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试题汇编-实验、填空、结构与性质题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9354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宁波市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试题汇编-实验、填空、结构与性质题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93542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宁波市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试题汇编-实验、填空、结构与性质题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93542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宁波市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试题汇编-实验、填空、结构与性质题
展开浙江省宁波市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试题汇编-实验、填空、结构与性质题
1.(2020·浙江宁波·统考二模)氢化铝钠(NaAlH4)是一种新型轻质储氢材料,可由AlCl3和NaH在适当条件下合成。
(1)NaH的熔点为800℃,不溶于有机溶剂。NaH属于__________晶体,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
(2)AlCl3可作净水剂,其理由是__________(用必要的化学用语和相关文字说明)。
2.(2021·浙江宁波·统考二模)(1)已知:
物质
性质
质硬,熔点:3200℃,沸点:4820℃
具有挥发性,熔点:,沸点:136.4℃
的熔沸点明显高于的原因是_______。
(2)六方氮化硼晶体结构(如下图)与石墨相似,都是混合型晶体。但六方氮化硼晶体不导电,原因是_______。
3.(2022·浙江宁波·统考二模)回答下列问题:
(1)立方氮化硼(BN)是一种超硬材料,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砷化镓(GaAs)是一种重要半导体材料,具有空间网状结构,比较立方氮化硼和砷化镓熔点的高低并说明理由:____。
(2)四种有机物的沸点数据如表:
物质
CH3OH
C2H6
CH3(CH2)9OH
CH3(CH2)9CH3
相对分子质量
32
30
158
156
沸点/℃
64.5
-88.6
228
196
CH3OH和C2H6沸点相差较大,CH3(CH2)9OH和CH3(CH2)9CH3沸点相差较小,原因是____。
4.(2020·浙江宁波·统考二模)硫代硫酸钠()是常用的还原剂。在一定体积的某维生素C(化学式)溶液中加入溶液,使维生素C完全氧化,充分反应后,用溶液滴定剩余的I2,消耗溶液。
已知发生的反应为: ,该溶液中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mol。写出简要的计算过程__________。
5.(2021·浙江宁波·统考二模)硫粉和溶液反应可以生成多硫化钠(),离子反应为:、…
(1)在溶液中加入硫粉,只发生,反应后溶液中和无剩余,则原_______。
(2)在一定体积和浓度的溶液中加入硫粉,控制一定条件使硫粉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阴离子有、、(忽略其他阴离子),且物质的量之比为。则反应后溶液中的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6.(2022·浙江宁波·统考二模)单质硫在热的NaOH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3S+6NaOH2Na2S+Na2SO3+3H2O。若硫过量,会进一步生成Na2Sx和Na2S2O3:(x-1)S+Na2SNa2Sx,S+Na2SO3Na2S2O3。现有3.84 g硫与含0.06 mol NaOH的热溶液完全反应,生成a mol Na2Sx和b mol Na2S2O3,在混合溶液中加入NaClO碱性溶液300 mL,恰好将硫元素全部转化为SO。
请计算:
(1)a mol Na2Sx和b mol Na2S2O3中a∶b=____。
(2)NaClO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L-1 (写出计算过程)。
7.(2021·浙江宁波·统考二模)三草酸合铁酸钾为翠绿色晶体,易溶于水(0℃时;100℃时),难溶于乙醇。110℃下可失去结晶水,230℃时分解。此物质对光敏感,受光照时分解,翠绿色变为黄色,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用制备的原理如下:
①
②
③
实验步骤:
请回答:
(1)“溶解”时,加入H2S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2)“沉淀”操作为:加入饱和H2C2O4溶液,沸水加热,完全沉淀后用倾析法分离并洗涤沉淀。分离沉淀之前应该将沉淀煮沸几分钟,目的是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在“氧化”过程中,应保持合适的反应温度,若温度太低,则氧化速率太慢
B.若“氧化”后的溶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亚铁离子未完全被氧化
C.“酸溶”时若pH过高,Fe(OH)3可能溶解不充分
