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龙岩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鼠的白毛与狗的黑毛 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C.狗舌头卷曲与狗舌头不能卷曲 D.马的细毛和长毛
    【答案】C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鼠的白毛与狗的黑毛,不符合同种生物,A错误;
    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不符合同种性状,B错误;
    C、狗舌头卷曲与舌头不能卷曲,符合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C正确;
    D、马的细毛和长毛,不符合同种性状,D错误。
    故选C。
    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属于演绎过程
    B.“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实验现象
    C.“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表型,比例为1:1”属于实验验证环节
    D.“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
    【答案】D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运用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即分离定律 。
    【详解】A、“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是3:1”属于实验现象,A错误;
    B、“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B错误;
    C、“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表型,比例为1:1”属于演绎推理过程,C错误;
    D、假说的内容包括: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正确。
    故选D。
    3.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 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1白花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答案】D
    【分析】显隐性的判断方法:①定义法(杂交法)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F1为显性杂合子。举例:高茎×矮茎→高茎,则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②自交法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举例:高茎×高茎→高茎、矮茎,则矮茎是隐性性状,双亲表现型为显性,基因型为Dd。
    【详解】①紫花×紫花→紫花,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①错误;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紫花与紫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所以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②正确;
    ③紫花×白花→紫花,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的是显性性状、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③正确;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也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④错误。
    综上所述,②和③可以判断出显隐性关系。故选D。
    4.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到了杂交、自交和测交等实验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
    B.杂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测交不能
    C.对于隐性优良性状品种,可以通过连续自交方法培育
    D.自交和测交都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
    【答案】B
    【分析】鉴定生物是否是纯种,对于植物来说可以用测交、自交的方法,其中测交是最简单的方法;对于动物来讲则只能用测交的方法。采用自交法,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没有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采用测交法,若后代中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
    【详解】A、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包括杂合子和纯合子,显性杂合子自交或测交,后代会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显性纯合子自交或测交,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因此自交和测交都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A错误;
    B、测交不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自交能,自交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B正确;
    C、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程,通过连续自交,淘汰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得到纯合体;对于隐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只要出现即可稳定遗传,不需要连续自交,C错误;
    D、孟德尔通过测交法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自交法可也验证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B。
    5.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B.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自由组合的过程
    C.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且I、Ⅱ桶小球总数也必须相等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
    【答案】A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和分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详解】A、Ⅲ小桶中含有A和a的两种小球,Ⅳ小桶中含有B和b的两种小球,乙同学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模拟的为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A正确;
    B、I、Ⅱ小桶中含有D和d的两种小球,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模拟的是分离定律的过程,将两个小桶中抓取的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受精作用的过程,B错误;
    C、小桶内两种小球代表等位基因,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I、Ⅱ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I、Ⅱ桶小球总数不一定相等,C错误;
    D、预测甲同学的实验结果应为DD:Dd:dd=1:2:1,乙同学的实验结果应为AB:Ab:aB:ab=1:1:1:1,故统计的Dd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25%,D错误。
    故选A。
    6.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应满足的条件有(    )
    ①A、a基因与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A、a和B、b基因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③该个体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④AaBb自交产生的后代生存机会相等
    ⑤AaBb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9:3:3:1。
    【详解】①A、a基因与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①正确;
    ②A、a和B、b基因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自交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②正确;
