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21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CO2 B. H2 C. Na2SO4 D. Cu
2. 在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的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的是( )
A. Fe B. H2O
C. NaCl D. H2和O2的混合气体
3. 某些花岗岩含有放射性的酝(86222Rn),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该核素的中子数为( )
A. 86 B. 50 C. 136 D. 222
4. 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的是( )
A. 将250g胆矾(CuSO4⋅5H2O)溶于少量水,然后再将此溶液稀释至1L
B. 将22.4L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C. 将1L10mol⋅L−1的浓盐酸与9L水混合
D. 将40gNaOH溶解于1L水中
5.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咳嗽形成飞沫传播,进入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气溶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气溶胶可以产生丁达尔现象 B. 该气溶胶粒子的直径小于1nm
C. 该气溶胶粒子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D. 勤洗手可以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
6.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CO32−、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2−,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
A. H2SO4 B. HCl C. AgNO3 D. NaOH
7. 能用于鉴别SO2和CO2的溶液是( )
A. 澄清石灰水 B.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 紫色石蕊溶液 D. BaCl2溶液
8. 取溴水四份于试管中,编号为Ⅰ、Ⅱ、Ⅲ、Ⅳ,分别加入水、酒精、CCl4、苯溶液,振荡后静置,现象正确的是( )
A. Ⅰ中溶液分层,下层为红棕色 B. Ⅱ中溶液分层,下层为红棕色
C. Ⅲ中溶液分层,下层为红棕色 D. Ⅳ中溶液分层,下层为红棕色
9. 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氯化钠溶液(X、Y是碳棒)。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Y电极为正极
B. X电极为阳极
C. Y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
D. X电极表面有氯气生成
10. 将分别盛有纯净的O2、Cl2、NH3、H2四种气体且容积相同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下列情形属于NH3气体的是( )
A.
B.
C.
D.
11. 洗涤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硫黄,可选用的方法是( )
A. 用水洗涤
B. 用澄清石灰水洗涤
C. 用饱和食盐水洗涤
D. 用CS2洗涤
12. 下列物质中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是( )
A. H2SO4
B. H2
C. KCl
D. NaOH
13. 下列化学式既能标明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是( )
A. NH4Cl
B. SiO2
C. CO2
D. Na2SO4
14. 可以证明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的性质是( )
A. 熔融状态能导电
B. 具有较高的熔点
C. 可溶于水
D. 溶于水能导电
1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由共价键构成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 只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C. 晶体中不一定存在化学键
D. 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16. 下列物质发生所述变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属于同类型的是( )
A. 干冰和碘的升华
B. NaBr和HI分别在水中电离
C. SiO2和CaO的熔化
D. 将氯化氢和乙醇分别加入水中
17. 下列物质受热分解,无固体残留的是( )
A. KClO3
B. Al(OH)3
C. CaCO3
D. NH4HCO3
18. 在同温同压下,10升X2气体与30升Y2气体化合生成20升Z气体,则Z的分子式是( )
A. XY
B. X2Y3
C. XY3
D. X3Y
19. 下列卤素性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卤素单质的颜色按Cl2、Br2、I2的顺序逐渐变深
B. 氯气易液化、溴单质易挥发,碘单质易升华
C. 氯、溴、碘的原子半径或离子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多而增大
D. Cl2、Br2、I2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20.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a或b装置(部分装置省略)进行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选项
装置
实验
A
a
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共热制备氨气
B
a
铜丝插入硫粉熔化后产生的硫蒸气中
C
b
氯酸钾熔化后继续加热产生氧气
D
b
浓氨水受热产生氨气
A. A B. B C. C D. D
21. 现有下列六种物质,按照要求填写下列空格:
A.冰、B.金刚石、C.氯化钠、D.氯化铵、E.碘、F.烧碱
(1)NaCl的电子式为:______;水的结构式为:______,其空间构型为 ______。用电子式表示I2的形成过程 ______。
(2)熔化时化学键不被破坏的物质是(填编号、下同) ______。
(3)可做氮肥的是:______;熔点最高的是:______;熔点较低易升华的是:______。
(4)晶体中存在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是:______。
(5)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物质是:______。
22. 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1步:灼烧海带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______(选填编号),试写出a装置的名称 ______。
