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每日必刷题
- 每日必刷题 33—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每日必刷题 34—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每日必刷题 36—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每日必刷题 37—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每日必刷题 38—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每日必刷题 35—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35—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不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是,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细胞分化是当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是形成不同组织的根本原因
B. 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细胞分化只使细胞形态、结构变化
D. 细胞分化后细胞形态、结构不变
2.下列涉及“水”的实验中,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 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B. 使刚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向外抽气
结晶时待水完全蒸发,再停止加热
D. 氧气收集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3.如图甲,烧杯里盛有6℃的水,小球在水中恰好悬浮。经研究发现,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现在烧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块,在烧杯内水的温度下降到0℃的过程中,假设小球的体积始终不变,关于小球的浮沉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 先下沉然后上浮 B. 浮力变小,一直下沉 C. 先上浮然后下沉 D. 浮力变大,一直上浮
4. 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及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真菌和大多数细菌都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
B. 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荚膜
噬菌体一般是寄生在动物细胞里进行繁殖
D. 抗生素只能杀死致病细菌,不会杀死其他细菌
5.如图所示是某火力发电站结构示意图,火力发电,“吃”进的是煤,“吐”出的是电,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
A. 机械能→内能→化学能→电能 B. 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 化学能→重力势能→动能→电能 D. 内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6.小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要将镜筒从最低处开始上升,首先应调节( )
A. 粗准焦螺旋 B. 细准焦螺旋 C. 物镜转换器 D. 载玻片
7.人体的消化系统把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进行物理性、化学性的消化吸a收其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它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选行的一个重要系统。右图是人体部分消化系统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 B. ②内可将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C. ③可分泌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 D. ④内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
8.甲、乙两杯水温度各为40℃、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加热才能使水升温 B. 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
C. 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小 D. 甲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剧烈
9. 不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是( )
A. 胎生、哺乳 B. 用肺呼吸 C. 体表被毛 D. 牙齿分化
10.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甲烷+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B. 硫+氢气 →点燃 硫化氢
C. 氧化汞 →加热 汞+氧气 D. 氧气+氢气 →点燃 水
11.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时,用稀盐酸浸泡鱼骨的原因( )
A. 溶解无机物 B. 溶解有机物 C. 增加骨的硬度 D. 降低骨的韧性
12.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117,中子数为 174,相对原子质量为291,元素名称 Ununseptium,符号 Uus。请模仿甲图,将该元素对应信息编写到图乙中相应位置,则“①和③”处应填( )
A. 117 291 B. 174 291 C. 117 174 D. 57 117
13.以下四个化学反应中,其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个数是( )
①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②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③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和铁粉
④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与稀盐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5.如图所示,F1=4N,F2=3N,此时物体A相对于地面静止,物体B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A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F2的功率为0.6W B. 弹簧测力计读数为9N
C. 物体A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D. 如果增大F2 , 物体A可能向左运动
16.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头部有明显的不同特征。问:
①黄色人种留着短发,白色人种留着长发,这属于性状差异吗?为什么?
