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一中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①-⑤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到⑤
B.图中④为突触前膜
C.兴奋在突触小体内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某些腺体细胞
【答案】D
【分析】如图所示,①为突触前膜,②为线粒体,③为突触小泡,④为突触后膜,⑤为突触间隙。
【详解】A、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⑤,A错误;
B、图中④为突触后膜,B错误;
C、兴奋在突触小体内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
D、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某些腺体细胞,如肾上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受神经调节,D正确。
故选D。
2.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的神经中枢,能够控制躯体运动:而自主神经系统则是支配内脏、血管、腺体的神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主神经系统既不受意识支配,也不受大脑调控,是完全自主的
B.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二者都属于传出神经
C.内脏器官都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控制
D.感觉性记忆不是真正的记忆,第一级记忆和第二级记忆相当于短时记忆
【答案】B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自主神经不受意志支配,但受大脑的控制,部分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A错误;
B、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可以支配内脏、血管、腺体的活动,二者是属于传出神经的,B正确;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但并非所有内脏器官都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C错误;
D、记忆过程的四个阶段为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感觉性记忆和第一级记忆相当于短时记忆,第二、三级记忆相当于长时记忆,D错误。
故选B。
3.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后,在内环境中增殖
B.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新冠病毒
C.细胞免疫主要是使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暴露
D.各种免疫细胞只分布在免疫器官内
【答案】C
【分析】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2)反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A、新冠病毒只能寄生在细胞中,不能在内环境中增殖,A错误;
B、抗体一般不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新冠病毒,而是与病毒结合,束缚病毒增殖,B错误;
C、细胞免疫主要是使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暴露 ,C正确;
D、免疫细胞分布于各种免疫器官、血液、组织液、淋巴液等中,D错误。
故选C。
【点睛】
4.如下是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念图,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大脑
B.③能调节呼吸、血压等生命活动
C.④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D.⑤具有接受信息、传出信息的功能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①是外周神经系统,②是脑,③是大脑,④是神经元,⑤是突起。
【详解】A、由题图可知,②是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A错误;
B、③是大脑,能调节呼吸、血压等生命活动的是脑干,B错误;
C、④是神经元,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错误;
D、⑤是突起,具有接受信息、传出信息的功能,D正确。
故选D。
5.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组织液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电解质的含量基本相同
B.肺炎患者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导致出现肺水肿现象
C.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D.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
【答案】A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血浆中的电解质和组织液基本相同,血浆中的蛋白质的含量较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要高,A错误;
B、细胞内液外渗和血浆蛋白外渗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加而引起肺部组织水肿,B正确;
C、正常情况下,肝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这些酶就会从肝细胞里释放出来,进入血液里,使血液里的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C正确;
D、血氧饱和度正常可以保证细胞有机物正常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A。
6.当人体血量过多或身体浸入水中均可刺激心房肌细胞合成并释放心房钠尿肽(简称ANP,由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环状多肽),ANP经血液运输后可与肾集合管细胞结合,促进排尿。关于ANP分析正确的是( )
A.至少含有27个氧和氮原子
B.由心房肌细胞高尔基体合成
C.可调节循环血量和水盐平衡
D.与抗利尿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ANP由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环状多肽,说明该环状多肽是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至少含有28个肽键,其作用是促进排尿,增加尿量。
【详解】A、该环状多肽(ANP)的氧和氮原子位于-NH-CO-结构和R基中,因为组成该环肽的氨基酸R基未知,而ANP至少含有28个肽键,ANP至少含有28个氧和氮原子,A错误;
B、ANP是环状多肽,其合成场所是心房肌细胞中的核糖体,B错误;
C、ANP经血液运输后可与肾集合管细胞结合,促进排尿,增加尿量,减少血量,从而可以调节循环血量和水盐平衡,C正确;
D、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尿,与ANP的作用相反,两者在调节尿量方面具有拮抗作用,D错误。
故选C。
7.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元, 这些神经元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其影响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不会持续兴奋
