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1. 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下列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
A. 粗盐 B. 金属镁 C. 烧碱 D. 氯气
2.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硫酸属于酸 B. 乙醇属于有机物
C. 纯碱属于盐 D. 氢氧化钠溶液属于电解质
3. 下列关于氯的单质及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Cl2是黄绿色气体 B. Cl2在化学反应中能表现还原性
C. 加热能使次氯酸发生分解 D. 氯水和液氯的成分相同
4. 1991年,我国化学家张青莲用同位素质谱法准确测得铟元素(In)的原子量为114.818±0.003,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新标准。已知I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5周期ⅢA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In的金属性强于Al B. I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 In为过渡元素 D. In的最高价为+3价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中存在单质形式的钠元素
B. 实验室中,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中
C. 四氧化三铁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颜料
D. 工业炼铁的原理是将铁元素从矿石中氧化出来
6. 关于如图所示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比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 B. 乙中n(K+)=0.001mol
C. 乙比甲中KCl的溶解度大 D. 乙中c(Cl−)=0.1mol⋅L−1
7. 下列金属氯化物可由相应金属单质与稀盐酸反应得到的是( )
A. CuCl2 B. FeCl3 C. FeCl2 D. AgCl
8.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当反应条件(温度、用量、浓度等)改变时,不会引起产物改变的是( )
A. Al和NaOH溶液 B. Na和O2 C. Na2CO3和盐酸 D. Fe和O2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H4的摩尔质量是16
B.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C. 25℃和101kPa时,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1
D. 1mol固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粒子之间的距离
10.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制备胶体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制备方法属于物理方法
B. 烧杯中液体的颜色逐渐变浅
C. 可用丁达尔效应判断是否制得胶体
D. 加热能促使该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减小
11.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图,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
A. CH4+2O2−点燃CO2+2H2O
B. 2H2O−通电2H2↑+O2↑
C. 4Fe(OH)2+O2+2H2O=4Fe(OH)3
D. Fe+Cu2+=Fe2++Cu
12. 下列关于钠与水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从元素化合价及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反应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只能是氢气
B. 钠块熔化成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且该反应放热
C. 将酚酞溶液滴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产物有碱性物质生成
D. 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H2O=Na++OH−+H2↑
13. 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
B. 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K>Na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LiOH
14. 下列试剂发生变质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 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
B. 打磨过的铁片露置在潮湿空气中
C. 硫酸亚铁溶液露置在空气中
D. 新制氯水保存在无色的试剂瓶中
15. 下列关于FeCl2和FeCl3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二者溶液的相互转化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B. 将铁粉加入氯水中,最终只能得到FeCl3溶液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作为鉴别二者溶液的试剂
D. 分别向盛有FeCl2溶液和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最终可得相同物质
16. 下列方程式不能准确解释相应物质用途的是( )
A. 用过氧化钠将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
B. 用小苏打可以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不适:CO32−+2H+=H2O+CO2↑
C. 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层:Fe2O3+6H+=2Fe3++3H2O
D. 用氯化铁溶液做腐蚀液制印刷电路板:2Fe3++Cu=2Fe2++Cu2+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gO3中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
B. 标准状况下,18gH2O的体积约为22.4L
C. 标准状况下,30mLO2和20mLO3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1
D. 1mol不同的卤素单质做氧化剂时,所得到的电子均为1mol
18. 通常利用反应:Mn2++PbO2+H+→MnO4−+Pb2++H2O定性检验Mn2+,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Mn2+被氧化
B. 每消耗1molPbO2,转移2mole−
C. MnO4−和Pb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D. 在该反应的条件下,氧化性:PbO2>MnO4−
19. 由等质量的石灰石制备碳酸钙的两种实验方案如图(部分反应物或反应条件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两方案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 X可以是Na2CO3
C. ④的离子方程式是CO32−+2H+=CO2↑+H2O
D. 若每一步均完全转化,则方案乙一定比方案甲的二氧化碳排放少
20. 有人提出溶液的浓度可用“质量摩尔浓度”(即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配制一定质量摩尔浓度的溶液时,必须用到容量瓶
