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课件+教案 课件 2 次下载
- 17.5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课时)课件+教案 课件 1 次下载
- 18.1勾股定理(2课时)课件+教案 课件 1 次下载
-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课时)课件+教案 课件 1 次下载
- 18章末复习 课件+教案 课件 1 次下载
17章末复习 课件+教案
展开章末复习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解法和其他解法;能够根据方程的特征,灵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求方程的根.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会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会用它解一些简单的问题.
4.会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1.进一步渗透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及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3.进一步体会配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判别式.
2.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它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问题.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边回顾边画出本章知识框图,使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一个总体把握,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为后面的运用奠定基础.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
特别注意:①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②只有当二次项系数a≠0时,整式方程ax2+bx+c=0才是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
说明:
(1)明确一元二次方程是以降次为目的,以配方法、开平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方法为手段,从而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2)根据方程系数的特点,熟练地选用配方法、开平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值得注意的问题:
①一般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还是因式分解法,在应用因式分解法时,一般要先将方程写成一般形式,同时应使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
②直接开平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③公式法和配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公式法适用于任何一元二次方程(有人称之为万能法),在使用公式法时,一定要把原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以便确定系数,而且在用公式前应先计算根的判别式的值,以便判断方程是否有解.
配方法是推导公式的工具,掌握公式法后就可以直接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了,所以一般不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但是,配方法在学习其他数学知识时有广泛的应用,是初中要求掌握的三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一定要掌握好.(三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中,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Δ”来表示,即Δ=b2-4ac,
①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②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③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4.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如果方程ax2+bx+c=0(a≠0)的两个实数根是x1,x2,那么x1+x2=-,x1x2=.应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不解方程,计算两根的和或积,求式子的值.
5.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步骤是:审题、设未知数、列方程.
注意:(1)审题过程是找出已知量、未知量及等量关系;(2)设未知数要带单位;(3)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关键是依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章重点知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回顾,使学生对本章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形成知识网络.
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
例1 判断关于x的方程x2-mx(2x-m+1)=x中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项数.
【分析】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然后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可知,当a≠0时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解:原方程可化为(1-2m)x2+(m2-m-1)x=0.
当1-2m=0,即m=时,原方程整理为-x=0,原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当1-2m≠0,即m≠时,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此时,二次项系数为1-2m,一次项系数为m2-m-1,常数项为0.
例2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3x+m2-2=0的一个根中零.求m的值.
【分析】(1)正确理解方程的根的概念;
(2)要特别注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中隐含的a≠0这个条件.
解:方程的一个根是零,即x=0,
当x=0时,原方程可化为m2-2=0.
解得m=±.
又∵m-≠0,即m≠,
∴m=-
例3(四川绵阳中考)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1-m)x-m2的两个实数根为x1,x2.
(1)求m的取值范围.
(2)设y=x1+x2,当y取得最小值时,求相应m的值,并求出最小值.
【分析】(1)一元一次方程ax2+bx+c=0(a≠0)有实数根的条件是b2-4ac≥0,不要漏掉b2-4ac=0的情况.先把方程变形成一般形式,把a,b,c的值代入b2-4ac,根据b2-4ac≥0求出m的取值范围.
(2)可由一次函数y=kx+b,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性质,根据自变量取值范围,求出一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解:(1)将原方程整理为x2+2(m-1)x+m2=0.
∵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Δ=[2(m-1)]2-4m2=-8m+4≥0,得m≤.
(2)∵x1,x2=-2m+2,
∴y=x1+x2=-2m+2,
∵y随m的增大而减小,且m≤,
∴当m=时,y取得最小值1.
【教学说明】教师出示典型例题,让学生先尝试解答,教师予以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应着重于知识点的应用和解题方法的渗透.
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
1.若方程x2-3x-1=0的两根为x1、x2,则的值为( ).
A.3 B.-3 C. D.-
2.关于x的方程(a-6)x2-8x+6=0有实数根,则整数a的最大值是( )
A.6 B.7 C.8 D.9
3.在一幅长为80cm,宽为50cm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相同宽度的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如图所示,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5400cm2,设金色纸边的宽为xcm,那么x满足的方程是( ).
A.x2+130x-1400=0
B.x2+65x-350=0
C.x2-130x-1400=0
D.x2-65x-350=0
4.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2-k2=0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5.已知x1、x2是方程x2-3x-2=0的两个实根,则(x1-2) (x2-2)= .
6.某电动自行车厂三月份的产量为1000辆,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五月份的产量提高到1210辆,则该厂四、五月份的月平均增长率为 .
7.解方程:(x-3)2+4x(x-3)=0
8.阅读材料:为解方程(x2-1)2-5(x2-1)+4=0,我们可以将x2-1 看作一个整体,然后设x2-1=y,那么原方程可化为y2-5y+4=0……①,解得y1=1,y2=4,当y=1时,x2-1=1,∴x2=2,∴x=±;当y=4时,x2-1=4,∴x2=5,∴x=±,故原方程的解为x1=,x2=-,x3=,x4=-.
解答问题:(1)上述解题过程,在由原方程得到方程①的过程中,利用 法达到了解方程的目的,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2)请利用以上知识解方程x4-x2-6=0.
9.关于x的方程kx2+(k+2)x+=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k的取值范围.
(2)是否存在实数k,使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的倒数和等于0?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0.如图,利用一面墙,用8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场地
(1)怎样围才能使矩形场地的面积为750平方米?
(2)能否使所围的矩形场地面积为810平方米,为什么?
【答案】1.B 2.C 3.B 4.k≥-
5.-4 6.10%
10.解:设AD=BC=xm,则AB=(80-2x)m
(1)由题意得:x(80-2x)=750
解得:x1=15 x2=25
当x=15时,AD=BC=15m,AB=50m
当x=25时,AD=BC=25m,AB=30m
答:当平行于墙面的边长为50m,斜边长为15m时,矩形场地面积为750m2;或当平行于墙面的边长为30m,邻边长为25m时矩形场地面积为750m2.
(2)由题意得:x(80-2x)=810
Δ=40-4×405=1600-1620=-20<0
∴方程无解,即不能围成面积为810m2的矩形场地.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进一步熟练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和提高解题能力.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3.根的判别式:Δ=b2-4ac和根与系数的关系: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说明】学生结合刚才所进行的复习,进行自主交流与反思,提出自己的困惑,进一步掌握全章知识.
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重点是让学生加强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熟练性,难点是让学生掌握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对于根的判别式这个知识点,学生还不时会在两个方面出问题:一是方程有解的时候,学生通常只考虑到△>0的情况,而漏了△=0情况;二是在对方程中某一待定系数的取值范围的分析的时候,常常会忘记对二次项系数a≠0这种情况的分析.有一部分的学生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了公式的误差记忆上,从而导致了整个运算的错误.还有一点问题就是学生的运算能力太差,在解方程时,方法基本都已经掌握,但无法保证计算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