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4章 地貌(B卷提升篇)-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单元AB卷(新教材人教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05章 植被与土壤(A卷基础篇)-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单元AB卷(新教材人教版)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精创】6.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同步练习(2)-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06章 自然灾害(A卷基础篇)-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单元AB卷(新教材人教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06章 自然灾害(B卷提升篇)-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单元AB卷(新教材人教版) 试卷 0 次下载
第05章 植被与土壤(B卷提升篇)-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单元AB卷(新教材人教版)
展开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5章 植被与土壤》测试卷(B卷)
(测试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5分,20小题,共50分)
(2019·湖北巴东一中高一月考)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完成下列各题。
1.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2.③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1.D 2.D
【解析】
1.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中美洲及非洲最北部的亚高山至高山地带;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②①③,故D正确,A、B、C错误。
2.香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四地中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气候,故D正确。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属温带,故A、C错误。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典型植被为高山草甸,故B错误。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草皮屋,是北欧地区流传千年的建筑方式,留存于挪威、丹麦和冰岛等国家。下图为挪威南部某地草皮屋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人们最初在屋顶上种植草皮的主要目的是( )
A.美化居住环境 B.减轻屋顶压力
C.加强御寒保暖 D.削弱太阳辐射
4.该草皮屋所处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3.C 4.A
【解析】
3.草皮屋,是在北欧地区,纬度高寒冷期长,在屋顶种植草皮可加强御寒保暖。选C正确。
4.草皮屋,是在北欧地区挪威、丹麦和冰岛等国家,该地区地处欧洲西部沿海,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所处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选A正确。
【点晴】在屋顶上铺上土壤种上小草,这样一方面土层的重量能让墙面的木头结合得更紧密,一方面草皮起到缓冲作用,阻隔了外界的寒冷。同时密实的草皮也抵御了冬季的寒风,让室内能够更加保温。如今,这种传统的民居成为了游客眼中美丽独特的风景。
(2018·襄垣县第一中学校高一月考)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湖州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6.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
A.丹东纬度高,气温低,银杏叶黄得早 B.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
C.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D.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答案】5.A 6.C
【解析】
5.由图可知,湖州位于长江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A正确;针阔混交林多位于东北山地地区,排除B;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与华北同纬度地区,排除C;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温带的黑龙江北部地区,排除D。故选A。
6.辽宁丹东纬度高,低温来的早,银杏叶黄得早,使银杏最佳观赏期较早,而不是较短,排除A;湖州纬度低,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观赏期较晚,排除B;丹东位于东北地区,距蒙古-西伯利亚地区近,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温快且空气湿度快速降低,银杏叶掉落快,使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C正确;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观赏期较长,排除D。故选C。
【点睛】该题考查了自然带分布图,落叶林落叶的原因,从植被生长对气候要素的要求来分析。秋天来临,天气变冷,树根的作用减弱,从地下吸收的水分减少,同时空气湿度降低,树叶里的水分通过叶表面大量蒸发,林木为了存活,生物进化出落叶的生物特征。
(2020·山东高二期末)北京市某中学生暑假期间在北京延庆世界园艺博览会植物馆拍摄了一张“沙漠玫瑰”的照片(下图),经查阅得知因其原产地接近沙漠且花朵红如玫瑰而得名。该植物喜高温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酷暑,不耐寒。完成下面小题。
7.该植物可能生长在以下地区( )