B.吸食可卡因后,②中的多巴胺含量下降,可延长愉悦感的时间
C.长期吸食可卡因,机体可通过负反馈调节减少多巴胺受体的数量
D.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都危害健康,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答案】B
【分析】由图可知,①突触小泡,②突触间隙,内有组织液,③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详解】A、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不会持续兴奋,因为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降解或回收,A正确;
B、吸食可卡因后,②突触间隙中组织液的多巴胺含量升高,可延长愉悦感的时间,B错误;
C、长期吸食可卡因,机体可通过负反馈调节减少多巴胺受体的数量,C正确;
D、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都危害健康,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该共同抵御毒品危害,D正确。
故选B。
8.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
A.氨基酸、纤维素、CO2、Na+ B.甲状腺激素、O2、尿素、SO42-
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答案】B
【分析】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无机盐(约1%) ,蛋白质( 7% ~ 9% )以及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详解】A、血浆中不含有纤维素, A错误;
B、甲状腺激素、O2、尿素、SO42-在血浆中存在,B正确;
C、胃蛋白酶在胃液中,血浆中不存在, C错误;
D、呼吸酶在细胞内,血浆中不存在,D错误。
故选B。
9.炎症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清除它认为有害的物质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反应,是免疫系统保护机体的正常反应,通常具有“红肿热痛”的表现。但是如果炎症反应过强,就会造成太多的自体细胞损伤,而大量被破坏的细胞释放出细胞内容物,又会进一步给免疫系统提供更多的分子信号,导致反应进一步增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患者发热持续期体温保持较高点,此时期机体产热大于散热
B.在炎症部位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后,溶酶体会合成大量水解酶分解病菌
C.炎症反应往往是人体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的结果
D.炎症反应过强引起正反馈调节,不利于维持机体的稳态
【答案】D
【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T、B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介质(抗体、细胞因子等);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免疫系统是脊椎动物和人类的防御系统;它主要是指形成特异免疫应答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它能够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监控体内已经衰老或者因其它因素被破坏的细胞和清除癌变的细胞。
2、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
【详解】A、炎症反应的发生常伴有发热现象,若处于恒等的发热状态,此时机体产热等于散热,A错误;
B、水解酶是核糖体合成的,溶酶体不能合成水解酶,B错误;
C、炎症反应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发挥作用的结果,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C错误;
D、炎症反应过强引起正反馈调节,就会造成太多的自体细胞损伤,不利于维持机体的稳态,D正确。
故选D。
10.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能与T细胞的受体PD-1(程序死亡蛋白-1)结合,抑制T细胞产生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一种细胞因子,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其作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D-L1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
B.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
C.PD-L1与P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
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干扰素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而肿瘤细胞产生的PD-L1蛋白与T细胞上的PD-1结合,会抑制干扰素的产生,进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详解】A、PD-L1抗体和PD-1抗体可以分别与PD-1蛋白和PD-1结合,从而避免肿瘤细胞产生的PD-L1蛋白与T细胞上的PD-1结合,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A正确;
B、肿瘤细胞产生的PD-L1蛋白与T细胞上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分泌干扰素,可使肿瘤细胞逃避T细胞的细胞免疫,B正确;
C、PD-L1与PD-1的结合会减弱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C错误;
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减少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避免肿瘤细胞产生的PD-L1蛋白与T细胞上的PD-1结合,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D正确。
故选C。
11.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例如甲状腺。分级调节属于反馈调节过程中的一部分。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两种方式。正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偏离平衡,负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回归平衡。生命系统的调节多数属于负反馈调节,例如排尿反应就是一种典型的正反馈调节。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初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骶段。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在图示反射弧中,背根是传入神经,腹根是传出神经
B.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兴奋”和“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
C.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从而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脊髓段产生了“尿意”
