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1.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盐酸 B. NaOH溶液 C. Fe(OH)3胶体 D. 硫酸铜溶液
2. 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酸:HCl、NaHSO4 B. 酸性氧化物:CO2、SO2
C. 盐:NaClO、CaCO3 D. 碱性氧化物:CaO、Na2O
3.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H2SO4 B. NaOH C. NaCl D. Cu
4. 下列转化中,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Na2O→NaOH B. Fe3+→Fe2+
C. Al→Al2O3 D. Cl−→Cl2
5.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HNO3=H++NO3− B. Ca(OH)2=Ca2++2OH−
C. NH4NO3=NH4++NO3− D. H2SO4=H++SO42−
6. 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A. Na B. Mg C. S D. Cl
7. 下列变化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钢铁的冶炼 B. 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备CO2
C. 钢铁的腐蚀 D. 食物的腐败
8. 同温同压下,一定量的H2和NH3所含氢原子的个数相同,则两气体的体积比是( )
A. 1:3 B. 2:3 C. 3:2 D. 1:2
9. 下列关于SO2性质的预测中,不合理的是( )
A. 从S元素价态看,具有氧化性 B. 从S元素价态看,具有还原性
C. 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溶液反应 D. 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稀硫酸反应
10.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常见物质
铁红
刻蚀液
复方氢氧化铝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
Fe2O3
FeCl2
Al(OH)3
NaCIO
用途
红色涂料
刻蚀回收铜
抗酸药
消毒剂
A. A B. B C. C D. D
11.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将稀硫酸滴在铁片上:Fe+2H+=Fe2++H2↑
B. 将氧化铝加入稀盐酸中:Al2O3+6H+=2Al3++3H2O
C. 向硫酸亚铁溶液加入铁粉防止其氧化:Fe3++Fe=2Fe2+
D. 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2Ag+=Cu2++2Ag
12. 硒(34Se)位于第四周期第ⅥA族,由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知识,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热稳定性:H2Se>H2O>HF B. 还原性:H2Se>H2S>HCl
C. 非金属性:O>S>Se D. 酸性:HClO4>H2SO4>H2SeO4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2.4LCl2中一定含有2molCl2
B. 40gNaOH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C. 18g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D. 在标准状况下,20mLCH4和60mLO2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3
14. 下列对图示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NaCl形成示意图
H2在Cl2中燃烧
向Ba(OH)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NaCl固体溶解形成水合离子
白雾可能是HCl遇水蒸气形成
a点Ba(OH)2与H2SO4恰好完全中和
NaCl=Na++Cl−
A. A B. B C. C D. D
15. 下列除杂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或方法
A
CO2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FeCl2溶液
FeCl3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C
铁粉
铝粉
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过滤
D
Fe(OH)3
Fe(OH)2
在空气中灼烧
A. A B. B C. C D. D
16. 实验室欲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下列操作及分析正确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将氯化钠置于右盘的滤纸上
B. 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容量瓶中溶解
C. 定容时俯视,所得溶液浓度偏高
D. 摇匀时发现漏液,损失一部分溶液,再加水定容至刻度线
17. 下列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A
Ba(OH)2+H2SO4=BaSO4↓+2H2O
Ba2++SO42−=BaSO4↓
B
MgCl2+2NaOH=Mg(OH)2↓+2NaCl
Mg2++2OH−=Mg(OH)2↓
C
CaCl2+Na2CO3=CaCO3↓+2NaCl
Ca2++CO32−=CaCO3↓
D
2KOH+H2SO4=K2SO4+2H2O
H++OH−=H2O
A. A B. B C. C D. D
18.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顺利将1731g月壤带回地球,发现月壤中有地球土壤中极稀有的 3He。 3He是一种优良的核反应原料,与氘发生核聚变反应,放出巨大的能量: 23He+12H→24He+11H,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3He的中子数为1 B. 等质量的 3He和 2H含相同的中子数
C. 3He和 4He互为同位素 D. 3He中的电子数为2
19. 下列关于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硝酸银溶液,再加入少量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
溶液中含有Cl−
B
取已灼烧干净的铂丝醮取少量待测液,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含有Na+
C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溶液中含有Fe3+
D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入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SO42−
A. A B. B C. C D. D
20. 下列实验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
A. 制取纯净的Fe(OH)2沉淀
B. 加热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比较二者的热稳定性
C. 验证Na2O2与H2O反应产生O2
D.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21. 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2C+ZnCO3−△Zn+3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的化学式是CO B. 该反应的氧化剂为ZnCO3
C. 该反应中碳元素的价态只升高 D. 1molC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
22. 工业上常用绿矾(FeSO4⋅7H2O)做处理剂,处理发水中含有的重铬酸根离子(Cr2O7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1)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______(填离子符号,下同),被氧化的是 ______。
(2)该反应每消耗1molCr2O72−离子,生成Fe3+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mol。
23.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交会对接。飞船的轨道舱内安装盛有Na2O2颗粒装置,为宇航员供氧。回答下列问题:
(1)Na2O2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之比为 ______。