    ③该个体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③正确;
    ④AaBb自交产生的后代生存机会相等是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保证,④正确;
    ⑤AaBb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导致后代有16种组合方式,⑤正确。
    故选D。
    7.下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质)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B.b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C.c过程发生了受精作用 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C
    【解析】本题解答关键是通过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判断不同区段发生的生理过程,图中a、b分别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c过程表示受精作用,d过程表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
    【详解】A、a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该过程中完成DNA复制后就出现了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
    B、b过程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分裂结束时染色体再降为原来水平,B错误;
    C、图中c过程表示受精作用,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得受精卵中染色体恢复至正常水平,C正确;
    D、d过程表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受精卵中具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8.人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单体、染色体、四分体、DNA依次有( )
    A.92、46、23、92
    B.23、46、23、23
    C.46 、46、0、92
    D.92、46、46、46
    【答案】A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详解】人体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即卵原细胞中也有46条染色体。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初级卵母细胞,此时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染色单体数目为46×2=92条;联会后的四分体数目等于同源染色体对数,故为23;核DNA数目=姐妹染色单体数目=92,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9.下列人体结构或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  )
    A.一个四分体 B.次级卵母细胞
    C.受精卵 D.初级卵母细胞
    【答案】B
    【分析】1、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联会配对的一对染色体。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详解】A、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A错误;
    B、次级卵母细胞是由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的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
    C、受精卵相当于正常体细胞,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
    D、初级卵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还没分离,所以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10.下图为某动物个体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值为1:1
    B.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
    C.甲细胞可为体细胞,乙、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D.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在该时期可发生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B
    【分析】据图可知:甲图为有丝分裂中期,乙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因此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值为1∶2,A错误;
    B、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分裂Ⅱ中期,B正确;
    C、甲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可能为体细胞,根据丙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为雄性动物,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为次级精母细胞,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像,为初级精母细胞,C错误;
    D、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发生在该时期,D错误。
    故选B。
    11.下列关于“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倍镜识别初级精母细胞 B.高倍镜识别精细胞
    C.低倍镜下找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 D.高倍镜下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
    【答案】B
    【分析】1、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2、方法步骤:①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②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③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
    【详解】AB、在低倍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A正确,B错误;
    CD、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C、D正确。
    故选B。
    12.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B.受精卵中染色体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C.受精卵中的DNA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D.受精卵的形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C
    【分析】受精作用的过程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详解】A、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A正确;
    B、受精结果是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所以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且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B正确;
    C、受精卵中的核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中的DNA主要来自母方,C错误;
    D、精子和卵子的细胞膜融合成为受精卵,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13.下列有关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摩尔根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萨顿利用演绎—推理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基因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一定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答案】B
