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高中生物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真题合集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云阳县凤鸣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云阳县凤鸣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云阳县凤鸣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
1. 细胞学说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科学家维萨里和比夏,分别揭示了人体在器官和组织水平的结构
B. 列文虎克观察活细胞,对细胞与生物体的关系进行了科学归纳和概括
C.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来自德国的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D. 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丰富完善了细胞学说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 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D.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
3. 奥密克戎变异株是新型冠状病毒(一种RNA 病毒)的变种,最早于2021年11月被发现。下列关于该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含有两种五碳糖 B. 该病毒的组成元素只有C、H、O、N
C. 该病毒无细胞结构,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D. 可用酒精对环境进行消毒,以预防感染
4. 下列关于HIV、大肠杆菌、人体肿瘤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 DNA B. 都含有蛋白质 C. 都具有细胞结构 D. 都含有核糖体
5. 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 可以通过调节反光镜或通光孔来使视野变亮
C.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
D. 换成高倍镜后观察视野范围变大了
6. 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学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够找到
B. 在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中,Fe的含量最少
C. 大量元素只有C、H、O、N
D. Mn、Zn、Cu、Mg属于微量元素
7.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我国饮茶文化历史悠久。下列有关茶叶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鲜茶叶化学元素含量的高低是C>O>N>H
B. 茶叶和人体所含的元素种类大体上是相同的
C. 晒干后的茶叶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无机盐
D. 新鲜茶叶在晒干过程中首先失去的水是结合水
8.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的检测需要用到水浴加热,出现紫色反应
B. 脂肪的检测需要用到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C. 还原糖的检测需要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D.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中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相同,CuSO4溶液质量浓度不同
9. 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绿素分子中含镁元素 B.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糖类
C. 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D. 水在细胞中主要以自由水形式存在
10. 当植物从代谢的旺盛期进入休眠期时,体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通常会( )
A. 升高 B. 下降 C. 保持不变 D. 先升高后下降
11. 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乳糖和蔗糖的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B. 淀粉、糖原和麦芽糖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 纤维素和核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 糖类和脂质化合物都只含C、H、O三种元素
12. 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能发光的蛋白质,类似于示踪元素,可以标识生物体内蛋白质的位置。下列有关绿色荧光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合成荧光蛋白需要21种必需氨基酸
B. 高温能破坏蛋白质的肽键,使荧光蛋白失去发荧光的特性
C. 荧光蛋白必须在加热条件下,遇双缩脲试剂才呈紫色
D. 荧光蛋白质可作为标签蛋白,用于研究癌细胞的转移
13. 如图是某化合物的结构式。关于该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于②④⑥的不同,该化合物由3种氨基酸组成
B. 图中含有两个肽键,因此该化合物为三肽
C. 该化合物中含1个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
D. 若彻底水解该化合物,共需要3个水分子
14. 下列物质中与脂肪的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的是( )
A. 胆固醇 B. 纤维素 C. 胰岛素 D. 性激素
15.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的遗传物质初步水解后能得到8种核苷酸
B. 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中含有5种碱基
C. 肌肉细胞中的DNA全部分布在细胞核中
D. 含有DNA的生物不一定含有RNA
16. 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罗伯特森认为,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组成
B. 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是由磷脂组成的
C.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没有直接证明膜上的脂质能够运动
D. 提取细胞膜中的脂质,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会铺展成连续的两层
17. 如图表示动物细胞间相互识别和相互作用的机制,下列关于细胞膜及相互识别机制的叙述正确的( )
A. 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传递信息的过程具有特异性
B. 对细胞有害的所有物质不能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C. 所有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必须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
D. 所有与细胞识别、信息交流有密切关系的糖被都是糖蛋白
18. 下列关于各类细胞中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时可以观察叶绿体形态、分布并对其计数
B. 撕取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制成装片,可观察到叶绿体
C. 把水稻、苹果等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
D. 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往往可以叶绿体为参照物
19. 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B. 线粒体在该过程中与其它细胞结构既有结构上的联系又有功能上的联系
C. 乙图中d、e、f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 该过程中合成的物质靠囊泡运输,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0. 如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构①不是所有生物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
B. 结构②和结构④均不具有生物膜结构
C. 结构③是细胞内脂质合成和加工的车间
D. 此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植物细胞