A. B.
C. D.
8.该同学也养殖了一盆沙漠玫瑰。半年后发现植株慢慢枯萎,可能的原因是( )
A.花土中掺入沙粒 B.长时间阳光下暴晒
C.花土干裂才浇水 D.室内温度比较低
【答案】7.D 8.D
【解析】
7.其原产地接近沙漠,D处位于阿拉伯半岛,沙漠面积大,适合该植物生长。其他选项中没有大面积沙漠分布。故选D。
8.该植物喜高温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酷暑,其原产地接近沙漠,花土中掺入沙粒、长时间阳光下暴晒、花土干裂才浇水都不会影响;不耐寒,室内温度比较低,可能导致植株慢慢枯萎。故选D。
(2020·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期末) 某地夏季最容易发生森林火灾,某次森林大火过后,当地地理学习小组去考察,发现这里的森林稀疏干枯并且呈条带状分布,沿途地势起伏和缓,到达后手机上显示的纬度为36°N。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地的森林植被为(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混交林
C.常绿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
10.影响该地森林呈条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下水分布 B.光照的强弱
C.降水的分布 D.地势的高低
【答案】9.C 10.A
【解析】
9.该地夏季最容易发生森林火灾,说明夏季干燥。纬度在36°N,应属于地中海气候区,森林植被为常绿硬叶林,C对。常绿阔叶林区夏季多雨,A错。 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带地区,且都是夏季降水多,C、D错。故选C。
10.森林耗水量大,需要水分条件较好。影响该地森林呈条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下水分布,A对。光照的强弱不影响森林带分布,B错。降水的分布、地势的高低没有带状变化规律,C、D错。故选A。
(2020·河北邢台·高一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树根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景观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热带草原
12.该植被的特征表现为( )
A.叶片多呈蜡质 B.秋季落叶,春季发芽
C.一年四季常绿 D.耐寒耐旱,多针状叶
【答案】11.A 12.C
【解析】
11.由图可知,树木高大稠密,多板状根,板状根多形成在热带雨林地区,热带雨林树木高大,板状根有强有力支撑作用,避免头重脚轻站不稳,不易被热带的暴风雨摧倒。由于热带雨林处在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土壤中的水分在很长的雨季总是处于饱和或近于饱和的状况,土壤湿重,树木的根系因“呼吸”所需,它们很难深入到空气缺乏的深土层中,板状根利于树木呼吸。热带雨林为常绿阔叶林,A正确。故选A。
12.叶片多呈蜡质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特征,A错误。秋季落叶,春季发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特征,B错误。一年四季常绿 为常绿林的特征,符合热带雨林的特征,C正确。耐寒耐旱,多针状叶为亚寒带针叶林的特征,D错误。故选C。
(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生物土壤结皮是由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等生物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粘结形成的复合物,是干旱半干旱沙漠地区最具特色的微自然景观,其通过代谢等方式影响、改变周围的微环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和演化过程中( )
A.生物多样性没有变化 B.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会破坏原生生态环境 D.可增加沙漠表层有机质含量
14.生物土壤结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
A.增加大气降水 B.增强地面蒸发 C.减小昼夜温差 D.减少风蚀水蚀
【答案】13.D 14.D
【解析】
13.生物土壤结皮是细菌、真菌等生物通过代谢等方式,影响、改变周围的微环境,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可增加沙漠表层有机质含量,D对。有机质增加,生物多样性会变化,A错。放牧、旅游和火烧等高强度的活动会导致结皮减少甚至消失,故演化过程受人类活动的影响,B错。形成过程会改变周围的微环境,不是破坏原生生态环境,C错。
14.生物土壤结皮能够提高生态系统抵御风水侵蚀的能力, 显著降低风和水等对土壤的侵蚀,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减少风蚀水蚀,D对。生物土壤结皮能够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主要是对土壤的影响,对大气降水、地面蒸发、昼夜温差作用不大,A、B、C错。
(2019·湖北巴东一中高一月考)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图2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生物 B.地形 C.降水 D.成土母质
16.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
A.甲与Ⅰ B.甲与Ⅱ C.乙与Ⅱ D.丙与Ⅰ
【答案】15.A 16.D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
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有机物能够腐烂形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土期肥力的形成有密切关系,BCD错误,A正确。
16.草原根系茂密且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层提供大量有机质,因此有机质主要分布在土壤的表层,对应图中的Ⅰ。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湿润地区的淋溶层最厚,半干旱地区次之,干旱地区最薄,因此图2中丙的淋溶层居中,属于半干旱区,对应的植被为草原,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丙与Ⅰ,D正确。
