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怀宁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怀宁二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一个答案,20×3分=60分)
1. 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强电解质
Fe
NaCl
CaCO3
HNO3
弱电解质
CH3COOH
NH3
H3PO4
Fe(OH)3
非电解质
蔗糖
BaSO4
酒精
H2O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Fe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项错误;
B.BaSO4是强电解质,B项错误;
C.CaCO3强电解质,H3PO4是弱电解质,酒精是非电解质,C项正确;
D.H2O弱电解质,D项错误;
答案选C。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是电解质
③固态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共价化合物可以导电
④固态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离子化合物也不导电
A. 仅①④ B. 仅①②④ C. 仅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硫酸钡是难溶的盐,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是电解质,故①错误;
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是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能电离,不是氨气本身电离,氨气是非电解质,故②错误;
③共价化合物在固态和液态都以分子存在,不含自由移动离子或电子,所以共价化合物在固态或液态时都不导电,故③错误;
④固态的离子化合物中含有离子,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导电;在熔融态下离子化合物发生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能导电,故④错误,错误的是①②③④;
故选D。
3. 向某氨水中加入醋酸溶液,其导电能力(I)与加入醋酸溶液的体积(V)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与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大,其导电性越大,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水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小,醋酸是弱电解质,但二者反应生成的醋酸氨是强电解质,二者混合后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当溶液无限增大时,相当于醋酸溶液,离子浓度几乎不变,则溶液导电性几乎不变,所以图象上随氨水体积的增大,导电性先增大后减小,故选C。
4. 下列有关反应能量变化图像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可表示需加热的放热反应
B. 可表示需加热的放热反应
C. 表示爆炸反应
D. 表示醋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只能表示吸热反应,A错误;
B. 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可以表示一切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有的需要加热,B正确;
C. 图像所示为放热反应,爆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C正确;
D. 图像所示为放热反应,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D正确;
答案选A。
5.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氨水应密闭保存,放置于低温处
B. 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铁粉以防止氧化变质
C. 生产硝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高氨气的利用率
D. 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B项中,因为亚铁离子容易被氧化成铁离子,造成FeSO4溶液不纯,因此常在该溶液中加入铁粉,将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Fe3++Fe=2Fe2+,利用的不是勒沙特列原理。
6. 可逆反应mA(固)+nB(气)pC(气)+qD(气),反应过程中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C%将增大
B. 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方程式中n>p+q
D. 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可逆反应,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由图像(1)可知T1>T2,温度越高,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φ(C)越小,故此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压强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由图(2)可知P2>P1,压强越大,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φ(C)越小,可知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即n A.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C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B. 由上述分析可知,可逆反应mA(固)+nB(气)⇌Pc(气)+qD(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故B正确;
C. 由上述分析可知,可逆反应mA(固)+nB(气)⇌Pc(气)+qD(气)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即n D. A为固体,浓度为定值,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答案选B。
7. 可逆反应N2(g)+3H2(g)2NH3(g),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开始时加入2 mol N2和3 mol H2,则达到平衡时,NH3的浓度不可能为( )
A. 0.1 mol·L-1 B. 0.2 mol·L-1 C. 0.05 mol·L-1 D. 0.15 mol·L-1
【答案】B
【解析】
【分析】依据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分析计算判断,可以利用极值法分析,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可逆反应的基本特征是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达到反应限度时各物质不为0。理论上反应物完全转化时,生成NH32 mol,c(NH3)=0.2 mol·L-1;由可逆反应不为0可知,N2与H2不可能全部生成NH3,c(NH3) < 0.2 mol·L-1,则达到平衡时,n(NH3)<2mol,c(NH3)<0.2mol·L-1,只有B符合题意。
故选B。