(2)第2步:浸泡溶解后,从悬浊液中对I−溶液的获取。该实验操作的名称是 ______。
(3)第3步:氧化。加入适量氧化剂Cl2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第4步:碘单质的检验。操作是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如果溶液呈 ______色,则证明海带中含碘。
(5)第5步:I2的提取。向第三步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CCl4,振荡后溶液分层,下层呈 ______色,分离所得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锥形瓶外还需要 ______。
23. 高铁酸钠(Na2FeO4)(铁元素为+6价)是一种新型的净水剂,可以通过下述反应制取:
(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______:______Fe(OH)3+______NaOH+______NaClO=______Na2FeO4+______NaCl+______H2O。
(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______,______元素被氧化,还原产物为 ______。
(3)当反应中有1mol高铁酸钠生成,转移的电子数为 ______。
(4)欲配制250mL0.1mol⋅L−1NaOH溶液,需用电子天平称取 ______gNaOH固体,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与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
(1)利用装置A加热固体Cu与浓硫酸以制取SO2,试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请指出盐酸在该反应中所表现出的性质:______、______。
(3)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B:______,D:______。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______,D:______。
(4)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
实验探究完成后,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类似于品红这类有机色质的显色官能团可以氧化或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从而褪色。为了探索比较SO2和Cl2的漂白原理,实验小组同学补做了如下实验与上述操作进行对照:将干燥的SO2和干燥的Cl2分别通到干燥的品红试纸上,发现红色试纸均不褪色。请根据探究实验事实,简要概括说明SO2与Cl2漂白原理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5)相同之处:二者本身并无漂白性,起漂白作用的分别是其与水反应后的产物 ______和 ______。
(6)不同之处:SO2所得产物只能与某些有机色质发生 ______反应(反应原理参见如图),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产物受热分解再生成SO2,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l2所得产物能与很多有机色质发生 ______反应,生成物较稳定。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CO2本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故错误;
B、H2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故错误;
C、Na2SO4是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故正确;
D、Cu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故错误;
故选C.
电解质是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本题主要考查对电解质概念的理解,注意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2.【答案】D
【解析】解:A.Fe为固体,体积取决于微粒子个数和大小,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故A错误;
B.H2O是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故B错误;
C.NaCl为固体,体积取决于微粒子个数和大小,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故C错误;
D.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故D正确;
故选:D。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是:一定温度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为气体摩尔体积,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气体摩尔体积适用于任何气体,不仅适用于纯气体,也适用于混合气体,温度和压强影响气体体积,据此分析选项。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与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明确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使用条件为解答关键,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3.【答案】C
【解析】解: 86222Rn的质量数为222,质子数为86,故中子数=222−86=136,
故选:C。
原子的构成中,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为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为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构成,明确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4.【答案】A
【解析】解:A.将250g胆矾(CuSO4⋅5H2O)溶于少量水,然后再将此溶液稀释至1L,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故A正确;
B.题目未给标准状况,无法使用22.4L/mol计算物质的量,故B错误;
C.将1L10mol⋅L−1的浓盐酸与9L水混合后体积不等于10L,故无法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故C错误;
D.水为溶剂,1L水不等于1L溶液,故无法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故D错误;
故选:A。
A.结合公式c=分析;
B.题目未给标准状况;
C.溶液体积混合过程中体积不能直接加和;
D.溶剂体积不等于溶液体积。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时区分溶液体积和溶剂体积。
5.【答案】B
