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备考一轮强化训练:简答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备考一轮强化训练:简答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图A、B回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化学备考一轮强化训练:简答题附答案1.(2022·山东·高青县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期中)1827年苏格拉植物学家布朗将新鲜花粉撒到水面上,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花粉颗粒在水面上不停地做无序运动。布朗想,难道花粉是会动的生命体?于是又用干花粉重复了上述实验,但结果都一样。布朗的发现引发了诸多人的思索,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解释。2.(2022·天津·九年级单元测试)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结合下列水、氢气、氧气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填写下面内容。晶莹的水滴是由大量的___________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按一定的角度排列而成的。氢气球中氢气是由大量___________聚集而成的,氢分子是由___________自相结合而成的。急救病人的氧气是由大量的___________聚集而成的,氧分子是由___________自相结合而成的。由此可知,不同的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同种原子也可自相结合,原子按照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方式结合构成不同的物质。3.(2022·天津·九年级单元测试)“学习化学,既可以帮助人们提炼出自然界原来存在的物质,还可以制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物质。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究新的材料、研究新的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指导人们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等。”你同意吗谈谈你的认识,并和同学进行交流。4.(2022·黑龙江·哈尔滨市呼兰区第四中学校九年级期中)分类、类比和总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1)初中化学中有许多实验,将这些实验分类,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若从实验目的角度,选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实验。选出实验的标号是____________;选出这个实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A.木炭放入二氧化氮气体中B.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C.氢气在空气里燃烧D.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2)用数轴分析化学知识,有时比语言描述更直观且便于同学们理解掌握。如某密闭容器中盛有碳和氧气的混合物,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中氧气和碳的质量比与反应后最终容器中物质组成的关系如图。则当氧气和碳的质量比大于8/3时,即A处所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B处表示的氧气和碳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5.(2022·天津·九年级单元测试)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根据下列反应回答问题:(1)A图集气瓶内铺少量细沙的目的是什么?___写出A中铁丝在氧气燃烧的符号或化学方程式:___。(2)B图中两个集气瓶内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什么?6.(2022·河南洛阳·九年级期中)根据图A、B回答:(1)A是电解水的实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并指出试管2中气体的一条化学性质_____。(2)描述B中观察到的的现象__________。7.(2022·黑龙江·哈尔滨市呼兰区第四中学校九年级期中)思奇实验小组在新冠疫情期间通过“教育云平台”观看了很多化学视频实验,对下列实验产生了很多好奇感和浓厚的兴趣。请回答下列问题:(1)彩旗同学观看的实验中两试管内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2)格格同学观看实验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3)宇航同学观看实验中的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____________。(4)炫轩同学判定上述实验中都发生了化学变化,并认为其中“格格”的实验中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现象并不明显,只能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而无法证明二者发生反应,由此改进了此实验,设计如下:根据改进后的实验产生了明显现象一一“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因此炫轩同学得出了二氧化碳与水能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请你评价炫轩同学根据改进实验后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5)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归纳总结出:观察实验现象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且要针对____________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8.(2022·吉林·舒兰市教师进修学校九年级期末)氨气(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是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微观示意图,结合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前后共有几种物质______,反应中A、B、C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___;(2)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粒子是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9.(2022·贵州贵阳·九年级阶段练习)“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1A图中,你可获得的信息:_______。(答一条)(2)锂原子与_______(填字母)的化学性质相。(3)写出图1B图表示的微粒符号_______,图D的元素处于第_______周期。(4)人们常用模型来进行认知,如图2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请在图2B图方框中补充相应的粒子模型_______,你这样补充的理由是_______。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C分子中氢、氯原子个数之比为1:1的原因是_______。10.(2022·天津·九年级课时练习)定性和定量是化学学习中的两种重要分析方法。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他得出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空气是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已知N2的沸点是﹣196℃,O2的沸点是﹣183℃。工业上在低温加压下,先使空气液化,然后蒸发,则O2为 ____(填“先”或“后”)蒸发出来的气体。(2)鱼塘缺氧会导致鱼类死亡,____________。过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学反应:2CaO2+2H2O═2Ca(OH)2+O2↑,请你运用化学知识对画线部分的文字进行解释:_________。(3)常温下,已知饱和Ca(OH)2溶液的pH约为12。鱼塘水体的pH值在6.5﹣8.5之间养鱼比较合适,如果pH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鱼儿的健康不利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判断过氧化钙的用量是否合适:_________。11.(2022·天津·九年级课时练习)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应用广泛。如下图①②③是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④是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图中只涉及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有______(填序号),图②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利用二氧化碳有______的性质制成的。12.