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件练习题,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光合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热状况,地面冷热不均,水平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
1.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2.大气的垂直分层(1)分层依据: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2)垂直分层
1.两个来源(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____________。(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____________。2.两大过程(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________增温。(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和散射作用。(2)保温作用:C______________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4.主要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__________、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具体如下图所示(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温馨提示]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
1.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是 层,该层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是________层,该层气流平稳,适合于飞机飞行。(3)地球人造卫星在轨运行期间,主要是在大气中的________中运行,其返回时,在距地面1 000米的高度内,所经历的气温变化特点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4)3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 000 ℃以上,但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被烧毁,主要原因是( )A.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B.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很好地散热C.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和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都有限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答案 (1)对流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平流(3)高层大气 气温逐渐升高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越靠近地面,大气所获得的地面辐射热量越多。(4)C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2~3题。
2.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增强3.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B.② C.③D.④答案 2.D 3.A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4~5题。
4.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5.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答案 4.A 5.B
6.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风向为东南风B.b为上升气流C.c的风向为西南风D.d为上升气流答案 6.B 7.D
下图示意某一等压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完成8~9题。
8.若图为北半球,P1>P2,则O点的风向为( )A.④或⑤ B.③或④C.⑥或⑦D.⑤或⑥9.若图为高空等高面,P1
3.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垂直分布(1)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约降低0.6 ℃,即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 ℃/100 m。(2)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①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
②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3)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素养解读] 解答本题需要具备良好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素养,结合该地种植葡萄,运用区域认知素养判断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合图中气温变化曲线特点,运用综合思维素养分析判断①、②、③、④条曲线。结合大气受热原理,运用地理实践力素养判断该地寒冷期的气温变化特点。[解题流程]1.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地种植葡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降水少,晴天______,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______,有利于葡萄糖分积累,且寒冷期平均气温与图示气温相近。
[自主尝试] (1)B (2)C (3)D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方法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2019·湖北武汉联考)地表净辐射是地表通过短波、长波辐射过程得到的净能量,大致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与地面辐射之间的差额。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地表净辐射年内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 )A.日照时数B.气温年较差C.气温日较差D.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地表净辐射受到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状况的共同影响,从示意图看地表净辐射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西藏的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较小,黑龙江和内蒙古的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龙江和内蒙古的气温年较差大,西藏的气温年较差小,因此与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关系最密切的地理要素是气温年较差。选B。
2.冬季,对西藏和黑龙江地表净辐射差异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A.太阳高度B.昼长C.海拔D.地表植被
解析:西藏和黑龙江的纬度差异较大,冬季两地的太阳高度和昼长相差较大,造成地表净辐射差别大;西藏海拔比黑龙江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冬季获得的地表净辐射大于黑龙江;冬季,西藏和黑龙江气温均较低,地表植被均枯萎,对地表净辐射的影响较小。选D。
3.湖南省5、6月份地表净辐射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弱B.阴雨天气多C.地面辐射强D.白昼较短
解析:依据地表净辐射的含义判断其较小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弱或是地面辐射强,再结合时间“5、6月份”判断湖南省在5、6月份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处于梅雨季节,降水较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地表净辐射较小。选B。
(2019·山东青岛一模)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 ℃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4~5题。
4.“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B.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
解析:气温是热量的体现,绿洲、湖泊气温低于周边沙漠戈壁,说明绿洲、湖泊热量少于周边沙漠戈壁。
5.“冷岛效应”产生时,与绿洲、湖泊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的是( )
解析:由“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可知,大气层出现了逆温层,则C图符合题意。
1.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二、三”(1)一个关键“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2)二种运动①垂直运动: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②水平运动:空气水平运动从高压指向低压。
(3)三种关系①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关系
②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③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a、b、c、d处所示)。
2.常见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注意:在海陆风、山谷风的复习中,要注意其风向的变化实质不在于白天还是晚上,而在于不同下垫面区域的温度对比关系。
(四川卷)右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 该城市可能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40°N附近大陆东岸
(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素养解读] 解答本题需要具备良好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素养。结合“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特点”信息运用区域认知素养判断该城市位置。运用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及影响。
[解题流程]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自主尝试] (1)D (2)A
下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周围多荒漠。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结合图回答1~2题。
1.试推测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湖陆风强弱取决于湖泊与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冬季湖泊水位低、水体面积小,湖泊与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最小,故湖陆风最弱。
2.影响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主导因素是( )A.植被 B.气温 C.盐度 D.地形