(2)Na2O2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该反应中体现了Na2O2的性质有 ______。
(3)Na2CO3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实验室需0.1mol/L的Na2CO3溶液450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的质量分别是 ______(填字母)。
A.450mL,4.77g
B.450mL,4.8g
C.500mL,5.3g
24. 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钠与水在不同实验装置中的反应情况。
(1)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2)钠放入甲中水槽后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3)按图乙所示方法收集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并进行定量计算。实验方法是:先在某金属箔纸上扎一些小孔,然后用此金属箔纸包住钠,将钠放入水中的同时用试管收集气体。为达到实验目的,金属箔纸应该是 ______(填“铜箔”或“铝箔”)。
(4)向丙中试管放入一小块钠,开始钠沉入煤油和水的交界处与水反应,而后又浮到煤油层,在煤油和水层界面之间上下跳动,持续进行直至钠消耗完全,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______。
25. 人体内铁元素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Fe2+易被吸收,所以给贫血者补充铁元素时,应补充亚铁盐。“速力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亚铁,呈暗黄色)是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该药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胃酸。某同学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Fe2+的存在,设计并进行了如图实验:
(1)试剂1可选择 ______。
(2)加入试剂2为了验证Fe2+是否被氧化,试剂2选择 ______。
(3)一般在服用“速力菲”时,同时服用维生素C,将不易吸收的Fe3+转化为Fe2+,说明维生素C具有 ______性。
(4)加入新制氯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5)不仅溶液中Fe2+易被氧化成Fe3+,溶液中白色絮状沉淀Fe(OH)2更易被氧化,请写出Fe(OH)2在空气中被O2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沉淀转化过程的现象是 ______。
26.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研究和应用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
Ⅰ.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②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______周期 ______族,它的一种质量数为14的原子可测定文物年代,用核素符号表示该原子是 ______。
(2)元素⑥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______。
(3)上述①∼⑥号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______,碱性最强的是 ______(填化学式)。
Ⅱ.某小组为探究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下:
资料: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
序号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操作
现象
溶液变为黄色
(4)实验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5)实验②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甲同学根据此现象得出结论:氧化性Br2>I2。乙同学认为实验②不能充分证明氧化性Br2>I2,其理由是 ______。
(6)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递变规律: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______,因此,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27. 实验室制备并收集干燥氯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2)装置①制备Cl2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3)装置②中饱和NaCl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4)将图中气体收集装置④补充完整:______。
(5)装置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6)为推断Cl2溶于水的产物并验证其光照分解的产物,利用数字传感器监测光照过程中某氯水的pH、氯水中氯离子的浓度、装置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这三者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Cl2溶于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
②表示氯水中氯离子浓度变化的图是 ______(填图a或图b)。
③分析上述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盐酸属于溶液,不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
B.NaOH溶液属于溶液,不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故B错误;
C.Fe(OH)3胶体属于胶体,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
D.CuSO4溶液属于溶液,不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故D错误;
故选:C。
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是指当光束通过胶体分散系时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和溶液最常用的简单方法;丁达尔效应的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所以只要判断下列分散系是否为胶体即可。
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明确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有性质是解答关键,题目较简单。
2.【答案】A
【解析】解:A.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NaHSO4电离出的阳离子有氢离子和钠离子,属于酸式盐,故A错误;
B.CO2、SO2和碱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C.NaClO、CaCO3由酸根阳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为盐,故C正确;
D.CaO、Na2O和酸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A。
A.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
B.和碱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
C.由酸根阳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为盐;
D.和酸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
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物质分类的分析判断,主要是概念实质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D
【解析】解:A、硫酸溶于水后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使其水溶液导电,所以硫酸是电解质,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后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使其水溶液导电,所以氢氧化钠是电解质,故B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后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使其水溶液导电,所以氯化钠是电解质,故C错误。
