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历史课题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

    高中历史课题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第1页
    高中历史课题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第2页
    高中历史课题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设计,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丝绸之路路线
    (1)汉代(陆路)长安→敦煌→今新疆地区→今中亚地区→大秦(古罗马)
    (2)宋代(水路)泉州、广州→今斯里兰卡→波斯湾、红海→今非洲坦桑尼亚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商业的繁荣:
    (1)国内商品经济繁荣。
    ①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②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相当活跃。
    (2)货币需求量剧增。
    ①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②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3)海外贸易发展。
    ①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②进出口商品: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
    ③主要外贸港口:广州、泉州、明州等。
    2.城市兴盛:
    (1)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2)杭州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3)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三、经济重心南移
    1.南移的进程:
    (1)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已定型。
    (3)南宋:北宋灭亡后,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4)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2.影响: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
    (1)北宋时,朝廷在科举考试中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
    (2)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图示法掌握江南经济的发展
    四、社会的变化
    1.门第观念的变化:
    2.人身关系松弛:
    (1)人身不完全自由的贱民阶层的数量显著减少。
    (2)宋朝的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
    (3)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3.国家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1)宋朝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4.金元时期的社会变化: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社会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探究点一 辽宋夏金元时期商业的发展
    史料一 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商业革命。这场革命的根源可以在中国经济生产率的明显增长中找到①。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的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②,从而促进了农业。贸易量也随着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而上升。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维交互】:(1)根据史料一,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根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在农业、手工业领域反映这一根源的具体表现。宋朝“商业革命”的最主要表现是什么?
    ◆【微点拨】
    提示:根源:中国经济生产率明显增长。具体表现:一年稻麦两熟的复种制在南方普及;经济作物的种植;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的发展等。最主要表现:纸币——交子的出现。
    史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①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②,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③,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思维交互】: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微点拨】
    提示:宋代北方战乱,陆上丝绸之路受阻;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中国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等。
    史料三 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祅庙斜街,州北瓦子……其余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终极)。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①。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②。
    ——摘自《东京梦华录·卷三》
    【思维交互】:(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的“市”与唐朝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微点拨】
    提示: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一、宋朝商业繁荣的背景
    1.国家政策: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调动了民间的经商热情,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社会、政策环境,这无疑是两宋时期商业发展最具特色、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2.丝绸之路:两宋时期,虽然陆上丝绸之路几乎中断,但是,由于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指南针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航海的风险,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为中国打开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外因。
    3.江南开发:从农业条件而言,江南土地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更高,这为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粮食成为重要的商品,经济作物大量种植,这是两宋商品经济发展的生产力基础。
    4.榷场贸易:对峙的民族政权之间虽然战争不断,但是,由于不同政权之间的经济存在着强烈的互补性,榷场贸易发展迅速,中原的铁器、奢侈品等大量输往辽、西夏、金的统治区。
    5.社会风气: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社会上鄙商的风气有所改变,商人也乐于接受儒家伦理道德的约束,有的还参加了科举考试,获取功名,形成了所谓的“儒商”,商人的社会地位、社会形象有所提高。
    二、宋朝前后市的变迁
    探究点二 经济重心南移及其影响
    史料一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史料二 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比重表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思维交互】:(1)史料一、二反映了两宋时期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微点拨】
    提示:北宋南方户口大大超过北方,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定型;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史料三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北方地区历经“八王之乱”、十六国混战、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的兼并混战,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又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思维交互】:(2)根据史料三,分析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微点拨】
    提示:南方战乱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迅速发展。
    史料四 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
    ——《中国科举史话》
    【思维交互】:(3)根据史料四,概括唐代至南宋状元籍贯分布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针对这一现象,朝廷被迫采取了什么措施?
    ◆【微点拨】
    提示:趋势:状元籍贯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原因: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向江南地区转移,文化中心与人才集中区也作相应的变动;南方社会相对稳定。措施: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南北方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经济布局的影响: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北差距日益缩小,南北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2.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
    3.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南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方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4.对文化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使许多文人学者随之南迁,客观上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推动科举制实行南北分卷制度。
    5.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6.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名家评史】
    材料 宋代人居耕地为4.4亩,在南方却不足这个平均数,苏州地区亩产可达四石,但江南其他地方的亩产在二石左右。伴随着宋代人口及人口密度的增加,要求的耕地面积也相应扩大,于是开发梯田、围湖造田、围海造田相继加速。“烧畲于山岗”,“教民焚燎而种”,但山林破坏后,雨则山洪暴发,旱则无水灌溉。入宋以后,江南每岁漕运额由三四百万石增至六百万石,以致江南谷贵民贫。漕运的发展反映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分离,使得中央王朝不能不仰赖江南经济上的支持。
    ——摘编自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
    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解读: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南方地区人口增多、土地压力增大,过分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江南地区重赋现象;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离。
