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练习题
展开《登高》课后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B.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
C.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D.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于是
2.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下简称《梦游》)与《登高》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梦游》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出李白傲岸不屈的性格和对自由性灵、独立人格的追求。
B.《登高》的尾联写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怀跃然纸上。
C.《梦游》运用夸张、联想等手法描绘了迷离瑰丽的梦中奇景,极富浪漫色彩。《登高》 写登高所见,创设清新明净的意境抒发诗人复杂的情感。
D.《梦游》是一首古体诗,形式灵话,句型多变。《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格律严谨。两首诗的形式与诗人的情感都达到了完美的契合。
3.下列诗词都是描述秋天景致的,与《登高》一诗意境最为相似的一项是( )
A.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C.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4.对杜甫《登高》的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凄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
B.首联开门见山,格调高亢,气势恢宏,境界阔大,情感悲凉。描绘景物,远近高低,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势的峡江秋景图。
C.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感怆,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D.颈联从纵、横两面着笔表现感情,从时间(万里)到空间(百年),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归结到时世艰难,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5.下列对《登高》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着重从形、声、色、态方面刻画眼前景物;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气氛,读者可以充分地展开想象进行补充。
B.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条、空旷辽阔的景色,上句仰视,下句俯视,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C.颈联两句分别从时间、空间着笔,高度概括了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把久客易悲秋、多病独登台的沉痛情感融进了诗句中。
D.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个人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跃然纸上。
6.对《登高》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着重描写了眼前景物,绘形、绘声、绘色、绘态,渲染了秋景的特点。
B.三、四句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偶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确有“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C.五、六句重在表现情感,从时间方面着笔,由眼前写到未来凄凉晚景,充满了伤感之情。
D.这首七律诗八句皆对仗,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堪称“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诗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______________,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______________。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成都的诗的传统,(①)。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那也许就______________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在哪里,哪里就生根发芽。诗的传统,(②)。它靠的不是______________,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如今,草堂的杜公祠前还悬挂着何绍基题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安史之乱”后,杜甫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写下《堂成》一诗,其中一联:“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③)。才有了以后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些“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印。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悠闲自得 平分秋色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
B.自得其乐 平起平坐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
C.悠闲自得 平起平坐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
D.自得其乐 平分秋色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②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③道出了草堂建成前的情景和心情
B.①要得益于杜甫②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③道出了草堂建成后的情景和心情。
C.①要得益于杜甫的草堂②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
D.①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②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衍生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衍生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B.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领神会。
