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宣城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宣城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宣城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宣城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宣城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2022宣城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
展开宣城市2021一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北京冬奥会计划于北京时间2022年2月4日19:30举行开幕式,2月20日闭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若在纽约(西五区)的张女士准时观看开幕式直播,则打开电视时纽约所在时区的区时是( )
A. 3日6:30 B. 4日6:30 C. 3日11:30 D. 4日11:30
2. 开幕式开始时,与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比例最接近( )
A. 1/8 B. 1/4 C. 1/2 D. 1
3. 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 )
A. 北极地区极昼范围缩小 B. 宣城市昼长将逐渐变长
C. 南极地区极昼范围扩大 D. 澳大利亚夜长逐渐变短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西五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所以当北京时间为4日19:30时,西五区区时为4日6:30,故选B。
【2题详解】
北京时间为4日19:30,此时180°经线地方时为23:30,所以4日属于“新的一天”,“新的一天”占全球比例为23小时30分钟/24小时,接近1,故选D。
【3题详解】
冬奥会举办期间日期介于2月4日-2月20日,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极地区属于极夜,A错。宣城市昼长将逐渐变长,但依然昼短夜长,B正确。南极地区极昼范围缩小,C错。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其夜长逐渐变长,但依然昼长夜短,D错。故选B。
【点睛】地球上日期的分界线有自然日界线(0点所在的经线)和人为日界线(大致与180° 重合),地球上0点所在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之间的区域为“新的一天”,其余地区为“旧的一天”,180°地方时是几点,“新的一天”就占全球的二十四分之几。当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重合时,全球处于同一天。如下图:
徐老师家位于宣城市(31°N,119°E)某小区,书房的落地窗朝南,采光良好。二分二至的某日,徐老师测得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3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该日是北半球的(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5. 该日后的2个月内,书房内正午时地面的光照面积( )
A. 逐渐减小 B. 先增加后减小 C. 逐渐增加 D. 先减小后增加
【答案】4. D 5. A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 H=90°-纬差(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已知宣城市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约为35°,当地纬度为31°N,可算出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约在24°S左右,因此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最接近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故选D。
【5题详解】
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而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始终位于正南方,书房的落地窗朝南,因此此时照射到书房内的光照面积最大。冬至日之后的两个月,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照射到书房的光照面积应该不断减小,故选A。
【点睛】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面的夹角。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太阳斜射地面程度越大(即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强度就越小。
当地时间2021年12月4日,印尼塞梅鲁火山(8°S,113°E)开始喷发,巨量火山灰和烟雾飘散到空中,造成附近地区陷入黑暗笼罩之中。左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右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丁是变质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一般认为,本次火山喷发物来自左图中的( )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
7. 火山喷发物在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M后,形成具有层理结构的岩石N,则M和N分别对应右图中的( )
A. ①和甲 B. ②和丙 C. ③和丁 D. ④和乙
8. 受风带南移影响,被火山灰笼罩范围最广的地区位于该火山( )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东南方向
【答案】6. C 7. B 8. D
【解析】
【6题详解】
火山喷发物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图中a为地壳,b位于上地幔顶部,c位于上地幔上部,d位于上地幔下部。故选C。
【7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M为外力沉积作用,则N为沉积岩。右图中,已知丁是变质岩,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判断可知,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丙为沉积岩。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沉积、重熔再生、变质作用。所以M对应②,N对应丙。故选B。