8. 一定条件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N2和10molH2,发生反应N2(g)+3H2(g)2NH3(g),2min时测得剩余N2为1mol,下列化学反应速率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v(N2)=0.25 mol·L-1·min-1
B. v(H2)=0.75 mol·L-1·min-1
C. v(NH3)=1 mol·L-1·min-1
D. v(NH3)=0.5 mol·L-1·min-1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N2和10molH2,发生反应N2+ 3H22NH3,2min时,测得剩余氮气为1mol,所以2min内,以N2表示的反应速率v(N2)=(2mol-1mol)÷(2L×2min)=0.25 mol/(L•min)。
【详解】A.由上述计算可知,v(N2)=0.25 mol/(L•min),A项正确;
B.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H2)=3v(N2)=3×0.25 mol/(L•min)=0.75 mol/(L•min),B项正确;
C.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NH3)=2v(N2)=2×0.25 mol/(L•min)=0.5mol/(L•min),C项错误;
D.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NH3)=2v(N2)=2×0.25 mol/(L•min)=0.5mol/(L•min),D项正确;
答案选C。
9.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正反应速率v正增大、D的物质的量浓度c(D)增大的是
A. 移走少量C B. 扩大容积,减小压强
C. 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 体积不变,充入“惰”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C为固体,改变其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A错误;
B.扩大容积相当于减小压强,v正减小,c(D)也减小,B错误;
C.缩小容积相当于增大压强,浓度增大,速率也增大,平衡右移,c(D)也增大,C正确;
D.体积不变,充入与反应无关气体“惰”气,平衡不移动,D错误;
故答案为C。
10. 一定温度下,将1.0 mol的HI(g)通入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实验测得HI(g)的最大分解率为22.2%,则该温度下,反应H2(g) +X2(g)HX(g)平衡常数接近于( )
A. 0.02 B. 0.15 C. 7 D. 49
【答案】C
【解析】
【分析】HI(g)的最大分解率为22.2%,即平衡时HI(g)分解了0.222 mol/L,结合三段式分析计算。
【详解】HI(g)的最大分解率为22.2%,即平衡时HI(g)分解了0.222 mol/L,
H2(g)+ I2(g)HI(g)
起始(mol/L): 0 0 1
转化(mol/L):0.111 0.111 0.222
平衡(mol/L):0.111 0.111 0.778
K==≈7,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K的表达式的书写,要注意表达式不能写成K=。
11. 对于工业合成氨反应:N2+3H22NH3,下列表示其反应最快的是
A. v(H2)=0.04mol·L-1·s-1 B. v(N2)=0.02 mol·L-1·s-1
C. v(NH3)=0.02mol·L-1·s-1 D. v(NH3)=0.03 mol·L-1·s-1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于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反应速率越快。
【详解】A.v(H2)=0.04mol/(L•s),则=mol/(L•s);
B.v(N2)=0.02 mol/(L•s),则=0.02 mol/(L•s);
C.v(NH3)=0.02 mol/(L•s),则=0.01 mol/(L•s);
D.v(NH3)=0.03 mol/(L•s),则=0.015 mol/(L•s);
故选B。
12. 已知298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0kJ/mol,将此温度下的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A. 一定大于92.0kJ B. 一定小于92.0kJ
C. 一定等于92.0kJ D. 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反应N2(g)+3H2(g)2NH3(g) ΔH=-92.2kJ/mol可知,1molN2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92.2kJ,但将1molN2和3mol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时,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故1molN2不可能完全反应,故放出的热量小于92.2 kJ,答案选B。
13. 反应3H2(g) + N2(g)2NH3(g) ΔH =-46.19 kJ. mol-1,关于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随温度升高K增加 B. 随压强升高K增加
C. 随温度升高K减小 D. 随压强升高K减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反应3H2(g) + N2(g)2NH3(g) ΔH =-46.19 kJ. mol-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A项错误;
B.化学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不随压强改变,B项错误;
C.反应3H2(g) + N2(g)2NH3(g) ΔH =-46.19 kJ. mol-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C项正确;
D.化学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不随压强改变,D项错误;
答案选C。
14. 下列化学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铝片和稀盐酸反应 B. 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反应
C. 灼热的碳与CO2反应 D.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铝片和稀盐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氯元素和氢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反应属于吸热反应,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 灼热的碳与CO2反应是吸热反应,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符合题意;
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碳元素和氧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5. 反应2SO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mol·L-1·s-1 ,则这段时间为
A. 0.1s B. 2.5s C. 0.5s D. 10s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1,那么氧气的浓度必然减少0.2mol•L-1,根据v(O2)=△c/△t=0.2mol/L÷t=0.4mol•L-1•s-1,解得t=0.5s,答案选C。
16. 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A. 盐酸的浓度 B. 铝条的表面积
C. 加少量Na2SO4固体 D. 溶液的温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