B. 将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换算为其质量分数时,必须已知该溶液的密度
C. 对于一种稀溶液(密度按1g⋅mL−1计),其质量摩尔浓度(mol⋅kg−1)与物质的量浓度(mol⋅L−1)在数值上相等
D. 分别取质量摩尔浓度相等的盐酸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一定恰好发生反应
21. 如表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短周期,请参照元素①∼⑦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如表中画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______。
(2)①有3种常见的核素,它们互称为 ______。
(3)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_____(填周期序数与族序数)。
(4)②、③、④的气态氢化物中,热稳定性最强的是 ______(填氢化物的分子式)。
(5)⑤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______。
(6)①∼⑦中,元素最高化合价的数值最大的是 ______(填元素符号)。
(7)⑤、⑥、⑦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均可发生复分解反应。
①由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上述反应的发生是由于 ______。
②写出上述反应中任意一个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2. 碘(I)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ⅦA族,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1)53131I可用于治疗甲亢。 53131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______。
(2)①碘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元素的弱,其原因是由于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______逐渐增大,______能力逐渐减弱。
②下列事实能够用“碘的非金属性比氯的弱”来解释的是 ______(填序号)。
a.碘单质的熔点高于氯单质
b.高氯酸的酸性强于高碘酸
c.Cl2与H2的化合比I2与H2的化合更容易
(3)氢碘酸是HI的水溶液,是一种酸性比盐酸强的酸。
资料:i.盐酸和氢碘酸均可使氢氧化铁溶解,后者得到的产物中含有I2。
ii.KI溶液不能溶解氢氧化铁,KI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产物中含有I2。
①盐酸与氢氧化铁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OH)3+3H+=Fe3++3H2O;氢碘酸与氢氧化铁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②结合上述资料,由物质性质解释①中两反应的异同:______。
23. (1)某同学在实验室中配制100mL1.00mol⋅L−1NaCl溶液。
①需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是 ______g。
②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需用到玻璃棒。玻璃棒在实验过程中的用途有 ______。
(2)如图表示NaCl在水中溶解过程的微观状态示意图。
①甲、乙、丙按发生的先后,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______。
②图中的微粒“”表示 ______(填微粒符号),判断依据是 ______。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填序号)。
a.NaCl固体不导电,是由于固体中不存在离子
b.NaCl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电离
c.NaCl溶液能导电,是由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3)测定某NaCl溶液的浓度:取xmL待测NaCl溶液,逐滴滴入0.1mol⋅L−1AgNO3溶液,当恰好沉淀时,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是ymL。
①上述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②待测液中c(Cl−)=______mol⋅L−1。
24. 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氯气及探究氯气的性质。
资料:I2遇淀粉溶液变蓝,利用此现象可检验溶液中的I2。
(1)Ⅰ中制备氯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2)Ⅱ的目的是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则瓶中盛放的试剂是 ______。
(3)利用Ⅲ、Ⅳ装置探究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
①实验前,向Ⅲ、Ⅳ中均放入干燥的蓝色石蕊纸花,并向 ______中滴少量水将纸花润湿。
②实验时,根据Ⅲ中的纸花不变色及 ______现象,甲同学得出初步结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及漂白性的物质。
③同学们分析后,认为用该实验装置不能得出“氯气与水反应有酸性物质生成”的结论,理由是 ______。
(4)利用装置Ⅴ探究Cl2的氧化性。Ⅴ中盛有FeI2溶液,随Cl2通入,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为棕黄色。为进一步验证FeI2被Cl2氧化后所得的产物,实验方案如下:分别取少量Ⅴ中反应后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______。
25. 某碳酸钠(Na2CO3)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NaHCO3杂质。小组同学用不同的方案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纯度。
已知:碳酸钠的纯度=m(碳酸钠)m(样品)×100%。
(1)方案1:
①操作x的名称是 ______。
②溶液B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 ______。
③该方案中,需测量的物理量有 ______。
(2)方案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测量样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纯度。
①样品中的NaHCO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②将虚线框中的装置补充完整______。
③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B中试剂的选择依据是 ______。
(3)方案3:称量mg样品,并使其充分加热,冷却至室温,再称量固体质量为n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纯度=______(用代数式表示)。[已知:M(Na2CO3)=106g⋅mol−1,M(NaHCO3)=84g⋅mol−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海水中含有钠离子、氯离子、镁离子,则蒸发可以从海水中得到粗盐,属于物理变化,电解熔融氯化镁获得金属镁,氯碱工业得到烧碱、氯气,均为化学变化,
故选:A。
海水中含有钠离子、氯离子、镁离子,海水蒸发得到粗盐属于物理变化。
本题考查海水的综合利用和开发,侧重考查学生物质之间转化的掌握情况,试题比较简单。
2.【答案】D
【解析】解:A.硫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故A正确;
B.乙醇是含氧衍生物,属于有机物,故B正确;