D、铜含有自由电子所以能导电,但铜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铜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电解质首先必须是化合物.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的判断,明确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
4.【答案】B
【解析】解:A.Na2O→NaOH过程中不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不需要加入还原剂即可实现,故A错误;
B.过程中Fe元素化合价从+3价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B正确;
C.Al→Al2O3过程中Al元素化合价从0价变为+3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C错误;
D.Cl−→Cl2过程中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D错误;
故选:B。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说明转化过程中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以此结合元素化合价变化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化合价变化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D
【解析】解:A.硝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HNO3=H++NO3−,故A正确;
B.氢氧化钙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Ca(OH)2=Ca2++2OH−,故B正确;
C.硝酸铵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H4NO3=NH4++NO3−,故C正确;
D.原子、电荷不守恒,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故D错误;
故选:D。
A.硝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
B.氢氧化钙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C.硝酸铵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
D.原子、电荷不守恒。
本题考查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明确电解质强弱、电离方程式书写规则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A
【解析】解:Na、Mg、S、Cl同周期、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能力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即原子半径:Na>Mg>S>Cl,
故选:A。
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
本题考查原子半径大小比较,明确影响微粒半径大小因素即可解答,熟练掌握元素周期律,题目比较基础,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7.【答案】B
【解析】解:A.钢铁的冶炼,铁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存在化合价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备CO2,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钢铁的腐蚀,铁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食物腐败变质是发生缓慢氧化反应,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为化合价升降,则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以此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反应实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实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C
【解析】解:H2和NH3所含氢原子的个数相同,则2n(H2)=3n(NH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故V(H2):V(NH3)=n(H2):n(NH3)=3:2,
故选:C。
H2和NH3所含氢原子的个数相同,则2n(H2)=3n(NH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计算,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题目基础性强,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
9.【答案】D
【解析】解:A.从S元素价态看,二氧化硫只硫元素化合价可降低,具有氧化性,故A正确;
B.从S元素价态看,二氧化硫只硫元素化合价可升高,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
C.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
D.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A.从S元素价态看,二氧化硫只硫元素化合价可降低;
B.从S元素价态看,二氧化硫只硫元素化合价可升高;
C.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溶液反应;
D.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溶液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硫的性质,注意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题目难度不大。
10.【答案】B
【解析】解:A.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常用作红色涂料,化学式为:Fe2O3,故A正确;
B.氯化铁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铜,所以可用氯化铁刻蚀回收铜,氯化亚铁不具有此性质,故B错误;
C.氢氧化铝能够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C正确;
D.次氯酸钠具有强的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有效成分为NaClO,故D正确;
故选:B。
A.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常用作红色涂料;
B.氯化铁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铜;
C.氢氧化铝能够与盐酸反应;
D.次氯酸钠具有强的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组成、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C
【解析】解:A.将稀硫酸滴在铁片上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A正确;
B.将氧化铝加入稀盐酸中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故B正确;
C.向硫酸亚铁溶液加入铁粉防止其氧化,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故C错误;
D.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故D正确;
故选:C。
A.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B.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C.该反应不满足电荷守恒;
D.铜与银离子反应生成银和铜离子。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性质、反应实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规范答题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A
【解析】解:A.非金属性:Se
C.O、S、Se位于同主族,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弱,则非金属性:O>S>Se,故C正确;
D.非金属性:Cl>S>Se,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HClO4>H2SO4>H2SeO4,故D正确;