【8题详解】
结合该地地理位置可知,由于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受西北风的影响,火山灰向东南扩散,所以被火山灰笼罩范围最广的地区位于该火山的东南方向,故选D。
【点睛】指向岩浆的地质作用表示重融再生,指向岩浆岩的地质作用表示冷却凝固,指向变质岩的作用表示变质作用,指向沉积岩的作用表示外力沉积作用。
因河谷底部的河流下切,而被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貌称为河流阶地。图示意北美大陆西岸某地区地质构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有关图示中的地理事物,说法正确的是( )
A. 断层形成地质年代早于褶皱 B. ①处河流下蚀成深切的槽型谷
C. 花岗岩体附近有变质岩形成 D. ②处地貌以风力为主形成沙丘
10. 图示海域中岛弧F的形成原因是( )
A.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 B.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C.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D. 印度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相离运动
11. 有利于图示河流下游形成多级阶地的是( )
A. 河流中泥沙增多 B. 河道所在地间歇性抬升 C. 海平面持续上升 D. 构造运动使流域地面下降
【答案】9. C 10. A 11. B
【解析】
【9题详解】
图中褶皱的沉积岩层受断层影响发生错位,表明断层形成地质年代晚于褶皱,A错。①处河流下蚀成深切的V型谷,B错。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体附近岩石在地下受高温高压的影响,有变质岩的形成,C正确。②为冲积扇,属于流水堆积地貌,D错。故选C。
【10题详解】
结合材料,图示区域位于北美大陆西岸某地区,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海洋板块向陆地板块底部俯冲,在交界带附近形成岛弧,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1题详解】
河道所在地间歇性抬升,地壳稳定时期,河漫滩附近接受泥沙沉积,促进河漫滩的发育,地壳抬升时期,河流下切加剧,原河漫滩抬升至洪水位线之上,形成阶地,多次间歇性抬升,则形成多级阶地,B正确。河流中泥沙增多有利于河漫滩的发育,不一定形成多级阶地,A错。海平面持续上升,下游地区受海水侵蚀加剧,不会形成多级阶地,C错。构造运动使流域地面下降,不会使河流下切增强,不会形成多级阶地,D错。故选B。
【点睛】构造运动往往造成河道比降的变化,影响河流系统中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当地壳相对稳定或下降时,河流以侧向侵蚀作用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然后地壳上升,河床比降增加,水流转而下切,于是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的阶地。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则可以形成多次阶地。
金沙江地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西部边缘,是世界上水电站建设最密集的地区之一。2021年6月28日,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该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仅次于三峡水电站,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图示意金沙江流域部分水电站分布,下图示意流域内公路右侧常见的避险车道指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示流域内公路右侧常修建有避险车道,主要因为避险路段( )
A. 地壳运动活跃,地质灾害多 B. 沿途大雾多,能见度低
C. 地形复杂多样,桥梁隧道多 D. 地势起伏大,下坡路长
13. 白鹤滩水电站成为当今世界在建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与下列哪项关联不大( )
A. 坝体高度大,工程难度大 B. 地壳运动活跃,地质灾害多发
C. 河水流速快,人员进出难 D. 地理位置偏僻,物资运输不便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分析右图,根据汽车行进方向以及避险车道建设的位置可知,避险车道建设在下坡路段的右侧,区域地势起伏大,下坡路长,汽车长时间制动易导致刹车过热而失灵,所以建设避险车道以应对突发情况,D正确。区域地质灾害多,但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难以通过避险车道来进行避免,A错。避险路段为汽车紧急情况下的避险所用,并非因区域多雾而建设避险车道,B错。区域地形复杂多样,桥梁隧道多,但与建设避险路段关系不是很大,C错。故选D。
【13题详解】
区域山高谷深,坝体高度大,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质灾害多发,工程难度大。同时,区域地理位置偏僻,物资运输不便,加大建设难度,ABD选项不符合题意。河水流速快,水能丰富,有利于水电开发,C选项与该水电站建设技术难度高关联系不是很强,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某地水能资源开发条件的思考角度:径流量的大小(与河流的补给水源和流域面积有关)、落差的大小(与地势条件有关)、当地大坝修建的条件(地质条件、交通位置、移民搬迁量的大小)、距离电力消费市场的远近等。
热带辐合带是热带地区主要的大型天气系统,在东西方向上,可划分为信风辐合带和季风辐合带。信风辐合带是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直接辐合的地带,辐合带内吹的是东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季风辐合带对热带季风形成影响显著,风向的切变大。下图中曲线L1和L2分别示意某年内热带辐合带的最北和最南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L1和L2对应的月份,最有可能是( )
A. L1对应5月 B. L2对应5月 C. L1对应8月 D. L2对应8月
15. L1和L2之间的宽度在空间上有显著差异,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表径流②海陆分布③表层洋流④地面状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6. M、N两区域热带辐合带的两侧风向示意及两区域内热带气旋形成的相对难易程度判断(箭头代表风向,斜线代表辐合带位置),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14. C 15. B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热带辐合带分为信风辐合带和季风辐合带,其中季风辐合带对热带季风形成影响显著。L1是热带辐合带的最北位置,南亚地区深受季风季风辐合带的影响,应对应8月,A错,C正确。L2是热带辐合带的最南位置,气压带风带南移,对应1月,BD错。故选C。