D.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是因为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答案】C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详解】A、根据图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方向可知,背根是传入神经,腹根是传出神经,A正确;
B、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兴奋”和“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B正确;
C、受到刺激以后,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产生兴奋,通过脊髓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尿意”,C错误;
D、排尿中枢位于脊髓,但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人的憋尿行为是脊髓中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中枢调控的实例,D正确。
故选C。
【点睛】
12.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十分复杂,存在一个精密的调控机制,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部分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B.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与呼吸作用有关
C.正常胰岛B细胞内的K+浓度大于细胞外,K+外流受阻触发Ca2+通道打开
D.人体缺钙可能会导致血浆中胰岛素含量升高
【答案】D
【分析】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升高血糖浓度,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胰岛素可胰高血糖素在生理作用上具有拮抗作用。
2、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减低。
【详解】A、题图中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且需要载体蛋白,属于协助扩散,A正确;
B、题图中显示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ATP,促进ATP与ADP的比值上升,进而促进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故与细胞呼吸有关,B正确;
C、ATP敏感的K+通道蛋白是协助扩散需用的转运蛋白,细胞内K+浓度大,因而当K+发生协助扩散时应是K+外流,K+外流受阻,说明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触发Ca2+通道打开,C正确;
D、图中Ca2+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胰岛素释放,故缺钙可能会导致血浆中胰岛素含量下降,D错误。
故选D。
13.针灸是中医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抗击新冠疫情中做出了重要贡献。针灸信号激活自主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作用于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挥抗炎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躯体运动神经元受到针刺刺激后产生电信号
B.神经递质进入巨噬细胞调节其产生细胞因子
C.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D.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各器官活动可实现机体稳态
【答案】C
【分析】1、传出神经只接受神经中枢的信号。
2、细胞因子是巨噬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以后产生的。
3、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各种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A、躯体运动神经元是传出神经元,接受由神经中枢传递的信号,A错误;
B、抗原进入巨噬细胞调节其产生细胞因子,B错误;
C、肾上腺素的分泌过程经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存在分级调节;同时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又会抑制下丘脑的分泌功能,所以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
D、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可实现机体稳态,D错误。
故选C。
14.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L细胞产生的激素。其受体激动剂(GLP-IRA)是近年来的新型降糖药,能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够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从而发挥降低血糖、减肥等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GLP-1需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靶器官
B.使用GLP-1RA的个体,胰岛β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更高
C.GLP-1RA降低血糖的机理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GLP-1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时发挥协同效果
【答案】D
【分析】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具有微量、高效、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特点。
由题意可知, GLP-1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有降低血糖、减肥等作用,而胰高血糖素作用为升血糖,二者为拮抗作用。
【详解】A、GLP-1作为激素,其通过体液(包含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特点,A正确;
B、GLP-IRA能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故使用GLP-1RA的个体,胰岛β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更高,B正确;
C、GLP-IRA能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说明与体液调节有关,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说明与神经调节有关,C正确;
D、 GLP-1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有降低血糖、减肥等作用,而胰高血糖素作用为升血糖,二者为拮抗作用,D错误。
故选D。