故选:A。
A.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B.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
C.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D.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越强。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为高频考点,明确元素周期律的内容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
13.【答案】D
【解析】解:A.选项中没有指明温度、压强,则气体摩尔体积未知,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Cl2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40g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的浓度为1mol/L,选项中1L是溶剂水的体积,不是溶液体积,故B错误;
C.18gH2O的物质的量是1mol,但标准化状况下,水不是气体,故C错误;
D.同温同压下,分子间距约相等,气体的体积由分子数目决定,即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数目之比等于其体积之比,故在标准状况下,20mLCH4和60mLO2所含分子个数比为20mL:60ml=1:3,故D正确;
故选:D。
A.温度、压强影响气体摩尔体积;
B.40g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的浓度为1mol/L;
C.标准化状况下,水不是气体;
D.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数目之比等于其体积之比。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与对象,题目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4.【答案】A
【解析】解:A.Na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Cl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氯化钠晶体,则2Na+Cl2−△2NaCl,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2e−,故A错误;
B.H2与+Cl2−点燃2HCl,HCl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白雾,故B正确;
C.a点导电能力为0,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接近于0,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生成硫酸钡和水,故C正确;
D.NaCl溶于水过程是在水分子作用下发生了电离,生成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故D正确;
故选:A。
A.Na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Cl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氯化钠晶体;
B.H2与+Cl2−点燃2HCl,HCl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白雾;
C.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成正比,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根据图知,A到B中溶液导电能力减小,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a点导电能力为0,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接近于0,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大;
D.NaCl溶于水过程是在水分子作用下发生了电离,生成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本题考查了溶液导电性、雾形成的原因、物质形成过程和溶剂过程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5.【答案】D
【解析】解:A.CO与灼热的CuO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除杂,且不引入新杂质,故A正确;
B.Fe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反应后过滤可除杂,故B正确;
C.Al与NaOH溶液反应,Fe不反应,反应后过滤可除杂,故C正确;
D.灼烧时氢氧化铁分解,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D错误;
故选:D。
A.CO与灼热的CuO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Fe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C.Al与NaOH溶液反应,Fe不反应;
D.灼烧时氢氧化铁分解。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6.【答案】C
【解析】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将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将氯化钠置于左盘的滤纸上,故A错误;
B.将称好的NaCl固体应该放入烧杯中溶解,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故B错误;
C.定容时俯视,导致加入蒸馏水的体积偏小,根据c=nV可知,所得溶液浓度偏高,故C正确;
D.摇匀时发现漏液,损失一部分溶液,导致部分溶质损失,此次配制失败,需要重新配制,不能加水定容至刻度线,故D错误;
故选:C。
A.氯化钠应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
B.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氯化钠固体;
C.定容时俯视,加入蒸馏水的体积偏小;
D.摇匀时发现漏液,导致部分溶质损失,此次配制失败,需要重新配制。
本题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高频考点,明确溶液配制步骤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7.【答案】A
【解析】解:A.Ba(OH)2+H2SO4=BaSO4↓+2H2O改为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A错误;
B.MgCl2+2NaOH=Mg(OH)2↓+2NaCl改为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故B正确;
C.CaCl2+Na2CO3=CaCO3↓+2NaCl改为离子方程式为:Ca2++CO32−=CaCO3↓,故C正确;
D.2KOH+H2SO4=K2SO4+2H2O改为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D正确;
故选:A。
A.漏掉了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水的反应;
B.该反应实质为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C.该反应实质为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
D.该反应实质为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性质、反应实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规范答题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8.【答案】B
【解析】解:A.3He中子数为3−2=1,故A正确;
B. 3He和 2H含有的中子数均为1,设二者的质量为m,则等质量的 3He和 2H含有中子的物质的量为m3g/mol×1:m2g/mol×1=2:3,含有的中子数之比为2:3,故B错误;
C. 3He和 4He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为氦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
D. 3He的质子数为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子数为2,故D正确;
故选:B。
A.原子的表示中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
B. 3He和 2H含有的中子数均为1,结合n=mM=NNA计算;
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符号的含义、同位素的概念,难度不大,明确概念是解答本题关键。
