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流程题
展开这是一份天津市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流程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流程题
一、流程题
1.(2022·天津和平·统考三模)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以此为原料制得具有广泛用途的产品。
(1)海水晒盐是利用了___________的方法使食盐晶体析出,得到粗盐。
(2)某制碱工厂以粗盐为原料制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①流程I中为了除去杂质,依次加入过量BaCl2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加入三种溶液的顺序不能调整
B.加入三种溶液可将粗盐水中的、Mg2+、Ca2+转化为沉淀
C.按流程I所加溶液的顺序除杂,过滤后得到四种沉淀
②在流程I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③流程I中过量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④写出流程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2022·天津滨海新·统考二模)滨海新区地处渤海之滨,海水资源是天然的资源宝库。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稻济天下”,在不断培育高产杂交水稻的同时,还成功培育出了适宜在盐碱地上种植的“海水稻”。
①“杂交水稻”富含淀粉,淀粉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___________。
②“海水稻”富含硒,硒是人体必需的___________(选填“微量”或“常量”)元素。
(2)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杂质。为了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和Na2SO4等杂质,某小组同学选用Na2CO3溶液、稀盐酸、Ba(OH)2溶液三种试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Ⅰ中加入试剂A除去的杂质是___________。
②实验Ⅱ中加入的试剂B是___________溶液。
③滤液②中含有的阴离子有___________(填数字)种。
④实验Ⅲ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2022·天津河北·统考二模)某固体粉末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铜、氯化镁、碳酸钙中的一种 或几种物质组成。取该固体粉末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粉末一定不含_____(填化学式)。
(2)白色沉淀 A 和白色沉淀 B 都含有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若步骤①②保持不变,用硝酸钡溶液代替步骤③中的氢氧化钡溶液,则______(填 “需要”或“不需要”)进行步骤④的探究,也能确定该样品的组成。
4.(2022·天津西青·统考二模)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利用下列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进入贮水池中的海水,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少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析出品体后,母液中的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2)某同学欲配制某温度下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g;量取水的体积时应选取_______的量筒;
(3)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由NaCl、NaNO3、MgCl2、Fe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小明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
请根据以上设计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该融雪剂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写化学式, 下同);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
5.(2022·天津河东·统考一模)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操作
(1)其主要操作步骤顺序是_______。
①过滤 ②溶解 ③蒸发 ④计算产率
(2)图1是某同学过滤的操作图,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_______;
(3)蒸发时,蒸发皿内出现_______时应停止加热。
(4)通过以上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欲除去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得到纯净的NaCl,可采用如图2所示流程。
①图中所用甲、乙、丙三种试剂依次是_______。
A.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
B.Na2CO3溶液、KOH溶液、稀盐酸
C.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硫酸
②通过以上规范操作,制得氯化钠的质量比原粗盐样品中含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填“增多”、“减少”、“不变”)。
6.(2022·天津滨海新·统考一模)某混合物中可能含有硝酸钡、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镁、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微溶物视为可溶)。结合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由实验Ⅰ现象可知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______。
(2)由实验Ⅲ现象可知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
(3)测得实验Ⅴ所取稀硫酸的质量为50 g,可进一步确定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
(4)写出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7.(2022·天津和平·统考二模)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吸收)CO2,部分流程图如下。
(1)大量CO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______的加剧,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捕捉室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操作①的名称______,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
(3)往纯碱溶液中加入X溶液,得到NaOH溶液和CaCO3,X的化学式是______。
(4)整个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
(5)若要确认“捕捉”后的气体中CO2含量已经降得很低,先分别取一瓶“捕捉”前和一瓶“捕捉”后的气体,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8.(2022·天津·校考模拟预测)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工业上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操作a、b、c中均含同一种操作,其名称是_____.
(2)将足量稀盐酸加入溶液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任写一个).
(3)在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
(4)如果称量Ⅰ中称得粗盐的质量为5g,称量Ⅱ中称得精盐的质量为5.1g,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
A 精盐的产率一定为98.04%
B 精盐的产率一定为102%
C 蒸发操作中可能有水分没有蒸干
D 溶解操作中可能有粗盐没有溶解
E 除杂过程中有NaCl生成
(5)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将100g5%的氯化钠溶液变成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再加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g.