    【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非常相近,发现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运用类比推理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而染色体是DNA分子的主要载体,所以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基因,C正确;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着性染色体传递给后代。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不一定与性别有关,例如果蝇红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B。
    14.某同学不小心把马蛔虫(2n=4)卵巢、精巢和果蝇(2n=8)卵巢、精巢的减数分裂装片搞混了。通过对以下几个分裂相细胞的观察,他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一定来自于马蛔虫,但不能确定性别
    B.②一定来自于果蝇,但不能确定性别
    C.③一定来自于马蛔虫精巢
    D.④一定来自于果蝇的卵巢
    【答案】B
    【分析】
    卵细胞形成与精子形成的区分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产生部位
    睾丸
    卵巢
    是否变形
    变形
    不变形
    细胞质分裂方式
    两次均等分裂
    第一次不均等分裂;第二次次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极体均等分裂
    产生生殖细胞数目
    1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4个精子
    1个初级卵母细胞只产生1个卵细胞
    【详解】A、①来自于马蛔虫,由于该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确定为雄性,A错误;
    B、②来自于果蝇,由题干知,是减数分裂装片,故②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染色体数为8条,同时细胞质均等分裂,可以是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不能确定是雌性还是雄性,B正确;
    C、③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染色体数为4条,同时细胞质均等分裂,可以是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故③来自于马蛔虫精巢或卵巢,C错误;
    D、④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为4条,同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④来自于马蛔虫(2n=4)卵巢,D错误。
    故选B。
    15.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B.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等位基因
    C.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D.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是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展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是位于同一条X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详解】A、图示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可能会移向同一个子细胞,因此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A正确;
    B、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B错误;
    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平均移向两极,细胞中具有两套完全相同的基因,两极都会有与亲本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正确;
    D、在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均排列在赤道板上,D正确。
    故选B。
    16.如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Ⅲ的a、b、c、d细胞中只有一个是卵细胞
    B.①过程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
    C.图Ⅲ的a、b、c、d细胞中遗传信息可能互不相同
    D.若a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一定是过程②出现异常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果蝇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图中Ⅰ细胞为精原细胞,Ⅱ为次级精母细胞,且图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不同;Ⅲ为精细胞,在没有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a和b、c和d应该两两相同;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
    【详解】A、根据图中性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一样,可知该细胞为果蝇雄性细胞,因此图Ⅲ的a、b、c、d细胞中没有卵细胞,A错误;
    B、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错误;
    C、在没有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a和b、c和d应该两两相同;若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则图Ⅲ的a、b、c、d细胞中遗传信息可能互不相同,C正确;
    D、若a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可能是②出现异常(后期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也可能是①过程异常(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D错误。
    故选C。
    17.假设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A和a、B和b两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哪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不考虑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
    A.Ab、Ab、ab、ab B.aB、Ab、AB、AB
    C.Ab、aB、Ab、aB D.AB、Ab、ab、aB
    【答案】C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
    【详解】A、4个精子虽然只有两种基因型,但缺失含有B的染色体,A错误;
    B、4个精子有三种基因型,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B错误;
    C、一个染色体组成为AaBb的精原细胞能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两两相同,如Ab、aB、Ab、aB,C正确;
    D、4个精子有四种基因型,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D错误。
    故选C。
    18.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活动中,某同学利用相关材料制作并模拟了某生物细胞(2n=4)的减数分裂过程。以下操作和分析正确的是(    )
    A.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可分别制作2条颜色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
    B.模拟过程中被纺锤体拉向两极的染色体不能含有染色单体
    C.模拟减数分裂Ⅰ后期时,细胞同极的染色体颜色要不同
    D.模拟减数分裂Ⅱ后期时,细胞两极的橡皮泥条数要相同
    【答案】D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要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制成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表示同源染色体,A错误;
    B、模拟过程中被拉向两极的染色体可能含有染色单体,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
    C、模拟减数分裂Ⅰ后期时,细胞同极的橡皮泥条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模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错误;
    D、模拟减数分裂Ⅱ后期时,细胞一极的橡皮泥条数要与另一极的相同,表示两极染色体数目相同,D正确。
    故选D。
    19.小鼠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当小鼠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 X 染色体时,只有 1 条 X 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如图所示,雌鼠在形成卵细胞的时候,使已经形成的巴氏小体再次展开,转变回原始的形态。而常染色体无此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显微镜观察巴氏小体可用甲紫或醋酸洋红染液进行染色后观察
