总质量m=50.0 g.实验时,将滑块系在绕过定滑轮悬挂有槽码的细线上.滑块由静止释放,数字计时器记录下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和2的遮光时间Δt1和Δt2,以及这两次开始遮光的时间间隔Δt,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宽度,计算出滑块经过两光电门速度的变化量Δv.


    (1)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宽度如图乙所示,其宽度d= mm;
    (2)打开气泵,待气流稳定后调节气垫导轨,直至看到导轨上的滑块能在短时间内保持静止,其目的是 ;
    (3)多次改变光电门2的位置进行测量,得到Δt和Δv的数据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Δv-Δt图线.
    (4)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 m/s2,根据动量定理,Δv-Δt图线斜率的理论值为 m/s2;
    答案 (1)10.20 (2)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
    (3)见解析图 (4)1.96
    解析 (1)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10 mm+4×0.05 mm=10.20 mm;
    (2)滑块保持稳定,说明气垫导轨水平;
    (3)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直线连接
    (4)根据动量定理有mgΔt=(M+m)Δv,
    则有Δv=eq \f(mg,M+m)Δt,
    代入数据解得斜率k=eq \f(mg,M+m)=1.96 m/s2.
    课时精练
    1.(2022·安徽滁州市模拟)如图,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 (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由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由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4)经测定,m1=45.0 g,m2=7.5 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所示.碰撞前、后m1的动量分别为p1与p1′,则p1∶p1′= ∶11;若碰撞结束时m2的动量为p2′,则p1′∶p2′=11∶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eq \f(p1,p1′+p2′)为 .
    答案 (1)C (2)ADE (3)m1·OM+m2·ON=m1·OP (4)14 2.9 1.01
    解析 (1)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由于小球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它们在空中的运动时间相等,小球的水平位移与小球的初速度成正比,可以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其初速度,即测量平抛运动的射程,故C正确,A、B错误;
    (2) 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验证m1v1=m1v2+m2v3
    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它们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相等,上式两边同时乘以t得m1v1t=m1v2t+m2v3t
    可得m1·OP=m1·OM+m2·ON
    因此实验需要测量两球的质量和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为了测量位移,应找出落点,故A、D、E正确,B、C错误.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m1·OP=m1·OM+m2·ON
    (4)碰撞前、后m1的动量之比为eq \f(p1,p1′)=eq \f(OP,OM)=eq \f(44.8,35.2)=eq \f(14,11)
    碰撞后m1的动量与m2的动量之比为eq \f(p1′,p2′)=eq \f(m1·OM,m2·ON)=eq \f(45.0×35.2,7.5×55.68)=eq \f(11,2.9)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eq \f(p1,p1′+p2′)=eq \f(m1·OP,m1·OM+m2·ON)=eq \f(45.0×44.8,45.0×35.2+7.5×55.68)≈1.01
    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并将测得各计数点间距标在下面(如图乙),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 段来计算A车的碰前速度,应选 段来计算A车和B车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填“AB”或“BC”或“CD”或“DE”)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 kg,小车B的质量m2=0.20 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为 kg·m/s;碰后总动量为 kg·m/s(结果保留小数点后3位).由上述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 (1)BC DE (2)0.420 0.417 A、B碰撞过程中,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系统动量守恒
    解析 (1)小车A碰前运动稳定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选择BC段计算A碰前的速度.
    两小车碰后粘在一起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选择DE段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
    (2) 碰前小车A的速度为v0=eq \f(BC,t)=eq \f(0.105 0,5×0.02) m/s=1.050 m/s
    则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p=m1v0+0=0.40×1.050 kg·m/s=0.420 kg·m/s
    碰后两小车的速度为v=eq \f(DE,t)=eq \f(0.069 5,5×0.02) m/s=0.695 m/s
    则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
    p′=(m1+m2)v=(0.40+0.20)×0.695 kg·m/s=0.417 kg·m/s
    由上述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A、B碰撞过程中,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系统动量守恒.
    3.如图所示为验证碰撞中的总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质量为mA的钢球A用细线悬挂于O点,质量为mB的钢球B放在小支柱N上,使悬线在A球静止释放前伸直,且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A球释放后摆到最低点时恰好与B球正碰,碰撞后,A球把竖直轻质指示针OC推移到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处,B球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铺有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D,保持α角度不变,多次重复上述实验,白纸上记录到多个B球的落地点.(重力加速度为g)
    (1)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
    (2)写出验证总动量守恒的表达式: .
    答案 (1)B球离地高度H、B球平抛的水平位移s、摆线的长度L (2)mAeq \r(2gL1-cs α)=mAeq \r(2gL1-cs β)+mBseq \r(\f(g,2H))
    解析 (1) 小球从A处下摆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AgLeq \b\lc\(\rc\)(\a\vs4\al\c1(1-cs α))=eq \f(1,2)mAvA2
    解得vA=eq \r(2gL\b\lc\(\rc\)(\a\vs4\al\c1(1-cs α)))
    则动量为pA=mAvA=mAeq \r(2gL\b\lc\(\rc\)(\a\vs4\al\c1(1-cs α)))
    小球A与小球B碰撞后继续运动,在A碰后到达最左端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AgLeq \b\lc\(\rc\)(\a\vs4\al\c1(1-cs β))=0-eq \f(1,2)mAvA′2
    解得vA′=eq \r(2gL\b\lc\(\rc\)(\a\vs4\al\c1(1-cs β)))
    则动量为pA′=mAvA′=mAeq \r(2gL\b\lc\(\rc\)(\a\vs4\al\c1(1-cs β)))
    碰前小球B静止,则pB=0
    碰撞后B球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s=vB′t
    竖直方向H=eq \f(1,2)gt2
    联立解得vB′=seq \r(\f(g,2H))
    则碰后B球的动量pB′=mBvB′=mBseq \r(\f(g,2H))
    故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B球离地高度H、B球平抛的水平位移s、摆线的长度L.
    (2)需验证的表达式为mAeq \r(2gL1-cs α)=mAeq \r(2gL1-cs β)+mBseq \r(\f(g,2H)).
    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上方沿斜面向下推一下滑块A,滑块A匀速通过光电门甲,与静止在两光电门间的滑块B相碰,碰后滑块A、B先后通过光电门乙,采集相关数据进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1)下列所列物理量哪些是必须测量的 .
    A.滑块A的质量mA,滑块B的质量mB
    B.遮光片的宽度d(滑块A与滑块B上遮光片宽度相等)
    C.本地的重力加速度g
    D.滑块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E.滑块A、B上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2)滑块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A、μB,质量mA、mB,要完成本实验,它们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A.μA>μB,mA>mB
    B.μA>μB,mAmB
    D.μA

    相关试卷

    备考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七章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八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七章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八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mm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题型归纳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题型归纳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原卷版+解析版),共34页。

    2024届高考物理新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试卷:第七章 实验八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物理新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试卷:第七章 实验八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由上述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