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作业含答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作业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作业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练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一、 单项选择题 1. (2022·连云港一模)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已经分化的体细胞不再具有分裂能力B. 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变化,但mRNA种类和数量完全不同C. 细胞凋亡被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自噬属于细胞凋亡D. 研究表明细胞的衰老与细胞内端粒酶的活性有关 2. (2022·南通如皋适应性考试)动物细胞的存活与存活因子有密切关系。存活因子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启动细胞内部信号途径,抑制细胞凋亡程序的启动,下图表示其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存活因子与受体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直接调控Bcl-2基因的表达B. 凋亡的细胞中Bcl-2基因表达量增加,促进细胞加速凋亡C. 动物体细胞中都存在Bcl-2基因,细胞凋亡与特定基因的表达量有关D.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是所有细胞都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3. (2022·盐城三模)微核是染色体或缺少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不能进入主核而形成的游离于细胞核之外的小核。我国科学家建立了一套蚕豆根尖微核测试系统,并首次用于监测水环境污染。下图是铅污染水体中蚕豆根尖细胞分裂部分时期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A. 微核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 物理辐射和化学诱变剂也可能诱导微核的产生C. 图乙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图丙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D. 根据甲图中微核的数目不能判断发生变异的细胞数目 4. (2022·南通如皋适应性考试)将核DNA链均被3H标记的水稻(2n=24)幼根转到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定期检测根尖细胞中的放射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处于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有放射性B. 处于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有放射性C. 若某个细胞中没有放射性则至少是经过两次分裂后形成的D. 根尖分生区的一个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最多有24条 5. (2022·南京三模)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Akt是一种蛋白激酶,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取胃癌组织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加入Akt抑制剂进行培养,同时设置对照组,研究Akt抑制剂对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B. 胃癌细胞培养瓶应置于5%CO2、95%空气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C. a峰与c峰之间的b段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核DNA的复制D. 图示说明Akt抑制剂可以将部分细胞阻滞于a峰所处的时期 6. (2022·泰州四模)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为XO型性别决定方式。因染色体较大、数目较少等,雄蝗虫是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良好材料。下图为某细胞照片的局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活体注入适量的秋水仙素利于观察到分裂中期的细胞B. 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染色体数为23C. 图中出现的V、X等形状说明该细胞经历了染色体复制过程D. 采用改良的苯酚品红作为染色剂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存在状态 7. (2022·扬州三模)下图是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照片。图中字母表示存在于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其中A和a显示黄色荧光,B和b显示红色荧光。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和a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后期B. 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A与基因B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 据荧光点分布判断,甲、乙为一对含姐妹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D. 甲、乙两条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四个荧光点脱氧核苷酸序列相同 8. (2022·南通海门中学期末)下表为小鼠的一个卵原细胞发生连续4个生理过程中细胞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生理过程甲乙丙丁染色体组数1→22→4→22相关描述性激素作用细胞膜功能体现遗传信息不变功能趋向专门化A. 甲过程中性激素起调节作用B. 乙过程需要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 丙过程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D. 丁过程形成的细胞遗传信息不变 9. (2022·南通海门中学期末)人类(2n=46)14号与21号染色体的长臂在着丝粒处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染色体携带者表型正常,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复杂联会复合物(如下图),假设该联会复合物遵循正常染色体行为规律(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关于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男性携带者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90条染色体B. 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可形成21个正常四分体C. 女性携带者的卵子最多含24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D. 只考虑图示染色体,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6种二、 多项选择题10. (2022·苏北四市期末)某同学在做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如下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像①所示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同时加倍B. 可以根据视野中各个时期的细胞数量推算出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的长度C. 若多次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根尖,制成装片后可看到较多细胞处于②所示的时期D. 若部分细胞没有被甲紫溶液染色,原因可能是染色前漂洗不充分或染色时间过短11. (2022·盐城三模)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B. 细胞衰老表现为所有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C. 细胞分化过程中,DNA和RNA种类不变,含量发生改变D. 