    B.若一只小鼠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O,不会形成巴氏小体
    C.巴氏小体能用来区分正常小鼠的性别,若在体细胞观察到巴氏小体,则可判断该小鼠为雌性
    D.两只小鼠交配生出了一只含巴氏小体的雄鼠,则这只雄鼠出现的原因是父方形成了异常的精子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和题图可知,如果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则只有一条X染色体有活性,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因此正常雄猫体细胞中没有巴氏小体,而雌猫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另有一条X染色体转变成为巴氏小体。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巴氏小体是染色体高度螺旋形成,可以用碱性染料甲紫染液和醋酸洋红染液进行染色后观察,A正确;
    B、当小鼠细胞中存在两条或两条以上X染色体时,只有1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其余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因此若一只小鼠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O,只有1条X染色不会形成巴氏小体,B正确;
    C、正常雌鼠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有两条X染色体,会形成巴氏小体,正常雄鼠性染色体组成为XY,不会形成巴氏小体,若在体细胞观察到巴氏小体,则可判断该小鼠为雌性,C正确;
    D、含巴氏小体的雄鼠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可能是正常卵细胞与异常XY型精子受精,也可能是XX型异常卵细胞与正常Y型精子结合,D错误。
    故选D。
    20.如图所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B.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6
    C.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
    D.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基因D能控制酶D的合成,酶D能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1;基因R能控制酶R的合成,酶R能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2;两种紫色物质同时存在时可形成蓝色物质。所以蓝色的基因型为D_R_,紫色的基因型为D_rr、ddR_,白色的基因型为ddrr。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_rr、ddR_,包括DDrr、Ddrr、ddRR、ddRr四种,A正确;
    B、DdRr自交,后代中D_R_(蓝色):D_rr(紫色):ddR_(紫色):ddrr(白色)=9:3:3:1,后代紫花占6/16,紫花纯合子DDrr占1/16,ddRR占1/16,共2/16,可知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3,B错误;
    C、Ddrr×ddRR→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Rr(蓝色):ddRr(紫色)=1:1,C正确;
    D、DDrr×ddRr→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Rr(蓝色):Ddrr(紫色)=1:1,D正确。
    故选B。

    二、综合题
    21.玉米叶绿素的合成受到细胞核中基因A和a的控制,基因型为AA、Aa的植株叶片分别为深绿色、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植株叶片为黄色,这种黄色植株在幼苗期即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aa的植株在幼苗期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
    (2)基因型为AA的植株在正常光照下表现为深绿色,但在光照较弱时表现为浅绿色,现有一浅绿色植株(不知道是由基因型引起,还是由光照条件引起),为了确定该植株的基因型,请设计最简单的实验进行确定。
    实验的基本思路:让该浅绿色植株自交,将获得的后代在_________下培养,观察并统计后代幼苗期的_______ 。
    实验的预期结果和结论:
    若后代________,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若后代_________,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
    【答案】(1)缺乏叶绿素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 正常光照 表现型(叶片颜色)及比例 叶片均为深绿色 AA 叶片深绿色:浅绿色:黄色=1:2:1 Aa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植株进行自由授粉属于自由交配,可以先计算雌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然后按照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计算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同时又受环境的影响,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因素。
    【详解】(1)基因型为aa的植株叶片为黄色,缺乏叶绿素,这种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导致死亡。
    (2)基因型为AA的植株在正常光照下表现为深绿色,但在光照较弱时表现为浅绿色,现有一浅绿色植株(不知道是由基因型引起,还是由光照条件引起),为了确定该植株的基因型,可让该浅绿色植株自交,将获得的后代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培养,观察后代幼苗期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即可以确定亲本的基因型,若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则后代均为深绿色;若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则后代深绿色∶浅绿色∶黄色=1∶2∶1。
    22.某种兔的毛色有黑色(B)和褐色(b)两种,毛长有短毛(E)和长毛(e)两种,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某养殖场只有纯种的黑色短毛兔和褐色长毛兔,现想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兔。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色长毛是该养殖场中没有的性状组合,若要得到能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兔,则可利用纯种的黑色短毛兔与褐色长毛兔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理论上F2中出现黑色长毛兔的概率为________,其基因型有________种,该种培育新品种的方法称为________。
    (2)F2中出现的黑色长毛兔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杂合子占F2总数的________。
    (3)为了检验F2中出现的黑色长毛兔是否能稳定遗传,可让F2中的黑色长毛兔与________兔进行杂交,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则该黑色长毛兔能稳定遗传。
    【答案】(1) 3/16 2 杂交育种
    (2) 1/3 1/8
    (3) 褐色长毛兔 均为黑色长毛兔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现有纯合黑色短毛兔(BBEE)和褐色长毛兔(bbee),要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兔,即基因型为BBee,可以让黑色短毛兔×褐色长毛兔→F1(基因型为BbEe);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从F2中选出黑色长毛兔(基因型为1/16BBee、2/16Bbee)概率为3/16,基因型为2种,此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
    (2)在子二代(F2)中,黑色长毛兔的基因型有1/3BBee和2/3Bbee两种,其中纯合子占黑色长毛兔总数的1/3,杂合子占F2总数的1/2×1/4=1/8。
    (3)检验F2中出现的黑色长毛兔是否能稳定遗传,可让F2中的黑色长毛兔与隐性纯合子(褐色长毛兔bbee)进行测交,若后代均为黑色长毛兔(Bbee),则该黑色长毛兔是纯合子(BBee),能稳定遗传。
    23.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
    (4)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_____。
    (5)请写出实验一的遗传图解:_______
    【答案】(1) 有毛 黄肉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ddFF、ddFf