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属于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D。
A.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
B.一般含碳的化合物为有机物,不包括CO、CO2和碳酸盐等;
C.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
D.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
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物质分类的分析判断,注意概念实质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D
【解析】解:A.依据氯气的物理性质可知,氯气是黄绿色的有毒气体,故A正确;
B.氯气与水反应即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能表现还原性,故B正确;
C.加热能使次氯酸发生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2HClO−△2HCl+O2↑,故C正确;
D.氯气的水溶液是氯水,属于混合物,液氯的成分是氯气,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氯气的颜色进行分析判断;
B.氯气与水反应即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C.加热能使次氯酸发生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
D.氯气的水溶液是氯水。
本题考查氯气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氯气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液氯和氯水成分的区别,为易错点。
4.【答案】C
【解析】解:A.In与Al同主族,且金属性较Al强,故A正确;
B.In位于周期表第五周期ⅢA族,I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
C.In位于周期表第五周期ⅢA族,属于主族元素,不属于过渡元素,故C错误;
D.I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In的最高正化合价为+3,故D正确;
故选:C。
In是49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In位于周期表第五周期ⅢA族,属于主族元素,属于长周期元素,金属性较强,其最高正化合价为+3,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过渡元素、长周期等概念的理解,注意会推导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5.【答案】B
【解析】解:A.在空气中,钠单质能与O2、H2O等发生反应,单质钠不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故A错误;
B.Na易与水、氧气反应,应隔绝空气保存,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与煤油不反应,则少量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中,故B正确;
C.四氧化三铁呈黑色,氧化铁呈红色,常用作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颜料,故C错误;
D.工业炼铁的原理是利用焦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故D错误;
故选:B。
A.在空气中,钠单质能与O2、H2O等发生反应;
B.Na易与水、氧气反应,应隔绝空气保存,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与煤油不反应;
C.四氧化三铁呈黑色;
D.工业炼铁的原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
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双基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主要把握物质的性质与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B
【解析】解:A.甲→乙过程,加水稀释,溶剂水变多,KCl溶液浓度变小,质量分数变小,甲比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故A错误;
B.加水稀释,溶质的量不变,乙中n(K+)等于甲中n(K+)=0.01L×0.1mol/L=0.001mol,故B正确;
C.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C错误;
D.10mL0.1mol/LKCl溶液加入稀释到100mL,KCl浓度变为0.01mol/L,乙中c(Cl−)=0.01mol⋅L−1,故D错误;
故选:B。
10mL0.1mol/LKCl溶液加入稀释到100mL,KCl浓度变为0.01mol/L,根据稀释定律来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注意在溶液稀释时,体积变大,浓度变小,但物质的量不变,题目难度较小。
7.【答案】C
【解析】解:A.Cu与盐酸不反应,故A错误;
B.Fe为变价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故B错误;
C.Fe为变价金属,盐酸具有弱氧化性,二者反应生成FeCl2,故C正确;
D.Ag与盐酸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与盐酸反应,且盐酸具有弱氧化性,与变价活泼金属反应时生成低价金属氯化物,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金属的活泼性、金属与盐酸反应的规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Cu、Ag与盐酸不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A
【解析】解:A.Al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当反应条件(温度、用量、浓度等)改变时,不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故A正确;
B.常温下生成氧化钠,点燃或加热生成过氧化钠,4Na+O2=2Na2O、2Na+O2−△Na2O2,反应温度不同其产物不同,故B错误;
C.Na2CO3和HCl反应,当把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继续滴加会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当把碳酸钠滴入盐酸中,开始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故C错误;
D.Fe和O2常温下生成铁锈,点燃时生成四氧化三铁,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A.Al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B.钠和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C.Na2CO3和HCl 反应产物与盐酸用量有关,盐酸少量生成碳酸氢钠,盐酸过量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
D.Fe和O2常温下生成铁锈,点燃时生成四氧化三铁。
本题考查了反应条件和反应物量的多少对反应产物的影响,主要考查钠及其化合物的典型反应。
9.【答案】C
【解析】解:A.CH4的摩尔质量是16g/mol,故A错误;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故B错误;
C.升高温度,气体体积增大,25℃和101kPa时,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1,故C正确;
D.1mol固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粒子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C。