15.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图甲所示。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E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电位变化可能如乙、丙、丁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组织液中K+浓度比细胞内高,Na+浓度比细胞内低
B.乙图,E液中Na+、K+两种离子的浓度都要比组织液高
C.丙图,E液中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Na+浓度比组织液低
D.丁图,E液中K+浓度比组织液高,Na+浓度与组织液相同
【答案】C
【详解】静息电位主要是由细胞内的K+离子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发生时,Na+离子大量内流进入细胞内。组织液中K+浓度比神经细胞内的低,Na+浓度比神经细胞内高,A项错误;乙图的静息电位-70,与甲图相同,因此E液中的K+离子浓度与组织液的相同,乙图中的动作电位高达+70,比甲图高,因此E液中的Na+离子浓度比组织液的高,B项错误;丙图的静息电位-70,与甲图相同,因此E液中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丙图的动作电位仍然为负值,说明E液中Na+浓度比组织液低,C项正确;丁图中静息电位为-90,比甲图的低,说明细胞内K+离子与E液中K+离子形成更大的浓度差,丁图的静息电位绝对值越大,这是E液中K+浓度比组织液低造成的,D项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明白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机理,然后结合图像分析各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
16.尿崩症可分为抗利尿激素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和肾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缺乏引起的肾源性尿崩症,患者会出现多饮、多尿、脱水等症状。醛固酮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后,与胞质内受体结合形成醛固酮—受体复合物,再穿过核膜调节基因表达,生成多种醛固酮诱导蛋白,增加K+的排出和Na+、水的重吸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补充外源抗利尿激素可对尿崩症患者进行治疗
B.阻断醛固酮—受体复合物的形成,会造成Na+重吸收障碍
C.在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分泌的过程中,下丘脑均可作为效应器
D.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和K+的重吸收
【答案】D
【分析】1、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2、分析题意可知,醛固酮是一种脂质激素,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醛固酮能促进对水、钠离子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分泌,从而维持无机盐的平衡。
【详解】A、由题意可知,尿崩症有两种,一种是抗利尿激素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另一种是肾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缺乏引起的肾源性尿崩症,前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异常,因此补充外源抗利尿激素能治疗该种尿崩症,A正确;
B、由分析可知,醛固酮与胞质内受体结合形成醛固酮—受体复合物,能促进钠离子的重吸收,因此阻断醛固酮—受体复合物的形成,会导致Na+重吸收障碍,B正确;
C、在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过程中,下丘脑可作为效应器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分泌的,在其分泌的过程中,通过有关神经调节,下丘脑作为效应器合成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再通过体液调节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促进醛固酮的分泌,故在上述两种激素的分泌过程,下丘脑均作为效应器,C正确;
D、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能促进对水的重吸收,醛固酮则是促进Na+的重吸收和抑制K+的重吸收,D错误;
故选D。
二、综合题
17.如图是人体内环境与细胞代谢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a、d.f合称为_____________,d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2)血液的O2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字母表示)e→_____________共穿过_____________层生物膜结构。
(3)组成c的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导致_____________。
【答案】(1) 细胞外液(内环境) 无机盐 蛋白质
(2) c→d-→c→f→g 6
(3) 组织液 血浆
(4)组织水肿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中a为淋巴液,b为毛细淋巴管,c为毛细血管,d为血浆,e为血细胞,f是组织液。
【详解】(1)图中a为淋巴液,d为血浆,f是组织液,a、d.f合称为细胞外液(内环境),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2)血液中的氧通过红细胞运输,在组织细胞中被利用,所以通过红细胞(1层细胞膜)→血浆→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组织液(1层细胞膜)→线粒体(2层细胞膜),即e→d→c→f→g。二氧化碳是细胞呼吸产生的,共穿过6层生物膜结构。
(3)c为毛细血管,组成c的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4)若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将导致组织水肿。
18.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是现代医学仍未解决的难题。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型的血糖调节因子—FGF1(一种多肽),其调节血糖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其中PC为丙酮酸羧化酶,丙酮酸在乙酰辅酶A和PC的共同作用下,转化成草酰乙酸。
(1)胰脏中能感知血糖浓度变化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
(2)图中胰岛素降血糖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
A.促进肝糖原合成 B.抑制糖的消化吸收
C.抑制脂肪转化成葡萄糖 D.促进糖的氧化分解
(3)据图推测当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含量降低时的血糖变化,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FGF1能将信息传递给脂肪细胞,其功能类似于_____________
A.激素 B.受体 C.抗体 D.ATP
(5)据图分析,FGF1调节d血糖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升高/降低),相关途径是_____________。
A.通过激活PDE4抑制脂肪分解 B.通过生成PDE3B抑制脂肪分解
C.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合成 D.通过加强INSR基因的表达