【15题详解】
读图,L1和L2之间的宽度在太平洋、大西洋等位置宽度很窄,但在南美洲、非洲以及南亚等地区宽度较大,表明受海陆分布和地面状况的影响;图中南美洲西海岸附近L2线向低纬延伸,表明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而热赤道位置偏低纬,明显受秘鲁寒流的影响,表明与表层洋流有一定关系,②③④正确。热带辐合带作为热带地区的大型天气系统,与地表径流关系不大,①错。故选B。
【16题详解】
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风,在N附近与东北信风相遇,形成辐合带。N区域地处西北热带太平洋,热带气旋易形成,A正确,D错。在M海域,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交汇,由于地处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不易形成热带气旋,BC错。故选A。
【点睛】一般而言,台风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样的洋面不仅要求海水温度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二是在台风形成之前,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三是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使周围的空气流入低气压(注意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较小,不利于台风的形成)。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关于图中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A. ①④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②⑤一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 ④⑤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③⑥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18. 图示气压中心,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较明显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7. A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①为西北季风,④为东南季风,其形成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A正确。②为东北季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而形成,B错。⑤为南亚西南季风,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C错。③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形成,但⑥受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D错。故选A。
【18题详解】
甲丙位于北半球,甲为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丙为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A错,C正确。乙丁位于南半球,乙为陆地上热低压,对副热带高气压带有一点的影响,但切断不明显,丁为海洋上高压,不会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BD错。故选C。
【点睛】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海陆冬夏季节增温和冷却的速度明显不同,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就北半球亚欧大陆而言,冬季,亚欧大陆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夏季,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等高线,湖面海拔46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示区域的最大高差最可能是( )
A. 320米 B. 380米 C. 480米 D. 550米
20. 图中河流全年流量最稳定的河段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 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阳坡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9. D 20. A 21. D
【解析】
【19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50米,因此该地海拔最高应在950-1000米之间,最低海拔400-450米之间,根据交叉相减的计算方式,该地高差在500-600米之间,因此最大高差最可能是550米,故选D。
【2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湖泊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削丰补枯,使河流流量趋于稳定,而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②③④均位于河流湖泊上游,受湖泊调节作用小,因此B、C、D选项错误。①位于湖泊下游,可以受到湖泊调节,因此①河段径流最稳定,A选项正确。故选A。
【21题详解】
我国东部沿海主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西南部等高线向低处凸,说明该地为山脊,丁地位于该山脊的东南坡,应为阳坡,D选项正确;甲、乙、丙位于该山脊的西北坡,为阴坡,A、B、C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湖泊对河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湖泊是流域内多种水体的补给水源,如位于河流上游的湖泊为河流提供水源。二是对多种水体具有调节作用,对河流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在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流水进入湖泊,从而起到消减洪峰的作用;枯水期,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湖泊水进入河流,可以有效地补充河流水。从而起到削丰补枯的作用。