A.摩尔质量是以g/mol为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C.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升高温度气体体积增大;
D.气体体积取决于微粒之间距离,固体体积取决于微粒大小。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概念理解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0.【答案】C
【解析】解:A.该制备方法有氢氧化铁生成,属于化学方法,故A错误;
B.烧杯中液体逐渐变为红褐色胶体,故B错误;
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可用丁达尔效应判断是否制得胶体,故C正确;
D.加热可使胶体聚沉,加热能促使该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A.该制备方法有氢氧化铁生成;
B.烧杯中液体逐渐变为红褐色胶体;
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加热可使胶体聚沉。
本题考查胶体的制备,侧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比较简单。
11.【答案】A
【解析】解:A.CH4+2O2−点燃CO2+2H2O不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不是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符合,故A正确;
B.2H2O−通电2H2↑+O2↑属于分解反应,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符合,故B错误;
C.4Fe(OH)2+O2+2H2O=4Fe(OH)3属于化合反应,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符合,故C错误;
D.Fe+Cu2+=Fe2++Cu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故D错误;
故选:A。
由图中的阴影可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不是置换反应,但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中一定有电子转移,其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反应类型,明确图中的阴影表示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悉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12.【答案】D
【解析】解:A.钠与水反应中,钠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反应中只能是氢元素得到电子,产生的无色气体只能是氢气,故A正确;
B.将金属钠投入冷水中,钠熔化成小球,说明钠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且钠的熔点低,故B正确;
C.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变红,故C正确;
D.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a+2H2O=2Na++2OH−+H2↑,故D错误;
故选:D。
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而且钠的熔点较低,反应生成大量的气体推动钠小球四处游动,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以此分析。
本题考查金属及化合物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3.【答案】D
【解析】解:A.碱金属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在反应中常作还原剂,故A正确;
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金属性:K>Na,所以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K>Na,故B正确;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K>Li,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LiOH
故选:D。
A.碱金属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
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D.Li在空气中燃烧只有Li2O生成。
本题考查碱金属的性质,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及差异性是解本题关键,知道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4.【答案】A
【解析】解:A.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打磨过的铁片露置在潮湿空气中会生锈,生锈是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铁元素化合价升高、存在化合价升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硫酸亚铁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亚铁离子会被氧气氧化,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新制氯水保存在无色的试剂瓶中,会发生分解生成氧气和HCl,氯元素和氧元素化合价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发生的化学反应中,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升降,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注意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的关键,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
15.【答案】B
【解析】解:A.向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生成FeCl3;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铁生成FeCl2,都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将铁粉加入氯水中,当铁粉过量时,最终得到FeCl2溶液;故B错误;
C.FeCl2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使溶液褪色;FeCl3不与高锰酸钾反应;故C正确;
D.二价铁不稳定,可被氧化为三价铁;分别向盛有FeCl2溶液和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均可能得到氢氧化铁,故D正确;
故选:B。
A.向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生成FeCl3;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铁生成FeCl2;
B.当铁粉过量时,最终得到FeCl2溶液;
C.FeCl2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FeCl3不与高锰酸钾反应;
D.二价铁不稳定,可被氧化为三价铁。
本题考查铁离子和亚铁离子,侧重考查学生含铁物质性质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16.【答案】B
【解析】解:A.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可作制氧剂,反应为2Na2O2+2CO2=2Na2CO3+O2,故A正确;
B.小苏打是NaHCO3的俗名,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不适的反应为HCO3−+H+=H2O+CO2↑,故B错误;