答:________。
②请你举出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头部的性状差异(写出2点)
答:________。
③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是同种生物吗?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
17.湖州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如图是部分野生动物。
德清的朱鸦 安吉的大鲵
长兴的扬子鳄 太湖度假区的桃花水母
(1)小明将朱鸦、大鲵和扬子鳄归为一类,桃花水母归为另一类。其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
(2)上述四种野生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________(填动物名称)。
(3)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是为了更好地维持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B.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捕掠一切生物资源
18.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陆地表层中的水不断________ 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人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液化或________ 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的熔化过程需________ 热。
19.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气体的常用装置。
(1)图甲中,在试管口放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 ;用图示方法收集氧气的理由是________ 。
(2)用图乙检验CO2性质时,澄清石灰水始终未见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0.下列是蛋白质在人体内代谢的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
(1)正常情况下,a过和参与的消化液有________。
(2)a、b、c、d、e各字母表示的生理过程和物质或能量依次是 (选择填空)。
A.消化、吸收、运输、分解、能量
B.消化、吸收、合成、分解、氨基酸
C.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能量
D.消化、吸收、合成、排派、能量
答案及解析
1. A
解析:在正常的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分析作答。
解答:A、细胞的分化是产生组织的根本原因,没有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没有改变,就形不成不同的细胞群,也就产生不了组织,A正确。
B、分化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B错误。
C、细胞的分化是在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细胞的分化也没能正常进行,细胞分化不指分裂的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化,而且还包括细胞的功能上的改变,C错误。
D、细胞的分化只是改变了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遗传物质并没有被改变,D错误。
故选:A
2.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操作及操作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解答:A:读数应该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A错误
B:液体的沸点与液体上方的大气压有关,大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故B正确
C:蒸发结晶时,要用余热最后蒸干水分。故C错误。
D:这样会使水倒流,可能造成试管破裂。故D错误。
故本题的答案是:B
3. C
解析:首先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小球密度和6℃时水的密度大小关系,然后根据乙图判断水的温度变化时,它的密度变化规律,最后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小球的运动状态即可。
解答:烧杯里盛有6℃的水时,小球恰好悬浮,
那么小球的密度与此时水的密度相等。
由图象可知:当水的温度从6℃降到0℃的过程中,水的密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当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小球先上浮后下沉。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4. A
解析:A、细菌和真菌都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有寄生也有腐生,A符合题意;
B、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细胞核,B不符合题意;
C、噬菌体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C不符合题意;
D、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会杀死其他细菌.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1、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是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依靠吸取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生活的.一旦离开了这种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2、真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一般是多细胞的,如青霉、曲霉、蘑菇等都是多细胞真菌,少数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
3、细菌是单细胞的,细菌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细菌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
5. B
解析:自然界中的能量都以各种形式的能储存起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能量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解答:煤的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传递给水产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水蒸气推动汽轮机转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所以能量的转化过程是: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故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6. A
解析:根据显微镜操作中调焦观察的步骤可知,找像时首先用低倍镜观察,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左眼注视目镜找到模糊像后用细准焦螺旋调节至清晰。
解答:由题中信息“ 小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要将镜筒从最低处开始上升 ”可知,小明正在进行调焦观察的操作,此时应先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模糊的像,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 D
解析:图中 ① 表示肝脏 , ② 表示胃, ③ 表示胰腺,④表示小肠.
解答:A. 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A正确;
B. 胃中内含有胃液,可将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B正确;
C. 胰腺可分泌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C正确;
D. 小肠中含有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不含胃液,D错误;
故答案为D.
8. C
解析:(1)根据内能的改变方式判断;
(2)内能的影响因素:①物质种类;②温度;③质量;
(3)根据内能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判断;
(4)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解答:A.除了加热才能使水升温,还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水升温,故A错误;
B.甲杯中水的温度高,乙杯中水的质量大,那么二者的内能可能相等,故B错误;
C.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小 ,故C正确;
D.甲杯中的水温度低,那么甲中的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不剧烈,故D错误。
故选C。
9. B
解析:ACD、胎生、哺乳、体表被毛、牙齿分化,都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ACD正确;
B、用肺呼吸的动物有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类等,B不正确.
故选:B
分析: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
10. C
解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甲烷+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硫+氢气 →点燃 硫化氢,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氧化汞 →加热 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D、氧气+氢气 →点燃 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 A
解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在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是能被溶解出来,剩余的为有机物,使骨变软,并具有一定的弹性。故答案选:A
分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其物理特性表现为弹性和硬度,无机物在与盐酸发生反应,剩下有机物,据此答题。
12. A
解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①是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7;③是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17+174=291
