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同学在烈日下参加足球比赛时突然晕倒,医生根据情况判断,立即给他做静脉滴注处理。请推测,这种情况下最合理的注射液应该是( )
A.生理盐水 B.氨基酸溶液
C.葡萄糖溶液 D.葡萄糖生理盐水
【答案】D
【分析】1、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质。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该同学突然晕倒,应该是低血糖的症状,需要补充葡萄糖溶液为身体提供能量;该同学在烈日下的运动过程中丢失了很多水分和无机盐,为了维持身体渗透压的平衡和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应该补充一些生理盐水。因此,这种情况下最合理的注射液是葡萄糖生理盐水,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图示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则( )
A.乙的成分可能有尿素、神经递质和氨基酸
B.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
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
D.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直接进入甲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根据三者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可以确定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内环境。
【详解】A、由分析可知,乙是组织液,故可能含有尿素、神经递质和氨基酸,A正确;
B、甲是血浆,其中含有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B错误;
C、三种成分中,甲血浆的蛋白质浓度较高,C错误;
D、组织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直接进入乙(组织液)中,D错误。
故选A。
【点睛】
3.肾上腺素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人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心跳减慢
B.肾上腺素分泌后随体液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处与之结合
C.在突触中,肾上腺素通过主动运输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D.肾上腺素可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
【答案】D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②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选择靶细胞是通过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实现的;③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④微量和高效。
【详解】A、当人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心跳加快,A错误;
B、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定向作用于靶细胞,而并非定向运输到靶细胞,B错误;
C、在突触中,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进入突触间隙,C错误;
D、肾上腺素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存在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所以肾上腺素可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D正确。
故选D。
4.“中国飞人”苏炳添在今年东京奥运会上再破纪录,成为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亚洲人。当听到发令枪响后,运动员的脚迅速蹬离起跑器,两臂快速摆动,冲向终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听到发令枪响后立即起跑,不能说明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反应迅速
B.冲刺过程中呼吸逐渐加深、加快,这与浓度升高刺激脑干有关
C.调节起跑动作和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分别是听觉中枢和小脑
D.破纪录后,观众的兴奋情绪和语言都属于大脑的高级功能
【答案】C
【分析】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运动员运动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主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低级反射活动要受高级中枢的控制。
【详解】A、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立即起跑,这是长期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不能说明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反应迅速,A正确;
B、在跑步的过程中,运动员呼吸逐渐加深、加快,这与CO2浓度升高刺激位于脑干中的呼吸中枢有关,B正确;
C、调节起跑动作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与听觉中枢没有直接关系,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是小脑,C错误;
D、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破纪录后,观众的兴奋情绪和语言都属于大脑的高级功能,D正确。
故选C。
5.有氧运动是增进健康的重要方式。随着骑行热潮的涌起,作为低碳生活方式的一种,骑行已成为众多有氧运动爱好者的不二选择。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因为骑行过程中需要增加散热,骑行运动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
B.因为骑行过程中汗腺分泌增加,垂体细胞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
C.因为骑行是一种有氧运动,骑行前后呼吸能保持稳定,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D.因骑行过程中血糖消耗增加且没有进食,机体胰岛素含量会降低
【答案】D
【分析】下丘脑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体温、摄食行为、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生物节律等重要生理过程;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详解】A、骑行过程中,消耗能量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另外,增加散热与甲状腺激素分泌量无直接关系,A错误;
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B错误;
C、呼吸的调节中枢在脑干,C错误;
D、因为骑行过程中血糖消耗增加且没有进食,导致血糖含量下降,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受到抑制,故机体胰岛素含量会减少,D正确。
故选D。
