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检查预习,问题研讨——探究人物形象,读懂作者——悟主旨,交流——读懂自己,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台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出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他们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台阶》是一篇小说,讲述一个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地位低,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志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终年辛苦,终于完成自己的心愿,然而,父亲却老了,身体也垮了。小说表现了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况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对于《台阶》这篇小说,概括主要内容,结合相关细节认识父亲勤劳、坚忍、要强等特点应该不难。由于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说,学生对这一时期农村的经济状况、农民自卑的心理比较难以理解,所以对文中父亲在新屋建成后的种种尴尬表现读不明白。教学中把这一点作为难点来处理。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2、抓住关键语句,探究父亲的形象特点。3、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教学重点:探究父亲的形象;理解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台阶建成后,父亲为什么会处处感觉“不自在”(中国传统农民特有的谦卑)。 教法与学法教法:1、诵读法:由于课文篇幅长,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下已安排了朗读,课堂上在阅读中诵读,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研讨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 3、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学法: 1、圈点批注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大家和我一起欣赏一幅油画,说说这幅画画的是什么?他会是什么职业?还能看出什么?(他家经济状况如何?从哪里看出来的?)还能看出什么?(他历尽辛苦,对生活绝望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获全国表年展览会金奖的油画《父亲》,画的是一们饱经风霜却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农民父亲形象。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塑造的也是这样一位农民父亲形象。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触摸和领略一位农民父亲一辈子的梦想——《台阶》。二、检查预习 1、字词学习(PPT展示)。2、简要概括: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答案示例:父亲一直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经过大半辈子的努力,终于建成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然而,父亲却老了,身体也垮了。三、问题研讨——探究人物形象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说说父亲为什么要建造一座有高台阶的新屋?你能从文中找到两句话来回答吗?[明确:因为家乡有个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得尊重,这是父亲的理想和希望。(PPT展示天坛祈年殿高高的台阶,寓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巍巍中山陵,层层台阶,需要仰视。可见,中国传统建筑的习俗,台阶高,地们就高。)从这一点,你能勾勒出父亲的什么形象?[明确:自尊心强、不甘人后、上进……]2、父亲是如何建成一座有高台阶的新屋的?请找到文中具体句子。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相关语句;然后请4——6名同学读句并分析。)[明确:准备时间漫长、准备过程艰辛、建造也很辛苦。] 3、为了一个台阶,父亲孜孜追求,奋斗了一生,那我很想知道:这位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走下台阶,走近父亲。讨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结合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看法。(重点)(学生默读课文,圈画相关语句,然后讨论。)[明确:描写略。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父亲是一个节俭的人;
父亲是一个好强、有自尊的人;父亲是一个执着坚韧、非常顽强的人;
父亲还是一个谦卑的人。] 提示:谦卑这个特点,学生可能答不出来。可以用一个问题引领:我觉得父亲还是一个尴尬的人,你同意吗?为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PPT展示一段话: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问:这是课文的哪一段?(第21段)齐读一遍。这段话中,你从哪个细节能看出父亲的尴尬?①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分析:父亲为什么想尽力把胸挺得高一些?(高兴时刻,内心自豪,应该昂首挺胸,扬眉吐气。)那他为什么胸无法挺得高?(因为长年辛苦劳作,又因为经济上贫困,造成他精神上长期自卑,不自信)②你还看出哪个细节表现了他的尴尬?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手足无措,很紧张,众目睽睽之下,不好意思表达自己的喜悦。)③我觉得有一个词用得很奇怪:“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为什么用“仿佛”,到底有没有看他,他不知道吗?(因为长期无地位、不受重视而形成的自卑心理,一下子难以消除。所以,他紧张,不敢看别人。)④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为什么用“居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出乎意料,出乎谁的意料?我本以为父亲敢放鞭炮,我对父亲的反应很惊讶。这说明父亲平时是敢放鞭炮的,为什么这时候不敢放了?(众目睽睽之下放鞭炮,这是一件很张扬的事情。父亲谦卑惯了,所以不敢张扬,不敢把喜悦之情表现出来。)在这激动人心的喜悦时刻,父亲的种种种极不自在的尴尬表现,都表现了父亲长期无地位、不受重视而形成的自卑心理,一下子难以消除。⑤表现父亲自卑、尴尬的细节还有哪些?(难点)
(PPT展示: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问:吃没吃饭,这问题怎么还答错了?为什么?什么叫“正好”?事情按照人预想的方向发展。父亲预想的情节应该是什么样的?别人赞美他:“你家台阶真高!”然后他会谦虚地回答:“不高,不高。”这是他梦想了多少年的场景。可是那个人问的却是吃没吃饭,他企盼了半辈子的尊重并没有得到,心里很失落,因此把预想的答案 “不高”改成了“没吃饭”。表现父亲尴尬的情节还有不少。 小结: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梳理,相信刚才模糊的父亲形象在你心目中,应该已经是清晰、生动、立体了起来,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父亲的形象。老师写板书:[明确: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着长远的生活目标,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父亲老实厚道,勤劳节俭,同时也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四、读懂作者——悟主旨这样一位父亲,作者在他身上倾注了什么样的情感?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传统农民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以希望] 五、交流——读懂自己这里的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这样的农民在我国农村非常之多,其实,仅就其性格而言,即便是在城市中也不乏这样的人物。同学们不妨回顾一下,看看自己的父亲,看看同学的父亲,看看周围的父亲,能不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这个父亲的“影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意图:口语表达;理解父辈,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六、作业以“XX的梦想(追求)”为题写一篇小作文,表现此人追求梦想的过程。(意图:文通字顺地表情达意;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板书: 台阶 李森祥父亲:勤劳 节俭 好强 坚韧 //谦卑作者:赞叹 敬仰 //同情 希望改变农村面貌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台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台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