21. “骨架或支架”常形容细胞的部分结构和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大分子的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B.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有关
C.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也是其他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D. 细胞壁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是植物细胞的边界
22. 模型构建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策略。下列关于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模型要体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联系
B. 模型是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C. 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时首先要考虑是否美观
D. 生物学的一些微观结构可借助物理模型帮助理解
23. 西湖大学校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施一公院士和他的团队解析了来自非洲爪蟾的核孔复合体(NPC)的近原子分辨半结构。他们通过电镜观察到NPC“附着”并稳定融合在核膜上。是真核生物连接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唯一双向通道,控制着所有的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附着NPC的核膜由2层磷脂分子组成,且与内质网膜直接相连
B. 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NPC自由进出细胞核,且不耗能
C. 正常情况下,DNA、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NPC进出细胞核
D. NPC对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有选择性
24. 用2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同一部位成熟的细胞(假设这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同),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相对值变化情况如图曲线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是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B. AB段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
C. a处状态表明该细胞处于BD段 D. EC段表明细胞丧失选择透过性
25. 光敏蛋白ChR2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且能接受光信号。科研人员将从绿藻细胞膜中提取的ChR2导入线虫细胞的细胞膜上,发现在蓝光照射时,大量阳离子会通过该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进而引起线虫肌肉强烈收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绿藻细胞合成ChR2的过程中有水产生
B. 绿藻细胞膜和线虫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均为磷脂双分子层
C. 绿藻中ChR2接受光信号的过程可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D. 光照可为这些阳离子进入线虫细胞提供能量
26. 将人成熟的红细胞置于盛有0.9%氯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细胞形态没有发生改变。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水分子进出成熟红细胞
B. 氯化钠溶液中的Na+和Cl-不能通过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
C. 水分子可以进出成熟红细胞,但需要消耗能量
D. 若向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则细胞可能会皱缩后再恢复原状
27. 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的根通过主动运输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离子
B. 人体消化系统中消化酶的分泌通过胞吐作用
C. 变形虫的摄食过程就是胞吞作用
D. 海水鱼的鳃通过协助扩散将体液中的盐排出体外
28.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和②表示物质浓度对跨膜运输速率的影响,其中①可表示自由扩散
B. ②的P点后,运输速率不变的原因可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或能量供应不足
C. ③表示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也可能表示人体红细胞的主动运输
D. ④的P点后,运输速率不变的原因可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或能量供应不足
29. 下列有关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宜选用淀粉酶
B. 若用淀粉和蔗糖来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来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
C. 若用淀粉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
D. 验证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时,可用FeCl3溶液作为对照组
30. 小麦种子中存在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其中α-淀粉酶可以使淀粉在任意位置随机水解,而β-淀粉酶只能从淀粉的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表格表示pH对两种酶活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pH
3
3.5
4
4.5
5
5.5
6
6.5
7
7.5
8
酶的相对活性/%
α-淀粉酶
0
10
30
90
90
60
50
30
20
10
0
β-淀粉酶
0
25
30
50
60
70
100
80
50
30
20
A. 仅用β-淀粉酶水解淀粉获得的葡萄糖多于麦芽糖
B. 改变外界温度,两种淀粉酶的最适pH都会发生改变
C. pH在4.5~5之间,低温条件适合α-淀粉酶的保存
D. 在人体的胃液中,β-淀粉酶的活性高于α-淀粉酶
31. 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至7.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
A. 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B. 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乳清蛋白、水
C. 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D. 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32. 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甲、乙两种酶,甲、乙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甲、乙两酶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 )
A. 蛋白质、RNA
B. RNA、蛋白质
C. 蛋白质、蛋白质
D. RNA、RNA
33.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如图是生物界中能量通货——ATP的循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图中“M”和“N”的元素与动植物体内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
B. 图中①过程发生的场所和催化的酶与②过程完全不相同
C. ATP中全部的特殊的化学键断裂后,形成的产物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磷酸
D. 代谢旺盛的细胞内ATP含量较多、代谢缓慢的细胞内ADP含量较多
34. 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B. ATP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可成为少数酶的基本组成单位
C. 酶和ATP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D.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利用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35. 科学家通过蛋白质工程制备了某种蛋白质,已知该蛋白质是由4条肽链和1个环肽构成使用蛋白酶将其彻底水解后可产生900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总数为920个,羧基总数为915个,则该蛋白质中的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分别至少有( )