6.味觉是由溶解性化学物质刺激味觉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觉,研究表明,在拔除牙齿等手术引起周围神经通路损伤后,进行咀嚼等重复性温和运动可以逐渐增强受刺激的敏感性,使人的味觉得到改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味觉的形成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刺激导致味觉的形成属于非条件反射,拔除牙齿等手术破坏了该反射弧
C.味觉改善过程中可能有部分损伤的神经通路恢复和新的神经通路形成
D.味觉形成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和传递都是单向的
【答案】B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详解】A、味觉形成过程要经过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需要经过突触结构,则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正确;
B、刺激导致味觉的形成不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
C、味觉得到改善,说明损伤的神经通路有所改善,或者有新的神经通路形成,C正确;
D、味觉形成过程要经过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在此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或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和传递都是单向的,D正确。
故选B。
7.如图为某病毒侵入机体后被杀死的过程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为细胞免疫,①为浆细胞
B.①细胞起源、分裂、分化都在骨髓
C.图中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D.释放出的抗原还需借助体液免疫将其消灭
【答案】D
【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2.细胞免疫过程:抗原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给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T淋巴细胞悔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相应的靶细胞密切接触,进而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出来,此时体液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详解】A、图示过程为细胞免疫,①为效应T细胞,A错误;
B、细胞①为效应T细胞,该细胞起源于骨髓,而其分裂、分化、成熟发生在胸腺,B错误;
C、图中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对机体是有积极意义的,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
D、靶细胞裂解释放出的抗原还需借助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抗体将其消灭,D正确。
故选D。
【点睛】
8.肿瘤细胞为了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追杀,在自身表面产生了一种被称为“PD-L1”的蛋白,这个蛋白与免疫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相结合,就会让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这是好人”的错觉,从而放过肿瘤细胞,任其疯狂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攻击自身体内产生的癌变细胞属于自身免疫病
B.图中所示过程人人生来就有,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PD-1和PD-L1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PD-1抑制剂类药物,如PD-1抗体,可以减弱PD-1与PD-L1的结合,进而使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癌症免疫疗法是通过PD-1抑制剂作用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使得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质不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从而使T细胞能重新识别癌细胞,最终通过细胞免疫使癌细胞裂解死亡。
【详解】A、自身免疫病指免疫系统对自身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自身体内产生的癌变细胞属于抗原,其被T细胞攻击的过程不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
B、图中显示过程是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
C、PD-1和 PD-L1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C错误;
D、 PD-1抗体能够与 PD-1 结合,减弱 PD-1 蛋白与PD-L1的结合,激活被抑制的 T 细胞识别并杀死癌细胞,因此PD-1抑制剂类药物能够治疗恶性肿瘤,D正确。
故选D。
9.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豌豆幼苗茎切段,其长度变化如下图所示,该实验是探究豌豆幼苗茎切段最适浓度的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预实验可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
B.预实验也可用于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C.促进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最适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200~600mg/L
D.生长素在600-1000mg/L的浓度范围内对茎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答案】D
【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打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性:两重性。
【详解】A、预实验可为进一步的正式实验摸 索条件,验证实验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A正确;
B、预实验也可用于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若预实验失败,可以思考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B正确;
C、据图分析可知,在200-600mg/L茎的长度最长,因此促进碗豆幼苗芒切段生长最适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200-600mg/L,C正确;
D、与对照组(0mg/L)相比,图中所有浓度的生长素都是促进茎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D错误。
故选D。
10.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植株,其生长速度比野生型更快
B.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延长
C.赤霉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大麦种子萌发时,胚乳中淀粉分解速度比野生型更快
D.插条浸泡在低浓度IBA溶液中,野生型比生长素受体活性减弱的株系更易生根
【答案】B