解析:当湖泊温度高于陆地时,湖泊气压低于陆地,则此时吹陆风;相反,当湖泊温度低于陆地时,吹湖风。夏季湖泊水体面积大,升温慢,而陆地升温快,故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早于冬季。
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左下图),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下图)。据此完成3~4题。
3.“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 )A.为了室内空气流出B.为了采光C.为了室内热量散发D.为了室外空气流入
解析:由材料可知,伊朗古城的“风塔”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比热容较大,使周围气温降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为了室外空气流入,D正确。
4.有关室内空气的流动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四周流向水池B.从水池流向四周C.中央为上升气流D.四周为下沉气流
解析:由上题可知,室内水池使周围气温降低,气压增高,则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运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中心流向四周,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
考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左后方,低气压在右前方。
2.风向的判定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3.风向的应用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可以:(1)定南北半球,(2)定气压高低,(3)定三力,(4)定近地面或高空。4.风力的判读
(1)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上图,风力:A>B>C>D。
(2)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和比例尺两种情况的变化。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密集,则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稀疏,则风力就越小。如下图A、B、C、D处风力的大小是A>B>C>D。
[方法技巧] 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
(1)判断气压大小①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图,PA>PC,PB>PD。②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如图,PC>PD,PB>PA。③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若近地面为高压,则高空为低压。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处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为陆地。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处为城区,上凸处为郊区。(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大小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如上图中甲地;等压面上凸处,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如上图中乙地。
(2019·天津一模)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 hPa)分布图,回答1~2题。
1.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解析:图示P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依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北半球向右偏,可判断为西北风。
2.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图示等压距为2.5 hPa,则Q地外围等压线数值可能是1 005 hPa或1 007.5 hPa;再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断法,可判断Q地等压线数值可能是1 002.5 hPa~1 005 hPa或1 007.5 hPa~1 010 hPa;与图中丁处数值可能相等。
如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气压:丙地>丁地>甲地>乙地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C.甲地多晴朗天气D.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解析: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甲地、乙地、丁地、丙地;甲地为高压,因此气温低于乙地;甲地是高压,气流下沉,天气晴朗;乙地是低压,气流上升。
4.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两地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B.乙、丁两地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两地之间的风速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甲、丙两地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空气遇冷收缩下沉;乙、丁两地之间气流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故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速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甲、乙两地之间的风速和风向,也影响丙、丁两地之间的风速和风向;四地之间热力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常见的等压线图有气压场类型图(图1)、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图2)、某日地面等压线图(图3)。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
图表专攻(五) 等压线图的判读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它同样具有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和基本判读方法。1.判读气压形式(1)低压中心(如图1中乙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2)高压中心(如图1中甲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
(3)高压脊(如图1中丙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脊线。(4)低压槽(如图1中丁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槽线。(5)鞍:两个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2.判断风向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如图2中A地吹偏南风)。3.判断南、北半球(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1)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3中乙地)。(2)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图3中甲地)。
5.判断季节(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6.判断天气状况(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如图1中乙处和丁处;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如图1中甲处和丙处。
(2016·江苏卷·节选)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如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判断此时我国(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解题指导]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自主尝试] D
如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 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 m)。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B、C三点气压相比较( )A.PA>PC>PB B.PA
解析:根据材料,图示为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 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所以A、B、C三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PA=PC=PB,D对。
(2)此时A、B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 )A.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晴朗B.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阴雨C.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晴朗D.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
解析:读图,同一等压面在A点分布的海拔低,B点分布的海拔高。所以在高空,同一海拔A点是低压,B点是高压。对应的近地面应是A对应高压,B对应低压。所以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D对。
(3)C点近地面吹( )A.西北风 B.偏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解析:C点近地面空气受三个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从A指向B,风向大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30°~45°,为东南风。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课件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含答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光合作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热状况,地面冷热不均,水平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考点二热力环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太阳辐射,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反射作用,大气逆辐射,热状况,冷热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8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因素 课件练习题,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劳动力,合理利用,地域差异,因地制宜,发展方向,耕作业,平坦开阔,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