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教案设计
展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课题 | 构造地貌的形成 | 单元 | 第二章 | 学科 | 地理 | 年级 | 高二 |
学习 目标 |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核心素养: 1.了解板块运动对全球地貌的影响。(区域认知) 2.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综合思维) 3.认识褶皱和断层构造的基本形态特征。(地理实践力) 4.举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 ||||||
重点 | 褶皱、断层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形态特征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 ||||||
难点 | 褶皱、断层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观察下列山脉有何不同之处? (图片导入)顺地貌----背斜山: 巫峡;美国马里兰州i-64公路边的向斜山;西岳华山图片。 | 让学生观看思考形貌的形成 | 导出构造地貌的形成 |
讲授新课 | (承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大力量,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以山岳为例来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和影响。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地质构造的含义:在地球的内、外力作用下,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或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在山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裸露地表的岩层,它们有的倾斜弯曲,有的断裂错开。这些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图片导入)希腊克里特岛上变形的岩层图和新西兰南岛上断裂错开的岩层图。 (一)、褶皱 1、概念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图片导入)岩层变形图 2.类型 褶皱是由背斜和向斜组成的 ① 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形成山岭 ② 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图片导入)褶皱图 (图片导入)实际褶皱图 在外力长期作用下,背斜、向斜的地貌形态也会出现倒置现象 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图片导入)褶皱被外力侵蚀图 ②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 (图片导入)褶皱图被外力侵蚀图 发育在向斜部位的山体;向斜两翼如为松软的老岩层,易被侵蚀,而核心部位为新岩层,侵蚀较慢,其坚硬岩层突露,高出背斜谷成为山。 (图片导入)地形倒置,逆向地形向斜山 (图片导入) 思考:褶皱图 如何判别和区分向斜和背斜? 向斜和背斜的判别: ①内部岩层曲线判断法:向上凸→背斜; 向下凹→向斜 (图片导入)褶皱图和褶皱图被外力侵蚀图 ②岩石新老判断法(判别向斜和背斜最科学、最本质的方法) (图片导入)岩层新老关系图 背斜:中间老,两边新 向斜:中间新,两边老 注意:一定不能按照外部地形轮廓来判别背斜、向斜 3.褶皱构造地质学实践意义 ①隧道工程应选址于背斜,而不应选址于向斜,避免渗漏。 ②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利用向斜可找水。 ③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利用背斜可找油、找气。 (二)、断层 1、概念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压力和张力过于强大,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层就会破裂并沿断裂面(位移线)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图片导入)断层两侧岩层运动示意图 如何判断岩层是否出现断层呢? 看岩层之间是否出现不连续面(如下图所示): (图片导入)断层图 断层规模大小不等,大者可沿走向延伸数百千米,常由许多断层组成,可称为断裂带;小者只有几十厘米。 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是地壳的最重要构造之一。
(图片导入)断层地垒和地堑图 如果断层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会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错断 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 垂直向上的构造结构称为地垒——(断块山)典型:华山、泰山 垂直向下的构造结构称为地堑——典型: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图片导入)断块山:华山 (图片导入)地堑:渭河谷地和汾河平原图 (图片导入)圣安德列斯断层 位于美国西部的圣安德列斯断层是地球表面最长和最活跃的断层之一,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长度超过1 200千米,深度约16千米 断层两侧的地壳相对发生水平位移
