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
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需要特殊的条件才能形成,天文爱好者喜爱拍摄极光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为了能拍摄到梦幻绚丽的极光照片,拍摄者应提前了解( )
A.太阳辐射强度 B.太阳活动周期
C.大气层的厚度 D.八大行星位置
2.我国拍摄极光照片的地点可能在( )
A.黑龙江漠河 B.青海西宁 C.海南三亚 D.安徽合肥
青海省共和县平均海拔2920丽,于2018年6月建成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的光伏电园区。园区建成后,大量生长的杂草对园区太阳能发电产生了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园区利用当地牧民的羊群啃食杂草,替代人工除草,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园区要求企业把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提高到1.2m,实现了“能牧互促”。读光伏电园区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共和县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广 B.气温高 C.纬度低 D.海拔高
4.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是为了( )
A.减少羊群的活动空间,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B.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增大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C.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D.减少羊群的活动空间,增大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
5.园区光伏发电不稳定,其主要原因是( )
①天气变化大 ②风力变化大 ③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大 ④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大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虚线为地球内部圈层分界线),完成下面小题。
6.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7.据图可知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漂浮、沉降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
B.大气圈一一岩石圈一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一大气圈一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8.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是( )
A.①圈层海洋较陆地厚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为非固体状态 D.④圈层的温度和压力都较小
2021年国庆假期,李明和家人去云南旅游。游览了澄江帽天山地质公园的古生物化石群和元谋土林。元谋土林属于地质新生代砂砾黏土沉积岩,因远望如林而得名。下图为澄江帽天山典型化石和元谋土林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帽天山化石群中的古生物主要出现在(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0.形成元谋土林砂砾黏土沉积岩的地质年代( )
A.是主要的铁矿成矿时期 B.是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时期
C.是主要的煤炭成矿时期 D.是泛大陆形成和解体时期
恐龙探海景观位于大连市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周边的海岸线具有独特的山型地貌、奇绝的礁石形态、丰富的岩层古生物化石(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恐龙探海景观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海水堆积
12.恐龙探海景观进一步演化可能演变为( )
A.海蚀平台 B.海蚀穴 C.海蚀柱 D.海蚀崖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①②③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层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B.②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C.③层中的电离层利于无线通讯 D.从①到③气温越来越低
14.①层顶部的高度为( )
A.低纬度最低 B.中纬度最高
C.高纬度最高 D.由低纬向高纬降低
下图为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甲乙丙丁四处风速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此时,上海市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曲线,分别对应表示表层海水盐度、温度、密度的是( )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③②①
18.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福建省福州市别称“榕城”,榕树在福州种植普遍,然而每年都有很多榕树被大风吹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榕树属于(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0.推测榕树树冠和树根的特点是( )
A.树冠扁窄、树根浅 B.树冠扁窄、树根深
C.树冠广展、树根深 D.树冠广展、树根浅
21.榕树被吹倒的月份最可能为( )
A.2月 B.4月 C.8月 D.12月
读所示土壤剖面的分层划分图,完成下面小题。
22.观察土壤剖面后,同学们发表了下列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有机层厚度大,质地粗
B.乙同学:腐殖质层颜色偏暗黑
C.丙同学:淋溶层富含枯枝落叶
D.丁同学:淀积层色泽呈灰黑色
23.当地森林土壤颜色偏红,说明该地气候( )
A.温暖多雨 B.炎热干燥 C.寒冷潮湿 D.寒冷干燥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在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59度,东经98.34度)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地震可能会引发( )
A.滑坡 B.台风 C.潮汐 D.寒潮
25.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做法是( )
①尽量用棉被、枕头护住头部 ②在空旷地带,要避开高大建筑或桥梁
③带好贵重物品乘坐电梯逃生 ④在家可躲在坚固的家具旁、墙角或卫生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填空题
26.地貌观察一般要借助等高线地形图。阅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宏观地貌类型,如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据此判断:
A为 ;B为 ;C为 。
