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九年级下册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验现实生活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通过“杠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探究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2.掌握反比例函数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体验学科的整合思想.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实际问题中的变量关系进行分析,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课型
新授课
三、课时
第2课时 共2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从实际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间的关系.
五、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直尺、三角板等.
学生:直尺、三角板.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
⑴你认为可能吗?
⑵大家都知道开啤酒的开瓶器,它蕴含什么科学道理?
⑶同样的一块大石头,力量不同的人都可以撬起来,是真的吗?(二)探索新知
出示课件4: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定律”:若杠杆上的两物体与支点的距离与其重量成反比,则杠杆平衡.通俗一点可以描述为:
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请利用杠杆定律解决以下问题:
知识点1 反比例函数与力学(出示课件5)
小伟欲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分别为1200N和0.5m.
(1)动力F与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m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
学生先独立思考,教师关注学生能否主动用“杠杆原理”中杠杆平衡的条件理解实际问题,从而发现其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逐步分析,最后通过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
解:根据“杠杆原理”,得Fl=1200×0.5,
∴F关于l的函数解析式为
当l=1.5m时,(N).
对于函数,当l=1.5m时,F=400N,此时杠杆平衡.
因此撬动石头至少需要400N的力.
出示课件:6:(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l至少要加长多少?
师生共同分析:对于函数,F随l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只要求出F=200N时对应的l的值,就能确定动力臂l至少应加长的量.
解:当时,由,得
300-1.5=1.5(m).
对于函数,当l>0时,l越大,F越小.因此,若想用力不超过400N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1.5m.
出示课件7: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加以指正:
1.什么是“杠杆定律”?已知阻力与阻力臂不变,设动力为F,动力臂为L,当F变大时,L怎么变?当F变小时,L又怎么变?
2.在第(2)问中,根据第(1)问的答案,可得F≤200,要求出动力臂至少要加长多少,就是要求L的什么值?由此判断我们在使用撬棍时,为什么动力臂越长就越省力?
出示课件8,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教师订正.
出示课件9~12: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利用铺垫木板的方式通过一片烂泥湿地.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m2)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也随之变化.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合计为600N,那么
(1)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2)当木板面积为0.2m2时,压强是多少?
(3)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
(4)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
由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评价,规范解题书写过程.
解:⑴由,得
p是S的反比例函数,因为给定一个S的值,对应的就有唯一的一个p值和它对应,根据函数定义,则p是S的反比例函数.
⑵当S=0.2m2 时,
故当木板面积为0.2m2时,压强是3000Pa.
⑶当p=6000时,由得
对于函数,当S>0时,S越大,p越小.因此,若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则木板面积至少要0.1m2.
⑷如图所示.
出示课件13,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教师订正.
知识点2 反比例函数与电学(出示课件14~15)
一个用电器的电阻是可调节的,其范围为110~220Ω.已知电压为220V,这个用电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
(1)功率P与电阻R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这个用电器功率的范围是多少?
学生自主思考后独立解答,一生板演,教师加以订正,规范解题书写过程.
解:⑴根据电学知识,当U=220时,得
⑵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知,电阻越大,功率越小.
把电阻的最小值R=110代入求得的解析式,得到功率的最大值
把电阻的最大值R=220代入求得的解析式,得到功率的最小值
因此用电器功率的范围为220~440W.
教师问:根据物理知识可以判断:当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用电器的输出功率与它的电阻之间呈什么关系?这一特征说明用电器的输出功率与它的电阻之间满足什么函数关系?(出示课件16)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点后总结:(出示课件17)
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是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它们的关系式,进一步根据题意求解答案.其中往往要用到电学中的公式PR=U2,P指用电器的输出功率(瓦),U指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伏),R指用电器的电阻(欧姆).
出示课件18~19,学生独立思考后口述解题过程,教师订正.
(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0-28)
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课件20-28题目,约用时15分钟。
(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29)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困惑吗?(引导学生思考答复)
师生一起提炼本节课的重要知识和必须掌握的技能:
解答本节问题的关键是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它们的关系式,进一步根据题意求解答案.其中往往要用到力学、电学中的公式.
(五)课前预习
预习下节课(27.1)的相关内容.
知道什么是相似图形.
七、课后作业
教材第16、17页练习第6,8题.
八、板书设计
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2课时)
知识点1 反比例函数与力学
知识点2 反比例函数与电学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用函数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并进一步明确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的知识背景之中,用数学知识重新解释“这是什么”,使学生逐步形成考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平时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课堂上合理的设计一些简单的题,多鼓励基础薄弱的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数学九年级下册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九年级下册<a href="/sx/tb_c9992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方法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九年级下册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九年级下册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