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真题合集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安溪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第1次)(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福建省安溪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第1次)(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自然界的氮循环包括以下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安溪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第1次)
1. 下列铁的化合物通过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均能得到的是
A. FeCl2 B. Fe2(SO4)3 C. Fe3O4 D. Fe(OH)3
2. 如图是某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类型二维图。其中X是一种常见的强碱,G为正盐,通常条件下Z是无色液体,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小16,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E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
B. C和D两种大气污染物,都能用排水法收集
C. B的浓溶液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气体
D. 实验室制备F时,可以将其浓溶液滴入碱石灰中进行制取
3. 自然界的氮循环包括以下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硝化过程中,含氮物质被氧化
B. 氨氧化过程中,亚硝态氮元素与铵态氮元素理论物质的量之比为3:4
C. N2→NH4+属于氮的固定,N2发生还原反应
D. 土壤中Fe2+和Fe3+的存在有利于从与其接触的水体中除去氮元素
4. 下图为制取白色Fe(OH)2的实验装置,分液漏斗中是稀硫酸,烧瓶中是Fe粉,b中是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aOH溶液被煮沸过,目的是除去溶液中溶解的O2
B.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H2能排除装置中的O2
C. 分液漏斗对反应的速率有控制能力
D. e在实验开始时关闭,在生成Fe(OH)2时打开
5. 下图所示为“双色双喷泉”实验装置,图中烧瓶内分别充满氨气和氯化氢,烧杯内盛装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实验室中,可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备氨气,用浓盐酸和浓硫酸制备氯化氢
B. 在实验室中制备干燥的氨气时可以选用碱石灰作干燥剂
C. 实验中同时打开止水夹a、c、d,即可分别形成蓝色和红色喷泉
D. 喷泉结束后,将烧瓶内溶液混合后蒸干,可得氯化铵固体
6. 中学常见物质 A、B、C、D、E、X,存在下图转化关系 (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 若D为NaCl,且A可与C反应生成B,则 E 可能是 CO2
B. 若D是一种强碱,则 A、B、C 均可与 X 反应生成 D
C. 若D是一种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红褐色,则 A可能是铁
D. 若D是一种强酸,则A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且D可与铜反应生成B或C
7. 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同浓度同体积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NH 4++OH−=NH3⋅H2O
B. 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Ca2++H2O+CO2=CaCO3↓+2H+
C. 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2Fe3++H2O2=O2↑+2H++2Fe2+
D. 用Na2SO3溶液吸收少量Cl2:3SO 32−+Cl2+H2O=2HSO 3−+2Cl−+SO 42−
8. 某100mL混合溶液中,H2SO4和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4.0mol/L 和2.0mol/L ,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25.6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静置,得到蓝色澄清溶液(假设反应后溶液体积不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产生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4.48L
B. 反应后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mol/L
C. 反应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mol/L
D.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0.6molNaOH刚好使Cu2+完全沉淀
9. 现有一定量的Cu和CuO混合物,向其中加入0.6L2.0mol/L 稀硝酸,混合物完全溶解,同时生成4.48LNO(标准状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1.0mol/L NaOH溶液,恰好使Cu2+沉淀完全,沉淀经洗涤、充分灼烧后得32.0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CuO的质量和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各为( )
A. 19.2g1.0L B. 8.0g1.0L C. 19.2g2.0L D. 8.0g2.0L
10. N2O俗称“笑气”,医疗上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剂,下列反应能产生N2O:3CO+2NO2=3CO2+N2O。下列关于N2O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上述反应中,每消耗2mol NO2,就会生成22.4LN2O
B. N2O只有氧化性