A. 920个,934个 B. 916个,930个 C. 920个,930个 D. 900个,920个
36. 综合题
如图是几种生物或细胞的结构模式图,D代表口腔上皮细胞。请据图回答:([]内填图中的字母,横线上填文字)
(1)其中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 ______(填字母),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 ______。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__,能完成此生理过程是因为其细胞内含有 ______和 ______,属于 ______型生物。
(3)图中既属于生命系统的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的是 ______(填字母),它们在结构上不同于D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 ______。
37. 如图1为组成细胞的有机物及元素,已知A、B、C、D和E为生物大分子。图2为图1中某种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x、y代表的元素分别是 ______,图2是图1中 ______(填“A”、“B”、“C”、“D”、“E”)的部分结构。
(2)A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从a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
(3)B是 ______。
(4)D在化学组成上与E的不同是 ______。
38. 如图1、2分别是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注意:[]中填数字,_____上填文字)
(1)比较图1和图2中的细胞器,图2中不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若要分离细胞中的细胞器,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2)图1细胞中④主要由 ______组成。核膜的外膜通常与 ______膜相连。
(3)细胞内各细胞器之间彼此协调配合。图1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需要[⑥]______,内质网、[③]______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的配合完成。
39. 综合题
图1表示物质进出细胞膜的几种方式;图2表示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一段时间后,测得的培养液中各种离子(Mg2+、Ca2+、SiO44-)的浓度。
(1)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只能依靠胞吞和胞吐,这依赖于细胞膜具有 ______。
(2)在图1中的a~e五种过程中,代表主动运输的是 ______,能表示乙醇运输过程的是 ______,能表示K+从血浆进入红细胞的是 ______。
(3)从图2中可以看出,番茄生长过程中需求量最大的离子是 ______,水稻需求量最大的离子是 ______,说明不同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 ______。
40. 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如下探究实验:
1
2
3
4
5
6
7
8
Ⅰ.设置水浴缸温度/℃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Ⅱ.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10 mL,分别保温5min
Ⅲ.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 min
酶A
酶A
酶A
酶A
酶B
酶B
酶B
酶B
Ⅳ.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 min后迅速在每支试管中同时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测定每支试管中淀粉的剩余量。
实验结果:对各组淀粉剩余量进行检测后,结果如如图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______;试写出两个该实验的无关变量 ______、______。
(2)Ⅳ步骤保温5min后迅速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酶B在 ______℃条件时活性较高。从本实验结果还可以看出:
①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同种酶的活性可能 ______。②不同的酶,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活性 ______。
(4)若本实验操作步骤都正确,对实验结果检测后,发现都没有淀粉剩余量,实验失败,原因可能是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特点有关;请给出两种修正实验的合理化建议。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科学家维萨里和比夏,分别揭示了人体在器官和组织水平的结构,A正确;
B、列文虎克观察活细胞,但没有对细胞与生物体的关系进行科学归纳和概括,B错误;
C、施菜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施旺提出细胞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C正确;
D、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丰富和完善了细胞学说,D正确。
故选:B。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时间
科学家
重要发展
1543年
比利时的维萨里,法国的比夏
揭示了人体在组织和器官水平的结构
1665年
罗伯特•虎克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许多规则的“小室”并命名为细胞
17世纪
列文虎克
用显微镜发现了活细胞
19世纪
德国的施莱登、施旺
细胞是构成动植物提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者
1858年
德国的魏尔肖
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
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掌握不同科学家做出的贡献,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答案】C
【解析】解:A、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A正确;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性,B正确;
C、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错误;
D、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D正确。
故选:C。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性。因此,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及病毒、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3.【答案】D
【解析】解:A、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 病毒,其遗传物质为 RNA,只含有核糖一种五碳糖,A错误;
B、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由 RNA 和蛋白质构成,其组成元素中一定有 C、H、O、N、P,B错误;
C、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错误;
D、病毒外壳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使用酒精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D正确。
故选:D。
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本题考查了病毒的代谢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病毒和其它细胞生物的区别以及离开了寄主细胞就无生命活动的特性。
4.【答案】B
【解析】解:A、HIV病毒含有RNA,不含DNA,A错误;
B、HIV、大肠杆菌、人体肿瘤细胞都含有蛋白质,B正确;
C、HIV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错误;
D、HIV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含有核糖体,D错误。
故选:B。
HIV属于病毒,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人体肿瘤细胞属于真核生物。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本题考查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答案】C
【解析】解: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转换器小心缓慢转动,A错误;