(2022·天津·九年级单元测试)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b处表示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现有反应:酒精+氧气水+氧气,应填充到_____处;碳酸→二氧化碳+水,应该填充到_____处。13.(2022·天津·九年级期末)下列是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完成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所做的笔记,其中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②把块状硫磺研碎 ③取少量硫磺放入燃烧匙内,用酒精灯热,硫熔化成黄色液体 ④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 ⑤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⑥说明硫磺有可燃性14.(2022·天津·九年级期末)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______,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表示单质的是______,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可能是氧化物的是______。A. B. C. D.15.(2022·陕西·紫阳县师训教研中心九年级期末)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图甲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2)图乙是电解水的实验,其中a端为电源的______(选填“正”或“负”)极。(3)图丙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分析该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16.(2022·河南·许昌市第一中学九年级期中)如图是高温下某反应的微观过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是__________元素,生成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17.(2022·黑龙江·红兴隆管理局局直中学九年级期中)用“”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下图是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2)此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4)结合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18.(2022·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分类、类比、推理是初中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1)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如图所示实验中都用到水,根据水的用途,将___________(填字母)归为一类,理由是___________。(2)在这两个反应中,一氧化碳和木炭都体现了还原性,则氧化铜体现了___________性,其作用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水中的每一个花粉颗粒,皆处在无数个水分子的包围之中,而且在某一瞬间受到的撞击力不平衡,故花粉颗粒才会不断做无序运动【详解】花粉颗粒在水面上不停地做无序运动是因为水中的每一个花粉颗粒,皆处在无数个水分子的包围之中,而且在某一瞬间受到的撞击力不平衡,故花粉颗粒才会不断做无序运动。2. 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分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氧原子 不同【详解】水是由分子构成的。晶莹的水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按一定的角度排列而成的。氢气球中氢气是由大量氢分子聚集而成的,氢分子是由氢原子自相结合而成的。急救病人的氧气是由大量的氧分子聚集而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自相结合而成的。由此可知,不同的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同种原子也可自相结合,原子按照不同方式结合构成不同的物质。3.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学习化学,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可以明白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人类有利的方面发展。学习化学,既可以帮助人们提炼出自然界原来存在的物质,还可以制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物质。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究新的材料、研究新的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指导人们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等。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学习和进一步研究物理学、生物学、地学等自然科学。所以学习化学对今后参加祖国建设和进一步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详解】见答案。4.(1) B 实验B目的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A、C、D目的都是探究物质的性质(2) CO2和O2 8:7 【解析】(1)A是探究木炭的吸附性,属于探究物质的物理性质;B是用红磷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是探究氢气的化学性质;D是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选B,理由是实验B目的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A、C、D目的都是探究物质的性质;(2)密闭容器中C与O2反应主要涉及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根据关系图分析,可知当氧气和碳的质量比=32:12=8:3时,完全燃烧生成物为CO2;当氧气和碳的质量比>8:3时,也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但氧气过量了,故A处所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为CO2和O2;B处生成物只有CO,故氧气和碳的质量比为32:28=8:7。5.(1)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2)氧气的含量不同 6.(1) 可燃性(或还原性等)(2)试管①中酚酞试液变红色,试管③中酚酞试液不变色 7.(1)、(2)塑料瓶变瘪(3)红色(4)此实验无法证明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因为无法证明二氧化碳是不是直接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5)有无明显现象 【解析】(1)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可以观察到塑料瓶变瘪;(3)石蕊试剂遇酸变为红色;(4)虽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但是此实验无法证明是不是二氧化碳直接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了沉淀,故答案为:此实验无法证明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因为无法证明二氧化碳是不是直接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5)有些反应因无明显现象而无法证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所以一般我们要证明发生了反应就要选择可以观察到明显现象的实验操作,比如产生气体、产生沉淀、溶液颜色的改变等,故答案为:有无明显现象。8.(1) 3 三 1:3:2(2)原子 【解析】(1)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前后共有A、B、C三种物质;据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反应中A、B、C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1:3:2。(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粒子是原子。9.