C. 当生成3mol CO2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2NA(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D. N2O使用必须少量,否则会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11. 已知氨气可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下图中的装置(省略夹持装置及加热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实验时C中粉末逐渐变为红色,D中出现无色液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试管A中加入的试剂为NH4Cl固体
B. 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C. 装置B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碱石灰
D. 装置D中液体可以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2. 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NH5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B. NH5的熔沸点高于NH3
C. NH5固体投入少量水中,可产生两种气体
D. 0.1molNH5中含有0.5molN−H键
13. 为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是NO,某同学设计了一套装置(如图甲所示),有关该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为保证实验效果,反应开始前,稀硝酸可加到与两侧胶塞相平的位置
B. 利用该装置可控制反应随时停止或继续反应
C. 生成的气体可利用图乙来收集
D. 长玻璃管作用可防止稀硝酸溢出
14. 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固体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
B. 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
C. 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
D. 处理含NH4+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NO2−==N2↑+2H2O
15. 向Fe2O3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稀H2SO4,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溶液中不含Fe3+,且生成的Fe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那么该反应中Fe2O3、Fe、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1 B. 1:2:3 C. 1:2:4 D. 2:3:5
16. 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混合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
B. 原混合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为0.4mol
C. 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
D. 第二份溶液中的最终溶质为FeSO4
17. 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K+、Ba2+、Al3+、Fe3+、I−、NO3−、CO32−、SO42−、AlO2−、Cl−等离子。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用pH试纸检验,溶液呈强酸性;
②取溶液适量,加入少量CCl4和数滴新制氯水,振荡,CCl4层呈紫红色;
③另取溶液适量,逐滴加入NaOH溶液;
a.溶液从酸性变为中性;
b.溶液逐渐产生沉淀;
c.沉淀完全溶解;
④取适量③得到的碱性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可以排除_______的存在。
(2)由②可以证明_______的存在;同时排除_______的存在。
(3)由③可以证明_______的存在;写出c所涉及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
(4)由④可以排除_______的存在,同时证明_______的存在。
18. 如图的各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某些物质已经略去),其中常温下A、C、D为无色气体,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G的化学式_______;
(2)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实验制取C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实验室中,检验X中阳离子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
19. 电子工业中,常用FeCl3溶液腐蚀覆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化学实验小组从腐蚀废液(含FeCl3、FeCl2、CuCl2)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晶体的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腐蚀废液中含有Fe3+常用KSCN溶液检验,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
(2)滤渣的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从滤渣中获得铜单质,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填标号)。
A.稀盐酸 B.浓硫酸 C.稀硝酸 D.氯化铜溶液
(3)向溶液a中通入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有同学建议,使用H2O2代替Cl2可以减少污染,则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4)实际上Fe2+的还原性较强,实验室的FeCl2溶液常因氧化而变质。除杂的方法是_______,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5)甲同学用酸性KMnO4溶液检测溶液b中是否含有Fe2+。乙同学认为甲的方案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0. 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资料表明:常温下NO2和N2O4混合存在,低于0℃时几乎只有无色N2O4液体或晶体存在),浓硝酸变稀后生成NO(沸点为−151℃),某探究小组由这一实验事实出发,猜测碳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浓硝酸变稀后生成NO,并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加热和尾气处理装置、夹持仪器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N2的作用除将装置内空气排尽外,还有_______。