B、如果视野较暗,可以调节反光镜使用凹面镜或较大的光圈使视野变亮,B错误;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体积或面积,C正确;
D、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范围变小、细胞变大、视野变暗,D错误。
故选:C。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及现象的观察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6.【答案】A
【解析】解:A、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A正确;
B、在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中,Fe的含量不是最少,,B错误;
C、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C错误;
D、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而Mg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A。
1、生物体总是和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归根结底是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取的。因此,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但是,细胞中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与无机自然界的大不相同。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其中有些含量多,有些含量很少。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本题考查元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A、新鲜茶叶化学元素含量的高低是O>C>N>H,A错误;
B、茶叶和人体所含的元素种类大体上是相同的,但含量是不大相同的,B正确;
C、晒干后的茶叶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不是无机盐,C错误;
D、鲜茶叶在晒干过程中首先失去的水是自由水,D错误。
故选:B。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要考试识记组成细胞元素的含量、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等知识,难度不大。
8.【答案】A
【解析】解:A、检测蛋白质,不要水浴加热,A错误;
B、在脂肪检测的实验中用到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B正确;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C正确;
D、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中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相同,都是0.1g/mL,CuSO4溶液质量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为0.01g/mL,D正确。
故选:A。
1、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2、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双缩脲试剂是由双缩脲试剂A(0.1g/mLNaOH溶液)和双缩脲试剂B(0.01g/mLCuSO4溶液)两种试剂组成。鉴定蛋白质的方法是: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NaOH溶液振荡摇匀,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然后再加入3~4滴CuSO4溶液,振荡摇匀后观察现象,不需要加热。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检测方法,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9.【答案】B
【解析】解:A、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A正确;
B、性激素属于脂质,B错误;
C、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C正确;
D、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主要是自由水,D正确。
故选:B。
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主要是自由水,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I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纤维素属于多糖,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糖类、脂质的分类和功能,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10.【答案】B
【解析】解:当植物由代谢的旺盛期进入休眠期时,结合水相对含量增多,自由水相对含量减少,故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通常会下降,植物体的抗逆性增加,新陈代谢降低,B正确;
故选:B。
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形式存在。结合水在细胞中含量较低,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休眠的种子、越冬的植物、生活在干旱条件下的植物,体内结合水的含量相对增多,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自由水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是良好的溶剂、能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也参与细胞中各种代谢作用。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中含量高。
本题考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答案】A
【解析】解:A、乳糖的水解产物是半乳糖和葡萄糖,蔗糖的水解产物是果糖和葡萄糖,故二者的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A正确;
B、淀粉、糖原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但麦芽糖属于二糖,B错误;
C、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砖红色沉淀,核糖是还原糖,但纤维素不是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错误;
D、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脂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有的还含有P和N,D错误。
故选:A。
1、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2、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本题考查糖的种类、组成和检测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属于基础题。
12.【答案】D
【解析】解:A、氨基酸总共21种,而其中只有8种是必需氨基酸,A错误;
B、高温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并不破坏蛋白质的肽键,B错误;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时不需要水浴加热,C错误;
D、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能发光的蛋白质,类似于示踪元素,可以标识生物体内蛋白质的位置,因此荧光蛋白质可作为标签蛋白,用于研究癌细胞的转移,D正确。
故选:D。
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适应机体的需要,必需由食物蛋白供给,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高温破坏了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本题考查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蛋白质变性、蛋白质鉴定等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3.【答案】D
【解析】解:A、氨基酸的不同种类取决于R基②④⑥,该化合物由3种氨基酸组成,A正确;
B、该多肽含有2个肽键,是由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三肽,B正确;
C、据图可知:该化合物中含1个游离的氨基(—NH2)和2个游离的羧基(—COOH),C正确;
D、该化合物中有2个肽键,因此,若彻底水解该化合物,共需要2个水分子,D错误。
故选:D。
分析题图:图中①为氨基,③⑤为肽键,②④⑥为R基团,⑦为羧基。该分子是含有2个肽键,是由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三肽,组成该多肽的3个氨基酸的R基团依次是—CH2CH2COOH、—CH3、—CH2SH。