19.【答案】D
【解析】解:A.先加硝酸银溶液,再加入少量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则生成的白色沉淀为AgCl,则溶液中含有Cl−,故A正确;
B.取已灼烧干净的铂丝醮取少量待检验溶液,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则溶液中含有Na+,故B正确;
C.Fe3+能和SCN−结合生成红色的Fe(SCN)3,在溶液中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时溶液马上变红,则溶液中含有Fe3+,故C正确;
D.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由操作和现象可知,待测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故D错误;
故选:D。
A.先加硝酸银溶液,再加入少量稀硝酸,生成的白色沉淀为AgCl;
B.Na+的火焰颜色为黄色;
C.在含有Fe3+的溶液中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红色;
D.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
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干扰离子的排除,题目难度不大。
20.【答案】C
【解析】解:A.没有隔绝空气,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不能制备氢氧化亚铁,故A错误;
B.只有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碳酸钠不能分解,但不能确定试管中碳酸钠分解还是碳酸氢钠分解,无法比较二者的稳定性,故B错误;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验证生成氧气,故C正确;
D.二氧化碳、HCl均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故D错误;
故选:C。
A.没有隔绝空气;
B.只有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二氧化碳、HCl均与NaOH溶液反应。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制备、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21.【答案】D
【解析】解:A.反应2C+ZnCO3−△Zn+3X↑遵循元素守恒,得到X的化学式是CO,故A正确;
B.化合价降低的Zn元素在的反应物ZnCO3是氧化剂,故B正确;
C.C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为+4价,只升高,故C正确;
D.C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为+4价,即1molC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4mol,故D错误;
故选:D。
A.反应2C+ZnCO3−△Zn+3X↑遵循元素守恒,据此判断X的化学式;
B.化合价降低元素在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C.计算元素的化合价来回答即可;
D.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来计算电子转移数目。
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以及电子转移的计算方面的知识,属于知识的迁移应用,难度不大。
22.【答案】Cr2O72− Fe2+ 6 6
【解析】解:(1)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氧化剂是Cr2O72−,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则被氧化的是Fe2+,
故答案为:Cr2O72−;Fe2+;
(2)由反应可知,Cr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3价,反应每消耗1molCr2O72−离子,生成Fe3+的物质的量为6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
故答案为:6;6。
(1)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2)由反应可知,每消耗1molCr2O72−离子,转移6mol电子、生成6molFe3+。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基本概念、转移电子数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Cr元素的化合价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23.【答案】2:12Na2O2+2CO2=2Na2CO3+O2 氧化性、还原性 C
【解析】解:(1)过氧化钠由2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构成,故过氧化钠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之比为2:1,
故答案为:2:1;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为0价,从−1价降低为−2价,所以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体现氧化性、还原性,
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氧化性、还原性;
(3)由于实验室无450mL容量瓶,故应选择500mL的容量瓶,故配制出500mL溶液,所需碳酸钠的质量m=cVM=0.1mol/L×0.5L×106g/mol=5.3g,
故答案为:C。
(1)过氧化钠由2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构成;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确定Na2O2的性质;
(3)由于实验室无450mL容量瓶,故应选择500mL的容量瓶,故配制出500mL溶液,根据n=cV和m=nM来计算所需碳酸钠的质量。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过氧化钠的结构与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24.【答案】2Na+2H2O=2NaOH+H2↑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并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最后消失 铜箔 当Na跟水反应剧烈时,H2气流将Na托入煤油层,反应停止,随着H2气流减少,Na沉到煤油层和水层的界面,反应又进行
【解析】解:(1)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故答案为:2Na+2H2O=2NaOH+H2↑;
(2)钠和水反应,呈现的现象是: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并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最后消失,
故答案为: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并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最后消失;
(3)Na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与Al反应也生成氢气干扰氢气体积的测定,而Cu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所以为达到实验目的,金属箔纸应该是铜箔;
故答案为:铜箔;
(4)当Na与水剧烈反应时,产生的氢气将Na拖入煤油层内,反应停止,但是由于Na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随着H2气流减少,Na沉到煤油层和水层的界面,反应又进行,如此不断交替,出现反应后,钠在煤油层和水层界面之间上下跳动,反应平缓连续进行的现象,
故答案为:当Na跟水反应剧烈时,H2气流将Na托入煤油层,反应停止,随着H2气流减少,Na沉到煤油层和水层的界面,反应又进行。
(1)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2)钠和水反应,呈现的现象是: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并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最后消失;
(3)Na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与Al反应也生成氢气;
(4)根据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钠与水、煤油的密度大小分析。
本题考查了钠与水反应的性质实验,是在课本演示实验的基础上的改良,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基本知识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中等。