C.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D.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衍生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衍生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领神会。
三、语言表达
10.仿照下面一段话的句式,仍以“登高”开头,恰当引用古诗词名句,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例句:登高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11.发挥联想和想象,从下面两段文字中任选一段进行扩写。要求:想象合理,符合原诗意境;内容全面准确。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2.请结合杜甫《登高》一诗的意境,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诗进行扩写。要求:使用描写的方式,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1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述思维就是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的思维方式。例如“叙议结合是书评写作的重要技法。叙,可以让内容饱满;议,可以让观点突出。”请运用这种思维特点,为下列语句补写一段文字。要求:(1)文意完整,逻辑合理;(2)字数为40-60字(含标点符号)。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情景俱佳的七言律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空囊①
杜甫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②,吾道属艰难。
不爨③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注]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②卤莽:通“鲁莽”,苟且偷安。③爨:烧火做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借食“翠柏”“晨霞”来表现自己乱世中不同流俗的高尚品节。
B.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揭示囊空的根本原因是诗人坚守“吾道”。
C.颈联描写了百姓晨炊无米、夜寒难御的贫状,传达出对百姓的同情。
D.尾联诗人说自己已是身无分文,却还要强留一钱在空囊之中。
15.这首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17.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杜牧之齐山登高①
张祜
秋溪南岸菊霏霏,急管繁弦对落晖。
红叶树深山径断,碧云江静浦帆稀。
不堪孙盛嘲时笑,愿送王弘醉夜归②。
流落正怜芳意在,砧声徒促授寒衣。
(注)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四年(844年),受元稹排挤,此时张祜寓居淮南,几年后逝世。②堪,满意。孙盛,晋代人,其不作谄谀之文。王弘,晋代人,江州刺史,王弘知人善用,待人有度。《晋书?陶潜传》中记载,王弘欲结识陶潜,然陶潜喝醉不受王弘之邀。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菊霏霏”描写了菊花盛放的景象,“急管繁弦”写出了音乐节奏的急促。
B.首联、颔联写景,绘形、绘声、绘色,视听齐备,描绘了齐山秋天绚烂的秋景。
C.颈联运用典故,突出了诗人自己就像王弘一样知人,待友人为知己的情怀。
D.诗人晚年仍漂泊他乡,季节的更替更使诗人内心充满了深沉的感触。
19.同为登高所作,该诗与杜甫的《登高》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暮归
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黄”字,本指入秋后树叶的颜色,此处活用为动词,描绘梧桐在秋霜的浸染下变成了黄色的。
B.诗人在月色下回家,听到远处传来百姓捣洗白练的声音,觉得百姓的生活分外艰辛,心生悲哀之感。
C.颈联写诗人想要南渡没有渡船,想要北归秦川又为战争所阻,表现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苦难。
D.诗歌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契合律诗“起、承、转、合”的写法,格律严谨,情感真挚,富有意蕴。
21.本诗尾联与诗人的另一首诗作《登高》的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始闻秋风①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②别,今听玄蝉我③却回。
五夜飕飑④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⑤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当是刘禹锡晚年所作,沈德潜曾评价此诗:“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②君:秋风对诗人的称谓。③我:秋风自称。④飕飑:这里形容遒劲、清爽。⑤拳毛:卷曲的马毛。
22.本诗的前两联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23.与杜甫《登高》诗中的颈联相比,本诗尾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文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D.“我欲因之梦吴越”中的“因”是“根据、顺着”之意。此句大意“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故此项解释错误。
故选D。
2.C
【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内容、手法等综合鉴赏能力。
C项,“清新明净的意境”错。《登高》这首诗运用了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等意象,营造了萧瑟凄凉、雄浑开阔的意境。
故选C。
3.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A.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熔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与《登高》一诗意境不相似。
B.“山”着一数词“万”,写出了群山起伏、远近高低错叠的景象;着“红”色,又加程度副词“遍”字,描摹出了一个群山赤红似火,蒸腾热烈的意境。写“舸”用数词“百”,用动词“争”,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表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与《登高》一诗意境不相似。
C.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与《登高》一诗意境不相似。
D.诗歌展示了一幅秋色图:秋风萧瑟,草木零落,白露为霜,候鸟南飞……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与《登高》一诗意境最为相似。