D.若“酸溶”后溶液浑浊,则需过滤,且最好用热水洗涤沉淀
(4)重结晶前,“一系列操作”是为了得到三草酸合铁酸钾粗产品,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合理的操作(操作不能重复使用)并排序:蒸发浓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结晶。
a.加入适量95%乙醇溶液 b.放置于暗处结晶 c.加热烘干 d.蒸发结晶 e.冷却至室温 f.减压过滤 g.用95%乙醇溶液洗涤
(5)重结晶后,产品中K3[Fe(C2O4)3]∙3H2O含量的测定可采用滴定分析等方法。
①下列关于滴定分析的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
A.滴定润洗时,润洗液应从滴定管下端放出
B.滴定过程中,左手控制活塞,手心需避免碰到活塞
C.用移液管排放溶液时,应将移液管下端垂直插入溶液中
D.滴定开始时,滴定液可以呈线状流下,滴定后期应逐滴下滴
②某同学经过测定,发现产品中K3[Fe(C2O4)3]∙3H2O含量明显偏低,可能原因是_______。
8.(2022·浙江宁波·统考二模)羟基乙酸是一种很好的清洗剂,某兴趣小组利用羟基乙腈水解制取纯净的羟基乙酸溶液,按如图流程开展实验:
已知:①羟基乙腈水解的离子方程式:HOCH2CN(aq)+H+(aq)+2H2O(l)→HOCH2COOH(aq)+(aq) △H<0。
②羟基乙酸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易溶于水,沸点265℃,水溶液加热至沸腾时分解。高浓度羟基乙酸会形成酯类聚合物。
请回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步骤Ⅰ:50%羟基乙腈需分批逐步加入
B.步骤Ⅱ:加大萃取剂用量,一次完成萃取以提高萃取效率
C.步骤Ⅳ:用NaOH调节pH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得到(NH4)2SO4
D.步骤Ⅳ:将浓缩后的溶液放入冷水浴,可获得较大颗粒的晶体
(2)步骤Ⅲ:试剂X是____。
(3)步骤Ⅴ:控制70℃左右、____条件下浓缩,目的是____。
(4)为了测定羟基乙酸溶液的纯度,可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合理的操作并排序:准确称取0.6000g样品于锥形瓶中→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行滴定2~3次,计算结果。____
a.向锥形瓶中滴加2~3滴酚酞;
b.向锥形瓶中滴加2~3滴甲基橙;
c.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00mLNaOH溶液于锥形瓶中,溶解样品;
d.向锥形瓶中加入约25mL水,溶解样品便于滴定;
e.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读数;
f.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读数;
g.洗涤滴定管、装液、排气泡、调液面,记录读数。
(5)该小组用上述滴定法测得产品中羟基乙酸的质量分数为42.80%,测得结果明显偏低。分析其原因,决定在上述测定中增加一步操作,测得羟基乙酸的质量分数为60.10%,该操作是____。
9.(2020·浙江宁波·统考二模)I.固体A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探究固体A的组成,设计并完成如实验:
已知:固体B是一种单质,气体E、F都是G和另外一种气体组成。
请回答:
(1)组成A的四种元素是__________,气体E是__________。
(2)固体A隔绝空气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蓝色溶液D和乙醇反应可获得固体A,同时还生成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Ⅱ.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与溶液的反应,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进行实验:制备SO2,将SO2通入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酸性溶液和白色沉淀。
(1)SO2通入溶液中,得到无色酸性溶液和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2)若通入溶液中的SO2已过量,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__________。
10.(2021·浙江宁波·统考二模)某工业漂白剂X由五种元素构成,可视为钠盐A与有机物B的加合物。取该漂白剂X进行如下实验:
固体D为某含氧酸的正盐与其酸式盐的混合物。气体F是纯净物,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气体C在标况下的密度约为,可与气体F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气体体积已折算至标准状况。
(1)X构成的元素有钠、碳、氢和_______,X的化学式是_______。
(2)步骤Ⅰ中,气体B与足量新制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步骤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固体X投入滴有淀粉的碘水中,溶液蓝色褪去,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