【解析】解:A.该气溶胶是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该气溶胶是胶体,该气溶胶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故B错误;
C.该气溶胶是胶体,胶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故C正确;
D.勤洗手可以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故D正确;
故选:B。
A.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B.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
C.胶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D.勤洗手可以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
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性质以及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化学与生活的应用。
6.【答案】B
【解析】解:A.硫酸钡不溶于稀硫酸,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干扰硫酸根离子检验,故A错误;
B.BaSO4不溶于稀盐酸,而BaCO3溶于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故B正确;
C.硝酸银溶液与Cl−都可以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硫酸银、碳酸银都是白色沉淀,不能排除碳酸根离子、氯离子的干扰,故C错误;
D.NaOH和碳酸钡不反应,不能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故D错误;
故选:B。
SO42−、CO32−都能和BaCl2反应生成难溶性钡盐,但是BaSO4不溶于稀盐酸,而BaCO3溶于稀盐酸。
本题考查离子检验,掌握常见离子检验方法,注意排除干扰离子,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B
【解析】解:A.SO2和CO2与澄清石灰水均能反应生成沉淀,澄清石灰水不能用于鉴别SO2和CO2,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褪色,二氧化碳不能,则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用于鉴别SO2和CO2,故B正确;
C.SO2和CO2均为酸性氧化物,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紫色石蕊不能用于鉴别SO2和CO2,故C错误;
D.弱酸不能与强酸的盐溶液反应生成强酸,则SO2和CO2都不与BaCl2溶液反应,不能用BaCl2溶液鉴别SO2和CO2,故D错误;
故选:B。
A.SO2和CO2与澄清石灰水均能反应生成沉淀;
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褪色,二氧化碳不能;
C.SO2和CO2均为酸性氧化物,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D.弱酸不能与强酸的盐溶液反应生成强酸,则SO2和CO2都不与BaCl2溶液反应。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侧重考查学生物质性质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8.【答案】C
【解析】解:A.溴水与水不分层,故A错误;
B.酒精与水混溶,溶液不分层,故B错误;
C.将溴水与四氯化碳混合,溴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且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混合后Ⅲ中溶液分层上层是水下层是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因此下层为红棕色,故C正确;
D.苯密度比水小,则上层呈红棕色,故D错误;
故选:C。
溴易溶于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其中苯、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但苯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酒精与水混溶,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难度不大。
9.【答案】C
【解析】解:A.Y电极连接电源的正极,为阳极,故A错误;
B.X电极连接电源的负极,为阴极,故B错误;
C.Y电极表面氯离子失去电子生成氯气,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
D.X连接电源的负极,为阴极,水会得到电子,产生氢气和氢氧根离子,X电极表面产生氢气,故D错误;
故选:C。
电解氯化钠溶液,因X、Y均是碳棒,为惰性电极,根据图示装置可知,X连接电源的负极,为阴极,水会得到电子,产生氢气和氢氧根离子,Y连接电源的正极,为阳极,阳极氯离子会失去电子生成氯气。
本题考查电解池,侧重考查学生电解原理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10.【答案】D
【解析】解:O2、Cl2、NH3、H2四种气体中,只有NH3极易溶于水,盛有NH3气体的试管中会充满溶液,盛有O2、Cl2、H2的试管不会充满溶液,故D为NH3气体,
故选:D。
NH3极易溶于水,则盛有氯化氢气体的试管中会充满溶液,而盛有氧气、氯气和氢气的试管不会充满溶液,据此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性质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气体的溶解度大小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气体的性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11.【答案】D
【解析】解:硫磺易溶于二硫化碳,微溶于酒精,难溶于水,能够与热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硫化钠和亚硫酸钠,所以洗涤试管内壁上附着的硫黄,可以用二硫化碳或者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则D正确,
故选:D。
硫磺易溶于二硫化碳,微溶于酒精,难溶于水,能够与热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硫化钠和亚硫酸钠,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化学仪器的洗涤,明确硫磺的性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D
【解析】解:A.H2SO4中只有共价键,故A不选;
B.H2中只有共价键,故B不选;
C.KCl中只有离子键,故C不选;
D.NaOH中存在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之间的离子键和O、H之间的共价键,故D选;
故选:D。
一般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化学键,明确化学键判断的一般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较简单,注意特殊物质中的化学键(如铵盐、氯化铝等).
