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2单元 第2讲 荒漠化的防治 课件练习题
展开一、荒漠化的含义及表现1.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及一些半湿润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2.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特别提醒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区,但在一些半湿润区甚至湿润区也有发生,如我国华北地区的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
二、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三、荒漠化的成因1.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四、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1.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西北地区 经济和社会 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1)预防 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 退化 。 (3)恢复 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 3.防治原则:坚持维护 生态平衡 与提高 经济效益 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 水资源 。 (2)利用 生物措施 和 工程措施 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 农、林、牧 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能源问题 。 (5)控制 人口增长 。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典题研析(2014全国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思路分析(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该区域冬春季节盛行西风,风力大(≥8级),大风天数多(157天),集中在冬春季节(10月至次年4月)。另外,沙源在本地(就地起沙),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风沙灾害对铁路危害严重。
(2)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风沙活动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同时考查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整合构建1.我国荒漠化的地区分布(1)土地沙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2)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3)次生盐渍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2.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加上高大山脉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④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3.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
即时训练(2018四川高三诊断性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甘草是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发达,入土深,宜旱作,耐盐碱,喜阳怕涝,生命力很强。栽培甘草应选择地下水位1.5米以下,排水条件良好,土层厚度大于2米,内无板结层,灌溉便利的沙质土壤较好。据《诗经》记载,在3 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库布齐草原上就出现了朔方古城,当时,这里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绿茵冉冉、牛羊成群。而现今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六大沙漠,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千米,25年间,亿利资源集团通过“市场化、产业化、公益化”的治沙模式,投资30多亿元用于生态建设,投资300多亿元发展产业,绿化库布齐沙漠的5 000多平方千米,控制荒漠化面积10 000多平方千米,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还种植甘草13.3万公顷,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下图为库布齐沙漠位置图。
(1)试指出库布齐地区由原来的森林、草原转变为沙漠的主要原因。(2)分析在库布齐沙漠种植甘草的优势自然条件。(3)列举库布齐沙漠治理可采取的合理措施。(4)分析亿利资源集团在库布齐地区采用的治沙模式的好处。
答案 (1)自然原因:气候变化(变干),风力强劲,沙源丰富。人为原因:过度的砍伐、放牧和开垦,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2)地下水埋藏深;为土层深厚的沙质土壤;气候干旱,光照强;临近黄河,灌溉便利。(答出三点即可)(3)封沙禁牧、禁采,生态移民治沙;用草方格等沙障固沙;种植甘草、沙棘、油沙豆等耐旱的经济作物,生物固沙。(4)提供启动资金,治沙有资金保障;企业组织管理,方便运作;把治沙同产业化和市场化结合,取得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解析 第(1)题,从气候等自然原因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库布齐地区由原来的森林、草原转变为沙漠的主要原因。第(2)题,从气候、水源、土壤等角度分析在库布齐沙漠种植甘草的优势自然条件。第(3)题,库布齐沙漠治理可采取的合理措施,可从生物、工程措施两方面来分析。第(4)题,亿利资源集团在库布齐地区采用的治沙模式的好处,要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方面来分析。
石漠化和盐渍荒漠化典题研析(2018浙江选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碱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下面图1为黄河三角洲略图,图2为暗管排盐碱示意图。
(1)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主要原因。(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3)简述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4)有专家认为,与商品谷物农业相比,该地更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你认为专家提出该观点的理由有哪些?思路分析第(1)题,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主要从来水来沙量减少和河道治理等方面分析其原因。第(2)题,从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降水、蒸发等环节,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第(3)题,结合示意图,从节水、节地、降低地下水和排盐速度等方面,说明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第(4)题,从黄河三角洲水源、盐碱和市场、经济效益等,阐述该地更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理由。
命题立意 本题以区域图、示意图为载体考查黄河三角洲河道摆动、盐碱化的成因与治理、农业开发,对要素综合的素养要求较高。答案 (1)中上游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轻;水土保持工程发挥效益,泥沙减少;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径流减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滥。(2)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海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发量较大。(3)节约用水;节约用地;降低地下水位;排盐碱快。(4)灌溉水源紧张,缓解水资源压力;土壤盐碱化较重,相对适宜牧草生长;畜牧产品市场扩大,牧业经济效益更高。
整合构建一、石漠化1.概念在湿润、半湿润喀斯特地貌区,由于人为干扰等因素,造成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土壤严重流失,岩石大面积裸露或砾石裸露堆积。2.形成原因(1)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岩溶地区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2)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岩溶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贫困,居民生态意识淡薄,过度樵采、陡坡耕种、过度开垦、乱砍滥伐、乱牧等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导致土地石漠化。