细胞凋亡会严重阻碍生物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12. (2022·南京三模)蜜蜂群体中蜂王和工蜂为二倍体(2n=32),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下图为雄蜂产生精子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示意图(染色体未全部呈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雄蜂和蜂王在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过程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 雄蜂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都含有32条染色体C. 雄蜂的减数分裂机制能保证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正常的精子D. 雄蜂产生精子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提高了精子中染色体组成的多样性三、 非选择题13. (2022·南京金陵中学学情调研)某雄性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HhXBY,图1是该动物某器官内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2是测定的该动物体内①~⑦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 图2 图3(1) 图1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染色体数量和核DNA数量与图2中________细胞相同。(2) 图1细胞中的基因h可能是______________的结果,该细胞继续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3) 图2中,肯定不含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正在进行DNA复制的细胞有________,可能会出现四分体的细胞是________。(4)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图3所示。若在形成图2中细胞⑦的过程中,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粒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和性染色体的情况下,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该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第3练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1. D 解析:有的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如造血干细胞,A错误;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但表达的mRNA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B错误;细胞自噬指细胞内部发生的变化,不属于细胞凋亡,当自噬情况严重时可能诱导细胞凋亡,C错误;端粒学说认为,细胞衰老与染色体上的端粒有关,端粒变短,细胞就衰老;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衰老就被延缓,因此研究表明细胞的衰老与细胞内端粒酶的活性有关,D正确。2. C 解析:据图可知,存活因子与受体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转录因子进而调控Bcl-2基因的表达,A错误;据图可知,Bcl-2表达后产生的Bcl-2蛋白对细胞凋亡起抑制作用,B错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细胞中基因都相同,动物体细胞中都存在Bcl-2基因;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故细胞凋亡与特定基因的表达量有关,C正确;不是所有细胞都经历分裂、分化、衰老、凋亡过程,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分裂、分化等过程,D错误。3. C 解析:微核是由染色体或缺少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形成的,因此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A正确;辐射和化学诱变剂可能诱导染色体变异,进而引起微核的产生, B正确;微核的产生本质上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或数目的变异,图乙中滞后的染色体片段不含着丝粒,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其染色体数目应该是不变的;丙图滞后的染色体含有着丝粒,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乙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图丙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发生染色体变异的细胞中微核数目是不固定的,所以根据甲图只能判断哪些细胞发生了变异,但是不能根据微核的数目判断发生变异的细胞数目,D正确。4. D 解析: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3H标记DNA分子双链,在不含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DNA半保留复制一次产生的子代DNA都是一条链含3H,一条链不含3H,每条染色体的单体均带有3H标记,在第一次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期的染色体均有3H标记;第二次DNA完成复制以后的前期、中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标记(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有3H标记,另一个DNA分子两条链均无3H标记),有丝分裂后期随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有一半染色体被3H标记,由于两条染色体上分开的染色单体是随机组合移向两极的,第二次分裂得到的子细胞被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在0~2n。由以上分析可知,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每条染色体都有放射性标记,A正确;经过第二次DNA复制后的前期、中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两个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有3H标记,另一个DNA分子两条链均无3H标记,因此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有放射性,B正确;第一次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的染色体都有放射性标记;第二次有丝分裂的前、中期都有放射性标记,后期有一半染色体有放射性标记,末期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在0~2n,因此若某个细胞中没有放射性则至少是经过两次分裂后形成的,C正确;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所有染色体均有标记,此时染色体数目是48条,因此根尖分生区的一个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最多有48条,D错误。5. D 解析:正常的人体细胞中也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A正确;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将胃癌细胞培养瓶置于5%CO2、95%空气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其中5%CO2可用于维持培养液的pH,B正确;根据细胞周期分析,a峰表示G1期,b表示S期,c表示G2、M期,处于b段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核DNA的复制,C正确;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数据:对照组G1期(a 段)细胞数目约1 760、S期(b段)细胞数目约80、G2期和分裂期(c 段)细胞数目约320,而实验组相对应的细胞数目分别为960、40、480,分析各时期细胞所占比例和各时期细胞总数,可得出加入Akt抑制剂的实验组中G2期的细胞增多、M 期细胞增多,据此可判断Akt抑制剂可以将细胞阻滞于G2、M 期,即对应c峰所处时期,D错误。