(2)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山谷、山峰、山脊、鞍部、陡崖等微观地貌。据此判断:m为 ;n为 。
(3)图中n点和骊山的相对高度为 。(填范围)
(4)根据地貌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区域农业发展方向。据此判断:B区域重点发展 ;C区域重点发展 。
(5)A区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重 。
三、综合题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上约有97%的水储存在海洋中,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阿拉瓜利河位于巴西亚马孙河平原的北部,入大西洋,全长只有220千米,下游河道宽约2千米,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河口会周期性的出现涌潮,浩浩荡荡的潮水从河口沿河道逆流而上近60千米,潮高可达4米。图为大西洋局部洋流分布和阿拉瓜利河河口位置示意图。
(1)在图中用箭头标注a、b两海域的洋流方向。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b两海域水温较高的是 ,b、c两海域密度较大的是 ,d、e两海域盐度较低的是 。
(3)图中M海域附近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该渔场形成的原因是 。
(4)每月特定时间阿拉瓜利河河口涌潮上溯远、潮位高,其形成的原因有 。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斯腾湖是位于新疆天山山脉和库鲁克山脉之间的一个陷落湖,属于以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的内陆湖泊,湖泊南岸靠近库鲁克沙漠。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博斯腾湖的位置示意图。
(1)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博斯腾湖是淡水湖的原因。
(2)指出该湖泊最高水位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博斯腾湖湖陆风产生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解析】【点评】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等离子体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
1.地球的极光是由太阳活动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磁场的引导下向两极运动,使极地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的,太阳活动强烈时,极光出现的频率高,反之则低,因此拍摄极光照片应提前了解太阳活动的周期。故答案为:B。
2.极光多发生在两极高纬度地区,我国拍摄极光照片的地点最可能在纬度最高的黑龙江漠河。故答案为:A。
【答案】3.D
4.C
5.A
【解析】【点评】影响光照或太阳辐射的因素:①纬度:太阳辐射量(太阳高度角)低纬>高纬,但高纬地区夏季光照时间更长(如: 新疆、内蒙、东北)。②季节:夏季>冬季。③地形: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更强。④天气情况:晴天>阴天(晴阴天多少取决于降水、降水取决于气候)。
3.由材料可知,共和县属于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能丰富,D正确;青海地处中纬度,纬度较高,C错误;土地广和气温对太阳能丰富程度影响很小,且青海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夜晚气温较低,AB错误。故答案为:D。
4.羊群在光伏板间和板下活动,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能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AD错误;较高的杂草对光伏板有遮阴作用,故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能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B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5.青海地处高原,天气多变,日照时间不稳定,①正确;夏季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冬季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大,导致光伏发电不稳定,③正确;风力变化和植被覆盖度的季节变化对光伏发电影响不大,②④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6.B
7.A
8.C
【解析】【点评】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岩石部分。特征:①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陆33km,海洋6km。海拔越高,厚度越大);②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深度2900km)之间,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组成。软流层(深度80km-400km)分布在上地幔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岩石圈的范围是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即软流层以上部分。地核:从古登堡面至地心的部分。
6.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右图中①为地売,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故岩浆一般来源于②圈层,B正确。故答案为:B。
7.据地球圈层结构可如,最上面是大气圈,中间是水圈,最下面是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因此火山喷发后火山灰首先进入大气圈,并且飘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到岩石圈,A正确。故答案为:A。
8.①层为地売,厚度一般是陆地大于海洋,A错误;②圈层为地幔,纵波和横波都能穿过,B错误;③圈层为外核,纵波穿过时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由此推测可能为非固体状态,C正确;④为内核,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9.B
10.B
【解析】【点评】在地壳发展历程中,矿化作用不是连续不断地发生的,而多发育于地质环境剧烈变更的阶段﹐其时代与大地构造旋回一致,成矿期主要分为:太古宙成矿期、早元古代成矿期、中元古代成矿期、晚元古代成矿期、古生代成矿期、中—新生代成矿期。上述各成矿期的矿化强度也不同,其中重要的有中元古代成矿期、晚元古代成矿期、晚古生代成矿期和中—新生代成矿期。
9.读图可知,帽天山化石群中的古生物化石为纳罗虫化石,属于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于古生代,所以帽天山化石群中的古生物主要出现在古生代,而非前寒武纪、中生代或新生代,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0.注意材料信息“元谋土林属于地质新生代砂砾黏土沉积岩”可知,元谋土林沙砾粘土沉积岩的形成时期为新生代。地球上重要的金属矿产成矿时期,如金、铁、镍、铬等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不属于新生代,A错误;第三纪晚期,出现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属于新生代,B正确;主要的煤炭成矿时期为古生代,C错误;泛大陆形成于晚古生代,解体于中生代,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1.A
