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作业含答案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课时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群落的演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4群落的演替1.如图是某旱地沙丘上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B.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之一是该地区雨水增多
C.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的数量都呈“J”型增长
D.人类活动会对图示群落演替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2.下列关于陆地群落演替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灾过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一定增加C.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3.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沙丘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B.阶段Ⅰ的群落同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阶段Ⅰ与阶段Ⅱ群落中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4.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火灾后草原的演替
B.若时间允许,甲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5.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冰川不断退缩,形成了大量裸露的地表。同一区域不同地段冰川退化后的裸地由于裸露的时间不同呈有规律的变化,能够形成从裸地到顶级群落(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完整的植被演替序列。下表为某地高原不同地段冰川退缩区调查情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地段退缩区发生的演替均为初生演替B.对该区域某树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C.在该地发生演替的不同阶段,具有的优势物种种类不同D.通过该地统计信息可推测,所有演替的顶级群落均是森林群落6.如图a~f表示10万年前某水体演替的过程示意图,但近5万年以来,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尤其是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f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B.在f阶段将树木砍伐,重新演替到f阶段所需的时间较图示过程短C.近50年来,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演替的方向D.近50年来,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演替的速度7.下列有关群落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种演替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B.次生演替的速度一般比初生演替的快C.两种演替一般都朝向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D.两种演替总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群落结构更复杂8.某山区25年前发生过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山区植被进行调查,得到部分数据如下表,以大树(树龄>5年)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赤杨0258122025191494栎树21151075420000松树00057111310532杜鹃22313341321A. 火灾后该地区群落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B. 目前该山区优势度最高的物种是松树
C. 栎树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 该森林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没有分层现象9.2020年4月,陕西省林业局统计数据显示: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全国劳模、陕西省防沙治沙先进个人张应龙说:“历史经过1000多年,让绿洲变成了沙漠;共产党领导群众70年,把沙漠变回了绿洲。”下列关于该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毛乌素沙漠区域内的演替过程最可能属于次生演替类型B.毛乌素沙漠区域内的演替过程伴随着群落空间结构改变C.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人类活动可以使演替呈现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替代的显著特征10.甲、乙两玉米地,甲地因火灾导致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在收获玉米后弃耕(地表存在一些草本植物),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而形成灌木林。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B.两地群落的演替都会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剧C.在乙地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出现,草本逐渐消失D.两地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11.如图表示某针叶林被砍伐殆尽后,其动、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表示的动物分布可代表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针叶林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C.该群落的演替顺序是从草本阶段到高乔木阶段D.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动物的丰富度先增加后减少1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在原有植被被破坏,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13.如图表示两个陆地群落的演替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曲线代表群落的初生演替,b曲线代表群落的次生演替B.E点处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且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C.图中C点到D点有可能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D.E点可代表群落达到平衡状态,此时一定能形成森林14.北京南海子公园曾经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后逐步衰落为环境脏乱差的垃圾场,经过湿地修复、垃圾无害化与景观恢复等,现已建成风景优美的湿地公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湿地中的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最终可以演替成森林B.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二者的起始条件不同C.一般来说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人类活动可以使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发生改变15.为调查某自然保护区发生山体滑坡后第30年生物群落的恢复情况,科研人员对未发生滑坡区域的原始群落(S1)和山体滑坡区域的恢复群落(S2)进行了植被生物量(指某时间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未发生山体滑坡区域三类植被的数量明显_____________发生山体滑坡区域三类植被的数量。发生山体滑坡区域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若条件适宜,该演替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2)该自然保护区不可能是热带雨林地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在发生山体滑坡的区域,如果人为地进行植树造林,可以改变自然状态下的状况,这说明_______________。(3)随着山体滑坡区域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物种丰富度逐渐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布形成群落的_______________结构,有利于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影响植物生长、繁殖的环境因素有土壤含水量、温度、光照、 矿质元素等,沙地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植物生长、繁殖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因此,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之一是该地区雨水增多,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由于空间、资源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种群的数量不会呈“J”型增长,而是呈 “S”型增长,C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2.