故选D。
4.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
D项,“从时间(万里)到空间(百年)”错,“万里”是“空间”,“百年”是“时间”。
故选D。
5.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项,“颈联两句分别从时间、空间着笔”错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是空间角度。“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是时间角度。颈联两句应该是“分别从空间、时间着笔”。
故选C。
6.C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
C项,“由眼前写到未来凄凉晚景”错误,“百年多病独登台”是诗人现在的情形。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
故选C。
7.B
8.D
9.C
【解析】
7.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第一处,悠闲自得:心无牵挂,随意而满足,形容神态悠闲、心情安逸,不在乎事事所为,只在乎自身感觉的快慰,本着对自己好和对别人好的意义,才是真正的快悠闲适和闲得乐哉;自由清闲,心情舒畅;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句中重在强调“乐趣”,故使用“自得其乐”;
第二处,平起平坐:比喻地位相当,身份不分高低;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句中重点强调“地位”,应使用“平起平坐”;
第三处,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把某个人(或某种人)看得不同于一般;另当别论,原来看法等不成立,另加以评论;句中重在强调“看法”,应使用“另当别论”;
第四处,晨钟暮鼓,意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可以用来形容寺院僧人的生活,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一朝一夕: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很短的时间;句中强调“时间短”,应使用“一朝一夕”。
故选B。
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几句话,然后设计几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此题注意陈述对象的衔接,第一空后面是“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强调的是“杜甫和草堂”,排除BC两项;
第二空,根据后面的“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可知重在强调“底蕴”;
第三空,注意前面的“堂成“,可知是“建成时”,排除A项。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印”,该句中“创造”与“人民性”搭配不当,“诗”与“人们”“心心相印”不合逻辑。
A项,“衍生”搭配不当;
B项,“心领神会”不合语境,搭配不当;
D项,包含A、B项的错误。
故选C。
10.(示例一)登高会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豁然;登高会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开朗。
(示例二)登高会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伤感;登高会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惊喜。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
仿写要注意句式特点:登高会有……(名句)的……(感受)。引用的名句须与“登高”有关,感受应与名句表达的情感一致。
例如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受为“豁然”,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感受为“开朗”,等等。
11.秋日天高气爽,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远处不时传来猿的长啸声,诗人移动视线,远远望去,在水清沙白的辽阔江面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好一幅肃杀悲凉、空旷辽阔的秋天景象。
高峻挺拔的天姥山高高地耸立在云端,远远看去天姥山笔直地插向天空,仿佛和渺远的天空连接到一起,遮断了浩浩长空,陡峭高峻的天姥山好像超过了传说中高峻无比的五岳,稳稳地遮掩住了它身边的赤城山。
【解析】
此题考查扩写语段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对该诗句的理解,结合分析作者当时的思想情绪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尽量发挥想象,展开联想。
12.诗人漂泊于西南天地,乘船顺江而下,来到夔州。此地濒临长江,江流在此进入瞿塘峡,峡口多风,深秋时更是天高风急。诗人登高远望,只见无边无际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如同起舞的蝴蝶,翩翩而去;滚滚而来的长江奔流不息,是向天地诉说着自己的勇往直前。雄浑、寥阔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使诗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岁月悠久。联想到自己年华己逝,壮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壮!
【详解】本题考查扩写诗句的能力。要求扩写的语言优美生动,表达方式要运用描写,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有字数限制。根据题干要求,首先要读懂诗句的意思,然后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准确描绘这首诗的画面。回答画面提分三步走:一是要描绘画面,并指出画面的特点。要答出画面描写的时间、地点及特点,二是要用优美流畅的语言生动描绘画面;三是回答出该意境的营造对诗人表达情感的作用。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进行扩写时,要运用想象,抓住诗句中的主要意象,把诗句中的意境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出来。诗句中主要意象有“落木”“长江”,描写意境: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写出了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13.写景,则远近结合,渲染浓重的秋意;抒情,则沉郁顿挫,抒发了人生的悲感。
【详解】
这是一道这是续写的题目,注意前面的“叙议结合”,给出的句子也应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主要是“描写”和“抒情”。
14.C
15.《登高》沉郁顿挫,深沉蕴藉。诗中“风急”“落木”等意象营造苍凉意境,“天高”“万里”等意象营造壮阔意境,把“登高”之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沉郁顿挫、深沉蕴藉之感。《空囊》语言平实,诙谐幽默。诗人以“无衣床夜寒”平实的语言叙写了贫穷的状况,以“留得一钱看”幽默诙谐之笔调侃自己沉重悲苦的心情。
【分析】