(2022·天津和平·统考一模)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利用海水为原料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
(1)上图中操作A的名称是___9___。
(2)操作B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外,还有___10___。
(3)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11___。
(4)粗盐水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MgSO4等杂质。为了除掉这些杂质,需加入a组试剂,它们是①NaOH溶液②Na2CO3溶液③BaCl2溶液(三种试剂均过量),三种试剂的添加的合理顺序为___12___。(填编号)。
(5)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13___。
参考答案:
1.(1)蒸发结晶
(2) BC 除去杂质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分析】
(1)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海水晒盐是利用了蒸发结晶的方法使食盐晶体析出,得到粗盐,故填:蒸发结晶;
(2)
①A、由分析可知: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硫酸钠,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杂质氯化钙,加入过量碳酸钠的目的是除去杂质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所以碳酸钠一定要加在氯化钡的后面,三种溶液的顺序可以调整为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镁溶液或者是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加入三种溶液可将粗盐水中的 、Mg2+、Ca2+分别转化为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沉淀,说法正确;
C、由分析可知:按流程I所加溶液的顺序除杂,过滤后得到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四种沉淀,说法正确。
故选BC。
②由分析可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③由分析可知:流程I中过量Na2CO3溶液的作用是流程I中过量Na2CO3溶液的作用,故填:流程I中过量Na2CO3溶液的作用;
④流程Ⅲ中灼烧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1) 糖类 微量
(2) 氯化镁、硫酸钠 碳酸钠 3
【解析】(1)
六大基本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淀粉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糖类。
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包括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2)
实验Ⅰ中加入试剂A是氢氧化钡,氢氧化钡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实验Ⅰ中加入试剂A除去的杂质是氯化镁、硫酸钠。
实验Ⅱ中加入的试剂B是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实验Ⅰ中生成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实验Ⅰ中剩下的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除去的杂质是氯化钙、实验Ⅰ中生成的氯化钡、实验Ⅰ中剩下的氢氧化钡。即实验Ⅱ到的沉淀是碳酸钙和碳酸钡;滤液②是剩下的碳酸钠、实验Ⅰ、Ⅱ生成的氢氧化钠、大量的氯化钠溶液。
所以滤液②中含有的阴离子有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氯离子3种。
实验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由于滤液②是剩下的碳酸钠、实验Ⅰ、Ⅱ生成的氢氧化钠、大量的氯化钠溶液。所以发生的反应是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其中,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是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
3.(1)
(2)
(3)
(4)不需要
【分析】样品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无色,沉淀白色,则样品中一定不含氯化铜;白色沉淀加过量稀盐酸,生成气体,则一定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0.66g。
设:碳酸钙质量为。
白色沉淀质量为2g,说明除了碳酸钙还有其他沉淀,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则沉淀A中含有氢氧化镁,即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氢氧化钠。
无色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沉淀B加入过量稀盐酸有部分溶解,说明没溶解的沉淀是硫酸钡,即样品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溶解的是氢氧化镁,化学方程式
(1)
原固体粉末一定不含氯化铜,即。
(2)
白色沉淀 A 和白色沉淀 B 都含有氢氧化镁:。
(3)
写出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若步骤①②保持不变,用硝酸钡溶液代替步骤③中的氢氧化钡溶液,只有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不需要进行步骤④的探究,也能确定该样品的组成。
4.(1)c
(2) 10 100 mL
(3) FeSO4 MgCl2 NaCl、 NaNO3
【解析】(1)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无变化,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b.在蒸发池中,由于水分蒸发,水的质量会减少,海水的总质量会减少,但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c.晶体析出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因此母液中的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故正确。
故填c。
(2)
氯化钠的质量为:100 g×10%=10g;需要加水的质量为:100g-10g=90g,需要水的体积为:,故量取水的体积时应选取100mL的量筒。
(3)
融雪剂可能含有NaCl、NaNO3、MgCl2、Fe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说明不含FeSO4,向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说明含有MgCl2,MgCl2和NaOH溶液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能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此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和硝酸钠,则该融雪剂中一定不含FeSO4;一定含有的物质是MgCl2,可能含有的物质NaCl、NaNO3。
5.(1)②①③④
(2)未使用玻璃棒引流
(3)较多固体
(4) A 增多
【解析】(1)
粗盐提纯时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操作步骤是将固体溶解、过滤出不溶性杂质、蒸发溶液和计算产量,故答案为:②①③④;
(2)