C.稀盐酸具有酸的通性,氧化铁是碱性氧化物,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为Fe2O3+6H+=2Fe3++3H2O,故C正确;
D.氯化铁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反应为2Fe3++Cu=2Fe2++Cu2+,故D正确;
故选:B。
A.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
B.小苏打的成分是NaHCO3,不是Na2CO3;
C.稀盐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D.氯化铁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于铜反应生成可溶性氯化铜。
本题考查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把握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规则为解答的关键,侧重运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掌握物质组成与其俗名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
17.【答案】A
【解析】解:A.16gO3中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6g48g/mol×3=1mol,故A正确;
B.标况下,水不是气体,无法使用22.4L/mol计算体积,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30mLO2和20mLO3所含分子个数比为30mL:20mL=3:2,故C错误;
D.1mol不同的卤素单质做氧化剂时,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所得到的电子均为2mol,故D错误;
故选:A。
A.结合公式nmM分析;
B.22.4L/mol使用条件为标况下的气体;
C.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之比;
D.1mol卤单质能得2mol电子。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题目难度中等,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转化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C
【解析】解:A.M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则Mn2+被氧化,故A正确;
B.Pb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2价,则每消耗1molPbO2,转移2mole−,故B正确;
C.Mn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7价、Pb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2价,由得失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可知,MnO4−和Pb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故C错误;
D.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该反应的条件下,氧化性:PbO2>MnO4−,故D正确;
故选:C。
A.M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B.Pb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2价;
C.Mn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7价、Pb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2价,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计算;
D.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基本概念、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守恒法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9.【答案】B
【解析】解:A.上述两方案中各反应不存在化合价变化,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根据分析,X可以是Na2CO3,故B正确;
C.④的离子方程式是CaCO3+2H+=Ca2++CO2↑+H2O,故C错误;
D.若每一步均完全转化,根据元素守恒,方案乙和方案甲二氧化碳排放一样多,故D错误;
故选:B。
方案甲: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
方案乙:石灰石和盐酸(或其他强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流程中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与实验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
20.【答案】C
【解析】解:A.配制一定质量摩尔浓度的溶液时,可用天平称量一定物质的量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不需用到容量瓶,故A错误;
B.已知质量摩尔浓度时,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物质的量,通过公式m=nM计算溶质质量,即可计算质量分数,不需该溶液的密度,故B错误;
C.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时,对于一种稀溶液(密度按1g⋅mL−1计),其质量摩尔浓度为1mol⋅L−1×1g⋅mL−1×1000mL/L×10−3g/kg=1mol⋅kg−1,故C正确;
D.HCl和NaOH的摩尔质量不同,故质量摩尔浓度相等的盐酸和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等,等体积时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不等,不能恰好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A.质量摩尔浓度只需知道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质量即可配制;
B.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比上溶液质量;
C.结合公式m=ρV分析;
D.质量摩尔浓度相等的盐酸和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等。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题目难度中等,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转化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 同位素 第二周期,第ⅤAH2O Cl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了水 H++OH−=H2O
【解析】解:(1)表中画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为,
故答案为:;
(2)①有3种常见的核素,为氕、氘、氚,它们互称为氢元素的同位素,
故答案为:同位素;
(3)③为N元素,核电荷数为7,最无耻电子数为5,互为两个电子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ⅤA族,
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ⅤA;
(4)②、③、④非金属性,C
(5)⑤为Na元素,原子互为电子层数3个,最外层电子数为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故答案为:;
(6)①∼⑦中,F无最高正价,元素最高化合价的数值最大的是:Cl,最高价为+7价,