(1)该元素的名称是锂,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锂元素的元素符号为Li,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等 (2)D(3) O2- 四 4(4)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与数目不变 氢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每个氢原子的核外的1个电子与每个氯原子最外层上的一个电子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既围绕着氢原子高速运动,又要围绕着氯原子高速运动,使得氢原子与氯原子均达到稳定结构 【解析】(1)从图1A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有该元素的名称是锂,锂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其元素符号为Li,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等;(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锂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D的最外层也是1个电子,二者化学性质相似;(3)图1B图表示的微粒有8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该粒子是带有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2-;图1D图表示的是原子,该原子的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因此该元素位于第四周期;(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其数目保持不变,因此图2B图方框中补充1个氯分子,每个氯分子是由2个氯原子构成的,因此图示为;氢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每个氢原子的核外的1个电子与每个氯原子最外层上的一个电子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既围绕着氢原子高速运动,又要围绕着氯原子高速运动,使得氢原子与氯原子均达到稳定结构,所以C分子中氢、氯原子个数之比为1:1。10.(1)后(2) 养鱼人可向鱼塘中投入过氧化钙(CaO2)以改善水质,但过氧化钙投入不能过量 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可补充水中的氧气,但加入过量的过氧化钙时生成的氢氧化钙较多,导致水体碱性增强,不适宜鱼类的生存(3)取少量鱼塘水于试管中,用pH计测定鱼塘水的pH,若pH小于或等于8.5,则过氧化钙的用量合适,否则就不合适 【解析】(1)已知N2的沸点是﹣196℃,O2的沸点是﹣183℃,N2的沸点比O2低,工业上在低温加压下,先使空气液化,然后蒸发,先蒸发出来的是N2,后蒸发出来的是O2,故填:后。(2)由题干方程式可知,过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可生成氧气,可补充水中的氧气,但同时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水溶液显碱性,但加入过量的过氧化钙时生成的氢氧化钙较多,导致水体碱性增强,不适宜鱼类的生存,所以过氧化钙不能过量。故填:养鱼人可向鱼塘中投入过氧化钙(CaO2)以改善水质,但过氧化钙投入不能过量;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可补充水中的氧气,但加入过量的过氧化钙时生成的氢氧化钙较多,导致水体碱性增强,不适宜鱼类的生存。(3)检测溶液的酸碱度,可用广泛pH试纸或pH计,但广泛pH试纸精确度不高,测出数值为整数,pH计较精确,所以选pH计。实验方案为:取少量鱼塘水于试管中,用pH计测定鱼塘水的pH,若pH小于或等于8.5,则过氧化钙的用量合适,否则就不合适。故填:取少量鱼塘水于试管中,用pH计测定鱼塘水的pH,若pH小于或等于8.5,则过氧化钙的用量合适,否则就不合适。【点睛】氢氧化钙水溶液显碱性,溶液pH>7,不用考虑6.5。11. ①④ ④① 较低的蜡烛先熄灭,较高的蜡烛后熄灭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详解】①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涉及物理性质;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涉及物理、化学性质;③制作汽水等碳酸饮料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涉及物理、化学性质;④干冰制造云雾效果,升华吸热,涉及物理性质;只涉及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有:①④;图②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是较低的蜡烛先熄灭,较高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其中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利用二氧化碳有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制成的。12. c d【详解】化合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的反应;酒精在氧气中燃烧,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所以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因此该反应填在c处;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一变多的反应,是分解反应,不是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所以该反应填在d处。13. ①⑤ ⑥ ②③ ④【详解】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描述的物质的固有属性,属于物理性质;②把块状硫磺研碎,描述一个物理操作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③取少量硫磺放入燃烧匙内,用酒精灯热,硫熔化成黄色液体,描述一个物理操作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④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描述的是一个化学操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⑤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气味属于物理性质的描述;⑥说明硫磺有可燃性,描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故填:①⑤;⑥;②③;④。14. AB BA CD DC A B B【详解】纯净物只含有1种物质,微观表现为只含有1种分子,AB只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微观表现为含有多种分子,CD都含有2种分子,是混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微观表现为只含有1种分子,且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A是单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微观表现为只含有1种分子,且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B是化合物。氧化物是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微观表现为只含有1种分子,该分子由氧原子和另外一种原子构成,B可能是氧化物。15.(1)引流(2)负(3)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解析】(1)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2)电解水时,正极连接的玻璃管内产生气体较少,是氧气,负极连接的玻璃管内产生气体较多,是氢气,由图可知,a端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气体较多,故a端是负极。(3)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所以实验中可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16. 氧 CO:H2=14:1【详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水在高温条件下与单质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一般不为0,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生成物的质量比为:,故填:,氧,CO:H2=14:1。17.(1)(2)氢原子、氧原子(3)(4)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解析】(1)由A→B是分子的分裂的过程,故B中应该是原子数目与A中的相同,所以相关粒子图形为 。(2)由图示可知该变化过程中氧原子和氢原子没有发生变化;(3)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该反应的过程是:在一定条件下氢分子分解成为氢、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而后每两个氢原子结合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故从微观角度来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18.(1) AB 均属于反应物(2) 氧化性 提供氧来氧化还原剂 【解析】(1)根据水的用途和图示可知,A、B均属于化学反应,且水是反应物,而C、D就是物理变化,故将AB归为一类。(2)在 上述两个反应中,一氧化碳和木炭都体现了还原性,氧化铜体现了氧化性,其本身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单质铜,对另一个反应物是氧化还原剂得到二氧化碳,其作用是提供氧来氧化还原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备考一轮强化训练—简答题附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回答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备考一轮强化训练:元素或物质推断题附答案,共23页。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简答题 (1),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