13.【答案】C
【解析】解:A.NH4Cl为离子晶体,化学式为晶体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晶体中不含单个分子,故A错误;
B.SiO2为原子晶体,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化学式为Si原子与O原子的个数比值为1:2,故B错误;
C.CO2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其晶体为分子晶体,CO2能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故C正确;
D.Na2SO4为离子晶体,化学式为晶体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晶体中不含单个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应是分子晶体物质,晶体中含有单个分子,而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无单个分子,化学式只能表示物质的组成,不能表示分子.
本题考查晶体类型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只有分子晶体才含有单个分子,化学式即分子式.
14.【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化合物中,只有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侧重考查基本概念,明确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根本区别是解本题关键,不能根据溶解性强弱、水溶液酸碱性、水溶液导电性强弱判断化合物类型,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在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以分子存在,所以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故A正确;
B.具有较高熔点的化合物可能是原子晶体,如二氧化硅,故B错误;
C.可溶于水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如HCl,故C错误;
D.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如硝酸等,故D错误。
故选A。
15.【答案】C
【解析】解:A.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有共价键,由共价键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共价单质,如氯气,故A错误;
B.非金属元素也可形成离子键,如氯化铵中含有离子键,故B错误;
C.稀有气体中不存在共价键,不一定存在化学键,故C正确;
D.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有共价键,不含离子键,故D错误;
故选:C。
A.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有共价键;
B.非金属元素也可形成离子键;
C.稀有气体中不存在共价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有共价键,离子化合物、非金属单质中也可能含有共价键。
本题考查化学键、物质的分类,明确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关系,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16.【答案】A
【解析】解:A.干冰和碘都属于分子晶体,则干冰和碘的升华,均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A正确;
B.NaBr和HI分别在水中电离,分别破坏离子键、共价键,故B错误;
C.二氧化硅属于共价晶体,熔化破坏共价键,生石灰属于离子晶体,熔化破坏离子键,故C错误;
D.将氯化氢加入水中,破坏共价键,有机溶剂乙醇加入水中,无作用力破坏,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离子晶体熔化克服离子键,原子晶体熔化克服共价键,金属晶体熔化克服金属键,分子晶体熔化或升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晶体类型及化学键,明确不同类型的晶体在熔化时克服不同的作用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晶体类型。
17.【答案】D
【解析】解:A.KClO3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有固体残留,故A错误;
B.Al(OH)3受热分解产生氧化铝和水,方程式为2Al(OH)3Al2O3+3H2O,有固体残留,故B错误;
C.CaCO3受热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CaCO3CaO+CO2↑,有固体残留,故C错误;
D.NH4HCO3受热分解产生氨气、水、二氧化碳,方程式为NH4HCO3NH3↑+H2O↑+CO2↑,无固体残留,故D正确;
故选:D。
A.KClO3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B.Al(OH)3受热分解产生氧化铝和水;
C.CaCO3受热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D.NH4HCO3受热分解产生氨气、水、二氧化碳。
本题考察常见的分解反应,注意常见物质的分解反应产物及相关物质的状态,题目难度不大。
18.【答案】C
【解析】解:在同温同压下,10升X2气体与30升Y2气体化合生成20升Z气体,
由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则X2+3Y2=2Z,
由原子守恒可知,Z为XY3,
故选:C。
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然后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化学式.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明确一定温度与压强下气体体积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9.【答案】D
【解析】解:A.卤素单质Cl2、Br2、I2的颜色分别为黄绿色、红棕色、紫色,逐渐加深,故A正确;
B.氯气常温下为气体,易液化,溴单质常温下为液体,易挥发,碘单质为固体,熔点与沸点相接近,易升华,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离子半径逐渐增大,则氯、溴、碘的原子半径或离子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多而增大,故C正确;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故D错误。
故选:D。
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卤素单质Cl2、Br2、I2的颜色分别为黄绿色、红棕色、紫色,其中氯气易液化,溴单质易挥发,碘单质易升华,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了卤素单质氧化性、原子半径、密度、颜色、熔沸点等,明确元素周期律是解本题关键,根据元素周期律来分析解答即可,熟记元素周期律内涵,难度不大.