【点睛】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因素:降水、植被、温度、人类活动。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5。左图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右图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7.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18.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 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
【答案】17.C 18.B
【解析】本题考查土壤肥力及改良。
17.从上右图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枯枝落叶必须经过分解才能形成有机质,A错;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B错;从图可以看出表层土壤肥力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导致肥力流失较多,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为流水侵蚀作用,C对;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降水较多,D错。
18.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土层破坏,而图示土壤表层肥力较低,不适合直播,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B对;大棚温室是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C错;砾石压土主要改变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D错。
(2020·浙江宁波·期末)左图中Ⅰ、Ⅱ、Ⅲ分别表示土壤中固态、气态、液态成分的体积分数,①②③④表示四种土壤。右图是理想土壤成分体积比例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最接近理想土壤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下列关于土壤形成及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B.灌溉改善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
C.气候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D.收获农作物剥夺土壤的部分有机质
【答案】19.C 20.D
【解析】
19.理想土壤中矿物质占45%左右,有机质占5%左右,空气和水分各占20% -30%。结合下图分析可知①的空气所占比重太低,水分所占比重太高,有机质和矿物质所占比重太低,A错误。②空气所占比重太高,水分所占比重太低,B错误。④空气所占比重太高,水分所占比重太低,D错误。③各成分所占比重符合理想土壤的构成,C正确,故选C。
20.森林中的有机质主要储存于生物体内,故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A错误。灌溉容易造成土壤板结,透气性差,B错误。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C错误。收获农作物剥夺土壤的部分有机质,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3小题,共50分)
21.(2020·福建福州·高三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黑土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多分布在地势平缓辽阔的漫岗。黑土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腐殖质含量较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对黑土地的大规模开垦以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耕作层下方形成一层紧实的“犁底层”(下图),黑土肥力下降明显。有专家建议,采用“少耕深松”的耕作方式有利于保护黑土。
(1)说明东北地区黑土腐殖质含量较高的气候原因。(4分)
(2)分析东北黑土肥力下降的人为原因。(6分)
(3)分析“少耕深松”对保持黑土肥力的作用。(6分)
【答案】(1)雨热同期,植物生长量大;冬季冷湿(或温度低),有机质分解慢。
(2)坡地开垦(或者频繁翻耕)造成黑土流失;连续(或长期)耕种,肥力消耗多;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或者土壤结构发生变化/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犁底层导致)土壤通透性(或透气性或透水性)变差。
(3)减少土壤表层扰动(或表层紧实),减轻肥力流失(或水土流失);深层疏松(或消除犁底层),增强透气性(或透水性)。
【解析】
(1)从气候角度来说,腐殖质来源于有机质,而有机质多来源于枯枝落叶,枯枝落叶丰富,又是由于植物生产量较大。因此东北地区腐殖质较为丰富主要的原因在于其气候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植物生长量大,枯枝落叶丰富,且冬季气温低,有机质分解较慢,利于腐殖质的积累。
(2)由材料可知东北黑土肥力下降源于大规模农垦以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导致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肥力消耗过多;化肥使用导致土壤板结,最终形成犁底层,进一步的导致了土壤透气性、透水性变差,加剧黑土肥力的下降。
(3)针对上一问题所述的原因,提出了“少耕深松”可按照两个层面进行分别分析。少耕意味着通过减少耕作频率来减少对表层土壤的影响,从而减轻水土流失问题,减轻肥力流失。深松意味着疏松土壤以消除犁底层从而增强黑土的透气和透水性。在分析过程中,应当结合不同层面的问题进行因地制宜的综合分析。
22.(2020·广东广州·高三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丹霞梧桐在“中国物种红色目录”中被列为极危等级,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属于落叶小乔木,树干挺拔,根系特别发达。通过对狮子岩-阳元山景区(图甲)的初步调查发现,受生存环境与种间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丹霞梧桐在丹霞山顶和山麓地带极少分布,反而在丹霞崖壁上成群散布较多(图乙)。根据这一分布规律,可以推测更大范围区域丹霞梧桐分布的可能地带。
(1)推测丹霞梧桐在图甲椭圆部位分布较多而周围分布较少的主要原因。(6分)
(2)分析丹霞梧桐根系特别发达的主要原因。(6分)