【详解】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氢离子浓度、铝条的表面积和温度。Na2SO4固体和铝与盐酸的反应无关,不影响氢气的生成速率,故选C。
17. 在某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I气体,发生反应2HI(g) H2(g)+I2(g);△H>0,在t1时达到平衡,t2时加热升温并保温,到t3时又达到新平衡,符合这一变化的图像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反应2HI(g)H2(g)+I2(g)△H>0,在t1时达到平衡,t2时加热升温并保温,则化学平衡向着正方向进行,所以碘单质的百分含量会升高,HI的百分含量会降低,只有A符合,答案选A。
18.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绝对值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
A. 1/2H2(g)+ 1/2Cl2(g)= HCl(g)ΔH =-92.3kJ/mol
B. CH4(g)+ 2O2(g)= CO2(g)+2H2O(g)ΔH =-802.3kJ/mol
C. 2H2(g)+ O2(g)= 2H2O(l)ΔH =-571.6kJ/mol
D. CO(g)+ 1/2O2(g)= CO2(g)ΔH =-283kJ/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A中氢气不是1mol,错误;B中生成的是水蒸气,不是水,错误;C中氢气不是1mol,错误;选D。
19. 反应 ,在温度为、时,平衡体系中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C两点的反应速率:
B. 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C. 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D. 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N2O4(g)⇌2NO2(g) ΔH=+57 kJ·mol-1,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
【详解】A.A、C两点对应的温度相同,C点压强大于A点,则C点反应速率大于A点,A错误;
B.A到C,压强增大,体积减小,NO2(g)的浓度增大,然后平衡逆向移动,最终二氧化氮的浓度比原浓度大,故气体颜色较深,即C点气体颜色比A点深,B错误;
C.A到B,NO2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相同压强下,T2到T1,平衡逆向移动,结合分析可知,T2到T1为降温,即由状态A到状态B,可以用降温的方法,则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升温的方法,C正确;
D.A点到C点,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的逆反应为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的反应,即A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小于C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D错误;
故选C。
20. 一定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 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 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应开始前,X、Y的浓度都为最大值,而Z的浓度为0,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反应进行10s时,X、Y、Z的浓度都保持不变,且都大于0,则表明反应达平衡状态,反应为可逆反应。
【详解】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故A错误;
B.反应开始到10s,X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故B错误;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 ,故C正确;
D.由分析知,反应为可逆反应,0~10s内,X、Y的物质的量都变化0.79mol,Z的物质的量变化1.58mol,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D错误;
故选C。
二 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40分)
21. (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101kPa时,一定量的CO在1.00mol O2中完全燃烧,生成2.00mol CO2,放出566.0kJ热量,CO的燃烧热为ΔH=_______,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Ⅱ)试分别从能量变化和化学键变化角度研究反应2H2(g)+O2(g)=2H2O(l)的焓变。
(2)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
(3)从断键和成键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已知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H-H
O=O
H-O
键能/kJ·mol-1
436
496
463
由此计算2mol H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_______。
(Ⅲ)依据盖斯定律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火箭发射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这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且N2(g)+2O2(g)=2NO2(g);ΔH1=+67.7kJ/mol ①
N2H4(g)+O2(g)=N2(g)+2H2O(g);ΔH2=-534kJ/mol ②
(4)写出肼与NO2反应的热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 ①. -283 kJ·mol-1 ②. CO(g)+O2(g)=CO2(g) ΔH=-283.0 kJ·mol-1
(2)A (3)484 kJ
(4)N2H4(g)+NO2(g)=3/2N2(g)+2H2O(g);ΔH=-567.85kJ/mol
【解析】
【小问1详解】
一定量的CO在1.00mol O2中完全燃烧,生成2.00mol CO2,放出566.0kJ热量,根据碳原子守恒可中CO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1molCO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故CO的燃烧热为ΔH=-283 kJ·mol-1;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O(g)+O2(g)=CO2(g) ΔH=-283.0 kJ·mol-1;
【小问2详解】
对于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产物能量低,则符合要求的图为:A;
【小问3详解】
断裂2molH2中的化学键吸收2×436kJ热量,断裂1molO2中的化学键吸收496kJ热量,共吸收2×436+496=1368kJ热量,形成4molH-O键释放4×463kJ=1852kJ热量,2mol H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态水的反应热△H=反应物中键能之和-生成物中键能之和=1368-1852kJ/mol=-484kJ/mol,即2mol H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484kJ;
【小问4详解】
已知:①N2(g) + 2O2(g)=2NO2(g) △H=+67.7 kJ·mol-l;