下图示意世界某海域大洋环流,线条代表洋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有关图示洋流性质和流动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是暖流,向南流动 B. ②是寒流,向北流动
C. ③是寒流,向南流动 D. ④是暖流,向北流动
23. 有关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不利于墨西哥湾油污扩散 B. ②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C. ③有利于沿海油轮顺流北上 D. ④不利于沿海形成丰富渔业资源
【答案】22. C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为墨西哥湾暖流,向北流动;②为巴西暖流,向南流动;③为加纳利寒流,向南流动;④为本格拉寒流,向北流动。故选C。
【23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①为墨西哥湾暖流,有利于墨西哥湾油污向东北方向扩散;②为巴西暖流,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③为加纳利寒流,有利于沿海油轮顺流南下;④属于上升补偿流,有利于沿海形成丰富渔业资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③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燃料;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北极地区的冰山随洋流南下,都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④对污染物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
泾河为渭河一级支流,在陕西高陵县陈家滩注入渭河。泾河流域西起六盘山,东界子午岭,南沿渭北高原,北临宁夏、陕西交界的黄土丘陵区,流域(34°46′N~37°19′N,106°14′E~108°42′E)。下图泾河流域自然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泾河流域的水平自然带为(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B. 温带疏林灌丛草原带、亚热带草原带
C. 亚热带草原、中山杂类草草甸带 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稀疏灌丛草原带
25. 泾河流域的山地落叶阔叶林植被限制于西部与东部,其制约因素是( )
A. 热量 B. 水分 C. 土壤 D. 季风
【答案】24. A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结合图示流域范围和植被分布可知,泾河流域分布面积最大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典型草原带,区域地处温带,所以为温带草原带,而非亚热带草原,A正确,BC错。稀疏灌丛草原受地形的影响,不是当地的水平自然带,D错。故选A。
【25题详解】
乔木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条件,山地落叶林分布在泾河流域的东部和西部,说明这一带的水分条件较好,其主要原因是泾河流域东部与西部为山地(注意材料“西起六盘山,东界子午岭”),受夏季东南风的影响,山地落叶阔叶林分布区多地形雨,水分条件好,所以泾河流域的山地落叶阔叶林植被限制于西部与东部,B正确。热量、土壤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错。区域均受夏季风的影响,但东部和西部乔木分布区因受地形的影响而多雨,导致水分条件变好,B选项表述更准确,D错。故选B。
【点睛】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在山地迎风坡,含有水汽的空气受地形阻挡抬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降雨,降水一般从山麓向山顶呈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规律;在山地背风坡,空气下沉增温,难以形成降水,且空气下沉干绝热增温(海拔每下降100m,气温升高1℃),形成焚风效应。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内流湖,湖盆边缘与周围山地相接处断裂发育普遍。湖泊形成初期,湖水主要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汇入黄河,是典型的淡水湖。13万年前,该地地壳运动显著,青海湖逐渐演化为咸水湖。如今青海湖周边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雨量偏少,冬春西北风盛行,多大风和沙暴。每年了月中下旬,常见由断裂的冰层堆起的许多移动冰山散布在湖区,冰山可高达3米。下图示意青海湖及周边地理事物。
(1)结合地壳运动,说明青海湖演化为咸水湖的过程。
(2)分析图示沙堤形成的地理过程。
(3)简述3月中下旬湖区移动冰山形成原因。
【答案】(1)日月山和野牛山抬升(青海湖区地势相对下降),阻挡倒淌河流入黄河,青海湖成为内流湖;湖水不能流出,入湖河流携带的盐分积累,青海湖演化为咸水湖。
(2)沙堤北侧(西北侧)沙源丰富,西北风和湖流将沙子搬运到浅水区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受湖浪堆积作用和风力堆积作用影响,水下堆积体逐渐抬高露出水面形成沙堤。
(3)青海湖冬季寒冷漫长,湖水结冰,冰层厚;3月中下旬气温回升快,且多大风,加速湖冰融化和断裂;断裂冰层在风浪推动下,互相碰撞、挤压、堆积成冰山;漂浮的冰山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移动,形成移动冰山。
【解析】
【分析】该题以青海湖的形成过程、位置等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了湖泊的成因、常见的地貌类型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青海湖曾经为淡水湖,湖水主要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汇入黄河,使大量盐分可以通过地表径流排出,而后转变为咸水湖,说明湖泊的排盐通道消失。根据地壳运动显著信息可推断,青海湖因为地壳运动,湖泊地势相对下降,使东南部的倒淌河无法汇入黄河,排盐通道消失,形成内陆湖,湖泊中的水分无法流出,盐分不断积累,逐渐演化成咸水湖。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该沙堤西北侧与陆上沙丘相连,可知沙源为陆地上的沙丘,当地冬春西北风盛行,多大风和沙暴,因此盛行风将大量的沙子吹到浅水区堆积,而后加之湖水堆积作用的影响,形成了露出水面的长条形沙堤。