12.C
【解析】【点评】海蚀柱的产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海滩受蚀后退后,较坚硬的蚀余岩体残留在海蚀平台上,形成突立的石柱或孤峰;另一种是海蚀拱桥受蚀,拱顶下塌而形成海蚀柱。海蚀柱在中国沿海常可见到。
11.恐龙探海景观位于海边,受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拱桥景观,A正确。海蚀拱桥是基岩海岸常见的海蚀地貌形态,B、C、D错误。故答案为:A。
12.未来受海浪侵蚀进一步加剧,海蚀拱桥顶部发生崩塌,残存的桥墩成为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体,从而形成海蚀柱,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3.C
14.D
【解析】【点评】由地面到高空,大气垂直分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集中了大部分干洁空气和几乎所有的水汽杂质,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变化大,风雨霜雾都在这一层形成;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适合高空飞行,有臭氧层,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高层大气有电离层,可反射地面无线短波,利于无线通讯,人造卫星也在这一层运行。
13.①层为对流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A错误;②层为平流层,大气平流运动显著,B错误;③层为高层大气,其中的电离层利于无线通讯,C正确;图示显示,从①到③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D错误。故答案为:C。
14.①层为对流层,据所学可知,地表温度越高,对流越旺盛,对流层高度越高。故对流层高度由低纬向高纬降低,低纬度最高。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15.A
16.C
【解析】【点评】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向:①高空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②近地面风受上述两个力,再加上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斜交)。
(2)风向画法: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第二步:掌心向上,四指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大拇指代表风向。(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
(3)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15.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越稀疏,气压梯度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则风速越小。图中显示,甲、乙、丙、丁四处中,甲处等压线最密集,丙处等压线最稀疏,因此风速最大的是甲,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答案为:A。
16.风向主要由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决定。读图可知,此时,上海市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与当地等压线垂直)大致由西指向东,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偏(上海位于北半球)一个锐角,形成西北风,因此此时上海市的风向是西北风,选项C正确,排除A、B、D。故答案为:C。
【答案】17.A
18.C
【解析】【点评】海水温度取决于它的热量收支状况。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的盐度主要与降水量、蒸发量有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海区,海水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陆地径流、结冰和融冰、洋流等对海水的盐度也有影响。
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高纬递减。
17.读图分析,海水温度大体上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③曲线符合;海水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减,呈现双峰值,①曲线符合;海水密度大致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自赤道向两极递增,②曲线符合。故答案为:A。
18.由上题可知,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海水盐度、温度、密度的曲线分别是①③②,读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故答案为:C。
【答案】19.B
20.D
21.C
【解析】【点评】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其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大风、暴雨、风暴潮,造成作物减产,人畜伤亡,财产损失。但有时也能起到带来降水、缓解高温干旱的作用。
19.由材料“榕树在福州种植普遍”可知,榕树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对应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正确;排除A、C、D选项,故答案为:B。
20.由材料“每年都有很多榕树被大风吹倒”可知,榕树树根较浅,抓地力度小,易被大风吹倒;榕树树冠广展,树冠受力大,头重脚轻,易被吹倒,D正确;排除A、B、C选项,故答案为:D。
21.根据题意,该月份风力较大,把榕树吹倒。结合材料可知,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常受台风影响,强风易把榕树吹倒,C符合题意;排除A、B、D选项,故答案为:C。
【答案】22.B
23.A
【解析】【点评】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22.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或黑色,B正确。森林植被下,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明显集中在土壤表层,有机层厚度不大,A错误。淋溶层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不会含有枯枝落叶,C错误。淀积层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因不含腐殖质,颜色不会呈灰黑色,D错误。故答案为:B。
23.本题主要考查土壤形成的因素。土壤发红是因为土壤中矿物质的淋溶作用强烈,氧化铁等含量较高。温暖多雨的气候下,土壤淋溶作用强,A项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24.A
25.D
【解析】【点评】当地震发生时,在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或躲在墙角下,千万不能从窗户跳下;在家中(楼房)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在室外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等。