6. B 解析:在采集精巢前,对蝗虫活体适量注射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积累大量处于分裂前期或中期的细胞,A正确;雄蝗虫的染色体数目为23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为12或11,此时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含有两个染色单体,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染色体数为24或22,B错误;图中出现的V、X等形状的染色体,说明其中含有两个染色单体,说明该细胞经历了染色体复制过程,C正确;改良的苯酚品红能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因此,采用改良的苯酚品红作为染色剂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存在状态,D正确。7. C 解析:A和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A和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A错误;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A与基因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时不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一般是相同的,所以据荧光点分布判断,甲、乙为一对含姐妹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C正确;甲、乙两条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四个荧光点为一对等位基因的四个荧光点,等位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一般不相同,D错误。8. 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甲生理过程表示减数分裂,乙生理过程表示受精作用,丙生理过程表示有丝分裂,丁生理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甲生理过程表示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需要性激素参与调节,A正确;乙生理过程表示受精作用,精卵细胞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丙过程表示有丝分裂,该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分离,C错误;丁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由于该过程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细胞内遗传信息不变,D正确。9. C 解析:题图分析:图中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且中间部位部分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图中所示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在分离时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移向一极,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另一极,则有一个子细胞少了1条染色体。男性携带者精原细胞共有45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加倍为90条,A正确;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中14号和21号染色体联会异常,其余21对同源染色体正常联会,形成21个正常的四分体,B正确;女性携带者的卵子最多含23条染色体,因此最多有23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C错误;由题图可知,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图中的任意一条或任意两条染色体,包括14、21、14/21、14与21、14与14/21、21与14/21共6种形态,D正确。10. AB 解析:图像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期细胞中由于着丝粒分裂,因此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不变,A错误;可以根据视野中各个时期细胞数量在所观察的所有细胞中所占的比例,推算出分裂各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时间长短,但不能确定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的长度,B错误;若多次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根尖,制成装片后可看到较多细胞处于②所示的时期,因为秋水仙素能抑制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进而使细胞分裂停留在前期,C正确;在该实验中染色前漂洗不充分或染色时间过短都会导致染色不均匀,因而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部分细胞没有被甲紫溶液染色,D正确。11. BCD 解析:细胞增殖使细胞数目增多,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A正确;细胞衰老表现为有些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变大,B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NA种类和含量都不变,RNA种类和含量发生改变,C错误;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正常的生命细胞死亡,有利于生物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D错误。12. ACD 解析:雄蜂是单倍体,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均未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A错误;雄蜂是单倍体,雄蜂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细胞中都含有32条染色体,B正确;据图可知,雄蜂的减数分裂机制能保证1个精原细胞产生1个正常的精子,C错误;雄蜂不含同源染色体,产生精子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错误。13. (1) 减数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②(2)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HXB和hXB(3) ①③⑦ ④⑤ ⑥(4) Hh或HHh或h 染色体变异解析:(1) 由图可得该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且染色体着丝粒未断裂,染色体排列混乱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数量是体细胞中的一半,DNA数量和体细胞相同。所以与图2的②对应。(2) 图1细胞基因型为HhXBXB,该细胞中染色体含有H也有h,说明h可能来自基因突变或者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该细胞继续分裂形成子细胞的基因型为:HXB和hXB;(3) 不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染色体数目等于DNA数目即①③⑦,正在DNA复制的细胞DNA数目处在2 n和4 n 之间即④⑤,可能出现四分体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中期),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DNA数目是体细胞的二倍即⑥。(4) 根据题意,染色体桥可能导致基因重复分配到一个子细胞中,所以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出现染色体桥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HHh或h或Hh,该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3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共9页。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 二轮专题跟踪练习06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含答案解析),共8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作业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