【小问3详解】
湖区移动冰山的形成:首先需要大量冰川的形成,其次冰川断裂情况的发生,加之动力条件下移动。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因此湖泊中形成了厚厚的冰川。3月中下旬气温开始回升,冰川开始融化并断裂,加之受到风力作用影响下开始移动,形成了移动冰山。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某年4月12日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
(1)判断甲、乙两地风速大小,并说明理由。
(2)若此时甲地附近正在经历沙尘暴气象灾害,分析其形成的气象条件。
【答案】(1)甲>乙;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因而风速大。
(2)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年4月12日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为试题背景,涉及了风速大小的理由、沙尘暴形成的气象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同一图幅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风速大;图中甲等压线密集,所以甲风速大。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4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甲地气温回升快,地表土层解冻,由于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地表干燥,疏松的土壤较多,沙源比较丰富;此时,冷空气势力较强,而冷锋锋前的暖气团因水汽含量少而空气干燥,降水少;低压形成的气旋势力强,中心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天气;加上偏西风风力较强,风携带大量沙尘飞扬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在部分强厄尔尼诺年,降水发生变化,曾经不毛的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种子会迅速生长,遍地野花绽放,形成“沙漠花海”。下图示意阿塔卡马沙漠位置。
(1)说明阿塔卡马沙漠曾经不毛的原因。
(2)说明厄尔尼诺年阿塔卡马沙漠降水发生变化的原因。
(3)分析“沙漠花海”期间秘鲁沿海渔场的变化。
【答案】(1)地处副热带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很少;沿岸附近有秘鲁寒流流经,减湿作用强烈;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区(或离岸风区),气流干燥,干旱加剧。
(2)厄尔尼塔现象发生时,信风减弱,流向太平洋西部的温暖海水滞留在东部,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导致位于太平洋东部的阿塔卡马沙漠附近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
(3)厄尔尼塔现象发生时,秘鲁沿岸水温异常偏高,原本的冷性鱼类因不能适应环境而大量死亡或游走,导致鱼群数量锐减;厄尔尼塔现象发生时,信风减弱,沿岸上升流减弱,导致海底营养盐类上泛减少,渔场减产。
【解析】
【分析】本题以阿塔卡马沙漠为试题背景,涉及了阿塔卡马沙漠地区的自然环境、厄尔尼诺影响降水变化太渔场变化的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从影响该地降水的因素去分析,从大气环流分析,该沙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常年受离岸风东南信风的影响,空气干燥,导致降水少;从沿岸洋流分析,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减湿作用明显,导致降水少;从地形分析,东部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亚马孙河流域的湿润空气,导致降水少。
【小问2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增强,导致降水较多。
【小问3详解】
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阿塔卡马“沙漠花海”期间,说明该地区降水较多,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秘鲁沿岸水温异常偏高,原本的冷性鱼类因水温升高不能适应环境而大量死亡或游走,导致鱼群数量锐减;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势力减弱,沿岸上升流减弱,上泛的海底营养盐类减少,渔场产量降低。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肯尼亚山位于肯尼亚中部,横跨赤道,由间歇性火山喷发形成。左图示意该山地理位置,右图示意该山的东南坡和西北坡年降水量及自然带分布状况。
(1)指出肯尼亚山的东南坡和西北坡降水差异,并分析原因。
(2)指出肯尼亚山的东南坡和西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与西北坡相比,东南坡年降水量较大。肯尼亚山年降水量主要来自于印度洋的东南暖湿气流;东南坡为(来自于印度洋)东南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年降水较多;西北坡为东南暖湿气流的背风坡,年降水较少。
(2)与西北坡相比,在东南坡分布海拔较低。东南坡年降水量大于西北坡,云层削弱太阳辐射多;地表接受太阳辐射少,热量条件较西北坡差。所以自然带上限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肯尼亚山的东南坡和西北坡年降水量及自然带分布状况为试题背景,涉及了影响降水的因素、自然带分布特点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该山的东南坡和西北坡年降水量及自然带分布状况可知,西北坡年降水少,东南坡年降水量大。结合肯尼亚山所在图中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肯尼亚山东临印度洋,位于赤道以南,受来自印度洋的东南暖湿气流影响,地形抬升作用显著,形成地形雨,年降水较多;西北坡地处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的背风坡,年降水较少。
【小问2详解】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宣城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宣城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中学高二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中学高二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