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1.1 我们身边的数据教案
展开能够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分析数据中所承载的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信息意识)
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计算思维)
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掌握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信息社会责任)
【课程标准要求】
1.1在具体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
1.2在运用数字化工具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认识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1.3针对具体学习任务,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学业要求】
学生能够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够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与呈现(计算思维)。
【学情分析】
学生基于平时的学习经验和初中的知识储备,对课程往往容易只停留在对工具软件的学习上。另一方面,学生对数据、信息和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具体的概念和相互关系缺乏系统的学习。
【学习目标】
1.通过气象指数的获取与计算,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基本含义,并能体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能进一步总结数据与信息的特征。
2.通过气象指数参考价值的研究,掌握简单数据分析的一般流程,学会选用恰当的数据来源获取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3.在项目活动中,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教学重点】
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感受数字化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难点】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合理结论。
【教学过程】
引入
播放《数据时代》的视频引入。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数据时代,每天我们都会产生和使用各种数据,下面我们就来观察一个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数据:疫情。
二、教学过程
生:做趣味测试:测试你的脑残指数有多高?
猜猜:这些指数如何确定的呢?
师:从图片中,我们可以找到常见的气象生活指数。那么这些指数是如何得出的呢?
气象部门把指数相关的气象因素带入设定好的计算公式中,再将结果细分成不同等级,形成生活指数建议。
活动环节一:收集数据
登录中国天气网,将今天的各项生活指数登记在表格中。
思考:我们收集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活动环节二:简单的数据加工
感冒指数是由当地24小时降温幅度、气温日较差、相对湿度、气压对感冒指数的贡献值(表1.1.2)相加而得。24 小时降温幅度一般指前一天最低气温和当天的最低气温的差。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
假设某日:昨日18-30℃ 今天20-28℃ 相对湿度82% 气压1006hpa
气温日较差:28-20=8 24小时降温幅度:20-18=2
查表可得感冒指数:0+5+0+0=5 少发
生:计算感冒指数。
师:同学们计算的结果和中国天气网的结果有可能有差异。因为地域差异,没有统一标准,计算模型也会不同。
数据、信息和知识-数据
数据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与数据打交道。
比如:
天气预报中的气温
ISBN条形码
电子体温计上的温度
数据等于数字吗?
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数据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数据有固定不变的,如冰水混合物;
有不断变化的,如气温;
有随机出现的,如抛硬币的结果
知识拓展:大数据
“大数据”这个词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常用词汇;
我们,也已经迈进了“大数据时代”;
那么,大数据时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请同学们观看《大数据时代》片段。
数据、信息和知识—信息
数据 对数据进行处理或加上具体情境 信息
信息虽然形式多样,但通常都具有一些特征。以天气预报信息为例,该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它可以显示在网页上,也可以显示在报纸上,体现了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人们可以利用天气预报作为穿衣或出行的参考,体现了信息的价值性;天气预报只是预报了未来某一特定时段的天气状况,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作为一种资源,天气预报往往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这就体现了信息的共享性。
知识拓展:信息安全
观看视频,学习大数据时代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数据、信息和知识—知识
我们再来看这个例子
数据:37.5
信息:2020年10月2-8日,王小二到青岛旅游,10月10日,他出现了咳嗽症状,测量体温为37.5℃
信息中所述王小二到青岛旅游正值国庆,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37.5就成为了有意义的信息中的一个关键数据。
请问这是为什么?
各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陈述观点。
知识是信息经过加工提炼后形成的抽象产物。
它表述的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规律,可以说知识是一类高级的,抽象的,而且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信息。
知识是人类求知活动的结晶,是认知世界的结果,同时也是改造世界的依据。
例如:
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37.3-38℃是低热,38.1-39℃是中等度热,39.1-41℃是高热,41℃以上是超高热。
生:学生分别就数据、信息和知识举例,并思考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数据、信息和知识——相互关系
数据、信息和知识可以看作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感知的三个不同阶段
数据是对事物属性的客观记录;
信息是经过组织的有结构的数据;
知识是经过思维整理的信息、数据、形象、价值标准及社会的其
他符号化产物。
活动环节三:调查获取数据
小贴士
统计调查或科学实验通常是数据的直接来源,由此得到的原始数据一般称为直接数据或一手数据;而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的数据或他人对原始数据处理过的数据,一般称为间接数据或二手数据。
数据的收集方法
活动环节四:分析数据
数据分析: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并形成结果的过程。
针对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我们可以分析问卷中不同指标的分布、所占比例等情况,也可以进一步对问卷指标进行交叉分析。
交叉分析法通常指将两个有一定联系的变量及其值交叉排列在一张表格内,使各变量值成为不同变量的交叉点,形成交叉表,从而分析交叉表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数据分析,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三、课堂达标
见ppt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1.数据、信息、知识的概念及特征。
2.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紫外线指数
感冒指数
穿衣指数
运动指数
空气污染扩散指数
指数级别
生活建议
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 (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第1单元 初识数据与计算1.2 数据的计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 (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第1单元 初识数据与计算1.2 数据的计算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1.1 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1.1 我们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共2页。
2020-2021学年1.2 数据的计算一等奖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2 数据的计算一等奖第2课时教案,文件包含12数据的计算第2课时教案docx、程序源代码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