(2)打开弹簧夹1、2,在持续通入N2的条件下,先把碳加热至红热后停止加热,再缓慢滴入浓硝酸的原因为_______;反应产生的气体干燥后进入装置C的冷却瓶,气体颜色变浅接近于无色;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3,通入O2,冷却瓶中气体进入装置D后气体颜色仍无明显变化,说明该小组的猜测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3)制取硝酸铜有三种方案:
甲方案:反应物为铜和浓硝酸
乙方案:反应物为铜和稀硝酸
丙方案:反应物为铜、氧气和稀硝酸
其中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4)该小组对上面装置进行改进,验证碳被浓硝酸氧化的产物为CO2(加热装置和夹持仪器已略去)。
已知:NO2能与NaOH溶液反应,NO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①装置G中的试剂可以选用_______(填标号)。
a.蒸馏水 b.NaOH溶液 c.Na2CO3溶液 d.澄清石灰水
②装置H中盛有NaOH溶液,向其中通入足量氧气进行尾气处理,生成NaNO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A.氯化铁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为化合反应;硫酸亚铁与氯化钡反应可得到氯化亚铁和硫酸钡,为复分解反应;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故 A符合题意。
B.可以通过硫酸亚铁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铁,属于化合反应;也可以通过氢氧化铁和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铁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但不能通过置换反应得到硫酸铁,故B不符合题意。
C.铁与氧气点燃可生成四氧化三铁,为化合反应,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为置换反应,但不能通过复分解反应得到四氧化三铁,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为化合反应,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为复分解反应,但不能通过置换反应得到Fe(OH)3,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A。
2.【答案】D
【解析】
【分析】G和NaOH反应生成氢化物,再结合D的相对原子质量比C小16,可以得出F为氨气,D为NO,E为氮气,C为NO2,B为HNO3,A为NaNO3,G是铵盐,X是氢氧化钠,Y是氧气。
【详解】A.E为氮气,A错误;
B.C为NO2 、D为NO;NO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NO2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B错误;
C.浓硝酸不具有吸水性,自身具有挥发性,不可用来干燥气体,C错误;
D.实验室制备NH3时,可以将浓氨水滴入碱石灰中进行制取,碱石灰中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遇到水后会放出热量,并且还有大量氢氧根产生,从而产生大量氨气,D正确;
3.【答案】B
【解析】A.由图示可知,硝化过程为:NH4+转化为NO2-,NO2-再进一步转化为NO3-,该过程中N的化合价都在升高,故含氮物质被氧化,A正确;
B.由图示可知,氨氧化过程中的反应为:NO2-+NH4+=N2↑+2H2O,故亚硝态氮元素与铵态氮元素理论物质的量之比为1:1,B错误;
C.氮的固定是指由游离态的氮即N2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即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故N2→NH4+属于氮的固定,过程中N2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3价,N2发生还原反应,C正确;
D.由图示可知,Fe2+能与NO3-反应转化为N2,Fe3+能与NH4+反应转化为N2,故土壤中Fe2+和Fe3+的存在有利于从与其接触的水体中除去氮元素,D正确;
4.【答案】D
【解析】A.由于Fe(OH)2易被氧化,发生4Fe(OH)2+O2+2H2O=4Fe(OH)3反应,所以使用的NaOH溶液先被煮沸,以除去溶液中溶解的O2,防止生成的Fe(OH)2被氧化,故A正确;
B.滴加稀H2SO4,Fe与稀H2SO4发生反应,生成H2,即Fe+H2SO4=FeSO4+H2↑,H2能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故B正确;
C.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加入稀H2SO4的量,即可以控制Fe与稀H2SO4的反应速率,故C正确;
D.该装置制取白色Fe(OH)2的实验,是要将生成的FeSO4溶液压入装置b中,发生Fe2++2OH−=Fe(OH)2↓,所以e在实验开始时打开,产生的H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一段时间后,将e关闭,产生的H2无法排出,使装置a压强增大,将FeSO4溶液压入装置b中,生成Fe(OH)2,故D错误;
5.【答案】D
【解析】A.氨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吸收水,且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促进氨气的挥发,浓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浓硫酸吸收水,且放出大量的热,可促进氯化氢挥发,以此可得到气体,故A正确;
B.碱石灰与氨气不反应,且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氨气,故B正确;
C.打开止水夹a、c、d,氨气和氯化氢反应而导致压强减小,从而形成喷泉,氨水溶液呈碱性,则可分别形成蓝色和红色喷泉,故C正确;
D.氯化铵不稳定,加热易分解,不能直接蒸干,故D错误。
故选D。
6.【答案】C
【解析】A、如果D为NaCl,且A与C反应生成B,则A为NaOH,B为Na2CO3、C为NaHCO3,X为HCl,故A说法正确;
B、D为强碱,如果D为NaOH,则A为Na,E为O2,B为Na2O,C为Na2O2,X为H2O,Na、Na2O、Na2O2都能与水反应,故B说法正确;
C、D为一种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红褐色,说明D为Fe(OH)2,如果A为Fe,不符合此转化关系,故C说法错误;
D、D为强酸,可能是硫酸,也可能是硝酸,假设为硝酸,A为N2,N2与氧气反应生成NO,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A为NH3,NH3催化氧化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故D说法正确。