(图片导入)断层图 ①利用断层找地下水:岩层断裂时,地下水露出地表 ②大型工程,应避开断层带修建:断层带地质不稳定 ③要及时对断层附近的工程采取加固措施 活动:结合自然景观分析褶皱和断层形成过程 岩层的变形、变位,往往都是地壳运动的反映。下图所示变形的岩石出露在美国圣安德斯断层所经区域的公路旁。 (图片导入)公路边变形的岩层 1.在图中找出褶皱,并判断向斜和背斜。 从图中可以看出,岩层发生一系列弯曲的地方是褶皱,其中岩层向上弯曲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2.在图中找出断层,判断断层两侧岩层相对运动方向。 从图中可以看出,某一岩层的延伸,出现断裂并有明显错位的地方为断层,沿着断层线确定两侧的岩层是相对上升还是相对下降。 3.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压力和张力过于强大,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层就会破裂并沿断裂面(位移线)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海底延绵的山脉和狭长的海沟是如何形成的呢? 科学家用板块构造学说作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图片导入)喜马拉雅山和安第斯山图 1.板块: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块体。 (图片导入)全球六大板块图 2.板块运动 这些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圈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地球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个大的板块,而且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想一想 全球有那些板块? (图片导入)全球六大板块图 板块间的相互运动主要有相向、相离等形式,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地貌形态。 想一想 什么是消亡边界?什么是生长边界? (图片导入)板块的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图 全球六大板块与交界板块全图 (图片导入)全球六大板块与交界板块全图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地球表面覆盖着内部相对 稳定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图片导入)板块漂移情况图 (1)大陆漂移学说概况 想一想:有那些理论证据? (图片导入)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轮廓拼合 (图片导入)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生物相似性 (图片导入)南美洲和非洲古老地层生物的相似性 物种学史:南美,非洲两类豪猪都同时出现在早渐新世。 (2).海底扩张学说 想一想:有那些理论证据? 因软流圈内的物质上涌、侵入和喷出而形成新的洋壳 随着这个作用不断进行,沿大洋中部穿透岩石圈的裂缝或裂谷向两侧扩展并导致新生洋壳,致使洋底不断新生和更新。 (图片导入)海底扩张图
如果板块发生相对运动,就会相互碰撞、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 如果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地壳就会张裂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 (图片导入)板块相对运动图 (1)板块相对运动 ①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 褶皱隆起而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亚洲喜马拉雅山系。 (图片导入)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及相关图 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海拔5900米处发现一块阔叶树的树叶化石。经鉴定,这是高山栎树叶化石,年龄为200多万年。然而这类阔叶树现在在同纬度生长的海拔上限是3000米。这一重要发现表明,青藏高原在近200多万年中发生了大幅度抬升。 (图片导入)喜马拉雅山航拍照片 想一想 是什么力量驱使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的?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抬升 ②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对运动 a.形成高大褶皱山系——南欧阿尔卑斯山 b.地中海、黑海海域面积变小 (图片导入)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及相关图 ③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对运动 地处消亡边界 a.陆地一侧形成岛屿、岛弧与岛链;千岛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 b.海洋一侧形成深切的海沟;菲律宾海沟,汤加海沟等 (图片导入)马里亚纳海沟和日本海沟图 (图片导入)西太平洋岛链图 (图片导入)西太平洋海沟图 (图片导入)日本东海岸地质构造图 ④南极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对运动 a.陆地一侧形成褶皱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b.海洋一侧形成深切的海沟,阿留申海沟,中亚美利加海沟,智利海沟。 (图片导入)科迪勒拉山系图 (图片导入)东太平洋海沟图 (图片导入)安第斯山脉 属于科迪勒拉山系 最高峰阿空加瓜山(Aconcagua)海拔6962米,西半球南半球第一高峰,世界海拔最高的死火山,“南美洲脊梁。 (2)板块相背运动 ①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背运动 a.非洲大陆上形成大裂谷,东非大裂谷,裂谷积水成湖,形成断裂构造湖,如维多利亚湖,坦葛尼喀湖,马拉维湖。 b.红海海域板块张裂,面积增加。 (图片导入)东非大裂谷图 (图片导入)东非大裂谷图 世界大陆最大断裂带 “地球伤疤”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张裂拉伸 地壳发生大断裂,从而形成裂谷 地下熔岩涌出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 ②亚欧、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 美洲板块与非洲、亚欧板块相背运动 a.地壳张裂发育为海洋,形成海洋山脊海岭,大西洋中脊海岭。 b.堆积物没出海面形成岛屿,冰岛领土陆地由大西洋中脊裂谷溢出的岩浆堆积而成,属于火山岛。 (图片导入)冰岛相关图 (图片导入)世界海岭图 火山岛是由火山喷发物(溶岩、火山灰等)堆积而成的。 在环太平洋地区分布较广,火山岛的面积一般都不大,著名的火山岛群有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群岛等。 (图片导入)火山形成图 夏威夷热点火山 (图片导入)夏威夷热点火山图 夏威夷群岛是火山岛,是太平洋上有名火山活动区 因为这些岛屿正位于太平洋底地壳断裂带上,夏威夷群岛由地壳断裂处喷发出的岩浆形成的。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构造地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其中,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尤为显著。 (图片导入)山地公路图 1、山地交通合理布局重要性 (图片导入)山地交通特点图 科学合理布局: 降低工程造价 最大限度保障交通线路和交通运行的安全 最合理方式 山地交通以哪种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为什么 (图片导入)山地公路图 2、山地交通选线原则 (图片导入)山地交通图 (1)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2)线路在山区一般“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3)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4)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 (5)尽量选择两点间最短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 (6)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3、科技和生产力水平对山地交通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山区交通线路建设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桥(梁)隧(道)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缩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而且能够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但是,桥隧比例的增加,也会大规模增加建设费用。 (图片导入)贵州贵阳的桥隧图 (图片导入)贵州·北盘江大桥图 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其桥面到谷底的垂直高度达到565.4米,相当于近两百层楼的高度 作为世界桥面最高的桥梁,从桥上俯瞰,奔腾的北盘江渺小如溪流 (图片导入)贵州·“桥梁博物馆” 这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区域,桥梁建设的黄金年代,截止到2017年年底,仅贵州一省便在喀斯特高原上,架起了2.1万座公路桥梁 世界高桥前100名中,有46座在贵州,称其为“桥梁博物馆” (图片导入)山区交通路线·贵州贵阳的桥隧 活动:了解影响山区公路选线的因素 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哪些自然因素?又是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系。 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地形、河流、沼泽等自然因素。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字形弯曲,减少陡坡的影响,同时道路尽量避开陡坡面;公路跨越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公路避开沼泽地。 2、山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个地形单元中,与公路线的选择是否有关?这种现象说明了公路线的选择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公路在选线时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这说明人口与聚落等人文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 | 让学生看图回答地质构造的含义 让学生看图回答概念和类型
让学生看图回答向斜和背斜的判别 让学生看图回答褶皱构造地质学实践意义 让学生看图回答概念和影响
让学生看图回答意义
让学生回答板块
让学生回答板块运动
让学生回答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来源
让学生看图回答板块运动与构造地貌的形成
让学生看图回答山地交通合理布局重要性 让学生看图回答最合理方式
让学生看图回答山地交通选线原则 让学生看图回答科技和生产力水平对山地交通的影响
| 让学生学会看图写出昼夜长短
让学生学会看图分析问题
让学生学会归类问题
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让学生学会看图分析问题
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用前面知识来分析问题。
学会分析教材的案例
|
课堂小结 |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一)、褶皱 1、概念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2.类型 褶皱是由背斜和向斜组成的
(二)、断层 1、概念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压力和张力过于强大,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层就会破裂并沿断裂面(位移线)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垂直向上的构造结构称为地垒——(断块山)典型:华山、泰山 垂直向下的构造结构称为地堑——典型: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1.板块: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块体。 (图片导入)全球六大板块图 2.板块运动 这些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圈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
(1)大陆漂移学说概况 (2).海底扩张学说
(1)板块相对运动 (2)板块相背运动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1、山地交通合理布局重要性 2、最合理方式 3、科技和生产力水平对山地交通的影响 |
|
|
板书 |
|
|
|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优秀教学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质构造与地貌,板块运动与地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播放视频,讲授新课,知识回顾,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多媒体展示,模拟实验,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