本题考查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A、胆固醇的组成元素是C、H、O,与脂肪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A错误;
B、纤维素的组成元素是C、H、O,与脂肪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B错误;
C、胰岛素的组成元素有C、H、O、N等,而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可见不完全相同,C正确;
D、性激素的组成元素是C、H、O,与脂肪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C。
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及其元素组成,比较基础,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5.【答案】D
【解析】解:A、人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初步水解后能得到四种脱氧核苷酸,A错误;
B、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在DNA分子中含有A、T、G、C四种碱基,B错误;
C、肌肉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细胞质的线粒体中也有少量,C错误;
D、含有DNA的生物不一定含有RNA,如噬菌体等DNA病毒,D正确。
故选:D。
1、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碱基有A、T、G、C四种;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碱基有A、U、G、C四种。
3、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题考查核酸的种类、分布和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6.【答案】C
【解析】解:A、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他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大胆地提出了细胞膜模型的假说:所有的细胞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A 错误;
B、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 错误;
C、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荧光标记了蛋白质,可以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没有直接证明膜上的脂质能够运动,C 正确;
D、提取细胞膜中的脂质,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会铺展成单层,面积是细胞膜面积的两倍,说明细胞膜是有双层磷脂分子构成,D 错误。
故选:C。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
(2)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
(3)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2、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本题考查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的知识。意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答案】A
【解析】解:A、激素只有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该传递信息的过程具有特异性,A正确;
B、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细胞对物质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细胞,有些病毒、病菌也能侵入细胞,B错误;
C、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来实现,如高等植物相邻的细胞之间可以形成胞间连丝,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C错误;
D、参与细胞识别、信息交流有密切关系的糖被有的是糖脂,D错误。
故选:A。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分泌化学物质,通过组织液,作用于靶细胞。
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膜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明确图示信息交流方式为第一种,即信号细胞产生信号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
18.【答案】D
【解析】解:A、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时可以观察叶绿体形态、分布,不能计数,A错误;
B、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无叶绿体,B错误;
C、光学显微镜看不到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C错误;
D、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D正确。
故选:D。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本题考查观察叶绿体和胞质环流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行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9.【答案】D
【解析】解;A、分析题图可知,由于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蛋白质,分泌蛋白要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加工,因此放射性先在核糖体上出现,然后依次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图甲中的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A错误;
B、线粒体在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中与其它细胞结构没有结构上的直接联系,B错误;
C、在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并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膜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并与细胞膜融合,因此该过程中内质网膜减少,高尔基体膜不变,细胞膜增加,因此图乙中d是内质网膜,e是细胞膜,f是高尔基体膜,C错误;
D、该过程中合成的分泌蛋白靠囊泡运输,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D。
1、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被利用,然后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到达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为成熟的蛋白质,故图甲中a、b、c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小、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大,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图乙中曲线所代表的d、e、f结构依次为内质网膜、细胞膜、高尔基体膜。
本题的知识点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C
【解析】解:A、①为线粒体,不是所有生物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例如原核细胞就不含线粒体,A正确;
B、结构②中心体和结构④核糖体均不具有生物膜结构,B正确;
C、③为高尔基体,合成脂质的场所是内质网,C错误;
D、②表示中心体,含有中心体的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D正确。
故选:C。
分析题图:图中①为线粒体,②为中心体,③为高尔基体,④为核糖体。
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1.【答案】D
【解析】解:A、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A正确;
B、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B正确;
C、细胞膜等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正确;
D、细胞壁是全透性,不能作为边界,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D错误。
故选:D。
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