【分析】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赤霉素:合成部位是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是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
脱落酸: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乙烯:合成部位是植物体的各个部位。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详解】A、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故细胞分裂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植株,其生长速度比野生型更快,A正确;
B、脱落酸有促进种子休眠的作用,基因突变导致脱落酸受体与脱落酸亲和力降低时,种子休眠时间比野生型缩短,B错误;
C、赤霉素能促进大麦种子产生ɑ-淀粉酶,进而催化淀粉分解,赤霉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大麦种子萌发时,能产生更多的ɑ-淀粉酶,胚乳中淀粉分解速度比野生型更快,C正确;
D、IBA是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插条生根,生长素受体活性减弱的株系对生长素不敏感,所以野生型比生长素受体活性低的株系更易生根,D正确。
故选B。
【点睛】
1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B.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数量即开始减少
C.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密度将逐渐增大
D.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答案】B
【解析】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详解】A、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特征,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A正确;
B、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种群数量增加,B错误;
C、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指标,增长型年龄结构中幼年的个体多,老年的个体少,为了的一段时间出生率会上升,死亡率会下降,预示着种群密度将逐渐增大,C正确;
D、种群的空间特征表现为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如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中的集群分布,D正确。
故选B。
【点睛】
12.退耕还林还草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生态工程。研究人员以生物的有机物积累量为指标,统计某农田在退耕3年、10年及30年后生态系统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有机物积累量所占比例,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农田演替过程中,原有的一些优势种会被后出现的物种所取代
B.弃耕后的3-10年间,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有可能减少
C.引起图中不同生长型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比例变化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
D.在退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经过30年演替已形成顶级群落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退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过程为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详解】A、群落演替是优势物种的取代过程,由图可知,该农田演替过程中,原有的一些草本优势物种会被灌木取代,灌木又逐渐被乔木所取代,A正确;
B、弃耕后的3-10年间,草本植物占优势逐渐演替为灌木占优势,有些草本植物可能会消失,因此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有可能减少,B正确;
C、灌木取代草本植物占优势,是因为灌木利用光照的能力更强,生长更快,而乔木取代灌木占优势,是因为乔木利用光照的能力比灌木更强,因此引起图中不同生长型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比例变化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C正确;
D、在退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经过30年演替后乔木占据一定的优势,但还未占据绝对的优势,因此不能确定已形成顶级群落,D错误。
故选D。
13.立体高效栽培是目前日光温室发展的一个方向,这种栽培方式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采用草莓、甜瓜套作栽培,打破了传统日光温室中单一栽培草莓的形式。在早春季节草莓收获将要结束时,垄间定植甜瓜,将再一次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潜叶蝇是甜瓜的害虫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立体栽培充分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阳光的利用率
B.草莓和甜瓜都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该草莓、甜瓜套作栽培模式中草莓与甜瓜之间竞争程度较弱
D.若利用黑光灯可以诱捕潜叶蝇,则说明潜叶蝇是一种趋光性昆虫
【答案】B
【分析】1、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
2、生物新陈代谢的类型从同化作用方面看,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
【详解】A、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立体高效栽培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有效地利用了阳光等环境资源,A正确;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但硝化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的,B错误;
C、该草莓、甜瓜套作栽培模式中,由于草莓与甜瓜的种植存在时间差,因此两者之间竞争程度较弱,C正确;
D、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利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故若利用黑光灯可以诱捕潜叶蝇,则说明潜叶蝇是一种趋光性昆虫,D正确。
故选B。
【点睛】
14.某同学在分析羊食草的过程后绘制了如下能量流动模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机肥中化学能的主要流向是被草吸收、同化、利用
B.流经该生态系统能量的唯一来源是过程①固定的光能
C.羊所排粪便中的能量应该属于羊同化的能量
D.③中的能量应该来自羊“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答案】D
【分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详解】A、植物不能利用有机肥中的能量,只有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后,植物利用其中的矿质元素,有机肥中的能量主要流向土壤微生物(分解者),A错误;
B、据图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能量有①固定的光能,此外还有有机肥中的化学能,B错误;