20.【答案】C
【解析】解:A.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共热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可选a装置制备氨气,故A正确;
B.加热时Cu与S反应生成Cu2S,可选a装置完成,故B正确;
C.氯酸钾熔化后分解生成氧气,可选a装置制备氧气,故C错误;
D.浓氨水受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可选b装置制备氨气,故D正确;
故选:C。
A.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共热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
B.加热时Cu与S反应生成Cu2S;
C.氯酸钾熔化后分解生成氧气;
D.浓氨水受热时试管口应向上。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制备、实验装置的作用、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21.【答案】 V形 +→ AE D B E BE DF
【解析】解:(1)NaCl为离子化合物,有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电子式为,水分子空间构型为V形,中心原子是O,含有O−H键,其结构式为,用电子式表示碘分子的形成过程+→,
故答案为:;;V形;+→;
(2)A.冰形成的是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不破坏共价键,故A正确;
B.金刚石是共价晶体,熔融时破坏的是共价键,故B错误;
C.氯化钠是离子晶体,熔融时破坏的是共价键,故C错误;
D.氯化铵是离子晶体,熔融时破坏的是共价键,故C错误;
E.碘形成的是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不破坏共价键,故E正确;
F.烧碱为氢氧化钠,形成的是离子晶体,熔融时破坏的是共价键,故F错误;
故答案为:AE;
(3)可做氮肥的是:D.氯化铵,熔点最高的是:B.金刚石,熔点较低易升华的是:E.碘,
故答案为:D;B;E;
(4)晶体中存在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是B.金刚石、E.碘,
故答案为:BE;
(5)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物质是D.氯化铵、F.烧碱,
故答案为:DF。
(1)NaCl为离子化合物,书写氯离子时注意用中括号,水分子空间构型为V形,中心原子是O,碘分子为共价化合物;
(2)离子晶体中存在离子键,离子晶体在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分子晶体中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不被破坏,共价晶体熔融时破坏的是共价键;
(3)铵盐属于氮肥,晶体中共价晶体熔点高,离子晶体熔点较高,分子晶体最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为升华;
(4)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共价键;
(5)离子化合物中存在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存在原子团。
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和结构、晶体结构和性质、化学键的形成等知识点,注意知识的熟练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22.【答案】c 泥三角 过滤 Cl2+2I−=I2+2Cl− 蓝 紫 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直形)冷凝管、牛角管
【解析】解:(1)步骤①为灼烧海带,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坩埚、泥三角、酒精灯、三脚架、坩埚钳等,用不到的仪器为:烧杯,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a叫泥三角,
故答案为:c;泥三角;
(2)第2步;浸泡溶解后,从悬浊液中对I−溶液的获取,该实验操作的名称是过滤,
故答案为:过滤;
(3)第3步:氧化,加入适量氧化剂Cl2后,碘离子被氧化为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I2+2Cl−,
故答案为:Cl2+2I−=I2+2Cl−;
(4)第4步:碘单质的检验。因为淀粉遇到碘单质会变蓝,若氧化后的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则证明有碘单质,
故答案为:蓝;
(5)第5步:I2的提取。向第三步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CCl4,振荡后溶液分层,下层呈紫色;再利用沸点不同,进行蒸馏得到纯净的碘单质,蒸馏所需的玻璃仪器主要有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直形)冷凝管、牛角管和锥形瓶,
故答案为:紫;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直形)冷凝管、牛角管。
海带用酒精润湿后先经过灼烧成海带灰后转移到小烧杯,加入蒸馏水经过浸泡,得到悬浊液,再经过过滤得到含有碘离子的溶液,再向经过滤液中加入氧化剂氯气,氧化碘离子得到含碘水溶液,再加入苯或四氯化碳进行萃取分液,得到的有机层中含碘单质,再利用沸点不同,进行蒸馏得到纯净的碘单质。
本题考查海带中提碘,侧重考查学生物质检验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23.【答案】 2 4 3 2 3 5 NaClO Fe NaCl 3NA 1.0 烧杯 玻璃棒 250mL的容量瓶 胶头滴管
【解析】解:(1)Fe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为+6价,失去3个电子,Cl的化合价从+1价降低为−1价,得到2个电子,根据电子守恒,元素守恒配平方程式为:2Fe(OH)3+4NaOH+3NaClO=2Na2FeO4+3NaCl+5H2O,电子转移如下:,
故答案为:;2;4;3;2;3;5;
(2)物质中所含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得电子,NaClO为氧化剂,物质中所含Fe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得到的产物NaCl是还原产物,
故答案为:NaClO;Fe;NaCl;
(3)根据(1)的分析,当反应中有2mol高铁酸钠生成,转移的电子6mol,则当反应中有1mol高铁酸钠生成,转移的电子数为3mol,电子转移数目是3NA,
故答案为:3NA;