图1是的过滤操作,过滤操作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明显的错误是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会导致液体外洒,故答案为:未使用玻璃棒引流;
(3)
蒸发时,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可将剩余的滤液蒸干,故答案为:较多固体;
(4)
①A、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可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化镁;氯化钙与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可用足量的碳酸钠除去氯化钙;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杂质,故符合题意;
B、足量的碳酸钠可除去氯化钙;氯化镁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钾,用氢氧化钾溶液除去氯化镁时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钾,故不符合题意;
C、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除去氯化镁、足量的碳酸钠可除去氯化钙;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用硫酸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时,会引入新杂质硫酸钠,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②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加入足量稀盐酸的过程中都能生成氯化钠,所以通过以上规范操作,制得氯化钠的质量比原粗盐样品中含氯化钠的质量增多;故答案为:增多。
6.(1)氢氧化镁##Mg(OH)2
(2)碳酸钠和硫酸钠
(3)氢氧化钠##NaOH
(4)Na2SO4+BaCl2=2NaCl+BaSO4↓
【解析】(1)
由实验Ⅰ现象形成无色溶液,则可确定无氢氧化镁,因为氢氧化镁难溶于水。也可确定硫酸钠、碳酸钠和硝酸钡不能共存。
(2)
实验Ⅱ加入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可确定有碳酸钠或硝酸钡存现,则一定没有硝酸钡。实验Ⅲ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沉淀有碳酸钡,则含有碳酸钠,还有沉淀不溶解,则说明有硫酸钡,则含有硫酸钠。所以可知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3)
稀硫酸的质量为50 g,则硫酸的质量为50g×9.8%=4.9g。
设可以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设可以消耗氢氧化钾的质量为y
设可以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z
因只有10g÷2=5g混合物,则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4)
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硫酸钡,所以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Cl2=2NaCl+BaSO4↓。
7. 温室效应 过滤 漏斗 Ca(OH)2 氢氧化钠、氧化钙 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变浑浊情况
【详解】(1)大量CO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由流程可知,捕捉室内反应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操作①为分离固液的操作,名称为过滤;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3)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往纯碱溶液中加入X溶液,得到NaOH溶液和CaCO3,则X为氢氧化钙Ca(OH)2。
(4)整个流程中氢氧化钠、氧化钙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故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氧化钙。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要确认“捕捉”后的气体中CO2含量已经降得很低,先分别取一瓶“捕捉”前和一瓶“捕捉”后的气体,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变浑浊情况。
8. 过滤 或 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CE 18.75
【分析】操作a、b、c中均含同一种操作,其名称是过滤,通过过滤能把固体和液体分离;将足量稀盐酸加入溶液C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在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详解】(1)操作a、b、c中均含同一种操作,是把固体和液体分离,故名称是过滤。
(2)将足量稀盐酸加入溶液C中,稀盐酸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和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
(3)在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4)A、精盐的产率不一定为98.04%,故A不正确;
B、精盐的产率不能为102%,故B不正确;
C、蒸发操作中可能有水分没有蒸干,故C正确;
D、如果溶解操作中粗盐没有溶解,会导致得到的精盐偏少,故D不正确;
E、除杂过程中有NaCl生成,从而导致精盐质量比粗盐质量大,故E正确。
故选CE。
(5)设需要氯化钠质量为x
x=18.75g
故需要再加氯化钠的质量是18.75g。
【点睛】
9.溶解 10.漏斗 11.搅拌,防止液体因受热不均匀,液滴飞溅伤人 12.③②①(或①③②或③①②) 13.除尽过量的Na2CO3和NaOH
【解析】9.粗盐加水通过溶解得到粗盐水;
10.由题意可知,操作B是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操作名称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外,还有漏斗;
11.由题意可知,操作C是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因受热不均匀,液滴飞溅伤人;
12.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三种试剂的添加的合理顺序为:③②①或③①②或①③②;
13.由于溶液中有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所以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尽过量的Na2CO3、NaOH。
故答为:(1)溶解;(2)漏斗;(3)搅拌,防止液体因受热不均匀,液滴飞溅伤人;(4)③②①(或①③②或③①②);(5)除尽过量的Na2CO3和NaOH。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除杂质的方法,粗盐提纯的步骤和用到的仪器,为了能将杂质除净,应加入过量的试剂,要考虑过量的试剂应该如何除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流程题(中档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流程题(提升题),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各地区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汇编-流程题(基础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