本题为综合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骨架这个概念如生物大分子的骨架、细胞的骨架以及细胞膜的骨架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难度适中。
22.【答案】C
【解析】解:A、模型要体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联系,A正确;
B、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B正确;
C、实物模型的制作要首先考虑是否真实,C错误;
D、生物学的一些微观结构可借助实物模型帮助理解,这样更加形象直观,D正确。
故选:C。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
(1)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2)概念模型 通过分析大量的具体形象,分类并揭示其共同本质,将其本质凝结在概念中,把各类对象的关系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述,用文字和符号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例如:用光合作用图解描述光合作用的主要反应过程,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
(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对研究对象的生命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如,数学方程式、关系式、曲线图和表格等来表达,从而依据现象作出判断和预测。例如:细菌繁殖N代以后的数量Nn=2n,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茎:矮茎=3:1”,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等。
本题考查生物模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模型的概念,掌握模型的种类;识记生物模型的种类及实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3.【答案】D
【解析】解:A、核膜为双层膜结构,4层磷脂分子,A错误;
B、NPC控制着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小分子不能通过NPC自由进出细胞核,B错误;
CD、NPC对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有选择性,如DNA不能出细胞核,C错误;D正确。
故选:D。
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
(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的结构组成,掌握各组成结构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4.【答案】B
【解析】解:A、图中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而根尖分生区细胞属于幼嫩的植物细胞,没有中央大液泡,A错误;
B、识图分析可知,AB段曲线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B正确;
C、a处状态表明细胞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中,或者可能发生质壁分离达到平衡的状态,而BD段只表示细胞处于质壁分离动态平衡状态,C错误;
D、EC段原生质体体积相对值又增大,说明细胞吸水,但不是细胞死亡,而是乙二醇进入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导致细胞吸水发生了自动复原的过程,细胞仍然具有选择通过性,D错误。
故选:B。
由图可知,某种植物细胞处于乙二醇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AE段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体体积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大;由于乙二醇溶液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不断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细胞吸水,EC段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及各自的特点,掌握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条件,再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各曲线代表的含义。
25.【答案】D
【解析】解:A、光敏蛋白ChR2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故合成ChR2的过程中有水产生,A正确:
B、绿藻细胞膜和线虫细胞膜属于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均为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
C、由题干可知,科研人员将从绿藻细胞膜中提取的ChR2导入线虫细胞的细胞膜上,蓝光照射时,大量阳离子会通过该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进而引起线虫肌肉强烈收缩。说明绿藻中ChR2接受光信号并能传递信息,引起相应细胞变化,因此该过程可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正确:
D、大量阳离子会通过该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不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D。
离子通道蛋白是膜蛋白其合成即运输过程类似于分泌蛋白。协助扩散为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蛋白运输。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中关键信息的提取,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6.【答案】D
【解析】解:A、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水分子运输,A错误;
B、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运输Na+和Cl-的载体蛋白,故氯化钠溶液中的Na+和Cl-能通过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B错误;
C、水分子可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和水通道蛋白进出红细胞,不消耗能量,C错误;
D、若向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外液溶液浓度增大,细胞失水,但由于细胞同时会吸收葡萄糖,故细胞可能会皱缩后再恢复原状,D正确。
故选:D。
人成熟的红细胞置于盛有0.9%氯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细胞形态没有发生改变,是由单位时间进出细胞的水分子数量相等,细胞即不失水,也不吸水。
本题以人的红细胞为素材,考查动物细胞的渗透作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了解渗透作用的条件的理解,理解水分子的运输方向,难度不大。
27.【答案】D
【解析】解:A、植物的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离子,A正确;
B、人体消化系统中消化酶的分泌到细胞外是胞吐,不需要载体,但需要能量,B正确;
C、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从周边环境中摄取食物通过胞吞完成,C正确;
D、海水鱼的鳃将体液中的盐排出体外,属于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D。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实际例子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也考查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8.【答案】C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①图表示影响因素为物质浓度,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②图表示影响因素为物质浓度和载体蛋白数量,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正确;
B、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协助,故②的P点后,运输速率不变的原因可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或能量供应不足,B正确;
C、图表示运输速率与能量无关,属于被动运输(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但不能表示主动运输,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④的P点后,运输速率不变的原因可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或能量供应不足,D正确。
故选:C。
据图分析:
①图表示影响因素为物质浓度,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②图表示影响因素为物质浓度和载体蛋白数量,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③图表示运输速率与能量无关,属于被动运输(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④表示影响因素为能量和载体蛋白,该物质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例和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9.【答案】D
【解析】解:A、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选用是试剂为过氧化氢与过氧化氢酶,因酸会催化淀粉水解,A错误;
B、若用淀粉和蔗糖来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蔗糖是否被水解应用斐林试剂检测,不能加碘液检测,B错误;
C、若用淀粉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条件,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检测,斐林试剂的使用需要改变实验温度,对实验有影响,C错误;
D、酶具有催化作用,无机催化剂也具有催化作用,酶的高效性是对比无机催化剂而言的,D正确。
故选:D。
本题是对探究酶的专一性、高效性、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思路及糖类的检测方法的考查,回忆探究酶的专一性、高效性、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思路及糖类的检测方法,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本题是对探究酶的专一性、高效性、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思路及糖类的检测方法的考查。
30.【答案】C
【解析】解:A、β-淀粉酶只能从淀粉的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即是获得的都是麦芽糖,得不到葡萄糖,A错误;
B、改变外界温度,两种淀粉酶的最适pH都不会发生改变,最适pH不受温度影响,B错误;
C、低温条件下酶的结构相对稳定,酶适合在零度低温和最适酸碱值条件下保存,α-淀粉酶的最适pH在4.5~5之间,C正确;
D、人体胃液的pH大约是1.5左右,由表格可知,β-淀粉酶最适pH为6,而α-淀粉酶为4.5~5左右,β-淀粉酶的活性低于α-淀粉酶,D错误。
故选:C。
1、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适宜的pH不同,β-淀粉酶最适pH为6,而α-淀粉酶为4.5~5左右;
2、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①低温时,酶分子活性受到抑制,但并未失活,若恢复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升至最高;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失活;②温度或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③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也不改变酶作用的最适pH。
本题结合数据表格,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31.【答案】B
【解析】解:唾液淀粉酶在pH=7.0,温度为37℃条件下可以保存活性,则容器中的淀粉会被分解为麦芽糖;而胃蛋白酶失活,乳清蛋白不能分解为多肽。故容器内剩余的物质还应该有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乳清蛋白、水,B正确。
故选:B。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本题的知识点是酶作用的专一性,pH对酶活性的影响,分析题干准确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对唾液淀粉酶与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的判断是解题的突破口,本题的难点在于两种酶与两种底物混合,酶的最适宜pH不同,且胃蛋白酶能对唾液淀粉酶进行水解,比较混乱,学生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32.【答案】B
【解析】解: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用蛋白酶处理甲、乙两种酶后,乙酶活性降低,甲酶活性不变,说明乙酶是蛋白质,甲酶可能是RNA(核酶)。
故选:B。
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比较基础,只要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及化学本质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3.【答案】C
【解析】解:A、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N核糖的组成元素为C、H、O,但M腺嘌呤中含有氮元素,A错误;
B、①ATP合成过程发生的场所与②ATP水解过程发生的场所可能相同,如原核细胞的①②过程均可发生在细胞质,B错误;
C、一个ATP分子中全部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一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两个游离的磷酸,C正确;
D、ATP是大多数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内的含量不多,代谢旺盛的细胞内通过ADP与ATP的快速转化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C。
分析题图:图中①过程为合成ATP的过程,消耗的能量1可来自光能或化学能;②过程为ATP的水解过程,释放的能量2来自高能磷酸键,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图中M为腺嘌呤,N为核糖。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ATP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ATP的结构特点,掌握ATP与RNA之间的关系;识记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4.【答案】B
【解析】解:A、细胞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的,吸能反应总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总与ATP的合成相联系,A错误;
B、ATP脱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变成了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而少数酶的本质是RNA,B正确;
C、酶和ATP都可以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发挥作用,C错误;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不能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B。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ATP的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所以称之为三磷酸腺苷。对于所有的生物来讲,几乎所有的细胞都是有ATP来直接供能的,因此ATP被称为细胞内流通的能量货币。
本题考查酶和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5.【答案】A
【解析】解:由4条肽链和1个环肽构成使用蛋白酶将其彻底水解后可产生900个氨基酸可知,总共900个氨基酸,总共含有920个氨基和915个羧基可知,位于R基中的氨基有20个,位于R基中的羧基有15个;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所以有896个肽键;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中的氨基数,所以N原子有920个;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2×R基中的羧基数,所以O原子有934个。
故选:A。
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
(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4)每个肽键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含有2个氧原子),因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
(5)每个肽键中含有一个氮原子,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含有1个N原子),因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同时,掌握其结构特点;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36.【答案】C 无细胞结构 B 蓝细菌 叶绿素 藻蓝素 自养 A和B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解析】解:(1)图中C没有细胞结构,属于病毒;病毒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生物的显著特点是无细胞结构。