(5)将气体F通入足量氨水中,转化为的P溶液,然后通入一定量空气后,生成含Q的溶液。为确定P的氧化率,请设计简要的实验方案,并指明需要测定的物理量:_______。
11.(2022·浙江宁波·统考二模)化合物X由4种元素组成,某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每一步反应均充分进行):
已知:白色沉淀A仅含两种元素且能溶于硝酸,无色溶液B焰色反应为黄色,溶液C和溶液D中阳离子组成元素相同。
请回答:
(1)组成X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无色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化合物X的化学式是____。
(2)无色溶液C转化为深蓝色溶液D过程中还消耗标准状况下112mLO2和0.04molNH3•H2O,写出该转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____。
(3)无色溶液C可与乙炔反应生成结构与乙炔类似的红棕色固体G,固体G中只含两种元素且原子个数比为1∶1,写出该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
(4)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白色沉淀A的组成元素____。
参考答案:
1. 离子 水解生成的胶体具有吸附性,即
【详解】(1)NaH是由Na+和H-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离子;;
(2)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因此可作净水剂,其水解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水解生成的胶体具有吸附性,即。
2. 是原子晶体,是分子晶体,共价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 氮化硼晶体的层状结构中没有自动移动的电子
【详解】(1)的熔沸点明显高于的原因是:是原子晶体,是分子晶体,共价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
(2)六方氮化硼晶体结构与石墨相似,都是混合型晶体。但六方氮化硼晶体不导电,原因是:氮化硼晶体的层状结构中没有自动移动的电子。
3.(1)立方氮化硼熔点高。两种晶体均为原子晶体,N和B原子半径更小(或键长更短),键能更大,熔点更高
(2)甲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比乙烷分子间作用力强得多,所以沸点相差较大;CH3(CH2)9OH由于烃基较大,氢键作用被削弱,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为主,所以与分子量接近的CH3(CH2)9CH3沸点相差较小
【解析】(1)
GaAs和BN均为原子晶体,N和B原子半径更小(或键长更短),键能更大,熔点更高,故答案为:立方氮化硼熔点高。两种晶体均为原子晶体,N和B原子半径更小(或键长更短),键能更大,熔点更高;
(2)
CH3OH和C2H6沸点相差较大是因为甲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比乙烷分子间作用力强得多,但是CH3(CH2)9OH由于烃基较大,氢键作用被削弱,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为主,所以与分子量接近的CH3(CH2)9CH3沸点相差较小,故答案为:甲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比乙烷分子间作用力强得多,所以沸点相差较大;CH3(CH2)9OH由于烃基较大,氢键作用被削弱,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为主,所以与分子量接近的CH3(CH2)9CH3沸点相差较小。
4. 解:设与Na2S2O3反应的I2的物质的量为n1,则:,解得:,因为I2的总物质的量n=,所以,与维生素C反应的I2的物质的量n2=-,由可知:n(维生素C)= n2=-=mol
【详解】设与Na2S2O3反应的I2的物质的量为n1,则:,解得:,因为I2的总物质的量n=,所以,与维生素C反应的I2的物质的量n2=-,由可知:n(维生素C)= n2=-=mol,故答案为:;
设与Na2S2O3反应的I2的物质的量为n1,则:,解得:,因为I2的总物质的量n=,所以,与维生素C反应的I2的物质的量n2=-,由可知:n(维生素C)= n2=-=mol。
5. 0.25 0.1
【详解】(1) 硫粉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只发生,则,0.25;
(2), ,根据, ,,
, 。
6.(1)2:1
(2)1.2
【分析】(1)根据反应过程中S元素得失电子守恒计算Na2Sx和Na2S2O3中a∶b的大小;
(2)硫元素最终全部转化为Na2SO4,转移电子总数为硫单质转化为硫酸根离子失去的电子数,根据电子守恒计算NaClO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式计算。
(1)
3.84 g硫单质的物质的量为n(S)=,其与含有0.06 mol NaOH溶液反应,产生a mol Na2Sx和b mol Na2S2O3,根据电子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可知:a×x×=b×2×2,解得a=2b,所以a:b=2:1;
(2)