    (5)

    【分析】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1)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2)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详解】(1)由实验1:有毛A与无毛B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说明有毛为显性性状;由实验3:白肉A与黄肉C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据此可判断黄肉为显性性状。
    (2)通过实验1有毛A与无毛B杂交后代全为有毛可知:A为DD,B为dd。同理通过实验3可知C为dd;通过实验3白肉A和黄肉C杂交后代全为黄肉可知,A为ff,C为FF;通过实验1白肉A和黄肉B杂交后代黄肉∶白肉=1∶1,可知B为Ff,所以A的基因型为DDff,B的基因型为ddFf,C的基因型为ddFF。
    (3)C的基因型为ddFF,实验2的后代均为无毛黄肉(ddF ),且三种植物的基因型不同,因此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为ddFf,自交后代根据分离定律可得无毛黄肉(ddF )∶无毛白肉(ddff)=3∶1。
    (4)实验2亲本的基因型为ddFf与ddFF,它们杂交后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为ddFF、ddFf。
    (5)结合第(2)问的分析可知A的基因型为DDff,B的基因型为ddFf,故实验一的遗传图解为:

    24.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1B1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2)图5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段。(填序号)图5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图3~图5中的哪一个细胞正在发生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______。
    (3)图3细胞中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⑤在前一时期是________。
    (4)请画出该生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图像_______。
    【答案】(1)DNA的复制
    (2) E2F2 卵细胞和极体 图4
    (3) 4/四 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 (姐妹染色单体)
    (4)

    【分析】分析图1:A1B1段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正变为2,意味着DNA在进行复制,对应分裂间期的S期,B1C1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DNA,可以对应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
    图2:根据分裂时期对应的起点和终点染色体数目可知该曲线图表示的是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其中A2B2对应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B2C2表示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C2D2对应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D2E2发生的原因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E2F2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F2之后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均分到两个子细胞;
    图3:有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有丝分裂后期;
    图4: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图5 :细胞质不均等分,无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1)分析图1:A1B1段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正变为2,意味着DNA在进行复制,对应分裂间期的S期。
    (2)分析图5 :细胞质不均等分,无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2:根据分裂时期对应的起点和终点染色体数目可知该曲线图表示的是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其中A2B2对应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B2C2表示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C2D2对应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D2E2发生的原因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E2F2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F2之后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均分到两个子细胞,故图5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E2F2段;
    结合以上分析,图5子细胞的名称为卵细胞和极体(第二极体);
    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4: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图4中的细胞正在发生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
    (3)图3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 ②和③、①和④、 ⑤和⑧、 ⑥和 ⑦ );,①和⑤在前一时期是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 (姐妹染色单体)。
    (4)根据图4可知该生物性原细胞中染色体为4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发生联会,故该生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图像:

    25.如图是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基因用B、b表示),请回答:

    (1)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染色体隐性遗传。
    (2)写出该家族中下列成员的基因型:8______,12________。
    (3)14号成员是色盲患者,其致病基因来自第一代中的哪个个体________。
    (4)若成员7号与8号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____,是色盲女孩的概率为_____。
    【答案】(1)伴X
    (2) XBXb XBXB或XBXb
    (3)1
    (4) 1/4 0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遗传病与性别有关,应该结合伴性遗传的特点来分析.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为携带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详解】(1)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由于图中14号为男性患者,基因型是XbY,而他的父亲正常,基因型是XBY,则8号的基因型是XBXb;图中10号为男性患者,基因型是XbY,而他的父亲正常(5号个体),基因型是XBY,他的母亲6号基因型为XBXb,12号为表型正常女性,故其基因型为XBXB 或XBXb。
    (3)14号成员是色盲患者,其色盲基因来自他的母亲8号,8号又来自于4号,而4号来自于母亲1号,所以14号的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1→4→8→14,即其致病基因来自由第一代中的1号个体。
    (4)7号基因型XBY、8号基因型为XBXb,7与8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XbY)的概率为1/4,是色盲女孩(XbXb)的概率为0。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德化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德化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中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中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一中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一中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级记忆相当于长时记忆,D错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