7.【答案】D
【解析】A.NH4HSO4溶液中铵根离子、氢离子都能与OH−发生反应,且H+与OH−的结合能力更强,所以将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硫酸氢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A错误;
B.碳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在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不发生反应,无碳酸钙沉淀生成,故B错误;
C.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双氧水在氯化铁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故C错误;
D.亚硫酸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氯气具有强氧化性,用亚硫酸钠溶液吸收少量氯气,部分亚硫酸根离子被氯气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氯气被亚硫酸钠还原为氯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O 32−+Cl2+H2O=2HSO 3−+2Cl−+SO 42−,故D正确。
8.【答案】D
【解析】n(Cu)=25.6g64g/mol=0.4mol,n(H+)=4.0mol/L×0.1L×2+2.0mol/L×0.1L=1.0mol,n(NO3−)=2.0mol/L×0.1L=0.2mol,则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于是得出:3Cu 8H+ 2NO3−3mol8mol2mol0.4mol1.0mol0.2mol,可知0.2molNO3−参加反应时消耗Cu为0.3mol、消耗氢离子为0.8mol,则NO3−完全反应,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产生的0.2mol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4.48L,A正确;
B.反应后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Cu2+)=n(Cu2+)V=32n(NO3-)0.1L=32×0.2mol0.1L=3.0mol/L ,B正确;
C.反应后溶液中H+有剩余,则c(H+)=n(H+)V=1.0mol-0.8mol0.1L=2.0mol/L,C正确;
D.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有剩余的0.2molH+,生成的0.3molCu2+,加0.8molNaOH刚好在中和的基础上使Cu2+完全沉淀,D错误。
9.【答案】B
【解析】①4.48LNO(标准状况)物质的量为:4.48L÷22.4L⋅mol−1 =0.2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知:原混合物中n(Cu):(0.2mol×3)÷2=0.3mol,灼烧所得32.0g为CuO,n(CuO)=32.0g÷80g⋅mol−1 =0.4mol
根据铜元素守恒知:原混合物中n(CuO)=0.4mol−0.3mol=0.1mol,原混合物中CuO的质量为;0.1mol×80g/mol=8.0g;
②0.6L.2.0mol/L稀硝酸中含HNO3的物质的量为:0.6L×2.0mol/L=1.2mol;根据氮元素守恒知:反应后溶液中n(NO 3−)=1.2mol−0.2mol=1.0mol,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NO3,根据钠元素守恒知:n(NaOH)=1.0mol,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mol÷1.0mol⋅L−1=1.0L。
综上所述故选B。
10.【答案】D
【解析】A.没说标况,无法计算,A错误;
B.一氧化二氮中氮元素为+1价,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错误;
C.反应中生成3个CO2转移6个电子,所以当生成3摩尔二氧化碳时转移6摩尔电子即6NA,C错误;
D.一氧化二氮能做麻醉剂,使用必须少量,否则会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D正确;
11.【答案】A
【解析】A.试管A中加入NH4Cl固体,NH4Cl受热易分解生成NH3和HCl,但在试管口附近两者又结合生成NH4Cl,故A错误。
B.氨气可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则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3Cu+N2+3H2O,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uO为氧化剂,NH3为还原剂,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故B正确。
C.装置B的作用为干燥NH3,应加入碱性固体干燥剂,所以可以是碱石灰,故C正确。
D.反应生成的氮气及水蒸气和未反应的氨气均会从装置C进入装置D中,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则D中收集到的是氨水,溶液呈碱性,所以D中的液体可以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D正确。
12.【答案】D
【解析】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结构,应为NH4H,是一种离子化合物,能与水反应:NH4H+H2O=NH3⋅H2O+H2↑,有氨气生成。
A.NH5是离子化合物氢化铵,铵根离子中的氮原子与四个氢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NH4+与H−之间为离子键,A项正确;
B.NH4H是一种离子化合物,NH3为共价化合物,熔、沸点高于NH3,B项正确;
C.NH5能与水反应:NH4H+H2O=NH3⋅H2O+H2↑,NH3⋅H2O再继续分解产生氨气,C项正确;
D.根据氮原子的原子结构,最外层5个电子最多可和四个氢原子形成共价键,形成带正电荷的铵根离子,所以另一个氢原子只能是形成H−,阴阳离子间形成离子键,则0.1molNH5中含有0.4molN−H键,D项错误;
13.【答案】C
【解析】A.反应开始前,稀硝酸加到与两侧胶塞相平的位置,目的是排出U形管中的空气,防止O2干扰实验,故A正确;
B.关闭活塞a,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使铜丝与稀硝酸不接触,反应停止,打开活塞a,稀硝酸与铜丝接触又发生反应,故B正确;
C.若用图乙收集NO,应将广口瓶中长导管换成短导管、短导管换成长导管,故C错误;
D.关闭活塞a,U形管内压强增大,稀硝酸被压入玻璃管,可防止稀硝酸溢出,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4.【答案】B