C、羊所排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上一营养级即草所同化的能量,C错误;
D、③为羊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的部分,其中的能量应该来自羊“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正确。
故选D。
15.某国家公园中一个开阔地带,被多种多样的草本植物和小灌木覆盖,而薮羚这种需要借助密林来隐藏自己的植食性动物则不敢前来觅食。后来由于肉食性动物的消失,薮羚才开始在这一地带进行觅食。下列叙述正确( )
A.薮羚和草本植物之间不存在信息交流
B.薮羚和肉食性动物存在时可能加快物质循环
C.肉食性动物的消失将导致能量的传递效率增大
D.肉食性动物的消失不会影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
【答案】B
【分析】群落的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根据信息题干中给出了“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这样一条食物链。
【详解】A、薮羚以植物为食,二者之间存在信息交流,例如植物的绿色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信号,A错误;
B、薮羚和肉食性动物属于消费者,可以加快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正确;
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能量在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会因为肉食动物的消失而发生改变,C错误;
D、肉食动物的消失使植食性动物缺少了天敌,会影响植食性动物之间的竞争,D错误。
故选B。
16.《庄子·内篇·人间世》中,庄子对弟子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从中可见,我国古人很早就已经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庄子的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B.“飞桥自古双溪合,桂柳如今夹岸垂”(宋·吕渭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韩非子》“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体现了节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D.老子的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关系
【答案】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4、注意事项:(1)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禁止开发和利用;(3)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庄子的话意思是:桂树因为可以吃,所以被人砍伐;漆树因为可以用,所以被人割皮。
【详解】A、人们只知道有用的好处,哪里知道无用的好处啊。庄子的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A正确;
B、“飞桥自古双溪合,桂柳如今夹岸垂”(宋·吕渭老)是旅游观赏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
C、“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强调了物质生产的有限性与人口增长过快产生了矛盾,体现了节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C正确;
D、“道”,应该指的是宇宙万物在运行、活动、生老病死的状态下,所遵循的法则和规律,“道法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关系,D正确。
故选B。
17.下列对基因组文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含有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
B.文库的基因是通过受体菌承载的
C.基因中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D.文库中的全部基因可以在物种间交流
【答案】D
【分析】1、基因文库是指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到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
2、基因组文库包含某种生物所有的基因;部分基因文库包含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如: cDNA文库。
3、cDNA文库和基因文库的比较表:
文库类型
cDNA
基因组文库
文库大小
小
大
基因中启动子
无
有
基因中内含子
无
有
基因多少
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
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
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可以
部分基因可以
【详解】A、基因组文库包含某种生物所有的基因,A正确;
B、基因文库构建过程中,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到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B正确;
C、基因组文库中的基因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也含有内含子,C正确;
D、cDNA文库中的全部基因可以在物种间交流,而基因组文库中只有部分基因可以进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D错误。
故选D。
18.下图为不同限制性核酸内切膀识别的序列及切割位置(箭头所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不能够识别和切割RNA分子内的核苷酸序列
B.若DNA上的碱基随机排列,Not I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位点出现频率较其他三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高
C.酶切时使用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是为了防止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自身环化
D.用酶Bgl II切出的目的基因与酶BamH I切割的质粒重组后,则不能再被这两种酶切开
【答案】B
【分析】1、常用的运载体:质粒(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2、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 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
3、天然的质粒不能直接作为载体,基因工程中用到的质粒都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进行过人工改造的。
【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限制酶是专门切割DNA序列中一定部位的酶,所以图示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不能够识别和切割RNA分子内的核苷酸序列,A正确;
B、由于Not I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序列比其他三种酶的序列长,若DNA上的碱基随机排列,Not I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位点出现频率较其他三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低,B错误;