(6)据图分析写出治疗2型糖尿病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胰岛细胞(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
(2)C
(3)转变成乙酰辅酶A减少,使丙酮酸转变成草酰乙酸减少,从而肝脏生成葡萄糖减少,引起血糖降低
(4)A
(5) 降低 A
(6)体外注射FGF1、给子激活PDE4的药物等
【分析】1、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非糖物质。
2、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产生兴奋,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产生兴奋,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详解】(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胰脏中能感知血糖浓度变化的细胞是胰岛细胞,包括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
(2)分析题图可知,胰岛素与脂肪细胞表面的INSR结合,从而抑制脂肪分解为游离的脂肪酸,从而抑制葡萄糖的合成,故选C。
(3)由图可知,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细胞转化为乙酰辅酶A,丙酮酸在乙酰辅酶A和PC的共同作用下,转化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最终转化为葡萄糖。因此当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含量降低时,转变成乙酰辅酶A减少,使丙酮酸转变成草酰乙酸减少,从而肝脏生成葡萄糖减少,引起血糖降低。
(4)图中FGF1能将信息传递给脂肪细胞,是FGF1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完成信息传递,调节细胞代谢。因此功能类似于激素。
(5)据图分析,FGF1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后,促进PDE4转化为p- PDE4,p- PDE4抑制脂肪分解,减少了葡萄糖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因此FGF1调节血糖的效应是降低,相关途径有A。
(6)图中显示了两种减少葡萄糖合成的途径,第一种是胰岛素与细胞膜表面的INSR结合,促进PDE3B结合,抑制脂肪分解,减少葡糖糖的合成,降低血糖;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含量正常,缺少的是胰岛素受体,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降低血糖;第二种方法是脂肪细胞分泌的FGF1与脂肪细胞表面的FGFR1受体结合,促进PDE4转化为p- PDE4,p- PDE4抑制脂肪分解,减少了葡萄糖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这种方法不需要利用胰岛素,因此可以体外注射FGF1、给予激活PDE4的药物等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
19.电压门控钙通道是位于突触小体细胞膜上、通过感受电信号控制Ca2+进入细胞的蛋白质。钙通道可将细胞膜两侧的电信号变化转变为细胞内部的化学信号,引起一系列反应,钙通道是重要的药物作用靶点,与疼痛、心血管系统疾病等都密切相关。
(1)研究发现,病理状态下产生的炎症物质能促进痛觉在_____形成,作用机制如图1,炎症因子促进Ca2+内流,炎症因子可______(填促进、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
(2)研究发现,肌细胞外Ca2+会对Na+内流产生竞争性抑制,称为膜屏障作用,因此Ca2+浓度会影响肌细胞的兴奋性。据此分析,血钙过低会引起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_____(增大、不变、减小),常常引发_____(填肌肉抽搐、肌肉不能收缩)。止痛药(如“杜冷丁”)能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但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同时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也不变,据此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可能是_______。
(3)异搏定是一种ca2+通道阻滞剂,能抑制神经细胞膜Ca2+通道的开放,据图2分析,心率失常的病人服用异搏定能_____(填减缓、加速)心率。
【答案】(1) 大脑皮层 促进
(2) 增大
肌肉抽搐 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或与乙酰胆碱竞争受体)
(3)减缓
【分析】1、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受到刺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3、根据题图1分析:炎症因子能促进通道蛋白合成(翻译)和促进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通透性增强后,钙离子内流增加,可提高(增强)神经元的兴奋性。
【详解】(1)所有感觉包括痛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炎症因子促进Ca2+内流,进而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因此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2)因为“肌细胞外钙离子会对钠离子内流产生竞争性抑制”,所以血钙过低则对钠离子内流的竞争性抑制减弱,使钠离子内流增多,引起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增大,常常引发肌肉抽搐。由题意可知,“杜冷丁”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受影响,“杜冷丁”可能是阻断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又由题意可知,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也不变,说明是“杜冷丁”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可能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使神经递质失去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机会。
(3)肌细胞外Ca2+会对Na+内流产生竞争性抑制,异搏定是一种Ca2+通道阻滞剂,能抑制神经细胞膜Ca2+通道的开放,导致细胞外Ca2+浓度增加,Na+内流减少,兴奋减弱,因此心率失常的病人服用异搏定能降低心率。
20.2019-nCoV(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该病毒通过表面的S蛋白与靶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结合实现入侵。目前针对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抗体检测三大类。研发和注射疫苗是预防主要手段。
(1)2019-nCoV能通过s蛋白感染人的呼吸道黏膜细胞,却不能感染人的皮肤细胞,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2)某人的核酸检测呈阴性,但抗体检测为阳性,请解释可能的2种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原检测可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其原理如下图,其中,待测液体加到样本垫的A端,B处含有游离(不与垫子结合)的过量的与胶体金(聚集后呈红色)结合的抗体1,C处垫子。上固定有抗体2,抗体1和抗体2可与病毒表面同一抗原的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D处垫子上固定有抗体1的抗体。若C处和D处都变红色,则为阳性。