24.地震会导致山体岩石断裂、破碎,从而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A正确;台风和寒潮属于气象灾害,与地震无关,BD错误;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形成的,与地震无关,C错误。故答案为:A。
25.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方式包括,尽量用棉被、枕头护住头部,①正确;在空旷地带,要避开高大建筑或桥梁,②正确;在家可躲在坚固的家具旁、墙角或卫生间,④正确;因尽快从楼梯逃生,不要携带贵重物品,也不能乘坐电梯逃生,③错误。①②④正确,故答案为:D。
26.【答案】(1)高原;平原;山地
(2)山谷;鞍部
(3)584米-1084米之间
(4)种植业;林果业
(5)水土保持工作。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A地海拔在一千米以上,中部等高线稀疏,边缘密集,也就是中部地形平坦,边缘陡峭,高原地形;B地位于河谷,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平原地形;C处等高线密集,海拔高,地势陡峭,山地地形。
(2)据图可知,m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凸高为低,山谷地形;n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鞍部地形。
(3)图中显示,等高距为500米,n点位于1500米闭合等高线内的鞍部,应该大于1500米,小于2000米,图中骊山的海拔为916米,故相对高度为584米-1084米之间。
(4)B区域平原地形,适合发展种植业,C区域山地地形,适合发展林果业。
(5)A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因此,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水土保持工作。
【点评】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治理的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②植树造林;③小流域综合治理。
2.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7.【答案】(1)沿洋流方向画箭头,大致方向为a处箭头朝南,b处箭头朝北。如图所示:
(2)b;b;e
(3)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充足,形成渔场。
(4)农历初一或十五,正值天文大潮;河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河口形状呈喇叭形);受盛行风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a为拉布拉多寒流,总体流向大致为由北向南,b为北大西洋暖流,流向大致为由南向北。
(2)a为寒流,b为暖流,同纬度海域暖流b水温高;海水密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增,b海域较c海域,纬度较高,密度较大;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高纬低纬递减,d位于副热带,盐度高,又因e海域有亚马孙河注入大量淡水,e海域盐度较低。
(3)图中M海域附近有纽芬兰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形成(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具体过程是:寒暖流交汇导致海水扰动,海洋下层盐分物质带到海洋表层,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形成大规模渔场。
(4)农历初一或15,月球、太阳对海水的吸引力形成合力,出现天文大潮;河口外面宽、内部窄成喇叭形,越向内潮水堆积越高;偏东信风助推海水由河口向上游推进。以上共同作用下,导致涌潮上溯远、潮位高。
【点评】渔场成因的分析方法:
(1)结合成因分析,由果及因推理成因。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据此推理鱼类汇集的成因。思考过程: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深层无机盐上泛←特殊的海域位置。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①寒暖流交汇处或有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表层。
②在大陆架海区,由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
③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2)联系洋流分布推导渔场分布。如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这里的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区的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多位于副热带大陆的西岸海域,如南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等海域。
28.【答案】(1)河水(径流)补给量大于湖水蒸发量;有径(河)流流出,利于排盐,所以湖水盐度低。
(2)夏季。博斯腾湖水量来源于天山的高山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夏季天山冰雪融水量最多,且大气降水也最多。
(3)该地博斯腾湖面积较大,较大水域与陆地之间由于湖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产生了湖陆风;白天,周围沙漠地区增温快,湖泊增温慢,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形成湖风;夜晚,周围沙漠地区降温快,湖泊降温慢,风由陆地吹向湖泊,形成陆风。
【解析】【分析】(1)博斯腾湖成为淡水湖的根本原因是有河流流出,有利于盐分物质的排泄,降低湖水盐度;其次,从材料可知,河水补给量大于蒸发量,也使湖泊盐度较低。
(2)湖泊最高水位出现的季节是夏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腾湖主要补给为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补给湖泊的水量大;夏季降水量也较多,因此,夏季形成了最高水位。
(3)根据材料和博斯腾湖位置示意图可知,博斯腾湖周围陆地是沙漠和农业区,比热容较小,博斯腾湖是面积较大水域,比热容较大,因此,形成了较大的湖陆热力性质差异,从而产生湖陆风。具体表现为:白天,陆地沙漠和耕地升温快,形成热低压,湖面升温慢,形成冷高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形成湖风;夜间,沙漠等陆地降温快,形成冷高压,湖面降温慢,形成热低压,风从周围的陆地吹向湖泊,形成陆风。
【点评】湖陆风是在沿湖地区,由于大陆地面的夜间冷却和白天加热作用,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如湖南省岳阳位于洞庭湖东北侧,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夜晚风从市区吹向湖面,而白天从湖面吹向市区。群众称为"进湖风"和"出湖风"。湖陆风全年均可出现,但以温暖季节为盛。一般是9-10时由陆风转为湖风,17-18时由湖风传为陆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docx、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时,务必将答题卡交回,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 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 霜的形成得益于图中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