1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C.“颈联描写了百姓……”错误。颈联描写的是诗人自己一贫如洗的境况。早晨开不了火,井水也冻了,夜来无衣难御寒。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可见其孤独,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磅礴气势。
本诗尾联“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点明“空囊”题旨。在写法上,此联出之以幽默诙谐之笔。诗人已是身无分文,贫不自救,却还要强留一钱在空囊之中,以免他人笑话,这举动本身就是一种反常。作者正是以这种貌似轻松诙谐的话,渲染自己心里沉重悲苦的情绪。申涵光评杜诗云:“杜公每遇废弃之物,便说得性情相关,如病马、除架是也”(《仇注杜诗》引)。五律措语平实,庄谐间出,颔联以庄语见清操,尾联以谐语抒感慨,相得益彰。而音节拗折,是一首拗律,如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两句,一孤平一单仄,不求谐声;俯首拾柏,柏味甚苦,此句相应多仄声,明霞仰头可餐,其意甚高,此句相应多平声,可谓声情相符。
16.B
17.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解析】
16.本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诗句内容、表达技巧以及情感的能力。
B项,“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搅扰,乱入河中”错误,据诗句“人远凫鸭乱”,可知是人已经走远,野鸭才乱入河中,写出环境的幽僻。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描写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叹凤、泣麟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即生不逢时的苦闷;“我生苦飘零”则表达了飘零他乡的哀痛;“所历有嗟叹”直抒身世之慨,“去国同王粲”则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18.C
19.同:都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思念家乡、亲人的羁旅之愁。本诗中尾联中“流落”一词点明诗人正漂泊异乡;在《登高》中“常作客”和“独登台”体现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独和愁苦之情。
异:《和杜牧之齐山登高》看开世事,心胸豁达;《登高》壮志难酬,感伤迷茫。《和杜牧之齐山登高》“不堪孙盛嘲时笑,愿送王弘醉夜归”,表达了诗人不满意孙盛讥笑他人,想要不问世事,只与友人同醉而归的情怀;《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伤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分析】
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突出了诗人自己就像王弘一样知人”错误。颈联称誉杜牧,认为杜牧就像王弘一样知人,待自己为知己,同时表明对世事已经看开,不想讥讽嘲笑谁,只愿意和好友一醉解百愁。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都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思念家乡、亲人的羁旅之愁。张诗中“流落”流露出在外漂泊的惆怅之情,“砧声”引发了诗人的思想之情。首联、颔联描写齐山的优美风光,江山如画,菊黄叶红,江水澄碧,扁舟几叶,精炼简洁,寥寥数字,一幅晚秋风光跃然纸上。颈联称誉杜牧,认为杜牧就像王弘一样知人,待自己为知己,同时表明对世事已经看开,不想讥讽嘲笑谁,只愿意和好友一醉解百愁,可见诗人看开世事,心胸豁达;尾联流露出落寞情绪,那就是秋景再美,然而也意味着冬天的到来。诗词苍凉悲壮,颇为低落。
杜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20.C
21.同:①都有年事已高的伤感。《暮归》直言年过半百,《登高》则用“繁霜鬓”来指年迈。②都有世事不如意的感慨。《暮归》是直接感慨“不称意”,《登高》则用“艰难苦恨”来表达不如意。
异:①《暮归》尾联写出了诗人的无奈、无聊。诗人年事已高,事不称心,干脆不理,外出看云。②《登高》尾联抒写了诗人伤时忧国的情怀。世事艰难,造成生活艰苦、潦倒不堪,诗人带着对时事的伤感,心生对国家的担忧。
【分析】
2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C.“表现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苦难”错误。颈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纠结:欲往南去,没有方便的水路交通条件;意欲北归,北方战事频仍,无论是南渡还是北归,都难以成行。
故选C。
21.本题考查学生诗歌比较阅读能力。
题目具体要求学生比较本诗尾联和《登高》的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
本诗尾联“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意思是:虽然年过半百却不称心如意,明天看云还要抚杖而行。是描写诗人旅居夔州时,年事已高,生活不如意,寂寞无聊,只好每天拄杖看云。《登高》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意思是: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由此可见相同点:两首诗都有年事已高的伤感,都有世事不如意的感慨。
不同点:《暮归》尾联“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中“看云还杖藜”是描写诗人生活的寂寞无聊,于是他只好每天拄杖看云;
《登高》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写出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加难以排遣,本来兴趣盎然地登高望远,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
22. 拟人 对比
23.杜诗颈联两句,表达了羁旅漂泊、孤独老病之悲;本诗尾联,则写诗人抱病登台,迎风四望,表达了对秋风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自强不息、渴望建功立业的进取意志。
【解析】
2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诗人把秋风拟人化,诗人与秋风的对话紧扣诗题,并侧面反映出秋风与诗人原是故旧,秋风对诗人很有感情。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里运用对比手法,点出始闻秋风生发的感慨。
2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杜甫《登高》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的心绪。
本诗尾联“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为君”二字照应开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随堂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组,选择 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巩固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