答案:C解析:火灾过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很多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但在环境恶化时,群落结构会变得简单,物种丰富度减少,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会伴随某些种群的出现与发展,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C正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均能形成森林,D错误。3.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演替的相关知识。从沙丘上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项正确;阶段Ⅰ表示草本植物阶段,群落同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但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项正确;阶段Ⅰ到阶段Ⅱ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C项错误;阶段Ⅲ为森林阶段,其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项正确。4.答案:C解析: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错误;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B错误;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C正确;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甲、乙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D错误。5.答案:D解析:不同地段退缩区均为从冰川上开始的演替,均属于初生演替,A说法正确;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 B说法正确;根据题表可知,在演替的不同阶段,优势物种的种类不同,C说法正确;不同地区演替的顶级群落不相同,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顶级群落一般是灌木或草本植物,D说法错误。6.答案:C解析:图中a~f演替过程开始于10万年前某水体,属于初生演替,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A正确;在f阶段将树木砍伐,由于土壤中已经存在原有植物的根系等繁殖体,重新演替到f阶段所需的时间较图示过程短,B正确;该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如果没有人的作用,由于气候条件的干扰,最后也会演替成荒漠,只是人为因素加速了这一过程,C错误,D正确。7.答案:D解析:初生演替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侵入定居阶段、竞争平衡阶段、相对稳定阶段;次生演替会经历哪些阶段,决定于外界因素作用的方式和作用的持续时间,故次生演替与初生演替过程所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A正确。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已被破坏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与初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的速度较快,B正确。两种演替一般都朝向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C正确。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但是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两种演替不一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群落结构更复杂,D错误。8.答案:C解析:A、火灾后,该地区存留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故火灾后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B、据表信息,树龄>5年,赤杨的个体数最多,因此优势度指标最高,B错误;
C、树龄1~2年,栎树的个体数最多,从年龄组成来看属于增长型,若此山区不受人为干扰,若干年后,栎树的优势度指标最高,C正确;
D、杜鹃属于灌木,其他树种属于乔木,说明该森林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分层现象,D错误.
故选:C.9.答案:D解析:从张应龙语言信息中的绿洲变沙漠再变绿洲,显示演替转变的节点具有基本的土壤条件,故最可能属于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伴随着群落空间结构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土壤条件、物种丰富度、优势种群分布等,故可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人类活动可以使演替呈现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优势种群变化,而不是种群的替代。10.答案:D解析:甲、乙两地开始时均存在一定土壤基质,发生的演替均属于次生演替;群落演替到后期,群落达到相对稳定阶段,演替相对较弱;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逐渐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该过程为物种的优势取代而非彻底消失,所以乙地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不会消失;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会逐渐增大。11.答案:A解析:12.答案:D解析:在生物群落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分布的变化,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化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A正确;初生演替是指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了的裸地上发生的演替,B正确;次生演替是指在群落中的植被遭受严重破坏而消失,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原有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有可能存在的地方进行的演替,C正确;演替现象一直存在,贯穿着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是群落内部因素与外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D错误。13.答案:C解析:a曲线的起点不为0,b曲线的起点为0,因此a代表群落的次生演替,b代表群落的初生演替,A错误;E点处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但是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中的优势种在不断改变,因此各种群密度不一定达到最大,B错误;图中C点到D点生物多样性降低,该过程有可能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可能是自然环境的影咱,C正确;E点之后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没有发生改变,可代表群落达到平衡状态,但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影响,不一定演替到森林阶段,D错误。14.答案:A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方,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可见,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二者的起始条件不同,该湿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A错误,B正确;因初始条件不同,一般来说,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C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15.答案:(1)多于;次生演替;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2)热带雨林中乔木植物的生物量最高,而图中所示草本植物的生物量最高;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3)增加;垂直;群落充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解析:(1)据图可知,未发生山体滑坡区域三类植被的数量明显大于发生山体滑坡区域三类植被的生物量;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还可能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因此在这一基础上所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条件适宜时,该演替的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2)热带雨林中乔木植物的生物量最高,而图中所示草本植物的生物量最高,故该自然保护区不可能是热带雨林地区;在发生山体滑坡的区域,如果人为地进行植树造林,可以改变自然状态下的状况,这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3)山体滑坡区域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该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布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这有利于群落充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中A,不同的藻类植物,如绿藻,某落叶阔叶林冬季落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北师大版 (2019)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孟子·梁惠王上》提到,下列关于种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一课一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大树杜鹃因其树体高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