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每日必刷题
- 每日必刷题 27—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每日必刷题 28—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每日必刷题 30—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每日必刷题 31—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每日必刷题 32—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每日必刷题 29—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29—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甲是某电热水壶的铭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查漏补缺特训19
1.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3)与B物质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图甲是我校科学组李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学校树枝的场景,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类型的剪刀是________杠杆。(填“省力”或“费力”)
(2)为了在修剪树枝的过程中更省力,李老师可将手更________支点。(填“远离”或“靠近”)
(3)如图乙,李老师想在D点施加最小的力,将大树旁边的石块1撬起,请你在D点画出该最小力的方向。(其中AB=BC)
3.如图甲是某电热水壶的铭牌。小科发现在晚上用电高峰时烧开一壶水比白天用时长。晚上他进行了测量,关掉家里其他电器,仅电热水壶工作,他观察到家里电能表(如图乙)1min闪烁了20次,电能表上的参数“1600imp/(kw·h)”表示:每用电1kw·h指示灯闪烁的次数为1600次,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则电热水壶的加热电阻为________Ω,晚上烧水时电热水壶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_W.
XX牌电热水壶
额定电压
220V
额定容量
1.2L
额定加热功率
880W
额定功率
50Hz
4.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得到的数据如表:
电阻R/Ω
5
6
10
15
20
30
电流I/A
0.6
0.5
0.3
0.2
0.15
0.1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 ________.
(2)滑动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调整R1的阻值,使R两端电压________.
5.小刚班的同学准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
(1)在此实验中,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是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判断的。
(2)其中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组别
液体
质量/克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
1
水
200
25
40
13分30秒
煤油
200
25
40
6分30秒
2
水
200
25
40
12分10秒
煤油
200
25
40
5分45秒
①使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却发现,第1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酒精灯火焰较小
B.烧杯口没有加盖
C.酒精灯中酒精量太少
D.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②某同学利用实验数据大致描绘出水和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则图线________应代表煤油。
6.硝酸铜为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蓝色溶液,是一种重要的工业产品;小欢探究硝酸铜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产物;
实验步骤:
步骤一:用图甲所示装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另外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步骤二:将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发现固体全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
步骤三:在图甲的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上图乙所示的装置,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发现集气瓶中气体呈无色,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查阅资料:
①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②在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
请回答:
(1)根据已学知识,猜测黑色固体可能是________;步骤三的集气瓶中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_;
(2)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及相关信息可得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3)依据实验步骤一的现象以及信息②,可以推出NO2可能具有________的性质;
7. 小军手里有一个额定电压为6V,正常工作电流约为0.5A的小灯泡,他想利用小灯泡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电源电压为9V.
(1)小军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请按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乙中把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小军移动滑动变阻器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为0V,且灯不亮,原因可能是________ .
(3)故障排除后,小军边实验边记录数据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电压表示数/V
1
2
3
4
5
6
电流表示数/A
0.19
0.28
0.36
0.42
0.45
电阻/Ω
5.26
7.14
8.33
9.52
11.11
①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________ A.
②小军分析数据发现通过小灯泡电流与小灯泡两端电压不成正比,这是因为________ .
③若要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将小灯泡换成________ .
(4)若只将小灯泡换成电磁铁,当滑片向左移动时,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量将________
8.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快慢(单位时间内运动速度的改变量)与物体受力大小的关系,在创新实验室做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了一个导轨。导轨上的小车用细绳跨过定滑轮(摩擦不计)与重物相连,小车上固定一个宽为d=1厘米的挡光片。在导轨上A、B两个位置各固定一个光电门。光电门如图乙所示。光电门内有一束光从N射向M,M处装有光传感器。当有物体经过NM之间把光挡住时,传感器能记录光被挡住的时间t,这样就可求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A和vB。两个光电门配合使用还能测出挡光片从A运动到B的时间tAB。
实验步骤:
①保持重物P质量不变,让小车从OA间任意点释放,分别测出挡光片经过A、B两位置的挡光时间tA和tB , 以及挡光片从A运动到B的时间tAB , 计算出单位时间运动速度的改变量(用a1表示),即a1= vB-vAtAB 。重复实验。a1近似相等。
②增大重物质量且保持不变,让小车从OA间任意点释放,按照①的操作,计算出单位时间运动速度的改变量(用a2表示)。重复实验。a2近似相等,且a2>a1。
(1)在实验①时,某次挡光片经过A位置的挡光时间tA为0.025秒,则挡光片穿过光束的速度vA为 ________。
(2)该实验中为什么用重物P来提供拉力?