3.84 g硫单质的物质的量为n(S)=,其反应产生的a mol Na2Sx和b mol Na2S2O3,在混合溶液中加入NaClO碱性溶液300 mL,S完全转化为Na2SO4,NaClO得到电子被还原为NaC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可得0.12 mol×(6-0)=n(NaClO) ×[1-(-1)],解得n(NaClO)=0.36 mol。由于NaClO碱性溶液体积是300 mL,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ClO)=。
7. 防止亚铁离子水解 获得较大的FeC2O4∙2H2O颗粒,便于倾析法分离 ACD e a b f g CD 草酸合铁酸钾经光照后分解生成了FeC2O4、K2C2O4
【分析】本实验以(NH4)2Fe(SO4)2∙6H2O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制取K3[Fe(C2O4)3]∙3H2O。先将(NH4)2Fe(SO4)2∙6H2O溶于水,并加入1mol/L的H2SO4,防止原料水解;再往溶液中加入饱和H2C2O4溶液,Fe2+转化为FeC2O4沉淀,用饱和K2C2O4溶解、H2O2氧化,FeC2O4沉淀转化为K3[Fe(C2O4)3]∙3H2O和Fe(OH)3,用H2C2O4溶解并将Fe(OH)3转化为K3[Fe(C2O4)3]∙3H2O。
【详解】(1)因为(NH4)2Fe(SO4)2∙6H2O为强酸弱碱盐,溶于水时会发生水解,所以“溶解”时,需加入H2SO4溶液,其作用是防止亚铁离子水解。答案为:防止亚铁离子水解;
(2)采用倾析法分离并洗涤沉淀,要求沉淀的颗粒较大,煮沸有利于生成较大颗粒的沉淀,所以分离沉淀之前应该将沉淀煮沸几分钟,目的是获得较大的FeC2O4∙2H2O颗粒,便于倾析法分离。答案为:获得较大的FeC2O4∙2H2O颗粒,便于倾析法分离;
(3)A.H2O2受热易分解,但温度高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温度低对反应不利,所以在“氧化”过程中,应保持合适的反应温度,A正确;
B.若“氧化”后的溶液中,含有,它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即便溶液褪色,也不能说明亚铁离子未完全被氧化,B不正确;
C.因为Fe3+在碱性过强的溶液中会生成Fe(OH)3沉淀,所以在“酸溶”时若pH过高,Fe(OH)3可能溶解不充分,C正确;
D.若“酸溶”后溶液浑浊,则Fe(OH)3没有完全溶解,应过滤去除,且最好用热水洗涤沉淀,以防温度过低造成溶质的结晶析出,D正确;
故选ACD。答案为:ACD;
(4)重结晶前,蒸发浓缩后,需进行冷却结晶,然后加入适量95%乙醇溶液,以降低溶质的溶解度,同时放置于暗处结晶;为加快过滤速率,可进行减压过滤,用95%乙醇溶液洗涤,合理的操作(操作不能重复使用)并排序:蒸发浓缩→e→a→b→f→g→重结晶。答案为:e;a;b;f;g;
(5)①A.滴定润洗时,为洗去滴定管内的水,应将洗涤液从滴定管下端放出,A正确;
B.活塞在受到外力后易松动或脱落,在滴定过程中,手心需避免碰到活塞,B正确;
C.放出液体时,将移液管直立,接受器倾斜,管下端紧靠接受器内壁,放开食指,让溶液沿接受器内壁流下,C不正确;
D.滴定开始时,滴定液应该始终逐滴滴下,D不正确;
故选CD。
②题干信息显示,K3[Fe(C2O4)3]∙3H2O光照易分解,翠绿色变为黄色,同时产生二氧化碳,C元素的价态升高,则Fe元素的价态降低,从而使产品中K3[Fe(C2O4)3]∙3H2O含量明显偏低,可能原因是草酸合铁酸钾经光照后分解生成了FeC2O4、K2C2O4。答案为:CD;草酸合铁酸钾经光照后分解生成了FeC2O4、K2C2O4。
【点睛】K3[Fe(C2O4)3]∙3H2O具有光敏性,在相关的操作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与光的直接接触。
8.(1)A
(2)水
(3) 减压 防止浓缩过程温度过高羟基乙酸分解
(4)cgaf或cagf
(5)在c操作后,将锥形瓶盖上盖子,放入60℃水浴中保持30min,取出冷却
【分析】羟基乙腈在硫酸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羟基乙酸和硫酸铵,用有机萃取剂萃取后,羟基乙酸进入有机层,硫酸铵进入水层;分液后,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获得硫酸铵;有机层加水,将羟基乙酸溶于水,与有机溶剂分离,从而得到羟基乙酸溶液,控温蒸发结晶,便可获得羟基乙酸晶体。
(1)
A. 步骤Ⅰ:50%羟基乙腈分批逐步加入,可使羟基乙腈水解比较完全,从而提高其转化率,A正确;
B. 步骤Ⅱ:加大萃取剂用量,虽然萃取所用的步骤少,但萃取剂的用量大,给分离提纯带来困难,且增大生产成本,B不正确;
C. 步骤Ⅳ:用NaOH调节pH,(NH4)2SO4会转化为Na2SO4和一水合氨等,C不正确;
D. 步骤Ⅳ:将浓缩后的溶液放入冷水浴,快速冷却,所获得晶体颗粒小,D不正确;
故选A。答案为:A;
(2)
因为羟基乙酸易溶于水,且能与碱反应,所以试剂X是水。答案为:水;
(3)
题给信息显示:羟基乙酸的水溶液加热至沸腾时分解,所以需控制70℃左右、减压条件下浓缩,目的是防止浓缩过程温度过高羟基乙酸分解。答案为:减压;防止浓缩过程温度过高羟基乙酸分解;
(4)
为了测定羟基乙酸溶液的纯度,可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先加入一定量的过量NaOH溶解羟基乙酸,再将标准盐酸装入酸式滴定管、并用盐酸滴定过量的NaOH;由于滴定终点时羟基乙酸钠溶液呈碱性,则所用酸碱指示剂为酚酞。故选cgaf或cagf。答案为:cgaf或cagf;
(5)
该小组用上述滴定法测得产品中羟基乙酸的质量分数偏低,应为羟基乙酸与NaOH反应不充分引起的,所以应设法让羟基乙酸与NaOH充分反应,然后再滴定过量NaOH。从而得出该操作是:在c操作后,将锥形瓶盖上盖子,放入60℃水浴中保持30min,取出冷却。答案为:在c操作后,将锥形瓶盖上盖子,放入60℃水浴中保持30min,取出冷却。