3.危害(1)石漠化地区极易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加上地下岩溶发育,导致水旱灾害频繁发生。(2)石漠化山地岩石裸露率高,土壤少,贮水能力低,岩层漏水性强,极易引起缺水干旱,而大雨又会导致严重水土流失。(3)石漠化造成山穷、水枯、林衰、土瘦,使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恶化。
4.治理措施(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绿色发展。(2)封山育林,恢复自然植被。(3)退耕还林还草,禁止陡坡垦荒。(4)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5)调整农村能源结构,减少森林消耗。(6)对生态脆弱区实施生态移民,将部分人口转移到适宜地区。(7)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二、盐渍荒漠化(次生盐碱化)1.概念盐渍荒漠化主要是指土壤普遍积盐,形成大面积盐渍化土地的过程。在某些干旱和半干旱区,土壤唯有依靠地表水灌溉才能发展农业。如果人类采取的灌溉措施不合理,再加上蒸发强烈,这些地区就极易出现地表盐分的积累,从而形成土壤次生盐渍化。2.形成过程盐渍荒漠化一般产生于蒸发旺盛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其产生过程是:在地势低洼地区不合理灌溉→排水不畅,地下水抬升至土壤层→蒸发旺盛,水中盐分在土壤表层不断积累。华北平原次生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是春季(降水少,增温快,蒸发旺盛;多大风),而我国西北地区夏季盐碱化最严重(气温高,蒸发旺盛)。3.治理措施调控水盐运动;引淡淋盐,井排井灌,农田覆盖;采用鱼塘—台田模式。
即时训练(2018四川广安高三一模)石漠化是指地表植被遭破坏,土壤遭侵蚀、基岩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下图是贵州省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随坡度、坡向分布概率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乙 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1)“潜在”石漠化出现的坡度一般在( )A.5°~10°B.10°~15°C.15°~30°D.35°~40°(2)南坡极强度石漠化景观分布概率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坡度陡B.土层薄C.气温高D.降水多(3)造成贵州省石漠化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①位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②地形崎岖,流水侵蚀作用强③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 ④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层较薄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地理原因类答题技巧典题研析(2013全国Ⅱ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在湿润和半湿润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命题立意 本题以半湿润区的沙丘群为主题,分析风沙活动的成因,探讨演变趋势,考查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答案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观点A: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观点B: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思维建模1.分析思路(1)地形成因=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2)气候类成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洋流)。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下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决定因素;局部地区气温和降水发生改变是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素影响的结果。
(3)水环境成因=气候+地形+植被。地形影响河流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气候决定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及结冰期长短;流域内的植被状况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大小,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4)自然灾害成因=天(气象、气候、常见天气系统)+地(地形、地质、地貌、植被等)+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5)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植被)+人为原因(侧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2.答题技巧(1)明确考查方向:是分析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侧重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人为原因突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厘清因果联系: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3)多角度综合分析:依托宏观或微观的区域地图,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人地关系”多角度综合分析,突出主导因素的影响。(4)由果溯因细描述:首先弄清题中已知信息与所设问题的内在联系,由果到因搭建思维线索;最后再由因到果,正向综合形成答案。
即时训练(2018山东泰安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研究风沙流,对防治流沙扩张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某地区沙漠化严重,某科考队研究该地区的风沙流时发现:沙粒绝大部分集中在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内,沙粒粒径及移动高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输沙量与风速、下垫面密切相关(下图)。该地区在机械固沙(采用麦草扎设草方格沙障)的基础上配合生物固沙(在草方格中种草),防治流沙扩张效果显著,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内输沙量趋近于零。
(1)简述风速从16米/秒增至20米/秒时,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2)分析防治流沙扩张时种草比种树效果好的原因。(3)该地区采用机械与生物固沙后输沙量锐减,简析其原因。
命题立意 本题以半湿润区的沙丘群为主题,分析风沙活动的成因,探讨演变趋势,考查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单元 第2讲 世界重要地区 课件练习题: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单元 第2讲 世界重要地区 课件练习题,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4-,自然地理环境特征,-5-,-6-,-7-,自然环境特征,-8-,社会经济特征,-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2单元 第3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课件练习题: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2单元 第3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课件练习题,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华北平原,-4-,自流供水,西北地区,-5-,投资环境,社会安定,地面沉降,枯水季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2单元 第1讲 水土流失的治理 课件练习题: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2单元 第1讲 水土流失的治理 课件练习题,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4-,太行山脉,-5-,牧业区,生态环境,-6-,农业垦荒,伐木烧薪,-7-,农林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