    阅读时,应认识到:对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要跳出惯性思维,注意一分为二辩证理解,不能忽略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
    角度一 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
    1.(2020·全国Ⅰ卷·T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解析】选A。题干材料中占城稻的引入和推广种植,大、小麦在南方的推广种植都增加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故选A;曹魏时已经改进翻车,且材料与灌溉工具的发明无关,排除B;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没有体现出均衡发展,排除C;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影响民众饮食结构,但没有根本改变,排除D。
    角度二 宋朝商业繁荣
    2.(2019·江苏单科·T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解析】选D。由“稍稍繁盛……皆取办于一镇之内”可知,当时黄池镇一个市镇就能满足官府的需求,即宋代的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D正确。题干材料无法反映当时政府的收入来源,A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B错误。题干材料无法反映政府对市镇经济的积极扶持,C错误。
    3.(2018·海南单科·T4)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解析】选D。据材料“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看出杭州餐饮业的发展盛况,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D正确;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故A错误;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提高,故B错误;题干材料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故C错误。
    角度三 宋朝的对外贸易
    4.(2019·上海高考·T5)要研究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最值得寻访的城市是
    ( )
    A.西安B.开封C.泉州D.天津
    【解析】选C。福建泉州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故选C;北宋西安、开封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排除A、B;北宋天津不是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排除D。
    【加固训练】
    1987年,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南宋时期的古沉船,后命名为“南海1号”。在已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些“喇叭口”大瓷碗,还有一些首饰盒等物品,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相异,显然是为外国客户专门制作的。这一现象说明宋朝
    ( )
    A.瓷器国内市场狭小
    B.海外贸易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C.海外商运业的发展
    D.处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转型时期
    【解析】选C。材料中“南宋时期的古沉船……显然是为外国客户专门制作的”说明当时外贸得到发展,海外商运业比较发达,故C正确;材料反映了南宋的外贸情况,没有涉及国内贸易,故A错误;材料并未提及海外贸易税以及其在国家财政中的比例问题,故B错误;材料不能反映转型的前后变化情况,故D错误。
    角度四 宋朝的重农抑商思想
    5.(2019·北京文综·T14)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解析】选C。由材料关键词“不务耕织……获利”“……改种桑麻”可知地方官员通过行政命令维护小农经济的生产,由材料“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可知地方官员对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维护,由此得出地方官员重视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的思想,故选C。
    6.(2018·全国Ⅲ卷·T25)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解析】选B。题干表格中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特别是担任高、中级官员的宰相人数不断减少,说明世家大族影响不断减弱,故A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南宋宰相中祖辈无官职的,占的比例超过50%,这说明随着宋代科举制的推行,平民子弟担任宰相的人数迅速增加,下层民众有较多的机会步入社会上层,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加强,故B正确;题干表格反映的是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与宰相权力日益下降无关,故C错误;宋代科举制不断发展完善,科举制度功能不断强化,故D错误。
    1.南宋时期,著名的外贸海港广州、泉州遍布多种名窑,已不仅是瓷器的集散地,更是窑群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据此可知当时( )
    A.沿海地区瓷业发展远远超过内陆
    B.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海外贸易
    C.海外贸易刺激沿海瓷业迅速发展
    D.瓷器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解析】选C。据材料“外贸海港广州、泉州遍布多种名窑……更是窑群林立的瓷器生产中心”可知,海外贸易刺激沿海瓷业迅速发展,故C正确。
    2.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为主改为以稻米为主,结果每年上百万石的稻米通过海运运抵京师。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北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
    B.跨地区长途贸易发达
    C.农作物水稻种植区域扩大
    D.国家经济重心的变迁
    【解析】选D。通过题干可知,在元世祖时,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以稻米为主,而这些稻米主要来自于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初年,中原地区经过长时间的战乱,经济发展较慢,粮食主要依靠南方供给,说明国家经济重心的变迁,故D正确。
    【加固训练】
    元代王祯所著《农书》描写宋元时期江南地区人们到处找地种的情景:“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佃民,必求垦佃,犹胜不稼。”于是,闽、江、淮、浙等地开垦出许多梯田,长江下游及太湖流域则大量圈湖造田。这种现象折射出当时
    ( )
    A.土地兼并的恶性发展
    B.政府土地政策的失控
    C.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D.南方人口的较快增长
    【解析】选D。材料体现宋元时期对土地大力开发的基本史实,并未涉及土地兼并的恶性发展,故A错误;材料体现民间垦田现象,未提及政府对土地开发的相关政策,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由分裂走向统一,故C错误;土地急速开发体现南方人口的快速增长,故D正确。
    3.唐代人口迁移受法律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作有条件的迁移。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这一变化( )
    A.反映中央集权趋于弱化
    B.表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
    C.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
    D.有益于封建统治的维系
    【解析】选C。政府对人口迁移的放松,有利于人员的流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宋代有利于江南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因此,人口自由迁徙有利于传统社会结构的变迁,故C正确。
    项目
    成就
    意义
    耕作制度
    宋朝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
    提高了粮食产量
    经济结构
    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结构
    棉花种植
    在内地始于宋,推广于元,南方植棉逐渐普遍
    带动棉纺织业发展
    边疆地区
    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部门
    表现
    制瓷业
    ①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
    ②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矿冶业
    ①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
    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关键信息
    根据画线信息①可回答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根源
    根据画线信息②和所学知识概括表现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关键信息
    根据画线信息①②③可概括
    结合所学知识从造船业、航海技术、
    科技发展、地理知识等角度分析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关键信息
    根据画线信息①②从中得
    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
    时期
    宋朝以前
    宋朝
    政策
    严格控制
    放松控制
    商业
    地点
    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
    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政府
    管理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进行严格管理
    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经营
    时间
    按时开市、闭市
    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户
    占全国人
    口数比例
    人口
    /户
    占全国人
    口数比例
    西汉
    2 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
    唐代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宋
    11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关键信息
    史料一画线信息反映了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史料二数据信息,反映了北宋南方户口大大超过北方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关键信息
    画线信息反映北方战乱,社会动荡
    结合史料三信息的影响回答
    地区

    五代
    北宋
    南宋
    北方
    40
    6
    28
    0
    南方
    18
    10
    24
    37
    共计
    58
    16
    52
    37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关键信息
    解释史料数据分析趋势
    原因分析从经济与文化的关
    系、社会环境方面回答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相关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参考书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重点,课程难点,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总结,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