(3)检测过程中反复进行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这种结合共发生___________。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4)若待测样本中不含新冠病毒,显色结果出现___________,结果为阴性。
A.只有A处变红 B.只有B处变红 C.只有C处变红 D.只有D处变红
(5)将S蛋白基因整合到复制缺陷腺病毒的DNA中,形成可表达S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该重组病毒侵染人体细胞后不在细胞内增值却可进行基因表达。与注射S蛋白相比,重组腺病毒疫苗可以引起人体___________免疫,效果更好。
【答案】(1)ACE2受体基因在人的皮肤细胞中没有表达,皮肤细胞中没有ACE2受体
(2) 接种过新冠疫苗 感染过新冠病毒并痊愈
(3)C
(4)D
(5)细胞
【分析】1、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2、细胞免疫:病原体侵入靶细胞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一变化信号,之后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详解】(1)2019-nCoV能通过S蛋白与靶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结合实现入侵,2019-nCoV能感染人的呼吸道黏膜细胞,却不能感染人的皮肤细胞的原因是ACE2受体基因在人的皮肤细胞中没有表达,皮肤细胞中没有ACE2受体。
(2)某人的核酸检测呈阴性,但抗体检测为阳性,说明此人体内中没有新冠病毒,但存在抗新冠病毒的抗体,因此此人可能是感染过新冠病毒且已康复,或者已接种新冠疫苗。
(3)抗体和抗原能特异性结合,根据题意可知,血清抗体检测方法过程中反复进行了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因此检测的灵敏性高。根据文中叙述,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这种结合有3次,第一次是与样本垫上B处的抗体1结合,第二次与C处垫子上固定有抗体2结合,第三次是与D处垫子上固定有抗体1的抗体结合。
故选C。
(4)若待测样本中不含新冠病毒,则不会与样本垫上B处的抗体1和C处垫子上固定有抗体2结合,因此B和C不变色,游离的标记抗原Ⅰ则继续向前到达质量控制区(D处),与此处固定的抗特异性抗原Ⅰ的抗体结合,从而使D处变红。只有D处变红,检测结果则为阴性。
故选D。
(5)与注射S蛋白相比,重组腺病毒疫苗可以引起人体的细胞免疫。
21.人在情绪压力下,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升高,5-羟色胺(5-HT)含量降低。5-HT是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其受体种类繁多,不同受体被激活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5-HTIA是5-HT的一种重要受体,主要位于5-羟色胺能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图示为5-HT在5-羟色胺能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间传递信号的过程,该过程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从而增加抗压能力。
(1)短期情绪压力下,机体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进行调节,使机体内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但不会持续升高,该过程存在_____的调节方式,其意义体现在_____。
(2)据图分析,机体防止 5-HT在突触间隙含量过高的途径是________。有人认为适量补充蛋白质有利于增强人的抗压能力,请依据上图提出能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是______。
(3)研究证明,在情绪压力下,糖皮质激素含量升高导致的5-HT含量降低。现提供生理状态相同的长期束缚(情绪压力)小鼠若干以及必要的手术器械等,请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
【答案】(1) 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静息调控,维持机体稳态
(2) 5-HT可经5-HT运载体被回收到5-羟色胺能神经元;5-HT可与5-羟色胺能神经元上的5-HTIA结合抑制5-HT的释放 色氨酸是必需氨基酸,补充蛋白质能保证机体内有充足的色氨酸可转化为5-HT,保证5-HT含量的相对稳定
(3)实验设计:选生理状态相同的长期束缚小鼠,均分为三组,编号ABC,A组切除肾上腺皮质,B组切除肾上腺皮质后,注射一定浓度的糖皮质激素,C组只做与其他两组类似的手术切口,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三组小鼠的5-HT含量
预期结果:A组5-HT含量明显高于B、C组
【分析】分析题图,在5-羟色胺能神经元中,色氨酸能经过一系列的转化形成5-HT,5-HT经过胞吐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5-HTIA结合,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兴奋,使人产生愉悦情绪。除了多巴胺能神经元上有5-HTIA,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细胞膜上也有5-HTIA,并且还有5-HT运载体,可以运输5-HT。
【详解】(1)短期情绪压力下,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使机体内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属于分级调节,依据题意,糖皮质激素“不会持续升高”,说明糖皮质激素能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其本身的浓度,分级调节的意义在于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负反馈调节有利于静息调控,维持机体稳态。
(2)结合题意分析题图,5-HT由突触前膜分泌后与5-HTIA结合,将信息传给突触后膜,随后能被5-HT运载体运回突触前膜所在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细胞膜上(突触前膜)也有5-HT受体,故5-HT可与5-羟色胺能神经元上的5-HTIA结合抑制5-HT的释放。合成5-HT的原料色氨酸属于必需氨基酸,只能由食物中的蛋白质补充而来,情绪压力会使人的5-HT含量降低,所以适量补充蛋白质,有足够的色氨酸,就能合成5-HT,从而保证5-HT含量的相对稳定,增强人的抗压能力。
(3)分析实验目的“在情绪压力下,糖皮质激素含量升高导致的5-HT含量降低”,自变量为糖皮质激素是否升高,因变量为5-HT含量。实验思路如下:选生理状态相同的长期束缚小鼠,均分为三组,编号ABC,A组切除肾上腺皮质,B组切除肾上腺皮质后,注射一定浓度的糖皮质激素,C组只做与其他两组类似的手术切口,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三组小鼠的5-HT含量。由于是验证实验,即升高导致的5-HT含量降低,故预期结果为:A组5-HT含量明显高于B、C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才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才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一中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一中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