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时练习
展开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A级——合格考达标练
1.在宋代,铁矿从开采到冶炼出品有一套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人协作。一个铁矿作坊要有不少工人同时进行劳动,实行内部分工,才能完成生产。这反映出当时( )
A.冶铁技术水平已领先世界
B.铁器不进入民间市场
C.手工业领域出现雇佣关系
D.手工业生产规模较大
解析:选D 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的手工业生产规模比较大,需分工协作才能完成,故选D项;材料重在强调冶炼的分工合作,没有体现冶铁技术水平在世界的高低,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铁器能否进入民间市场,排除B项;雇佣关系出现在明代中后期,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
2.《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B.南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C.中国在宋代就实现了现代化
D.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解析:选D 根据材料“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可知,南宋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活跃,商品经济繁荣,故选D项;材料是对南宋整个社会经济的评价,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反映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排除B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有了现代经济的一些特征,不能说明宋代已经实现了现代化,排除C项。
3.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宋书》(南朝)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B.北方人民南下带去技术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隋唐时期盛世局面出现
解析:选B 《宋书》(南朝)记录了南北朝时期的事情,那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还是北民南迁并带去技术的结果,故选B项;“京杭大运河”这一称谓出现在元朝,是在宋朝之后的事情,排除A项;“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南宋时期,《宋书》(南朝)不会有记载,排除C项;题旨与隋唐盛世无关,排除D项。
4.宋代的海外贸易在唐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海外各国的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沿海地区对外贸易港口陆续增多,进出口商品数量和品种大为增加,而且对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的影响也远远超过前代。其原因不包括(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积极的贸易政策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商人地位的提高
解析:选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的海外贸易非常繁荣,但中国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地位并未显著提高,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从而推动了海外贸易的繁荣,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宋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重要来源,政府实行积极的贸易政策,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指南针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大型海船远洋航行的前提条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有学者指出,宋代出现了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于商”的现象。这反映了( )
A.重农抑商观念更加坚固
B.社会流动倾向较为显著
C.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D.国家控制日益松弛
解析:选B 根据材料“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于商’”可知,宋代出现了政治上,贱民阶层也可以进入统治阶层,经济上,贫民也可以致富,职业上,商人也可以致仕的现象,表明社会阶层流动倾向较为显著,故选B项;结合所学,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中仅反映了经济上社会阶层流动的现象,并未涉及坊市的界限被打破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反映国家控制是否松弛,排除D项。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宋书》
材料二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则材料,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形成特点的原因。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得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第二小问,据所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东晋与南朝的有关知识可知,可从南北方社会稳定程度、北人南迁、南方自然条件、统治者的政策、劳动者等角度来组织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得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据材料二“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可得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货物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据所学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有关知识可得贸易范围较广。第二小问,据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可得经济和地理因素的影响。
答案:(1)变化: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经济;南方统治者大都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货物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
原因:经济和地理因素的影响。
B级——等级考高分练
1.下表是北宋时期户数及其增长指数表,这最适合用来说明这一时期( )
年 代 | 户 数 | 增长指数 |
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 | 3 090 505 | 100 |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 | 4 132 576 | 134 |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 8 677 677 | 281 |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 | 12 917 221 | 418 |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 | 17 211 713 | 557 |
A.农业成就突出 B.手工业显著进步
C.城市空前繁荣 D.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选A 户数增加反映出总人口的增加,总人口的增加离不开农业的发展,故选A项;户数反映的是全部住户数量,与手工业技艺无关,排除B项;图表未区分城市、农村的各自人口比重,排除C项;图表未反映南北户数的比例关系,无法得出南移的趋势,排除D项。
2.宋代蔡襄说:“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司马光则直言:“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这反映了宋代( )
A.商业的兴起瓦解了传统的伦理
B.经济发展冲击了旧的婚俗观念
C.财富成为宋代择偶的首选条件
D.政府对商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解析:选B 根据材料“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旧的婚俗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不再关心祖先名望,而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故选B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繁荣对传统观念有影响,但并没有瓦解传统的伦理,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婚姻择偶看重经济条件,但无法体现“首选条件”,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宋代婚姻择偶观的变化,没有涉及政府对商人态度的变化,排除D项。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代,农产品粮食和原先主要是作为家庭手工业产品的绢帛大量走向市场,转化为商品,并且成为市场上的主要商品。家庭手工业继续发展,而与农业脱离的手工业也有了显著发展。因而为纺织手工业提供原料的棉花、麻和蚕桑等,亦相应地发展起来。为供应市场的需要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甘蔗、果树、蔬菜等也跟着发展起来。
——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宋代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新现象。
(2)据材料二,概述宋代社会观念变动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农产品粮食和原先主要是作为家庭手工业产品的绢帛大量走向市场,转化为商品,并且成为市场上的主要商品”可得农业生产商品化;手工业产品商品化,与农业脱离并发展。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可得“贱商”观念改变;据材料二“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可得婚姻论财,门第观念淡化等。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得农业经济发达,商品经济繁荣,商人地位上升,官府放宽商业限制等。
答案:(1)新现象:农业生产商品化;手工业产品商品化,与农业脱离并发展。
(2)表现:“贱商”观念改变;婚姻论财;门第观念淡化。
主要原因:农业经济发达;商品经济繁荣,商人地位上升;官府放宽商业限制等。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国素有“瓷器大国”的誉称,明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宋高宗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19课 辛亥革命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19课 辛亥革命同步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孙中山曾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