【解析】工业废气中CO2、SO2可被石灰水吸收,生成固体1为CaCO3、CaSO3,气体1是不能被过量石灰水吸收的N2、NO、CO,气体1通入气体X,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到的NaNO2,X可为空气,但不能过量,否则得到硝酸钠,NaNO2与含有NH4+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应生成氮气,则气体2含有CO、N2,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
A.工业废气中CO2、SO2可被石灰水吸收,生成CaCO3、CaSO3,因氢氧化钙过量,则固体1为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气体1是不能被过量石灰水吸收的N2、NO、CO,气体1通入气体X,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到的NaNO2,X可为空气,但不能过量,否则得到硝酸钠,故B错误;
C.气体2含有CO、N2,经捕获剂得到氮气和CO,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防止污染空气,故C正确;
D.NaNO2与含有NH4+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应生成氮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4++NO2−=N2↑+2H2O,故D正确.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设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设原混合物中含有xmol铁,ymol氧化铁,则有:①x+2y=4;由铁原子守恒可知,ymol氧化铁转化为2ymol铁离子,由Fe+H2SO4=FeSO4+H2↑可知生成1mol氢气消耗1mol铁,则有(x−1)mol铁与2ymol铁离子恰好反应,依据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可知2y:(x−1)=2:1,即②x−y=1,联立①②可得:x=2、y=1,所以y:x=1:2,而1mol氧化铁消耗3mol硫酸,1mol铁消耗1mol硫酸,则该反应中Fe2O3、Fe、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4,答案选C。
16.【答案】B
【解析】由图像可知,由于铁过量,OA段发生反应为Fe+NO3−+4H+=Fe3++NO↑+2H2O,AB段发生反应为Fe+2Fe3+=3Fe2+,BC段发生反应为Fe+2H+=Fe2++H2↑。
A、铜与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最多能溶解19.2g铜时,n(NO3−)=0.2mol,故100 mL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c(HNO3)=2mol⋅L−1,故A正确;
B、消耗22.4gFe时,此时溶液中溶质为FeSO4,则一份混合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n(H2SO4)=n(FeSO4)=n(Fe)=22.4g56g/mol=0.4mol,则原混合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为0.8mol,故B错误;
C、根据题图,可以得出OA段产生的是NO,随着反应的进行,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加入的铁粉再与H+反应生成H2,即BC段产生H2,故C正确;
D、第二份溶液中最后加入的铁粉过量,生成Fe2+,溶液中阴离子为SO42− ,最终溶质为FeSO4,故D正确。
17.【答案】(1)CO32−、AlO2−
(2)①.I− ②.Fe3+、NO3−
(3)①.Al3+ ②.AlOH3+OH−=AlO2−+2H2O
(4)①.SO42− ②.Ba2+
【解析】①用pH试纸检测,溶液呈强酸性,说明与氢离子反应的碳酸根和偏铝酸根离子不存在;
②取溶液适量,加入少量CCl4和数滴新制氯水,振荡,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碘离子,不存在铁离子和硝酸根离子;
③另取溶液适量,逐滴加入NaOH溶液,溶液逐渐产生沉淀又逐渐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有铝离子;
④取适量③得到的碱性落液,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钡离子,不含有硫酸根离子;
综上所述,澄清的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Ba2+、Al3+、I−,一定不存在Fe3+、NO3−、CO32−、AlO2−、SO42−,可能存在K+、Cl−。
【小问1详解】
由①可知,溶液中不存在碳酸根和偏铝酸根离子,故答案为:CO32-、AlO2-;
【小问2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②可以证明的存在碘离子,不存在铁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碘离子具有还原性,能与铁离子或酸性条件下能与硝酸根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存在碘离子的酸性溶液中不可能存在铁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说明原溶液中有存在I−,Fe3+、NO3-酸性条件下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
【小问3详解】
由③可以证明溶液中存在Al3+;c步骤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小问4详解】
由④可知,溶液中含有钡离子,不含有硫酸根离子。
18.【答案】(1)HNO3
(2)2CO2+2Na2O2=2Na2CO3+O2
(3)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4)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稍微加热,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证明溶液中含有NH4+
【解析】
【分析】由图,A、C、D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C为氨气。X加热生成A、B、C三种物质,则X为NH4HCO3(或(NH4)2CO3);则A为二氧化碳,B为水,C为氨气;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生成氧气,则D为氧气;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则E为一氧化氮;NO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则F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则G为硝酸。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G为硝酸,则化学式为:HNO3
【小问2详解】
A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生成氧气D,则A→D的化学方程式2CO2+2Na2O2=2Na2CO3+O2。