【点睛】提取羟基乙酸的有机萃取剂,既能将羟基乙酸从水溶液中提取出来,又能将羟基乙酸释放到水中。
9. Cu、C、N、O CO和N2 (SO2不足)或(SO2足量)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褪色,说明通入的SO2已过量(其它合理答案即可)
【分析】I.固体B和稀HNO3反应生成气体C和蓝色溶液D可知,单质B为Cu,D为Cu(NO3)2,C为NO,且n(NO)==0.01mol,由3Cu~2NO可得:n(Cu)==0.015mol,m(Cu)=0.015mol×64g/mol=0.96g;
气体E和灼热CuO反应生成气体F,则气体F不含SO2,F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有沉淀H生成,故H为CaCO3,F含CO2,E含CO,且n(CaCO3)==0.03mol,由C原子守恒可得:E中n(CO)=0.03mol,m(CO)=0.03mol×28g/mol=0.84g;
固体A隔绝空气加热得到Cu、CO、和气体G,所以,m(G)=2.22g-0.84g-0.96g=0.42g,又由气体E总体积为1.008L可得,气体n(G)==0.015mol,故M(G)==28g/mol,所以,G为N2,A中,n(N)=0.015mol×2=0.03mol,故A中Cu、C、O、N的物质的量之比=0.015mol:0.03mol:0.03mol:0.03mol==1:2:2:2,故A为Cu(CNO)2;
Ⅱ.SO2有较强还原性,且通入溶液中可使溶液呈酸性,NO3-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故SO2通入Ba(NO3)2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I.(1)由分析可知,A中含Cu、C、N、O四种元素,气体E为CO和N2的混合物,故答案为:Cu、C、N、O;CO和N2;
(2)结合原子守恒可写出将A隔绝空气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结合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可写出Cu(NO3)2和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Ⅱ.(1)SO2作还原剂,被氧化成SO42-,Ba2+和SO42-结合成BaSO4,NO3-做氧化剂,被还原为NO,若SO2不足量,氧化产物为BaSO4,若SO2足量,氧化产物除BaSO4外还H2SO4,结合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可得SO2通入Ba(NO3)2溶液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不足)或(SO2足量),故答案为:(SO2不足)或(SO2足量);
(2)若通入的二氧化硫过量,溶液中将含SO2,溶液将具有还原性,可使KMnO4溶液等强氧化剂褪色,因此可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褪色,说明通入的SO2已过量,故答案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褪色,说明通入的SO2已过量(其它合理答案即可)。
10. 硫、氧 钠盐A中硫的化合价为,具有还原性;有机物具有还原性。(或者X具有还原性) 向含Q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和溶液,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沉淀质量。(或取一定体积含Q的溶液,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定,测定消耗的溶液的体积。)
【分析】4.5g气体B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E 43.2g,则气体B为甲醛(HCHO),气体C标准状况下密度c=1.52g/L,又能与气体F反应,F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知气体C为H2S,质量1.7g,气体F为SO2,固体D质量为17.7g-4.5g-1.7g=11.5g,为Na2SO3、NaHSO3的混合物,共0.1mol。Na2SO3和NaHSO3各占0.05mol。
【详解】4.5g气体B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E 43.2g,则气体B为甲醛(HCHO),气体C标准状况下密度c=1.52g/L,又能与气体F反应,F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知气体C为H2S,质量1.7g,气体F为SO2,固体D质量为17.7g-4.5g-1.7g=11.5g,为Na2SO3、NaHSO3的混合物,共0.1mol。Na2SO3和NaHSO3各占0.05mol。
(1)X构成的元素有钠、碳、氢和氧、硫,X的化学式是;
(2)步骤Ⅰ中,气体B与足量新制浊液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沉淀、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步骤Ⅱ,气体F,即SO2与足量的氯化钡、双氧水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固体X投入滴有淀粉的碘水中,溶液蓝色褪去,说明X具有还原性,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故可能的原因有钠盐A中硫的化合价为,具有还原性;有机物具有还原性。(或者X具有还原性);