故答案为:Cl;
(7)①⑤、⑥、⑦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HClO4,由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上述反应的发生是由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了水,
故答案为:酸碱中和反应生成了水;
②上述反应中NaOH和HClO4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高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故答案为:H++OH−=H2O。
如表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短周期,结合周期表结构分析判断,①为H元素,②为C元素,③为N元素,④为O元素,⑤为Na元素,⑥为Al元素,⑦为Cl元素,
(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位于B∼Al、Si∼Ge、As∼Sb、Te∼Po之间;
(2)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
(3)主族元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无耻电子数;
(4)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稳定性越强;
(5)⑤为Na元素,原子互为电子层数3个,最外层电子数为1;
(6)①∼⑦中,F无最高正价,元素最高化合价的数值最大的是氯元素;
(7)⑤、⑥、⑦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HClO4,两两之间均可发生复分解反应,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本题考查了位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熟练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22.【答案】78 原子半径 得电子 bc2Fe(OH)3+6H++2I−=2Fe2++6H2O+2I2 I−的还原性大于Cl−,Fe3+能氧化I−,所以氢碘酸与氢氧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1)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53131I的质量数是131,质子数为53,核内中子数为131−53=78,
故答案为:78;
(2)①碘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元素的弱,其原因是由于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故答案为:原子半径;得电子;
②a.单质的熔沸点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无关,碘单质的熔点高于氯单质与碘的非金属性比氯的弱无关,故a错误;
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高氯酸的酸性强于高碘酸,说明碘的非金属性比氯的弱,故b正确;
c.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电子越易与氢气化合,Cl2与H2的化合比I2与H2的化合更容易,说明碘的非金属性比氯的弱,故c正确;
故答案为:bc;
(3)①Fe3+能氧化I−,氢碘酸与氢氧化铁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OH)3+6H++2I−=2Fe2++6H2O+2I2,
故答案为:2Fe(OH)3+6H++2I−=2Fe2++6H2O+2I2;
②I−的还原性大于Cl−,Fe3+能氧化I−,所以氢碘酸与氢氧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I−的还原性大于Cl−,Fe3+能氧化I−,所以氢碘酸与氢氧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①由于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②a.单质的熔沸点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无关;
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c.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电子越易与氢气化合;
(3)①Fe3+能氧化I−;
②I−的还原性大于Cl−,Fe3+能氧化I−。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侧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23.【答案】5.9搅拌、引流 乙丙甲 Cl− 氯离子半径大于钠离子半径 cCl−+Ag+=AgCl↓0.1yx
【解析】解:(1)①100mL1.00mol⋅L−1NaCl溶液中n(NaCl)=cV=0.1L×1.00mol/L=0.1mol,m(NaOH)=nM=0.1mol×58.5g/mol=5.85g≈5.9g,
故答案为:5.9;
②配制NaCl溶液时需要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移液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
故答案为:搅拌、引流;
(2)①NaCl在水中溶解过程为:加入NaCl固体、固体沉入水中→水分子和NaCl固体的作用→相互扩散形成水合离子,则甲、乙、丙按发生的先后正确排列顺序为乙丙甲,
故答案为:乙丙甲;
②氯离子半径大于钠离子半径,则图中的微粒“”表示Cl−,并且水合氯离子周围有6个水分子,水合钠离子周围有5个水分子等,
故答案为:Cl−;氯离子半径大于钠离子半径;
③a.NaCl是离子化合物,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NaCl固体不导电是由于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故a错误;
b.电离是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与外加电场的作用无关,故b错误;
c.NaCl溶液能导电,是由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形成闭合回路,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3)①NaCl与Ag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和NaNO3,离子反应为Cl−+Ag+=AgCl↓,
故答案为:Cl−+Ag+=AgCl↓;
②反应为Cl−+Ag+=AgCl↓,n(NaCl)=n(AgNO3),即x×10−3L×c(Cl−)=y×10−3L×0.1mol⋅L−1,解得c(Cl−)=0.1yxmol/L,
故答案为:0.1yx。
(1)①根据n=cV和m=nM计算称取NaCl固体的质量;
②配制NaCl溶液时需要用玻璃棒搅拌,移液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
(2)①NaCl在水中溶解过程为:加入NaCl固体、固体沉入水中→水分子和NaCl固体的作用→相互扩散形成水合离子;
②氯离子带负电、钠离带正电,并且氯离子半径大于钠离子半径;
③a.NaCl固体不导电,是由于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b.NaCl电离与外加电场的作用无关;
c.NaCl溶液能导电,是由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3)①NaCl与Ag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和NaNO3;
②由反应可知,n(NaCl)=n(AgNO3),即n(Cl−)=n(AgNO3),结合n=cV计算待测液中c(Cl−)。