(2)图中B蓝细菌含有光合色素(叶绿素和藻蓝素)和酶,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
(3)图中A、B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D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均有细胞质(核糖体)、细胞膜和DNA,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故答案为:
(1)C 无细胞结构
(2)B蓝细菌 叶绿素 藻蓝素 自养
(3)A和B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分析题图:A是大肠杆菌细胞,属于原核生物;B是蓝细菌细胞,属于原核生物;C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D是动物细胞,属于真核细胞。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7.【答案】N、P A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 多糖 五碳糖(DNA是脱氧核糖、RNA是核糖)含氮碱基(DNA中有胸腺嘧啶、RNA中有尿嘧啶)
【解析】解:(1)图1中的x、y代表的元素分别是N、P,图2是图1中A蛋白质的部分结构,它是由5种6个氨基酸连接而成。
(2)A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从a氨基酸角度分析,其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3)B是多糖,其在动物细胞中为糖原,所起的作用是储存能量。
(4)D在化学组成上与E的不同是:五碳糖不同(DNA是脱氧核糖、RNA是核糖)、含氮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有胸腺嘧啶、RNA中有尿嘧啶)。
故答案为:
(1)N、P;A
(2)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
(3)多糖
(4)五碳糖(DNA是脱氧核糖、RNA是核糖)含氮碱基(DNA中有胸腺嘧啶、RNA中有尿嘧啶)
分析题图:图1为组成细胞的有机物及元素,已知A、B、C、D和E为生物大分子,D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DNA;E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是RNA,所以C是核酸;小分子c是核苷酸,核苷酸由C、H、O、N、P组成。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所以x是N,y是P;A是蛋白质,小分子a是氨基酸;糖类是由C、H、O组成,所以B是多糖,小分子b是葡萄糖。
本题结合组成细胞的有机物及元素的概念图,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和作用,明确蛋白质的结构和多样性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38.【答案】⑤ 中心体 差速离心法 DNA和蛋白质 内质网 核糖体 高尔基体
【解析】解:(1)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中,图2是高等植物细胞,不具有的细胞器是⑤中心体;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度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
(2)图1细胞中④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还含有少量的RNA;核膜的外膜通常与内质网膜相连。
(3)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需要⑥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内质网(加工、运输)、③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线粒体(提供能量)等细胞器的配合。
故答案为:
(1)⑤中心体 差速离心法
(2)DNA和蛋白质 内质网
(3)核糖体 高尔基体
图1中①是细胞膜,②是线粒体,③是高尔基体,④是染色质,⑤是中心体,⑥是核糖体,⑦是细胞核,⑧是核仁,⑨是内质网,⑩是液泡,⑪是叶绿体,⑫是细胞壁。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及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39.【答案】一定的流动性 a、e b a Ca2+ SiO44- 选择性
【解析】解:(1)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主要是由膜上的蛋白质承担,胞吞和胞吐的结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
(2)a、e代表主动运输,需要能量,需要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e表示运出细胞;乙醇是自由扩散进出细胞,b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K+从血浆进入红细胞是主动运输,从图中可以看出为a。
(3)由图例分析可知,水稻吸收的SiO44-多,对Ca2+、M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的Ca2+和Mg2+较多,对SiO44-吸收量少,其中番茄对Ca2+吸收量最大.说明不同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这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有关。
故答案为:
(1)一定的流动性
(2)a、e;b;a
(3)Ca2+;SiO44-;选择性
图1中,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D表示糖蛋白(膜外);a、e代表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e表示运出细胞;b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c、d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
图2中,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比吸收Ca2+、Mg2+多,造成培养液中Ca2+、Mg2+浓度上升;番茄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比吸收Si4+多,造成培养液中Si4+浓度上升。
有糖蛋白的一侧为细胞膜外侧。
本题以植物吸收矿质离子为核心命题点,考查了植物水分代谢、矿质代谢的内容,还综合了载体、细胞膜、细胞呼吸等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对直方图的识图能力。
40.【答案】淀粉剩余量 反应时间 淀粉的用量 使酶瞬间失活,以控制反应时间相等 40 相同或不同 不同 适当缩短反应时间、增加淀粉溶液的用量、提高淀粉溶液的浓度、适当稀释淀粉酶
【解析】解:(1)自变量是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量,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本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即酶的种类和温度;因变量为淀粉剩余量;无关变量包括溶液的量、反应时间、pH等。
(2)步骤保温5 min后迅速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的目的是:使酶瞬间失活,以控制反应时间相等。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酶B在40℃条件时活性较高。从本实验结果还可以看出:
①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同种酶的活性可能相同或不同。
②不同的酶,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活性不同。
(4)若本实验操作步骤都正确,对实验结果检测后,发现都没有淀粉剩余量,实验失败,原因可能是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特点有关;适当缩短反应时间、增加淀粉溶液的用量、提高淀粉溶液的浓度、适当稀释淀粉酶。
故答案为:
(1)淀粉剩余量 反应时间 淀粉的用量
(2)使酶瞬间失活,以控制反应时间相等
(3)40 相同或不同 不同
(4)适当缩短反应时间、增加淀粉溶液的用量、提高淀粉溶液的浓度、适当稀释淀粉酶
酶能够催化化学反应的原因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温度、pH等。生物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是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等。
本题综合考查了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精炼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长寿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育才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2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正在我国流行的新冠病毒BF, 下列有关细胞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