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5×103Pa,125%,8N,6N,3%D,【答案】C,【答案】AB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2020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1. 下列估计中,与实际偏差较大的是( )
A. 人奔跑的速度约为8m/s
B. 人体正常温度约为37℃
C. 将一袋10kg的大米从地面扛到肩上,做功约15J
D. 一名中学生所受的重力大约为500N
2. 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它可达到的最大下潜深度为7km,具有无动力下潜上浮先进技术,具有近海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等多项先进功能。其中“深海潜水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主要是在潜水器两侧配备4块压载铁,重量可以根据不同深度与要求调整。1标准大气压近似取p0=1.0×105Pa,海水密度近似取ρ=1.0×103kg/m3,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潜水器在水面下处于悬停时,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与浮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若潜水器最快下潜的速度是42m/min,则到达7km海底需要4h
C. 水下7km处水产生的压强相当于700个大气压
D. 深海潜水器采用抛弃压载铁的办法实现上浮,与潜艇上浮的原理一样
3. 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将小球系在橡皮筋一端,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的O点上,M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球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N点是小球从O点自由释放后所能达到的最低点.关于小球运动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O点到M点的过程中,球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 从O点到M点的过程中速度增大,因为球受到重力和弹力的作用
C. 运动到N点时,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 运动到N点时,球对橡皮筋的拉力等于小球的重力
4. 有一空心球,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整个球体积的一半将此球放入水中,稳定后恰有34的体积浸入水中,如果此球是实心的(与空心球为同种物质组成),放入水中将会( )
A. 漂浮在水面 B. 下沉到水底 C. 悬浮在水中 D. 无法判断
5. 如图所示,轻质细绳将物体A,B通过两个定滑轮分别连在同一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其中GA=10N,GB=100N,B是边长为20cm的正方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 B.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N
C. 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为100N D. 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强为2.25×103Pa
6. 如图所示,物重G为2000N,小红用800N的拉力花2s的时间把物体沿斜面匀速移动了4m,提升高度为h为2.5m.(不计滑轮、细绳的重,不计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绳子自由端的速度4m/s B. 拉力所做的功大小为5000J
C. 物体受到斜面对它的摩擦力为1150N D. 整个系统的机械效率为78.125%
7. 由做饭联想到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 向热汤中滴入香油,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B. 把鸡蛋往灶台上一磕,鸡蛋就破了,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用吸盘挂钩挂铲子,是利用大气压强
D. 土豆沉入水盆底部,是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土豆的密度
8. 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始终匀速向右运动,现把一物块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左侧,物块将随传送带先做匀加速运动后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在此过程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整个过程中,物块一直受摩擦力的作用
B. 整个过程中,物块的机械能先增大后不变
C. 当物块匀速时,物块没有惯性
D. 当物块匀速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块不受力作用
9. 如图甲所示,盛有液体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如图乙所示,用细线栓一铝块,将铝块的一半浸在液体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改变了80Pa;如图丙所示,将细线剪断,铝块沉到容器底部,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又改变了460Pa。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ρ铝=2.7g/cm3,g取10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铝块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是0.8N
B. 铝块的体积是200cm3
C. 铝块沉底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4.6N
D. 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10. 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均为300N的货物从图示位置向上缓慢提升一段距离,F1、F2始终沿竖直方向;图甲中OB=2OA,图乙中动滑轮重为60N,重物上升速度为0.01m/s。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种方式都省一半的力 B. 甲方式F1为150N不变
C. 乙方式机械效率约为83.3% D. 乙方式F2的功率为1.2W
11.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分别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方法。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在铅笔两端。
(1)______的方法不合理,该方法未控制______相等。
(2)图甲中。铅笔笔尖面积是0.5mm2,两手指均用2N的力对压铅笔两端。则笔尖对手指的压强为______Pa。