C、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可产生不同的黏性末端,所以使用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是为了防止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自身环化,C正确;
D、用酶BglⅡ切出的目的基因与酶BamHⅠ切割的质粒重组后,重组DNA分子序列为,6个脱氧核苷酸对序列既不能被限制酶BglⅡ识别,也不能被BamHⅠ识别,所以不可能被这两种酶切开 ,D正确。
故选B。
19.杨树被根瘤农杆菌感染后会增生并长出瘤状物,称为冠瘿,冠瘿内的冠瘿碱是一种含氮有机物,是根瘤农杆菌生存的唯一碳源和氮源。冠瘿的形成是由于根瘤农杆菌携带有天然的Ti质粒,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i质粒上的生长素基因可在杨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
B.Ti质粒上的T-DNA区域,至少含有一个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C.冠瘿碱合成基因在根瘤农杆菌细胞中表达并分泌到细胞外
D.根瘤农杆菌内Ti质粒的存在,决定了其冠瘿碱代谢基因侵染植物的范围
【答案】C
【分析】由题意可知,由于农杆菌的Ti质粒中含有生长素合成基因、细胞分裂素基因,当野生型农杆菌感染植物体后,农杆菌的Ti质粒中含有生长素合成基因、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表达,产生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因此植物产生瘤状结构。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野生型农杆菌感染植物体后,农杆菌的Ti质粒中含有生长素合成基因、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表达,产生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因此植物产生瘤状结构,A正确;
B、Ti质粒上的T-DNA区域,至少含有一个限制酶的酶切位点,以便于切割后与目的基因结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B正确;
C、T-DNA上的冠瘿碱合成基因在农杆菌中不表达,在植物细胞中可以表达,故根瘤农杆菌不会形成冠瘿,而杨树被根瘤农杆菌感染后会形成冠瘿,C错误;
D、结合题意“冠瘿的形成是由于根瘤农杆菌携带有天然的Ti质粒”,且Ti质粒上有T-DNA,可以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内,故根瘤农杆菌内Ti质粒的存在,决定了其冠瘿碱代谢基因侵染植物的范围,D正确。
故选C。
20.下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的示意图。已知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B常用的方法是用Ca2+处理细菌
B.将完成导入过程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是只导入了质粒A的细菌
C.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受体细胞能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D.工程菌产生的生长激素可以直接使用效果良好
【答案】A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的过程。质粒A上含有四环素抗性基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后,破坏了质粒A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但四环素抗性基因正常,所以导入重组质粒或普通质粒的大肠杆菌都能抗四环素,但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不能抗氨苄青霉素。
【详解】A、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B常用的方法是钙离子处理法(CaCl2溶液),使细菌处于易于吸收外源DNA的状态,A正确;
B、因为目的基因插入了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而四环素抗性基因正常,因此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细菌能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但导入空白质粒的细菌也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B错误;
C、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合成人的生长激素,而不是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C错误;
D、由于细菌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对合成的生长激素不能加工、修饰,故工程菌产生的生长激素不能直接使用,D错误。
故选A。
21.CAR-T细胞免疫疗法,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借助基因工程给T细胞装上定位导航装置CAR(肿瘤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就能获得特异性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犹如“细胞导弹”,能精确“点射”肿瘤细胞,但又不会伤及正常细胞。治疗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免疫疗法属于体外基因治疗
B.改造T细胞时,可利用病毒载体把CAR基因导入T细胞
C.基因改造后,T细胞内的mRNA和蛋白质种类增多
D.CAR-T细胞回输到体内后,能有效激活各类肿瘤细胞的溶酶体酶活性
【答案】D
【分析】CAR-T疗法就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是把一个含有能识别肿瘤细胞且激活T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的病毒载体转入T细胞,即把T细胞改造成CAR-T细胞这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
【详解】A、CAR-T细胞是由离体的T细胞改造的,故为体外基因治疗,A正确;
B、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可以先将CAR基因整合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中,再利用病毒的侵染性导入并将CAR基因整合到T细胞的染色体DNA上,B正确;
C、基因改造后,T细胞内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则基因表达过程中的mRNA和蛋白质种类增多,C正确;
D、CAR-T细胞具有特异性,输回体内后,能有效激活特定肿瘤细胞的溶酶体酶活性,进而识别清除癌细胞,D错误。
故选D。
22.水蛭素是一种蛋白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但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其抗凝血活性低。研究人员欲提高水蛭素抗凝血活性,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确定影响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②分析水蛭素的空间结构,找到影响其活性的结构域
③推测需要替换的氨基酸序列
④构建表达载体,使其在受体细胞中表达
⑤PCR技术获得改造后的水蛭素基因
⑥确定基因中的碱基序列
A.②①③⑤⑥④ B.②③⑥①⑤④
C.②①③⑥⑤④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C