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电解质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知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把握电解质的电离、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溶液的配制操作及仪器的使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24.【答案】4HCl(浓)+MnO2−△MnCl2+Cl2↑+2H2O浓硫酸 ⅣⅣ中湿润的湿润的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 第一支试管滴加淀粉溶液、振荡,第二支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振荡,若第一支试管溶液变蓝色,第二支试管无现象,说明氧化产物为l2,若第一支试管溶液变蓝色,第二支试管溶液呈红色,说明氧化产物为l2、FeCl3
【解析】解:(1)装置Ⅰ中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l2、MnCl2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4HCl(浓)+MnO2−△nMCl2+Cl2↑+2H2O,
故答案为:4HCl(浓)+MnO2−△MnCl2+Cl2↑+2H2O;
(2)Ⅱ的目的是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干燥氯气,则瓶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浓硫酸,
故答案为:浓硫酸;
(3)①实验前向Ⅲ、Ⅳ中均放入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并向Ⅳ中滴少量水将纸花润湿,用于验证氯气无漂白性,氯水具有漂白性,
故答案为:Ⅳ;
②实验时,根据Ⅲ中的纸花不变色及Ⅳ中湿润的湿润的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现象,甲同学得出初步结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及漂白性的物质,
故答案为:Ⅳ中湿润的湿润的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③同学们分析后,认为用该实验装置不能得出“氯气与水反应有酸性物质生成”的结论,理由是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
故答案为: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
(4)利用装置Ⅴ探究Cl2的氧化性,Ⅴ中盛有Fel2溶液,随Cl2通入,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为棕黄色,由于还原性:I−>Fe2+,则氧化产物有:l2或l2、FeCl3,为进一步验证Fel2被Cl2氧化后所得的产物,实验方案如下:分别取少量Ⅴ中反应后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第一支试管滴加淀粉溶液、振荡,第二支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振荡,若第一支试管溶液变蓝色,第二支试管无现象,说明氧化产物为l2,若第一支试管溶液变蓝色,第二支试管溶液呈红色,说明氧化产物为l2、FeCl3,
故答案为:第一支试管滴加淀粉溶液、振荡,第二支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振荡,若第一支试管溶液变蓝色,第二支试管无现象,说明氧化产物为l2,若第一支试管溶液变蓝色,第二支试管溶液呈红色,说明氧化产物为l2、FeCl3。
装置Ⅰ中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反应为4HCl(浓)+MnO2−△MnCl2+Cl2↑+2H2O,装置Ⅱ中盛装浓硫酸,用于干燥Cl2,干燥Cl2没有漂白性,不能使有色物质褪色,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与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则装置Ⅲ、Ⅳ中均放入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用于检验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与次氯酸,Ⅴ中盛有FeI2溶液、属于还原性试剂,用于检测Cl2的氧化性,最后尾气处理,防止污染,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氯气实验室制备与性质实验,侧重考查实验能力和运用能力,把握氯气的制备方法、气体净化、氯水的成分及性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25.【答案】过滤 Na+及Ca2+ 反应前m(样品)及反应后m(CaCO3)HCO3−+H+=H2O+CO2↑ 尽可能不溶解CO2 84n−53m31m×100%
【解析】解:(1)①某碳酸钠(Na2CO3)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NaHCO3杂质,加水溶解的到溶液Na2CO3及NaHCO3,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则碳酸钠转化为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操作X是过滤,
故答案为:过滤;
②溶液B含有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及少量氢氧化钙,故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Na+及Ca2+,
故答案为:Na+及Ca2+;
③沉淀C为碳酸钙沉淀,经过洗涤干燥,得到固体D为碳酸钙;根据样品纯度m(碳酸钠)m(样品)×100%,由此需测量的物理量是反应前m(样品)及反应后m(CaCO3),再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关系计算出m(Na2CO3),
故答案为:反应前m(样品)及反应后m(CaCO3);
(2)①NaH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和硫酸钠,离子方程式是:HCO3−+H+=H2O+CO2↑,
故答案为:HCO3−+H+=H2O+CO2↑;
②该装置的目的是通过测量样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关系计算出样品中的碳酸氢钠,从而计算出碳酸钠的纯度,所以B中的溶液应尽可能不溶解CO2,所以最好采用排饱和NaHCO3溶液的方法,导管应该是短进长出,如图,
故答案为:;
③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B中的溶液应尽可能不溶解CO2,最好采用排饱和NaHCO3溶液的方法,
故答案为:尽可能不溶解CO2;
(3)设样品中含有NaHCO3杂质的质量为x,根据2NaHCO3−△Na2CO3+CO2+H2O可知,284:62=x:(mg−ng),解得x=84(m−n)31,则ω(Na2CO3)=(1−xm)=84n−53m31m×100%,
故答案为:84n−53m31m×100%。
(1)某碳酸钠(Na2CO3)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NaHCO3杂质,加水溶解得到溶液Na2CO3及NaHCO3,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则碳酸钠转化为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得到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进一步得到碳酸钙;
(2)NaH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和硫酸钠,生成的CO2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测量CO2的体积,导管应该是短进长出,据此分析解答;
(3)设样品中含有NaHCO3杂质的质量为x,根据2NaHCO3−△Na2CO3+CO2+H2O可知,284:62=x:(mg−ng),解得x=84(m−n)31,据此计算。
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的实验测定和实验操作的分析判断,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和物质性质、反应定量关系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