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四章 多彩的光—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检测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四章 多彩的光—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检测第1页
    第四章 多彩的光—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检测第2页
    第四章 多彩的光—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检测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四章 多彩的光—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章 多彩的光—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检测,共9页。
    第四章 多彩的光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智慧的中国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成语对应的光学原理不正确的是(   )A.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 B.镜花水月——光的反射C.凿壁偷光——光的反射 D.鱼翔浅底——光的折射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 B. C. D. 3.下列各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   )A.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B.夜间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C.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D.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4.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对于这一有趣现象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云和鱼都是虚像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云和鱼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云和鱼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5.如图为清北学子曲一线文化交流活动合影,关于此照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时人物与相机距离应大于2倍焦距 B.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光经过相机镜头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 D.照相机成像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6.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形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成倒立、缩小的虚像7.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B.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C.乙图中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D.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8.小明有光具座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分别固定在光具座上,再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淅的蜡烛的像,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则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9cm        B.12cm       C.15cm       D.18cm9.“白纸黑字这个成语同学们都耳熟能详。从物理学角度看(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C.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D.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反射光10.如图所示,晚间一行人经过一盏路灯,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变化的情况是(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长 D.逐渐变短二、填空:每空2分,共18分。11.小芳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5 m处,身高为1.65 m,小芳到自己像的距离为________;若小芳向镜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 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__(选填仍能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12.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则入射角为________°;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点,当液面下降时,标尺上的光点将________(选填向左”“向右不会)移动。
     13.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15cm,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像;将蜡烛向透镜移近7cm,在光屏上__________(:“不能”)成像。14.下列光现象:手影游戏;海市蜃楼;小孔成像;池水变___________(选填序号)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___________(选填序号)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实验:共14分。15.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玻璃板、大白纸、水彩笔、刻度尺、火柴、两支相同的蜡烛。1)实验原理:光的_______2)实验步骤(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在白纸的中央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玻璃板_______立在这条直线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_______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_______,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支蜡烛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几次实验,目的是防止_______,获得_______规律。移去后面的蜡烛后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看到光屏上_______(填不能)呈现蜡烛的像。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接起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于表中。实验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物距)/cm蜡烛所成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像距)/cm蜡烛B与蜡烛A的像155完全重合277完全重合31010完全重合3)分析和论证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平面镜所成的像_________呈现在光屏上,是_________像。4)评估与交流实验中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_________关系。在实验时,若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则无法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_________作图:共18分。16.如图所示,请补充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透镜的折射光线,完成光路图。
     17.如图所示是一种称为角反射器的光学装置,有一束激光沿方向人射到平面镜上,试在图中作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立竿见影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A正确;镜花水月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B正确;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C错误;鱼翔浅底,是光的折射造成的,D正确。2.答案:B解析:手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湖面上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B符合题意;放大镜使光会聚,原理是光的折射,C不符合题意;开凿隧道时,利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方向,利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3.答案:B解析: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晚间打开驾驶室内的灯,车前窗就像镜子一样,司机能观察到驾驶室内部,路前方却不易看清,容易导致事故,所以车内的灯必须关闭,这是防止平面镜成像;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是利用平面镜成像。4.答案:A解析:云在水中飘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鱼在云中游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由水面进入空气,在水面发上折射,从湖边看上去,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是鱼的虚像,所以A正确。BCD均错误。5.答案:A解析: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正确、B错误;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光经过相机镜头发生的是光的折射,C错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错误。6.答案:B解析: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7.答案:D解析:由图乙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则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AB错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靠近凸透镜时,使光线发散,像会聚在光屏的后方,像距增大,在光屏上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凸透镜,即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C错误。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若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仍能成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故D正确。8.答案:D解析:由图示可知,此时的物距是大于象距的,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物体是放在了二倍焦距之外的,像是成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的,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距为30cm,像距为20cm,所以可求出焦距在15cm—20cm之间,所以应选D9.答案:D解析: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当白光经过反射,进入人的眼睛时,人看到的就是白光;黑色的不透明物体不反光,会吸收所有颜色的光,黑字反射光,人的眼睛接收不到光,所以看到的纸面就是黑色的。10.答案:B解析:影子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可是很多同学却没有尝试利用物理学的知识去解释相关现象。本题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引导了同学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影子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此时影子较长,当人走到灯正下方时,影子最短,离开路灯时,影子又会变长,所以影子先变短后变长。11.答案:10 m;不变;仍能解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小芳到自己像的距离为;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同,若小芳向镜移动一段距离,像的大小将不变;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在镜后放物体并不妨碍光的反射,同时也不会妨碍成像,所以这时她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12.答案:40;向右解析:由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可得入射角为,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40°。当液面下降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标尺上的光点将向右移动,如图所示。
     13.答案:放大; 不能解析: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蜡烛距凸透镜为15cm,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所以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7 cm,物距小于1倍焦距,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于成的是虚像,故光屏上不能成像。14.答案:①③②④解析: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传播到不透明的物体时,被物体挡住,就形成了影子;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介质中发生折射形成的;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池水变是光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比真实位置要浅的虚像;故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是①③,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是②④15.答案:(1)反射2竖直;未点燃;完全重合;偶然情况;普遍;不能3相等;相等;垂直;不能;虚4大小;完全重合解析:(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白纸的中央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这条直线上,使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时,处在同一高度。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为了得到普遍规律,防止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应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几次实验。因物体通过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移去后面的蜡烛后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4实验中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在实验时,若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无论怎么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16.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经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因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5°,所以反射角为,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过焦点。17.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本题考查利用光的反射规律作图。角反射器的特点是对光线进行两次反射,根据反射定律可知,两次反射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始终平行的,因此,只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两次反射后的光线方向就不会改变。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