(4)欲配制250mL0.1mol⋅L−1NaOH溶液,需用电子天平称取氢氧化钠m=nM=cVM=0.25L×0.1mol/L×40g/mol=1.0g,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定容、摇匀,得到实验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250mL的容量瓶、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1.0;烧杯;玻璃棒;250mL的容量瓶;胶头滴管。
(1)Fe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为+6价,Cl的化合价从+1价降低为−1价,根据电子守恒,元素守恒来配平方程式即可;
(2)物质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得电子的物质为氧化剂,物质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3)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计算电子转移数目;
(4)称取固体质量m=nM=cVM,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确定实验仪器。
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电子转移的计算以及溶液的配制方面的知识,注重知识的综合考查,难度不大。
24.【答案】Cu+2H2SO4(浓)CuSO4+SO2↑+2H2O 酸性 还原性 品红褪色 品红褪色 褪色的品红又恢复成红色 无明显现象 Cl2+SO2+2H2O=2HCl+H2SO4,生成物都无漂白性,因而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时,品红溶液并不褪色 H2SO3 HClO 加成或化合 氧化还原
【解析】解:(1)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水,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MnO2+4HCl(浓)MnCl2+Cl2↑+2H2O,4mol氯化氢中有2mol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氯化氢是还原剂,气压的起到酸的作用,盐酸在该反应中所表现出的性质:酸性、还原性,
故答案为:酸性;还原性;
(3)①SO2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氯气通入品红溶液,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品红溶液也褪色,故答案为:褪色的品红又恢复成红色;无明显现象,
故答案为:品红褪色;品红褪色;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SO2的漂白具有可逆性,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时又恢复原来的红色,而氯气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也褪色,但加热后仍为无色,不恢复,因HClO的漂白性不可逆,即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中褪色的品红又恢复成红色,D中无明显现象,
故答案为:褪色的品红又恢复成红色;无明显现象;
(4)氯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水溶液中两者1:1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生成物都无漂白性,因而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时,品红溶液并不褪色,
故答案为:Cl2+SO2+2H2O=2HCl+H2SO4,生成物都无漂白性,因而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时,品红溶液并不褪色;
(5)相同之处:SO2和Cl2本身都没有漂白性,起漂白作用的分别是其与水反应后的产物H2SO3和HClO,
故答案为:H2SO3;HClO;
(6)不同之处:根据,H2SO3只能与某些有机色质发生加成或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产物受热分解再放出SO2,是非氧化还原反应;HClO能与很多有机色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物较稳定,
故答案为:加成或化合;氧化还原。
(1)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水;
(2)4mol氯化氢中有2mol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氯化氢是还原剂,气压的起到酸的作用,盐酸在该反应中所表现出的性质:酸性、还原性;
(3)①SO2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氯气通入品红溶液,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品红溶液也褪色;
②SO2的漂白具有可逆性,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时又恢复原来的红色,而氯气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也褪色,但加热后仍为无色,不恢复;
(4)氯气和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两者1:1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生成物都无漂白性;
(5)相同之处:SO2和Cl2本身都没有漂白性,起漂白作用的分别是其与水反应后的产物H2SO3和HClO;
(6)H2SO3只能与某些有机色质发生加成或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产物受热分解再放出SO2,是非氧化还原反应;HClO能与很多有机色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物较稳定。
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的,设计漂白原理、化学方程式书写、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等知识,弄清二氧化硫与这三种物质漂白原理的区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关于胶体说法中正确的是,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02×1023, 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位育中学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10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