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构造地貌的形成》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认识常见地质构造与地貌之间的关系。(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常见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
背斜、向斜的特征及判别方法,地形倒置的成因及断层的形成。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喜马拉雅山脉航拍照片”图和材料,思考:是什么力量驱使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的?我们还能用哪些证据来解释地貌的成因?
材料 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刘东生院士在青藏高原海拔5 900米处发现一块阔叶树的树叶化石。经鉴定,这是高山栎树叶化石,年龄为200多万年。然而这类阔叶树现在在同纬度生长的海拔上限是3 000米。这一重要发现表明,青藏高原在近200多万年中发生了大幅度抬升。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拓展】师:什么是构造地貌?你知道哪些构造地貌?
生: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叫构造地貌。海陆分布、大裂谷、褶皱、断层……
师: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因此构造地貌是由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地貌形态。构造运动可分为全球尺度和区域尺度。大范围乃至全球性的地壳运动及其所导致的地壳构造形态,称为大地构造,如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一般用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解释大地构造的形成。区域尺度的或者较小尺度的构造运动,一般称为地质构造,如褶皱、断层等。从广义来看,地质构造包括所有的尺度,板块构造是最大尺度的地质构造。狭义说法中仅将区域尺度的构造运动称为地质构造。教材使用地质构造的狭义说法,用其来描述并解释区域范围的地表形态。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中小尺度的构造地貌。
(板书)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1.地质构造
【多媒体展示】“希腊克里特岛上变形的岩层”和“新西兰南岛上断裂错开的岩层”图,思考:什么是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有哪些?
生:岩层的变形或变位称为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是常见的地质构造。
(板书)2.褶皱
【多媒体展示】“水平岩层”和“褶皱示意图”,思考:什么是褶皱?由什么组成?一般会形成什么地形?
生: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作褶皱。褶皱是由背斜和向斜组成的。
【多媒体展示】“加拿大亚伯达省的卡那那斯基公园Mount Head山”、“背斜山”图 ,认识褶皱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生: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形成山岭;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多媒体展示】“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示意”图,思考:背斜一定会形成山岭吗?向斜一定会形成谷地吗?为什么?
生:不一定。在外力长期作用下,背斜、向斜的地表形态也会出现倒置现象。
【多媒体展示】“背斜谷,向斜山”景观图,思考:背斜谷和向斜山的成因。
生: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
【多媒体展示】“褶皱示意图”,思考:在野外考察中如何区分背斜和向斜?
生: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师:从岩层形态上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背斜中部老两翼新,向斜中部新两翼老。
【多媒体展示】“褶皱”图,思考:要开挖一条东西向的隧道,选择甲处还是乙处?理由?
生:乙处。乙处为背斜,背斜走向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存地下水,便于施工。
师: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且适宜开挖隧道;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宜取水。
【小结1】
褶 皱 | 判断方法 | 构造地貌 | 应用 | ||||
岩层形态 | 岩层新老关系 | 图示 | 未侵蚀 | 侵蚀后 | 图示 | ||
背 斜 | 向上拱起 | 中部老两翼新 | 山岭 | 谷地 | 油气 隧道 | ||
向 斜 | 向下弯曲 | 中部新两翼老 | 谷/低地 | 山岭 | 储水 大坝 |
其中,岩层的新老关系是最根本的判别方法。
(板书)3.断层
【多媒体展示】“断层两侧岩石运动示意”图,思考:什么是断层?断层的位移方向如何?并用手中道具模拟。
生: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断层的位移方向有水平和垂直两种。
师:当岩层发生褶皱时可能会出现裂隙,但只有当岩层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才能成为断层。
(板书)3.1以水平方向为主
【多媒体展示】“圣安地列斯断层景观”图,思考:图示断层位移的方向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并用橡皮泥/海绵/泡沫板模拟。
生:以水平方向为主。会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错断。
(板书)3.2以垂直方向为主
【多媒体展示】“华山”和“渭河(关中)平原”图,思考:图示断层位移的方向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生:以垂直方向为主。上升的岩块经风化侵蚀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相对下降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师:在山地,断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工程建设一般要避开断层。