(3)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上述结论可以解释汽车在行驶过程中 的现象。
A.制动力(阻力)越大,汽车越容易停下来
B.质量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
C.速度越大,汽车越难停下来
9.比较人和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填写下表。(填有、无)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线粒体
液泡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10.小球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沿无摩擦轨道运动。
(1)如图1所示,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小球到达C点时速度是否为零?;
(2)将轨道BC段改为水平,如图2所示,小球仍从A点静止释放,小球经过M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小于还是等于其在A点的机械能?________。以小球经过M点时为计时起点,大致画出小球在MN段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________
11.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 CaCO3 和 SiO2。课外小组同学将 100g 盐酸分 5 次加入到 35g
石灰石样品中(已知 SiO2 不与盐酸反应),得到如下部分数据: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0
a
20
15
15
(1)第 2 次加入盐酸后,a 为________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 0.1%)
(3)10%的 CaCl2 溶液可做路面保湿剂。欲将第 5 次实验后的溶液配成 10%的 CaCl2 溶液, 可先向此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石灰石粉末,完全反应后过滤,这时还需要向滤液中加入水多少克?(假设实验过程中溶液损失忽略不计)(计算结果精确至 0.1g)
1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混合动力型汽车
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能源的汽车称为混合动力型汽车,通常指的是利用汽油和电池发动的车.该类型汽车,一般有一台质量较小且较为经济的汽油发动机与电动机,汽油发动机可以满足大多数情况下行驶的需要,当需要更多的动力时,可以再由电动机提供,电动机由能重复充电的蓄电池供电.
有一种类型的混合动力型汽车,称为“并联混合动力型汽车”(如图),该车的汽车发动机和电动机通过同一个变速器与车轮相连,何时使用汽油发动机、何时使用电动机、何时两者同时使用,均由内置电脑控制.这类汽车除了油箱里的汽油之外,不再需要外界其他能源,与电动汽车不同,你不需要将混合动力型汽车的蓄电池接到电源插座上去充电.普通汽车在制动时,汽车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混合动力型汽车在制动时,电动机作为发动机使用,把汽车的一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实现了对电池的充电
(1)混合动力型汽车与普通汽车相比,具有哪些优点(写出两点)________
(2)并联混合动力型汽车在水平面上制动时,汽车的动能转化为________ 和________ .
(3)并联混合动力型汽车以速度v行驶,若汽油发动机与电动机同时提供动力,其功率分别为P1、P2 , 此时该车的牵引力F=________
13.在拓展课上,语馨同学模拟某建筑工地上拉动工件的情景,设置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她用该滑轮组在4s内将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沿着水平地面匀速拉动了2m。人的拉力为18N,物体移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35倍,不计绳重及机械的摩擦。求:
(1)人的拉力所做的功。
(2)人的拉力做功的功率。
(3)动滑轮受到的重力。
1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其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2)如图表示用上述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与20g某稀盐酸发生反应后溶液pH值的变化情况.当加入25g氢氧化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试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 (1)CO2
(2)+2
(3)氢气;一氧化碳;C+2CuO △_ 2Cu+CO2↑
解析:根据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因此C是二氧化碳;D是高温生成的,为红色单质,则D是铜,两种黑色粉末,会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A、B就只能是氧化铜和碳,据此分析完成相关的问题.
解答:解: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因此C是二氧化碳;D是高温生成的,为红色单质,则D是铜,两种黑色粉末,会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A、B就只能是氧化铜和碳,因此:(1)C是二氧化碳,故化学式为:CO2;(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说明A是氧化铜,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答案为:+2;(3)A是氧化铜,则B是碳,碳具有还原性,氢气、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反应①的方程式为碳和氧化铜反应产生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2CuO △_ 2Cu+CO2↑;故答案为:氢气、一氧化碳;C+2CuO △_ 2Cu+CO2↑.