12. 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圆柱形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水对甲、乙两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关系分别是:F甲______F乙;p甲______p乙.(都选填“>”、“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压力和液体压强公式的运用,关键要弄清楚液体的压力和压强的计算方法,牢记压力和液体压强公式。
甲、乙都是圆柱形容器,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自身的重力。液体压强应根据压强公式p=ρgh,采用控制变量法比较其大小。
【解答】
解:根据重力公式G=mg,两容器中水的质量相等所以重力相等;因为甲、乙都是圆柱形容器,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即F甲=F乙。
根据压强公式p=ρgh,因两容器都装水,所以密度相同;ρ是定值;所以大小取决于水的高度h,高度大则压强大,如图,h甲>h乙,所以p甲>p乙。
故答案为:=;>。
13.【答案】做功 增大 机械
【解析】解:
鞭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对鞭炮做功,在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鞭炮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火药的着火点,内能迅速增大,短时间内不能释放,就会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做功;增大;机械。
本题抓住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
本题考查了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要注意对事例进行分析,明确能量转化的方向。
14.【答案】69N
【解析】解:
A、B两物体完全相同,由ρ=mV可得,A、B两物体的质量均为:
m=ρV=0.8×103kg/m3×0.01m3=8kg,
物体A和物体B的重力:
G=mg=8kg×10N/kg=80N,
物体A有一部分露出液面,由F浮=F下−F上和p=FS可得,物体A受到的浮力:
F浮=F下=pS=500Pa×0.05m2=25N,
杠杆左端受到的拉力:
F左=G−F浮=80N−25N=55N,
由杠杆平衡条件F左L左=F右L右可得,右端绳子的拉力:
F右=L左L右F左=15×55N=11N,
则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
F压=G−F右=80N−11N=69N。
故答案为:69N。
A、B两物体完全相同,知道它们的体积和密度,根据ρ=mV求出物体A和物体B的质量,根据G=mg求出物体A和物体B的重力,根据F浮=F下−F上和p=FS求出物体A受到的浮力,杠杆左端受到的拉力等于物体A的重力减去受到的浮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右端绳子的拉力,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减去绳子的拉力。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以及浮力产生的原因、压强公式、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是一道力学综合题。
15.【答案】63×103 下沉
【解析】解:(1)正方体受到水的浮力:F浮=F下表面−F上表面=10N−4N=6N;
(2)由F浮=ρ水V排g可得,正方体的体积:V=V排=F浮ρ水g=6N1.0×103kg/m3×10N/kg=6×10−4m3;
由G=mg可得,正方体的质量:m=Gg=18N10N/kg=1.8kg,
正方体的密度:ρ=mV=1.8kg6×10−4m3=3×103kg/m3,
因正方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放手后正方体将下沉。
故答案为:6;3×103;下沉。
(1)利用浮力产生的实质F浮=F下表面−F上表面求正方体受到水的浮力;
(2)知道水的密度,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排开水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利用G=mg求出正方体的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正方体的密度,最后与水的密度比较确定放手后正方体在水中的状态。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计算时注意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与自身的体积相等。
16.【答案】15 10
【解析】解: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重和摩擦,已知拉力F=5N,
由图知弹簧测力计P连接的滑轮上有3段绳子,
则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弹簧测力计P的示数:FP=3F=3×5N=15N;
由图知弹簧测力计Q连接的滑轮上有2段绳子,
则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弹簧测力计Q的示数:FQ=2F=2×5N=10N。
故答案为:15;10。
弹簧测力计P连接的滑轮上有3段绳子,所以动滑轮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即弹簧测力计P的读数是拉力F的3倍;弹簧测力计Q连接的滑轮上有2段绳子,所以动滑轮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即弹簧测力计Q的读数是拉力的2倍。
本题考查了滑轮组上绳子拉力的简单计算,难度不大,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
17.【答案】4.50.45
【解析】解:(1)钩码离开桌面后测力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此时示数即为钩码所受重力大小,故钩码所受的重力为4.5N;
(2)h从0到5cm,钩码没有移动距离,所以F做功为0;
h从5cm到15cm做功:W2=Fs=Gh=4.5N×(0.15m−0.05m)=0.45J;
因此整个过程中做功为0.45J。
故答案为:(1)4.5;(2)0.45。
(1)当缓缓提钩码离开桌面后测力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此时示数即为钩码所受重力大小;
(2)由图象获取信息,并会对钩码受力分析;
(3)利用W=Fs=Gh解题。
本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力的合成,功的计算,综合性较强,第二题是一易错点,要会分析图象所给提供的信息。
18.【答案】上升
【解析】解:因为冰块漂浮在盐水面上,所以F浮=G冰,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F浮=G排=ρ盐水gV排,又因为冰化为水后的重力G水=G冰=ρ水gV水,则ρ水gV水=ρ盐水gV排,又因为ρ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初中部中考物理三模试题(含答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初中部中考物理三模试题(含答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七十九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