【分析】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详解】运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先分析水蛭素的空间结构,找到影响其活性的结构域,然后确定影响活性的氨基酸序列,推测需要替换的氨基酸序列,最终确定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据此通过PCR技术获得改造后的水蛭索基因,并构建表达载体,使其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提高水蛭素抗凝血活性,综上,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3.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可利用甲高产不耐盐、乙低产耐盐的两种二倍体植物培育高产耐盐的 杂种植株,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通常将植物细胞置于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低渗溶液中处理
B.②到③的过程中,杂种细胞内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活动明显增强
C.由④到目的植株需进一步筛选的原因是④中含有高产不耐盐品种
D.目的植株相对于甲、乙而言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植株不可育
【答案】B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①是酶解法去除细胞壁,②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是杂种细胞,④是筛选获得的具有耐盐特性的胚状体。
【详解】A、①是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在等渗透液中进行,以维持原生质体的形态和功能,A错误;
B、②到③的过程是融合细胞再生细胞壁的过程,而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线粒体可为该过程提供能量,故杂种细胞内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活动明显增强,B正确;
C、④是筛选获得的具有耐盐特性的胚状体,但不能确定其是高产还是低产,故需要进一步筛选,C错误;
D、甲、乙是二倍体植株,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目的植株是四倍体,是可育的,D错误。
故选B。
24.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 )
A.若要生产转基因抗病水稻,可将目的基因先导入到大肠杆菌中,再转入水稻细胞中
B.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人工诱导完成融合
C.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的新品种是二倍体
D.“不同的DNA分子具有相同的双螺旋结构”是基因工程成功实施的基础
【答案】D
【分析】1、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2、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首先应制备原生质体,即用酶解法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然后利用聚乙二醇等试剂或离心、振动、电刺激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得到杂合细胞后,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即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杂种植株。
【详解】A、利用基因枪法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到水稻细胞,而且大肠杆菌是不能侵染水稻细胞的,不能将目的基因带入水稻细胞,A错误;
B、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物理、化学的方法人工诱导完成融合,不能用生物方法,动物细胞的融合可以用生物方法,B错误;
C、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的新品种是多倍体,C错误;
D、“不同的DNA分子具有相同的双螺旋结构”,所以不同生物的DNA才可以连接起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D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
25.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趋向于m点
B.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可能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
C.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吹绵蚧种群数量会稳定在q点
D.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目的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n点
【答案】CD
【分析】图中显示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为,m点之前种群数量增加,m点之后种群数量下降,逐渐在m点稳定下来,n点时种群数量达到平衡,高于n点之后种群数量增大, p点达到新的平衡点,高于p点之后,种群数量下降,然后在p点稳定。
【详解】A、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种群数量会下降,逐渐趋向m点,A正确;
B、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由于补充率大于被捕食率,种群数量会增加,从而可能会导致吹绵蚧虫害的爆发,B正确;
C、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种群数量下降,种群数量会逐渐趋向p点,C错误;
D、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目的是使吹绵蚧数量长期稳定在较低水平,即m点,D错误。
故选CD。
三、综合题
26.炎症发生时,疼痛是一种防御性的保护反应。研究发现,炎症因子ILs能够促进痛觉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但过量的炎症因子会造成免疫过强,自身器官受到损伤。2019年底出现的由新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部分重症患者体内细胞产生了过量的炎症因子,在治疗方法上可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来对抗强大的炎症反应。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些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使相关神经元更易产生兴奋,传到______________从而产生痛觉。兴奋传导过程中,突触后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炎症因子ILs能通过系列信号通路促使Ca2+内流增加,据图分析炎症因子使Ca2+内流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若使用Ca2+阻滞剂抑制神经细胞膜Ca2+通道的开放,则能减缓炎症因子引起的疼痛,为探究Ca2+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