②N2H4(g) + O2(g)=N2(g) + 2H2O(g) △H=-534 kJ·mol-l;
由盖斯定律,②×2-①得2N2H4(g)+2NO2(g)=3N2(g)+4H2O(g),故该反应的△H=2×(-534kJ•mol-1)-67.7kJ•mol-1)=-1135.7 kJ•mol-1,
即2N2H4(g)+2NO2(g)=3N2(g)+4H2O(g)△H=-1135.7 kJ•mol-1,故答案为:N2H4(g)+NO2(g)=3/2N2(g)+2H2O(g);ΔH=-567.85kJ/mol。
22. 某温度下,在体积为5L的容器中,A、B、C三种物质物质的量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s内用A的浓度变化和用B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2A3B+C ②. 0.08mol/(L·s) ③. 0.12mol/(L·s)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在2 min时,A的物质的量减小1.6mol-0.8mol=0.8mol,A为反应物,B的物质的量增加1.2mol,C的物质的量增加0.4mol,B、C为生成物,A、B、C的物质
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根据反应中的计量数之比等于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要写出反应方程式为:2A3B+C,2s内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B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3. 在a、b两支试管中,分别装入形态相同、质量相等的一颗锌粒,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和稀醋酸。填写下列空白:
(1)a、b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点是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a、b两支试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开始时是V(a)________V(b);反应完毕后生成气体的总体积是V(a)________V(b):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都产生无色气泡 ②. a中反应速率较快 ③. 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盐酸溶液中c(H+)大 ④. 大于 ⑤. 等于 ⑥. 开始反应时,盐酸溶液中H+浓度较大,但稀盐酸和稀醋酸中H+的总的物质的量相等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弱电解质电离。
(1)a、b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点是都产生无色气泡;不同点是a中反应速率较快;原因是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盐酸溶液中c(H+)大。
(2)a、b两支试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开始时V(a)>V(b);反应完毕后生成气体的总体积V(a)=V(b):原因是开始反应时,氯化氢是强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盐酸溶液中H+浓度较大,但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和稀醋酸中用于生成氢气的H+的物质的量相等。
24. 在一定温度下将3mol CO2和2mol H2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O2(g)+H2(g)⇌CO(g)+H2O(g)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
(2)已知在7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6,则该温度下反应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K2=_____,反应CO2(g)+H2(g)⇌CO(g)+H2O(g)的平衡常数K3=_____.
(3)已知在1 0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为1.0,则该反应为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
A. 容器中压强不变
B. c(CO2)=c(CO)
C. 生成a mol CO2的同时消耗a mol H2
D.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5)在1 000℃下,某时刻CO2的物质的量为2.0mol,则此时v(正)_____v(逆)(填“>”、“=”或“<”).
【答案】(1)K=
(2) ①. 1.67 ②. 0.77
(3)吸热 (4)C
(5)>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c(CO)×c(H2O)/c(CO2)×c(H2);
【小问2详解】
反应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K2=c(CO2)×c(H2)/c(CO)c(H2O);K2=1/K1=1/0.6=1.67;反应1/2CO2(g)+1/2H2(g)1/2CO(g)+1/2H2O(g)的平衡常数K3==0.77;
【小问3详解】
在1 0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为1.0,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小问4详解】
A.该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数之和不变,则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中压强始终不变,则不能根据压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B.c(CO2)=c(CO),该反应可能达到平衡状态,也可能没有达到平衡状态,与反应物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所以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C.生成a mol CO2的同时消耗a mol H2,说明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D.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物质的量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不能据此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答案选C;
【小问5详解】
根据方程式可知
CO2(g)+H2(g)CO(g)+H2O(g)
起始浓度(mol/L) 1.5 1 0 0
反应浓度(mol/L) 0.5 0.5 0.5 0.5
某时刻浓度(mol/L)1 0.5 0.5 0.5
浓度商=0.5×0.5/1×0.5=0.5<1,则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v(正)>v(逆)。
安徽省怀宁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怀宁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怀宁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怀宁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Na-23 I-12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5−10﹣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