故答案为:A
13. D
解析:根据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分解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置换反应为“单化化单”、复分解反应为“双交换价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A、符合“多变一”,为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反应物中没有单质,不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C、符合“一变多”,为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为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 A
解析:根据各个化学反应的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①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时,由于没有物质损耗,因此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故①正确;
②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即反应开始时就会生成沉淀,故②错误;
③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和铁粉,那么稀硫酸完全反应。因为酸的质量相等,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但是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时,消耗锌的质量大于铁,故③错误;
④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与稀盐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逐渐增大。当二者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的pH会继续增大,故④错误。
那么正确的只有一个。
故选A。
15. D
解析:(1)使用滑轮组水平拉动物体时,自由端的拉力移动速度v=nv物 , 再根据P=Fv计算拉力F2的功率;
(2)对中间的滑轮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计算测力计的拉力;
(3)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它受到平衡力。对右边的滑轮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出B受到的摩擦力,然后与拉力F1进行比较即可。
(4)根据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
解答:A.拉力F2移动的速度v=nv物=2×0.1m/s=0.2m/s,它的功率为:P=Fv=3N×0.2m/s=0.6W,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中间的滑轮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测力计向左的拉力,绳子上向右的3个拉力,那么测力计的示数F=3F2=3×3N=9N,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右边的滑轮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受到向左的拉力2个与向右的拉力F平衡,即向右的拉力F=2F2=2×3N=6N。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可知,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F相互平衡,即fB=6N。
对于物体A来说,它受到水平向左B施加的摩擦力fB=6N,水平向右的拉力4N,二者不能平衡,因此物体A还受到水平向右地面施加的摩擦力:6N-4N=2N,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如果增大拉力F2 , 那么只能增大物体B移动的速度,而无法改变B对A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因此B对A的摩擦力保持不变,则物体A不可能向左运动,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6. 不属于性状差异;因为留长发和短发不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黄种人;深棕色眼珠、黑头发 白种人:蓝色眼珠、金黄色头发。;是;黄种人和白种人能婚配,并能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解析:遗传学中,性状是指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的统称。生物体的各种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解答:①黄色人种留着短发,白色人种留着长发,不属于性状差异;因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而留长发和短发是人为造成的,并非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②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头部的性状差异有:黄种人眼珠深棕色,头发黑;白种人眼球蓝色,头发金黄。
③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能婚配,并能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所以他们是同种生物。
故答案为:①不属于性状差异;因为留长发和短发不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②黄种人:深棕色眼珠、黑头发;白种人:蓝色眼球,金黄色头发;
③是;黄种人和白种人能婚配,并能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17. (1)有无脊椎骨
(2)朱鹮
(3)A,C
解析:本题考查了 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及其特点。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a. 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b.迁地保护。c.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d.加强法制教育和法制管理。
解答:(1)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为有无脊椎骨;
(2)体温恒定的动物有 鸟类和哺乳类,其他一般为变温动物,朱鹮属于鸟类;
(3)B选项 大力引进外来物种,外来生物入侵(如水葫芦),与原有生物竞争生存空间和营养。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故答案为:(1)有无脊椎骨;(2)朱鹮;(3)AC .
18. 蒸发;凝华;吸
解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解答: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汽化为水蒸气,含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小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就会熔化,和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形成雨.熔化的过程要吸热。
故答案为:汽化 凝华 吸
19. (1)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中;氧气不易溶于水,不和水反应
(2)盐酸浓度过高,有挥发性,会与氢氧化钙反应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氧气制取的相关操作的目的和收集气体方法的原理;及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解答:(1)高锰酸钾是粉末,受热分解产生氧气,会形成气流,会带走部分高锰酸钾粉末,放置棉花可以阻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中;甲采用的是排水法收集氧气,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发生反应;
(2)澄清石灰水是碱,而盐酸具有挥发性,如果使用的稀盐酸浓度过大,会导致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氢氧化钙被反应了,所以无法与二氧化碳反应,即没有任何现象;
故答案为:(1)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中;氧气不易溶于水,不和水反应;(2) 盐酸浓度过高,有挥发性,会与氢氧化钙反应。
20. (1)胃液、胰被、肠液
(2)C
解析: 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解答:(1)a是消化系统,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有: 胃部胃液初步消化、小肠内胰被、肠液参与消化,最终被消化为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氨基酸;
(2)a是消化系统内完成,所以是消化,b是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C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氨基酸经过循环系统后,氨基酸合成组织细胞,d多余的氨基酸提供能量,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故 a、b、c、d、e各字母表示的生理过程和物质或能量依次是 : 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能量 。
故答案为:(1) 胃液、胰被、肠液 ;(2)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能量 。
选项
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Fe+S ≜ FeS
分解反应
B
CO+CuO ≜ Cu+CO2
置换反应
C
2KClO3 =MnO2△ 2KCl+3O2↑
化合反应
D
Na2CO3+2HCl=2NaCl+H2O+CO2↑
复分解反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37—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甲是清代的救火工具“水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47—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铝在生活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22—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心脏四个腔的关系中,不正常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