(3)为保护丹霞梧桐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答案】(1)地势陡峭,多丹霞崖壁,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或答周围的景区山顶和山麓地带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多);丹霞崖壁土壤、水分条件差,具有竞争优势的其他植物难以生存(或答周围的山顶和山麓地带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具有竞争优势的其他植物生长较多)。
(2)固定树身,维持本身的生长发育;最大限度地吸收水分和养分,以适应崖壁干旱、贫瘠的环境。
(3)进一步深入调查和验证,掌握丹霞梧桐的数量和分布;建立丹霞梧桐重点保护地带;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游客和当地民众的环保意识。
【解析】
本题考查丹霞梧桐的生长特点、分布及保护措施等知识点,同时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1)“受生存环境与种间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丹霞梧桐在丹霞山顶和山麓地带极少分布,反而在丹霞崖壁上成群散布较多”,影响丹霞梧桐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环境与种间竞争等因素。图甲椭圆部位等高线密集,属于丹霞崖壁,地势陡峭,多丹霞崖壁,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而周围的景区山顶和山麓地带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多;丹霞崖壁土壤、水分条件差,具有竞争优势的其他植物难以生存,周围的山顶和山麓地带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具有竞争优势的其他植物生长较多。
(2)丹霞崖壁土壤、水分条件差,具有竞争优势的其他植物难以生存,丹霞梧桐在丹霞崖壁上成群散布较多,崖壁风力大,丹霞梧桐根系特别发达,可以固定树身,维持本身的生长发育;丹霞崖壁土壤、水分条件差,根系特别发达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水分和养分,以适应崖壁干旱、贫瘠的环境。
(3)“丹霞梧桐在“中国物种红色目录”中被列为极危等级,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丹霞梧桐在丹霞山顶和山麓地带极少分布,反而在丹霞崖壁上成群散布较多”,保护丹霞梧桐要进一步深入调查和验证,掌握丹霞梧桐的数量和分布;掌握丹霞梧桐的数量和分布后建立丹霞梧桐重点保护地带,减少人类破坏;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游客和当地民众的环保意识,禁止砍伐。
【点睛】丹霞梧桐主要分布在岩壁的石缝中及山谷的浅土层中,多有小石积、金针花、还魂草、石蒜等伴生植物。丹霞梧桐耐干旱、耐瘠薄,在石头缝里或者在有一点点土的岩壁上,它的根都能长得很牢固并且枝叶也很茂盛,颇有些近似松树的风骨。
23.(2018·河北枣强中学高一期末)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地球上除了热带雨林,还有“温带雨林”。下图中W岛是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林树种占绝对优势。只有在树木相对稀少的局部地带才能见到低矮的阔叶植物,这是温带雨林与热带雨林最大的不同,云形和冷杉林颜色暗绿,树冠茂密,透光率很小,林中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W岛东西部环境差异明显。冬季岛上平均气温2-4℃,西部可达5℃以上。降水量西部沿海达2000——3000m,东部沿海只有600-800mm。
(1)说出W岛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成因。(6分)
(2)分析该岛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多数地区偏高的原因。(6分)
(3)与热带雨林相比,分析W岛雨林地区树种单一的原因。(6分)
【答案】(1)年降水量西部多,东部少;西部处于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雨区),东部处于背风坡(雨影区)。
(2)W岛地处太平洋,冬季浩瀚的海洋对气温有巨大的调节作用;东(北)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极冷空气的影响较小;沿岸海区有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
(3)与热带雨林相比,)W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适合冷杉、云杉等针叶林树种生长;阴雨天气较多、森林茂密,日照时间相对较短,低矮的阔叶植物因光照不足而分布稀少,但高大的冷杉、云杉等针叶树却能够获得较好的光照,成为主要树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1)W岛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从总分两个角度展开,而降水差异的原因从地形、洋流等角度作答即可。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该岛处于北纬50度附近,受盛行西风带控制,西部是太平洋,岛屿西部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加上山地的抬升作用,西部降水量大,东部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2)该岛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多数地区偏高的原因可以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下垫面等因素展开分析。海陆位置:读图可知,该岛地处太平洋东岸,冬季浩瀚的海洋对气温有巨大的调节作用。地形:东(北)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使该地受北极冷空气的影响较小。洋流:沿岸海区有暖流经过,增温作用明显。所以该岛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多数地区偏高。
(3)W 岛雨林地区树种单一即生物多样性较少的原因,可以从水热条件、光照条件、优势树种生长习性等角度展开分析。水热条件:读图可知,与热带雨林相比,W岛纬度较高,北纬50度附近,气温较低,生长树种少,适合冷杉、云杉等针叶林树种生长。光照条件: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阴雨天气较多、森林茂密,日照时间相对较短,低矮的阔叶植物因高大树木遮挡,光照不足而分布稀少,但高大的冷杉、云杉等针叶树却能够获得较好的光照,成为主要树种。所以与热带雨林相比,W岛雨林地区树种单一。
【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下垫面、人类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