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八下 6.2.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0093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济南版生物八下 6.2.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0093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济南版生物八下 6.2.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教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0093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案
展开济南版生物八下 6.2.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教案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已学过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其中包含碳、氮等物质循环的知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又学过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等基础知识,且对生物学主题与实际应用相关的内容兴趣较浓,是学习本节内容的有利条件。
【学习目标】
1.通过碳循环模型建构活动,生成物质循环的概念、过程和特点。
2.通过比较、归纳,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通过观看视频,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我采用了“自主探究 合作竞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物质循环是重点也是难点,即抽象又陌生。教学中创设情景剧以配音的方式,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整个过程采用问题引领、模型建构方法,让学生自己逐步构建知识体系,进而总结出物质循环的过程、概念和特点。问题设计力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条理清晰。进而总结出物质循环的概念。利用表格总结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清晰明了,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功能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创设情景 直接导入 2分钟 | 请大家观看最近的一则新闻 视频中北极熊所面临的海冰减少,全球变暖是什么现象?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什么? 过渡: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与去路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第二课时《物质循环》 第三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第二课时 | 学生回答: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 | 用视频吸引学生注意,自然引入物质循环。
| |||||||||||||||
展示学习目标 | 1.通过碳循环模型建构活动,生成物质循环的概念、过程和特点。 2.通过比较、归纳,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通过观看视频,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 学生阅读学习目标 |
| |||||||||||||||
自主探究 层层推进
| 知识点一: 碳循环 过渡:今天我们主要以碳循环为例探究物质循环。关于碳我们要先了解这样两个问题。 【设疑】: (1)碳在大气中以什么形式存在? (2)光合作用后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去哪里了?碳在生物内以什么形式存在? 过渡:碳是一种元素,分布广泛,也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碳是如何循环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碳之迷途。 |
学生回答(1)碳再大气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 (2)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到植物体内,碳在生物体内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 |
运用旧知构建新知,衔接自然,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
| 2.【构建碳循环模式图】 (1)学生分角色给情景剧—碳之迷途配音 (2))结合情景剧,讨论交流每种成分中碳的来源与去向。讨论结果填写在学案的表格上
(3))碳的旅行 假如在情景剧中你是大气中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打算来一场说就走的旅行,你会经历什么旅途?尝试用箭头把关键字连接起来,完成碳的旅行在学案上 3.【精讲点拨】 课件展示:碳的循环示意图 结合图,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数字分别表示哪些生理过程?并描述碳循环的过程 4.【设疑】仔细观察碳循环示意图,讨论 (1)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2)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3)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4)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以什么形式进行循环的? (5)碳循环的特点 5.【变式训练 】 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丁、戊和各个字母各代表什么? 过渡: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的增多使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碳循环中哪两个途径会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呢? 6.温室效应 结合我们的生活谈谈具体的措施有哪些? 我们应该如何缓解温室效应? 总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爱护环境不但人人有责而且人人可为,从小处改变生活方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给地球降降温。近年来我们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开发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型能源,改善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我国逐渐成为引导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者,体现了大国担当。正如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根据情景剧内容,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学生完成碳的旅行
学生回答生理过程并描述过程,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自主思考,总结并回答。
学生:绿色出行、节约用电等采用新能源;大面积植树造林,爱护花草,绿色出行等
| 让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分析、讨论,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就使得学习的过程变成了知识构建的过程。
把碳循环问题分解成层层递进、有规律的小问题,降低难度,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典型例题分析,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引入温室效应,让学生关注社会焦点问题,追求生活与生物科学的统一,学以致用。
| |||||||||||||||
自主学习 探究领悟 | 过渡: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循环,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循环? 知识点二: 水循环和氮循环 播放视频:水循环和氮循环 过渡:你能否结合碳循环、水循环、氮循环总结一下物质循环的概念? 知识点三: 物质循环的概念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物质循环的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碳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这就是物质循环。 知识点四: 物质循环的特点 1.地球上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碳和许多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说明了物质循环具有什么特点? 2.南极地区从未施用过DDT,但我国南极考察队却从企鹅体内测到一定浓度的DDT,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知识点五: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和联系 过渡:我们以碳循环为例更深刻的理解了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 学生回答: 水循环和氮循环
概括物质循环的概念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周而复始。
学生思考讨论总结: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 |
认识水、氮循环的大致过程加深对物质循环的认识。
在学习碳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物质循环的概念。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是本节知识的升华,对知识进行整合,重点难点一目了然。
| |||||||||||||||
总结回顾
| 谈谈你对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 学生谈收获
|
| |||||||||||||||
达标检测
| 1.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既能使CO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绿色植物 2、下列诗句中能体现出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是(对应学习目标1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 的模式图,图中的箭头表示这种元 素的循环去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对应学习目标1) 1)这是______元素的循环. 2)A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______, D主要是指______ 等生物. 3)①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_____, ②、③、④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 (4)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而加剧 __ ____。 |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
|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度,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 |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
初中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食品保存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食品保存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发酵技术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发酵技术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课题,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