对照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实验组:向突触小体施加适量的Ca2+通道阻滞剂,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结果是实验组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小于对照组。由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请再补充一个实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物质,其靶细胞广泛分布于肝、肺、脑、淋巴组织等处,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ILs的合成。糖皮质激素与胞内受体结合后,“激素一受体复合物”能够进入细胞核,请推测糖皮质激素产生抗炎作用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脑皮层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促进Ca2+通道蛋白合成(翻译),促进Ca2+通道与细胞膜结合 Ca2+能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向突触小体中施加适量的Ca2+ 激素—受体复合物能抑制炎症因子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1)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兴奋传导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达突触间隙中,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打开,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2)由图可知,炎症因子ILs能促进Ca2+通道蛋白合成(翻译),促进Ca2+通道与细胞膜结合,进而促使Ca2+内流增加。
(3)根据信息“Ca2+阻滞剂抑制神经细胞膜Ca2+通道的开放,则能减缓炎症因子引起的疼痛”,实验组施加适量的Ca2+通道阻滞剂,对照组只给予和实验组相同且适宜的电刺激,通过检测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发现实验组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小于对照组,由此说明Ca2+能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为了验证这一结论,可向突触小体中施加适量的Ca2+,并检测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即可。
(4)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炎症因子ILs的合成,糖皮质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化学本质又是脂质类,可推测其具体的作用途径是糖皮质激素与胞内受体结合后,“激素一受体复合物” 抑制炎症因子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炎症反应引起局部组织疼痛的原理和预防方法,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知识的理解运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分析判断能力。
27.青藏高原啮齿类动物鼠兔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重要生物干扰源之一,其对草原生 产力、物种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研究高原鼠兔干扰强度与物种多样性等的关系,对于科学解释草地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和评价鼠兔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鼠兔作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其采食、掘洞等行为会造成土壤裸 斑,可以通过____法来监测鼠兔的种群密度。
(2)控制鼠兔的干扰强度,划分出高、中、低3种干扰区域,并对区域内群落的___进行调查,来研究干扰程度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鼠兔的适度干扰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进____,进而提高土壤中N、P含量。 但高强度鼠兔干扰会导致草原裸斑数量及面积增加,加剧草地生境的旱化,使得杂草增加,降低或 破坏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 ____。请提出一种措施或方案来控制鼠兔的干扰强度:_____。
(4)为了更有效地科学防控草原鼠害,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请你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个可用数据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_______。
【答案】(1) 消费者 标志重捕
(2)物种丰富度
(3)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抵抗力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 调查鼠兔的捕食者与被捕 食者,控制鼠兔的数量;通过开洞堵洞的方式来控制鼠兔的生存区域
(4)高原草甸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流向鼠兔的能量的传递效率是多少?鼠兔干扰强度对草 原土壤有机质、N、P等含量的影响是怎样的?(写出一种,合理即可)
【分析】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计算种群密度时,样方法是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计算时要注意样方的面积大小相等,标志重捕法也要根据环境面积,再计算种群密度,而不是一定面积内的个体数。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
【详解】(1)鼠兔作为一种动物,属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其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而可以通过标志重捕法来监测鼠兔的种群密度。
(2)控制鼠兔的干扰强度,划分出高、中、低3种干扰区域,然后对区域内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进行调查,来研究干扰程度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3)鼠兔的适度干扰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进而促进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提高土壤中N、P含量,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但高强度鼠兔干扰会导致草原裸斑数量及面积增加,加剧草地生境的旱化,使得杂草增加,降低或 破坏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 营养结构,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抵抗力稳定性降低。为了避免鼠兔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需要调查鼠兔的捕食者与被捕 食者,控制鼠兔的数量;通过开洞堵洞的方式来控制鼠兔的生存区域,从而降低鼠兔的环境容纳量,控制鼠兔种群数量的目的。
(4)为了更有效地科学防控草原鼠害,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而通常在能量流动方面定量分析较多,因此可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展开研究,即可以探究高原草甸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流向鼠兔的能量的传递效率是多少;也可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展开定量分析,如鼠兔干扰强度对草 原土壤有机质、N、P等含量的影响是怎样的?