【小问3详解】
C为氨气,实验制取氨气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来生成,则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小问4详解】
X中阳离子为NH4+,实验室中,检验NH4+的操作方法是: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稍微加热,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证明溶液中含有NH4+。
19.【答案】(1)Fe3++3SCN−=FeSCN3
(2)①.Fe和Cu ②.AD
(3)①.2Fe2++Cl2=2Fe3++2Cl− ②.1:2
(4)①.加入适量铁粉 ②.2Fe3++Fe=3Fe2+
(5)10Cl−+2MnO4−+16H+=5Cl2↑+2Mn2++8H2O
【解析】
【分析】从腐蚀废液(含FeCl3、FeCl2、CuCl2)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由流程可知,加入过量的 Fe与氯化铁、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铜,过滤进行分离,则溶液a为FeCl2溶液,滤渣中含 Fe、Cu,滤液a中通入足量Cl2,将铁的化合物全部转化为FeCl3溶液,则溶液b为FeCl3溶液,由于Fe3+易水解,应在HCl气体氛围中蒸发结晶获取FeCl3晶体,以此解答该题。
【小问1详解】
Fe3+与KSCN溶液络合生成Fe(SCN)3显血红色,则检验腐蚀废液中含有Fe3+常用试剂是KSCN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滤渣的成分是Fe和Cu,从滤渣中获得铜单质,可向滤渣中加入过量盐酸或加入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将Fe转化为 Fe2+溶液,故选AD;
【小问3详解】
溶液a为FeCl2溶液,通入Cl2可将Fe2+转化为Fe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使用H2O2代替Cl2以减少污染,则离子方程式为:H2O2+2Fe2++2H+=2Fe3++2H2O,过氧化氢为氧化剂,Fe2+为还原剂,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小问4详解】
实际上Fe2+的还原性较强,实验室的FeCl2溶液常因氧化而变质,除杂的方法是加入适量铁粉,可将三价铁离子还原为二价铁离子;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
【小问5详解】
溶液b的主要成分为FeCl3,酸性KMnO4溶液可与Cl−反应而褪色,离子方程式为:10Cl−+2MnO4−+16H+=5Cl2↑+2Mn2++8H2O ,故不可用酸性KMnO4溶液检测溶液b中是否含有 Fe2+。
20.【答案】(1)分液漏斗 ;将气体产物吹入后续装置中
(2)浓硝酸受热分解,无法确保浓硝酸会与碳反应 ;错误
(3)2Cu+4HNO3+O2=2CuNO32+2H2O
(4)①.d②.4NO+3O2+4OH−=4NO3−+2H2O
【解析】
【分析】由装置图可知,装置A是发生装置,本实验猜测碳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浓硝酸变稀后生成NO,因空气对实验产生干扰,故通入N2先将装置内空气排尽,B为干燥装置,反应产生的气体干燥后进入装置C的冷却瓶,再通过D装置来验证是否有NO生成,据此分析解题。
【小问1详解】
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a为分液漏斗;由于本实验需验证有无NO产生,空气中的O2能氧化NO,所以用N2先将装置内空气排尽,并将气体产物吹入后续装置中。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将气体产物吹入后续装置中。
【小问2详解】
浓硝酸受热时分解,浓度减小,无法确保加入的浓硝酸与碳反应,所以先将碳加热至红热,再缓慢滴入浓硝酸;气体颜色变浅是因为 NO2转化为N2O4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冰水浴条件下大部分红棕色的NO2转化为无色的N2O4,使气体颜色变浅并接近于无色;若猜测正确,NO遇O2会生成红棕色NO2,D装置中气体颜色应该有明显变化,从颜色无明显变化可推知该猜测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浓硝酸受热分解,无法确保浓硝酸与碳反应;错误。
【小问3详解】
丙消耗硝酸最少,无污染,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是有毒气体,可溶于水或碱液,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是有毒气体,不溶于水或碱液,但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制取硝酸铜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方案: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乙方案: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丙方案:2Cu+O2△2CuO、CuO+2HNO3=Cu(NO3)2+H2O,总反应式为:2Cu+4HNO3+O2=2CuNO32+2H2O。
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甲方案消耗硝酸最多,乙方案次之,丙方案消耗最少;即生产硝酸铜,途径丙效果最佳,既不造成污染,又能提高硝酸的利用率。故答案为:2Cu+4HNO3+O2=2CuNO32+2H2O。
【小问4详解】
①Ca(OH)2微溶,澄清石灰水中Ca(OH)2的量很少,装置F中可盛有蒸馏水,将NO2转化为NO,防止NO2与水生成 HNO3对CO2的检验造成干扰,G中的试剂为检验CO2的澄清石灰水,故答案为:d;
②NaOH、NO与O2反应生成NaNO3,利用化合价升降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离子方程式为:4NO+3O2+4OH−=4NO3−+2H2O,故答案为:4NO+3O2+4OH−=4NO3−+2H2O。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高二(下)月考化学试卷(第1次)(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尿素的结构可表示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福建省龙岩一中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第一次)(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不属于分散系的是, 配制100mL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5月)(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某校化学社同学研究影响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