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7.1 力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7.1 力教案设计,共6页。
<<力>>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力的概念(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3) 能利用力的概念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生的活动,学生能够体验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 通过对力的学习,学生初步体会到“概括”的科学方法,知道物理概念就是从大量具体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学生提高了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形成了相互配合、协作精神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中,抽象概括出力的概念。难点:对力的概念的理解,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三、 学法指导1、 授课思想(1) 教师根据学生熟悉的典型事例,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力的定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力的作用效果。(2) 教师通过设疑提问,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力的定义,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运用事例得出力的作用效果。2、 教学准备(1) 教师演示:磁铁、铁钉、磁针、玻璃杯、回形针。(2) 学生操作:拉力器、磁针、铁钉、弹簧。四、 教学过程1、 设置情景、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想成为科学家吗?生:想。师:那么我们就要大胆想象、大胆提问,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新知识,预祝我们的探索成功而鼓掌。生:拉动桌子上的拉力器。师:刚才同学们的鼓掌和拉拉力器时都需要什么呢?生:用力。师:那么我们今天探索的问题就是有关力的现象——《怎样认识力》(板书)。2、 讲授新课师:刚才的两种演示情况都是人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板书到黑板的侧边)师:同学们有没有新的想法呢?生:物体对物体是否产生力的作用呢?师:问题提得很好,同学们用桌上的器材做一个试验验证猜想。生:磁铁吸引铁钉。师:请同学们举出物体对物体作用的事例。(板书事例)生:通过上述演示的三个实例及列举事例,分析归纳出力的定义。A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板书)师:同学们通过分析定义发现了什么问题?(可讨论,让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生:力的产生离不开物体,且需两个物体。师:两个物体产生力时表现出了的特征如何?(让学生根据前几个例子进行分析)生:一个物体是施力的,另一个物体是受力的。即:施力物、受力物。师:现在力的定义还可以怎样叙述?(让学生讨论、分析)生:是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的作用。(或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师:马拉车,车被马拉。施力物、受力物各是什么?生:分析。师:现在同学们来做两个演示,体验一下自己的感受,并分析一下感受的原因。(同桌间相互讨论) 演示:1.用右手打左手; 2.用手指压笔尖。生:右手与左手都疼;手指疼。原因:左手对右手施加力的同时,左手也受到右手对它施加的力;手指对笔尖施加力时,笔尖对手指也施加了力。 归纳总结:甲物 作用于 乙物 B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师:同学们以小组进一步讨论分析力的相互性。生:(1)磁铁吸引铁钉;大铁钉吸引小磁针。 (2)学生狠推墙壁,再次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举出生活中相互作用力的例子,并做适当解释。生归纳出:(1)施力物也是受力物;受力物也是施力物。(2)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即:相互作用力同时存在)(3)施力物、受力物也是同时存在。 师:让学生讨论:游泳时人前进的原因。(先让一位游过泳的学生说一说游泳的过程和感受,让学生讨论后再归纳原因。)生:同学间相互补充,解决问题。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师:让学生观察老师的面部(用手指压腮部),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变化及原因。生:腮部发生了形变,是受力而产生的。师: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产生一定的效果(引入下一个问题)。C、 力的作用效果(板书)师:折纸、翻书(让学生分析原因,归纳)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板书)生:分析课本P3页图6--2中的三幅图。师:请同学们分析讨论课本中P3页图6--3中的三幅图中,球有什么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生甲:(a)图由静止变为运动;生乙:(b)图由运动变为静止是受到力的作用;生丙:(c)图方向改变。师:(补充知识)物体的运动状态:指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师:让学生再来归纳三幅图的变化情况(讨论分析,让小组选出代表来概括)生: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概括出另一种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板书)师:同学们讨论一下运动状态改变的具体情况(讨论、互相补充)生:a.方向不变,速度改变;b.速度改变,方向改变;C.速度与方向同时改变。师:启发学生提出新问题。生:运动状态不变的情况(讨论、思考)生: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师:汽车启动、汽车拐弯、地球绕太阳旋转等,运动状态是否改变?(让学生思考)生:(回答)3、巩固练习师:演示一支粉笔从手中落到地面上,粉笔断折(让学生仔细观察演示及现象,分成四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问题。)(1)有无力的作用;(2)有无相互作用力表现出了的情况;(3)有无形变;(4)有无运动状态的改变。生:学生自愿来回答自己的问题。4、新课小结师: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怎样认识力》,同学们从知识、方法、体验、、、谈谈自己的收获 。 生:学生小结收获,并对存在的问题置疑(学生相互作出补偿,最终来完善总结)5、课后作业同学们大胆想象:有关力产生的神奇现象情况,以及力存在的重要性和不存在的想象情形。(可以从资料、网上搜索)6、板书设计: 《力》1、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 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播放ppt图片,提出问题,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播放视频,学生列举,概括总结,过渡提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7.1 力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7.1 力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