(5)将气体F通入足量氨水中,转化为的P溶液,然后通入一定量空气后,生成含Q的溶液。为确定P的氧化率,简要的实验方案为:向含Q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和溶液,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沉淀质量。(或取一定体积含Q的溶液,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定,测定消耗的溶液的体积。)
11.(1) H、Cl HCl、NaCl NaHCuCl3
(2)4Cu(NH3)+8NH3·H2O+O2=4Cu(NH3)+6H2O+4OH-
(3)HC≡CH+2[Cu(NH3)2]Cl+2H2O = CuC≡CCu+2NH4Cl+2NH3·H2O或HC≡CH+2[Cu(NH3)2]Cl = CuC≡CCu+2NH4Cl+2NH3
(4)将白色沉淀A溶于硝酸,得到蓝色溶液,说明有Cu元素;再向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Cl元素
【分析】白色沉淀A仅含两种元素且能溶于硝酸,无色溶液B焰色反应为黄色,说明含有Na元素,溶液C和溶液D中阳离子组成元素相同,说明含有铜元素,无色溶液B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有沉淀生成,说明白色沉淀是氯化银,则含有氯元素,溶液B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则该气体为二氧化碳,说明无色溶液为HCl。
(1)
根据前面分析X中含有Cu、Cl、H和Na,因此组成X的非金属元素是H、Cl;根据无色溶液B分为两等分,一份加入足量碳酸氢钠生成224mL气体,说明盐酸物质的量为0.01mol,另一份加入足量硝酸银和稀硝酸,得到2.87g白色沉淀,说明氯离子物质的量为0.02mol,则无色溶液B中除了HCl还有NaCl,则无色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HCl、NaCl。根据化合物X加入水生成白色沉淀A,说明A为CuCl,则化合物X的化学式是NaHCuCl3;故答案为:H、Cl;HCl、NaCl;NaHCuCl3。
(2)
无色溶液C转化为深蓝色溶液D过程中还消耗标准状况下112mLO2和0.04molNH3·H2O,说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Cu(NH3)且Cu(NH3)与O2比例关系为4:1,该转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4Cu(NH3)+8NH3·H2O+O2=4Cu(NH3)+6H2O+4OH-;故答案为:4Cu(NH3)+8NH3·H2O+O2=4Cu(NH3)+6H2O+4OH-。
(3)
无色溶液C可与乙炔反应生成结构与乙炔类似的红棕色固体G,固体G中只含两种元素且原子个数比为1∶1,说明生成的固体为CuC≡CCu,则该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HC≡CH+2[Cu(NH3)2]Cl+2H2O = CuC≡CCu+2NH4Cl+2NH3·H2O或HC≡CH+2[Cu(NH3)2]Cl = CuC≡CCu+2NH4Cl+2NH3;故答案为:HC≡CH+2[Cu(NH3)2]Cl+2H2O = CuC≡CCu+2NH4Cl+2NH3·H2O或HC≡CH+2[Cu(NH3)2]Cl = CuC≡CCu+2NH4Cl+2NH3。
(4)
根据信息白色沉淀A仅含两种元素且能溶于硝酸,则将该物质溶于稀硝酸,看溶液颜色,再加入硝酸银,是否有白色沉淀,因此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白色沉淀A的组成元素将白色沉淀A溶于硝酸,得到蓝色溶液,说明有Cu元素;再向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Cl元素;故答案为:将白色沉淀A溶于硝酸,得到蓝色溶液,说明有Cu元素;再向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Cl元素。
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试题汇编-实验、填空、结构与性质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试题汇编-实验、填空、结构与性质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题,结构与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试题汇编-实验、填空、结构与性质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试题汇编-实验、填空、结构与性质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题,结构与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试题汇编-实验、填空、结构与性质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2020届-2022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试题汇编-实验、填空、结构与性质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题,结构与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