28.S蛋白是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机体的关键组分,也是研制新冠疫苗的关键起点。疫苗有多种类型,如灭活疫苗、重组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2021年2月25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领衔研发的以腺病毒为载体的疫苗获准上市注册,腺病毒载体疫苗是以腺病毒作为载体,将目标抗原基因重组到载体病毒基因组中得到的疫苗。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基因蛋白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均需要获取S蛋白基因,获取过程是提取新冠病毒总RNA,在______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再采用PCR技术选择性扩增出S蛋白基因。PCR技术的前提是要有一段__________________,以便据此设计出特异性的引物。
(2)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将S蛋白基因重组到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内,导入人体,在体内产生S蛋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改造后的腺病毒载体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陈薇团队以缺失E1基因的腺病毒(E1基因是腺病毒基因组复制的关键基因)来研究疫苗,利用这种腺病毒制备的疫苗,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腺病毒载体疫苗注入人体后,其发挥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注射以上腺病毒载体疫苗后也难以使人类彻底摆脱新冠病毒,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答案】(1) 逆转录 S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2)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位点、能够自我复制、具有标记基因等(至少答出两点,少写不得分)
(3)使腺病毒载体在人体细胞中无法复制,因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4)腺病毒能够将S蛋白基因转化到受体细胞中,并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出S蛋白,作为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应答
(5)由于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记忆细胞在体内存活的时间有限;抗S蛋白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时间有限
【分析】腺病毒载体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改造,使腺病毒携带能表达新冠病毒S蛋白的DNA片段,人接种疫苗后,改造过的腺病毒侵染细胞后不会在细胞内复制,但可以表达出S蛋白,诱导入体产生免疫反应。由于抗原蛋白基因在宿主细胞内能持续表达,腺病毒载体疫苗一次接种即可获得长期免疫力,无需反复多次加强免疫。
【详解】(1)遗传信息从RNA传递到DNA的过程称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PCR技术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S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根据这一序列设计出特异性的引物。
(2)基因工程中载体应具备的条件有:能自我复制;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具有标记基因;能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不影响宿主细胞的生命活动等。
(3) 根据题意,E1基因是腺病毒基因组复制的关键基因,缺失了 E1 基因腺病毒就不能在人体细胞中复制,因而安全性更高。
(4)腺病毒载体疫苗注入人体后,其发挥作用的机理是重组腺病毒能够将S蛋白基因转化到受体细胞中,并在受体细胞中通过转录、翻译过程表达出S蛋白,作为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应答。
(5)由于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记忆细胞在体内存活的时间有限;抗S蛋白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时间有限等原因,注射以上腺病毒载体疫苗后也难以使人类彻底摆脱新冠病毒。
29.马铃薯是常见的蔬菜,其块茎颜色有白色、灰色、紫色。甘肃省育种专家成功培育出的黑色马铃薯,一改马铃薯的“老面孔”,成为马铃薯家族中的新贵。但由于病毒的侵染及逐代累积等原因,致使黑色马铃薯植株变矮小,叶片翻卷或花叶、皱缩,产量低而不稳。某科研小组欲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对其进行改善。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对马铃薯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幼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组织培养常用到愈伤组织培养基、生芽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在愈伤组织培养基上,外植体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一团__________________,在再分化阶段,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参与了细胞分化方向的调节,与生根培养基相比,一般情况下生芽培养基中两者的含量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黑色马铃薯植株可以保持亲本优良特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培育人工种子也可实现黑色马铃薯优良性状的保持,获得人工种子的途径是外植体→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文字表示);人工种子除保留亲本优良性状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答案】(1)茎尖分裂能力强,病毒少
(2) 具有分生能力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 生长素含量低,细跑分裂素含量高
(3)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
(4) 愈伤组织→胚状体→人工种子 方便储存和运输,人为地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摆脱了季节、环境、地域的限制等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4、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1)选择茎尖而不用叶片,获得脱毒幼苗的原因是茎尖分裂能力强,病毒少。
(2)经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是一团具有分生能力(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由愈伤组织重新分化为根和芽的再分化过程,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特定浓度比例一般情况下生芽培养基中两者的含量关系是生长素含量低,细胞分裂素含量高。
(3)由于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所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黑色马铃薯植株可以保持亲本优良特性。
(4)获得人工种子的途径是: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人工种子。人工种子除具有保留亲本优良性状外,还具有的优点是方使储存和运输,人为地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等,同时还摆脱了季节、环境、地域的限制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35,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共1页。
这是一份35,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1),共6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