25.【答案】盐酸 KSCN 还原 2Fe2++Cl2=2Fe3++2Cl− 4Fe(OH)2+O2+2H2O=4Fe(OH)3 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解析】解:(1)试剂1用于溶解亚铁盐,一般可用盐酸,检验亚铁离子,先加入KSCN,再加入氯水,则试剂2为KSCN,
故答案为:盐酸;
(2)检验亚铁离子,先加入KSCN,再加入氯水,则试剂2为KSCN,
故答案为:KSCN;
(3)一般在服用“速力菲”时,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还原铁离子生成亚铁离子,则维生素C具有具有还原性,
故答案为:还原;
(4)加入新制氯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Cl2=2Fe3++2Cl−,
故答案为:2Fe2++Cl2=2Fe3++2Cl−;
(5)碱性环境中Fe(OH)2更易被O2氧化为氢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故答案为:4Fe(OH)2+O2+2H2O=4Fe(OH)3;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检片破碎后加入试剂1为盐酸,溶解静置过滤得到淡黄色溶液,加入试剂2为KSCN溶液,变为淡红色溶液,说明“速力菲”中的Fe2+已部分氧化,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检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离子检验的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6.【答案】二 ⅣA614C HClO4 KOHCl2+2Br−=Br2+2Cl− 溶液变蓝色 氯气和溴单质都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到电子能力减弱
【解析】解:(1)元素②为C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ⅣA族,它的一种质量数为14的原子可测定文物年代,用核素符号表示该原子是: 614C,
故答案为:二;ⅣA; 614C;
(2)元素⑥为K元素,核电荷数19.核外电子层数4个,最外层电子数1,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3)上述①∼⑥号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碱性最强的是:KOH,
故答案为:HClO4;KOH;
(4)实验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Br−=Br2+2Cl−,
故答案为:Cl2+2Br−=Br2+2Cl−;
(5)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实验②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蓝,说明溴单质氧化碘离子生成了碘单质,甲同学根据此现象得出结论:氧化性Br2>I2,乙同学认为实验②不能充分证明氧化性Br2>I2,其理由是氯气和溴单质都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
故答案为:溶液变蓝;氯气和溴单质都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
(6)因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到电子能力减弱,因此,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故答案为: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到电子能力减弱。
周期表结构分析可知,①为H元素,②为C元素,③为O元素,④为F元素,⑤为Cl元素,⑥为K元素,
(1)元素②为C元素,核电荷数为6,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2个,最外层电子数为4,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符号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2)元素⑥为K元素,核电荷数19.核外电子层数4个,最外层电子数1,写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3)非金属性最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4)实验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是氯气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
(5)淀粉遇碘单质会变蓝,若实验Ⅱ中有未反应完的氯气也可以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使溶液变蓝,氯气和溴单质的氧化性都比碘单质强,都可以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
(6)因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到电子能力减弱。
本题主要考查了周期表结构、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验证,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根据实验现象并用卤素性质进行解释是解答关键,注意要排除干扰因素的存在,题目难度中等。
27.【答案】分液漏斗 MnO2+4HCl(浓)−△MnCl2+Cl2↑+2H2O除去杂质HCl Cl2+2OH−=Cl−+ClO−+H2OH2O+Cl2⇌HCl+HClOa氯气易溶于水且和水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氯气含量逐渐减少,氯离子的含量逐渐增多,氧气的含量逐渐增多
【解析】解:(1)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制备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取得到的Cl2中含有杂质HCl及H2O蒸气,通过装置②中饱和NaCl溶液除去杂质HCl,
故答案为:除去杂质HCl;
(4)④中收集氯气,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导管长进短出,如图,
故答案为:;
(5)氯气与NaOH反应的性质,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防止大气污染,离子反应为Cl2+2OH−=Cl−+ClO−+H2O,
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6)①Cl2溶于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H2O+Cl2⇌HCl+HClO,
故答案为:H2O+Cl2⇌HCl+HClO;
②氯气和水反应H2O+Cl2⇌HCl+HClO,氯水长时间放置,次氯酸分解,生成氧气和HCl,氯水中氯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故氯离子变化的图是 a,
故答案为:a;
③氯水中氯气与水发生:Cl2+H2O⇌HClO+HCl,溶液中含有Cl2、HClO、H2O等分子,含有H+、ClO−、Cl−等离子,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分析上述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得出的结论是氯气易溶于水且和水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氯气含量逐渐减少,氯离子的含量逐渐增多,氧气的含量逐渐增多,
故答案为:氯气易溶于水且和水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氯气含量逐渐减少,氯离子的含量逐渐增多,氧气的含量逐渐增多。
①中MnO2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取得到的Cl2中含有杂质HCl及H2O蒸气,通过装置②中饱和NaCl溶液除去杂质HCl,通过装置③中浓硫酸干燥Cl2,然后用向上排空气方法收集,最后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防止大气污染,据此解答;
(6)氯水中溶解氯气为黄绿色,氯气与水发生:Cl2+H2O⇌HClO+HCl,溶液中含有Cl2、HClO、H2O等分子,含有H+、ClO−、Cl−等离子,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结合图象判断解答。
本题考查氯气的制备和性质,侧重考查学生含氯化合物性质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大兴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大兴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01m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