【模拟实验】“块状山的形成”。
实验材料:泡沫塑料板、颜料、画笔、小刀、胶水。
实验步骤:
(1)将三块泡沫板涂上不同颜色,叠加平铺并用胶水固定,模拟岩层结构;
(2)用小刀倾斜45°将泡沫板切成三段(参照教材图2.17b.垂直方向发生位移的断层);
(3)对岩层施加水平张力,中间段岩块向下滑落,两侧岩层相对上升。
通过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相对上升的岩块一般形成什么地貌,相对下降的岩块一般形成什么地貌,并结合景观图片加以说明。
【多媒体展示】“典型地垒(华山、庐山、泰山)、地堑(渭河平原、环渤海沉降区、宁夏平原、四川盆地)”图。
【小结2】
| 判断方法 | 位移方向 | 构造地貌 | 图示 | 应用 |
断 层 | ①断裂面; ②明显位移 | 水平为主 | 错断岩层/断层附近派生 若干地貌 | 找泉 | |
垂直为主 | 上升:块状山/高地/地垒 | ||||
下降:谷地/低地/地堑 |
【活动】结合自然景观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多媒体展示】“公路旁边变形的岩层”图文材料和问题。
岩层的变形、变位往往是地壳运动的反映。图2.19所示变形的岩层出露在美国圣安地列斯断层所经区域的公路旁。
问题:1.在图中找出褶皱,并判断背斜和向斜。
2.在图中找出断层,判断断层两侧岩层的相对运动方向。
3.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评指导,并展示参考答案。
【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立足于中小尺度学习地质构造与地貌。主要学习了两种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了解它们的形成、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板书设计】
褶 皱 | 判断方法 | 构造地貌 | 应用 | ||||
岩层形态 | 岩层新老关系 | 图示 | 未侵蚀 | 侵蚀后 | 图示 | ||
背 斜 | 向上拱起 | 中部老两翼新 | 山岭 | 谷地 | 油气 隧道 | ||
向 斜 | 向下弯曲 | 中部新两翼老 | 谷/低地 | 山岭 | 储水 大坝 |
| 判断方法 | 位移方向 | 构造地貌 | 图示 | 应用 |
断层 | ①断裂面; ②明显位移 | 水平为主 | 错断岩层/断层附近派生若干地貌 | 找泉 | |
垂直为主 | 上升:块状山/高地/地垒 | ||||
下降:谷地/低地/地堑 |
【随堂练习】
图中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形为
A.向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谷 D.背斜成山
2.形成图示地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 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
【答案及解析】1.D 解析:图中等高线凸起方向海拔降低,应为山脊;按照沉积岩的形成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中间为最早沉积的砾岩,两翼为后沉积的砂岩和页岩,所以该地为背斜,故D正确。
2.A 解析:由上题可知,图示地区为背斜成山。是由于地壳运动隆起抬升而成,故选A。
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下水系统地质剖面图,完成3~7题。
3.图中地质剖面显示存在的地质构造有
①背斜 ②向斜 ③断层 ④地堑 ⑤地垒
A.①③ B.②⑤ C.①⑤ D.③④
4.目前,该岩溶槽谷遭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风化沉积
5.该地区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的年代要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被侵蚀
C.岩层③形成前的气候较岩层②干旱 D.④地适宜修建蓄水水库
6.图中落水洞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海浪侵蚀作用 B.冰川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7.图中地形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向斜凹陷 B.向斜成山 C.背斜张裂 D.背斜成山
【答案及解析】3.A 解析:读图,图中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地质构造,图中有两处断层构造,①③正确;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图中断层两侧的岩体相比而言,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地垒地堑的特点,无地堑与地垒构造。
4.B 解析:图中背斜顶部受侵蚀形成谷地,主要受外力侵蚀作用,排除AD;根据材料:岩溶槽谷是流水作用下参与形成的长条形洼地,因此该岩溶槽谷遭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C错,B正确。
5.A 解析:岩层①和岩层②均为沉积岩,岩层①位于岩层②下面,所以岩层①形成的年代早些
6.D 解析:落水洞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落水洞是流水沿垂直裂隙进行溶蚀、冲蚀并伴随部分崩塌作用的产物。
7.C 解析:图中地形为谷地,同一水平面上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因此该谷地是背斜顶部张裂被侵蚀而形成的。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优秀教学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质构造与地貌,板块运动与地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播放视频,讲授新课,知识回顾,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质构造与地貌,板块运动与地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