2. (1)省力
(2)远离
(3)
解析:(1)如果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动力和动力臂的关系,进而确定手的位置;
(3)使用杠杆时,当以支点到力的作用点之间的线段为动力臂时最长,动力最小。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修剪树枝的剪刀刀刃短,刀把长,那么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是省力杠杆;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动力和动力臂成反比例关系,即动力臂越长越省力,因此李老师可将手更远离支点;
(3)根据图乙可知,当以B点为支点时,动力臂更长,因此更省力。过D点作BD的垂线,沿力的向上方向画出最小的动力F,如下图:
3. 55;750
解析:(1)已知功率和电压根据公式R=U2P计算电阻;
(2)首先根据W=nn标×1kW·h计算出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然后根据P=Wt计算实际功率。
解答:(1)电热水壶的加热电阻为:R=U2P=220V2880W=55Ω;
(2)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为:W=nn标×1kW·h=201600×1kW·h=180kW·h;
电热水壶的实际功率:P=Wt=180kW·h160h=0.75kW=750W。
故答案为:55;750
4. (1)成反比
(2)不变
解答:(1)由表格中数据知,电流跟电阻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因此可以得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要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需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所以滑动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调整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R两端的电压不变.
故答案为:(1)成反比;(2)不变.
分析:本题是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考查了实验结论的得出及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5. (1)加热时间
(2)ABD;Ⅰ
解析:(1)加热器相同,那么在相同的时间内,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
(2)①吸收相同的热量却加入时间长,要么是热源较小或酒精灯的火焰的温度低,要么是散热较多;
②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煤油的比热容小,因此它升高的温度大,据此根据图像解答。
解答:(1)在此实验中,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是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判断的。
(2)①A.酒精灯火焰较小,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少,加热时间长,故A符合题意;
B.烧杯口没有加盖,热量的散失多,有效利用的少,加热时间长,故B符合题意;
C.酒精灯中酒精量太少,对加热时间没有影响,故C不合题意;
D.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内焰的燃烧不充分温度低,因此加热时间长,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②根据公式Q=cm△t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煤油的比热容小,升高的温度大;根据乙图可知,图线I应代表煤油。
6. (1)CuO;O2
(2)2Cu(NO3)2 ≜ 2CuO+4NO2↑+O2↑
(3)助燃
解析:(1)氧化铜为黑色固体,而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2)Cu(NO3)2受热分解生成CuO、NO2、O2 , 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氧化氮和氧气的分子数,得到氧气的体积分数,然后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对比,最后根据空气不能使木头复燃的现象分析即可。
解答:(1)氧化铜为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因此黑色固体可能是CuO;剩余的气体仍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Cu(NO3)2受热分解还生成了氧气,故步骤三的集气瓶中的无色气体是氧气;
(2)根据实验结果,Cu(NO3)2受热分解生成CuO、NO2、O2 , 故可书写化学方程式2Cu(NO3)2 →△ 2CuO+4NO2↑+O2↑;
(3)通过化学反应,硝酸铜分解生成的气体中NO2与O2的体积比为4:1,O2所占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相同,都是20%,分解生成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而空气不能,说明NO2有助燃性。
7. (1)将电压表与灯泡并联,由题意知,应选择0~15V的量程;
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已接了上面一个接线柱,由电路图知,应再接下面左边的接线柱,如图所示:
(2)小灯泡短路
(3)0.48;小灯泡电阻随温度变化(或小灯泡电阻是不固定的) ;定值电阻
(4)增多
解答:解:(1)将电压表与灯泡并联,由题意知,应选择0~15V的量程;
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已接了上面一个接线柱,由电路图知,应再接下面左边的接线柱,如图所示:
(2)灯泡不亮,可能断路或短路,由于灯泡不亮,且电压表无示数,所以可能是灯泡短路造成;
(3)①由图丙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48A;
②由于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断变化,所以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
③要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将灯泡换成定值电阻;
(4)将小灯泡换成电磁铁,当滑片向左移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变小,电路中电流变大,所以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量变多.
故答案为:(1)见上图;(2)小灯泡短路;(3)①0.48;②小灯泡电阻随温度变化(或小灯泡电阻是不固定的);③定值电阻;(4)增多.
分析:(1)将电压表与灯泡并联,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且要接一上一下;
(2)灯泡不亮,可能断路或短路,然后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进行判断;
(3)①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示数;
②根据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特点进行分析;
③要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使电阻不变;
(4)分析滑片向左滑动时,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得出吸引大头针的数量.
8. (1)0.4米/秒
(2)使物体所受拉力恒定不变
(3)小车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拉力越大小车速度改变得越快
(4)A
解析:(1)挡光片通过光束的距离等于它的宽度,根据公式v=st计算挡光片通过光束的速度;
(2)在实验中,如果用手来拉动小车,那么很难控制拉力大小的稳定性。如果将手换成重物,那么拉力始终等于物体的重力,可以准确的保证拉力大小恒定不变;
(3)实验中小车的质量不变,但是拉力在不断增大,将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小进行比较,根据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即可。
(4)根据实验的结论对现象进行选择即可。
解答:(1)挡光片穿过光束的速度vA为vA=sAtA=0.01m0.025s=0.4m/s;
(2)该实验中用重物P来提供拉力的原因是:使物体所受拉力恒定不变;
(3)在实验中,小车的质量不变,当增大重物质量时,拉力增大,那么单位时间内运动速度的该变量增大,即 a2>a1 , 因此得到结论:小车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拉力越大小车速度改变得越快。
(4)根据(3)中的实验结论可知,该结论描述的是物体速度的改变快慢与力的关系,与质量和速度无关,那么“制动力(阻力)越大,汽车越容易停下来”正好可以用这个结论来解释,故选A。
9.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线粒体
液泡
植物细胞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动物细胞
无
有
有
有
无
有
无
解答: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区别。动物细胞不具备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10. (1)是
(2)等于;
解析:(1)在不计阻力和摩擦的情况下,机械能是守恒的.(2)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读懂题意,并知道在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的情况下,机械能是守恒的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解答:解:(1)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由于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没有机械能的损失,所以小球到达C点时速度是0;(2)据题目可知,由于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机械能是守恒的,所以小球经过M点时的机械能是等于其在A点的机械能的;
同时由于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力,小球原来是运动的,所以小球在MN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
故答案为:(1)是;(2)等于;见图 .
11. (1)25
(2)解: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5g-15g35g×100%=57.1
(3)解: 100g 稀盐酸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钙的质量= 5g×100g20g=25g
设 100g 稀盐酸与 25g 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 x,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y
CaCO3+2HCl=
CaCl2+H2O+
CO2↑
100
111
44
25g
x
y
10025g=111x
x=27.75g
10025g=44y
y=11g
27.75g 氯化钙可形成 10%的溶液的质量= 27.75g10% =277.5g
则需要加入水的质量=277.5-(100g+25g-11g)=163.5g
答:还需要向滤液中加入水 163.5g。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利用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先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根据方程式量的关系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质量比,再从题中找出已知物质的质量,利用相对质量比与实际质量比相等利出比例式求解。
解答:(1)由第一次反应数据可知,每加20g稀盐酸,会反应5g碳酸钙,故a为25.
12. (1)节约汽油、行驶费用低
(2)内能;电能
(3)P1+P2V
解答:解:(1)混合动力型汽车与普通汽车相比,具有的优点有:节约汽油、行驶费用低、尾气排放少、噪音小等;
(2)并联混合动力型汽车在水平面上制动时,汽车的动能一部分克服摩擦转化为内能,另一部分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3)若汽油发动机与电动机同时提供动力,其功率为P=P1+P2 ,
由P=Wt=Fst=Fv得:
牵引力:故答案为:(1)节约汽油、行驶费用低;(2)内能;电能;(3)P1+P2V .
分析:(1)从节能、环保的角度作出分析和解答;
(2)混合动力型汽车在制动时,汽车的动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电动机作为发电机使用,把汽车的一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
(3)根据P=Wt=Fst=Fv求出牵引力
13. (1)自由端的拉力移动的距离 s绳=ns物=2×2m=4m,
人的拉力所做得功:W=Fs绳=18N×4m=72J ;
(2)拉力F做功得功率: P=Wt=72J4s=18W ;
(3)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f=G×0.35=100N×0.35=35N;
根据公式nF=G动+f得到:2×18N=G动+35N;
解得:G动=1N。
解析:(1)首先根据 s绳=ns物 计算出绳子移动的距离,然后根据公式W=Fs绳计算人的拉力所做的功;
(2)已知拉力做的功和时间根据公式 P=Wt计算拉力的功率。
(3)首先根据f=G×0.35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然后根据nF=G动+f计算动滑轮的重力。
14. (1)8
(2)NaCl;NaOH
(3)解:20g氢氧化钠溶液中NaOH的质量=20g×8%=1.6g
设该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x
HCl+NaOH═NaCl+H20
36.5 40
x
1.6g
36.5x=401.6g
x=1.46g
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1.46g20g ×100%=7.3%.
答:该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7.3%
解析: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解答:(1)氢氧化钠固体质量为:100g×8%=8g.
(2)据图示得氢氧化钠加入20g时恰好完全反应,加入25g已经过量,则溶液溶质应该为中和反应生的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40—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生物学知识解释下列措施或现象,合理储藏有利于水果保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43—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冲动在神经细胞内的传导方向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每日必刷题 45 —浙教版中考科学考前复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