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篇 《论语》十二章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篇  《论语》十二章课件第1页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篇  《论语》十二章课件第2页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篇  《论语》十二章课件第3页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篇  《论语》十二章课件第4页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篇  《论语》十二章课件第5页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篇  《论语》十二章课件第6页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篇  《论语》十二章课件第7页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篇  《论语》十二章课件第8页
    还剩4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篇 《论语》十二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篇 《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写作特色,实词释义,一词多义,通假字,重点实词,虚词释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篇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生气,(我)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没有竭尽自己的心力吗?与朋友交往没有(讲)诚信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复习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顺从意愿,不越过法度。”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 孔子说:“有贤德的人,是颜回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也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有贤德的人,是颜回啊!”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说:“了解(或懂得)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学问的人,喜爱学问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合乎正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在其中。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它的主帅,(但)一个人不可以改变(他的)志向。”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本文具体阐述了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思考与感悟,给人以启迪和助。
    ①思想深刻,富有哲理。涉及内容丰富,在思想上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性,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意义,且许多语句已演变成耳熟能详的成语,富有哲理。 ②语言简洁,形象生动。每章语录均寥寥数语,且多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乎”“矣”“也”等语气词,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1.不亦说乎        说: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1.不亦说乎        说: 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学而时习之      时:    2.人不知而不愠  愠:    3.吾日三省吾身  日:    三:    省:    4.为人谋而不忠乎 谋:    忠: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1.学而时习之      时: 按时  2.人不知而不愠  愠: 生气,恼怒  3.吾日三省吾身  日: 每天  三: 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原句说的三个方面)  省: 自我检查、反省  4.为人谋而不忠乎 谋: 谋划  忠: 竭尽自己的心力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诚信   
    6.传不习乎 传:    7.三十而立  立:    8.四十而不惑  惑:    9.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    矩:    10.温故而知新 故:    新:    11.学而不思则罔   罔:    12.思而不学则殆   殆:   
    6.传不习乎 传: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7.三十而立  立: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8.四十而不惑  惑: 迷惑,疑惑  9.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 越过  矩: 法度  10.温故而知新 故: 学过的知识  新: 新的理解和体会  11.学而不思则罔   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2.思而不学则殆   殆: 疑惑 
    13.一箪食,一瓢饮  箪:    14.人不堪其忧    堪:    1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    16.饭疏食,饮水 饭:    疏食:    水:    17.曲肱而枕之   肱:    18.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     
    13.一箪食,一瓢饮  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14.人不堪其忧    堪: 能忍受  1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 喜爱,爱好  16.饭疏食,饮水 饭: 吃  疏食: 粗粮  水: 冷水  17.曲肱而枕之   肱: 指胳膊  18.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 好的方面,优点   
    19.子在川上曰  川:    2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    21.三军可夺帅也   三军:    夺:    22.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    23.博学而笃志  笃:    24.切问而近思   切:   
    19.子在川上曰  川: 河流  2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 往、离去  21.三军可夺帅也   三军: 指军队  夺: 改变  22.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23.博学而笃志  笃: 坚定  24.切问而近思   切: 恳切 
    1.可以为师矣  以: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者:    3.于我如浮云   于: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焉:    5.逝者如斯夫 斯:    夫:   
    1.可以为师矣  以: 凭借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者: 代词,……的人  3.于我如浮云   于: 介词,对,对于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焉: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5.逝者如斯夫 斯: 代词,这,指河水  夫: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     重点句式 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   特殊句式 省略句:可以(之)为师矣。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  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重点句式 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特殊句式 省略句:可以(之)为师矣。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     特殊句式 省略句: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特殊句式 判断句:“也”用在句末,表示判断和肯定。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  几个人一起走路,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在其中。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特殊句式 省略句: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军队可以改变(它的)主帅,(但)一个人不可以改变(他的)志向。  特殊句式 判断句:“也”用在句末,表示判断和肯定。
    1.《十二章》主要包括哪三方面的内容?
    【答案】 主要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三个方面。
    【答案】 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味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而如果一味思考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这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2.经过了两千多年,《论语》仍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你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你的启发。
    1 细梳理·虚词通关
    题组1(1)学而时习之(《十二章》)     (2)人不知而不愠(《十二章》)     (3)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4)执策而临之(《马说》)     (5)博学而笃志(《十二章》)     (6)择其善者而从之(《十二章》)    
    题组1(1)学而时习之(《十二章》)  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  (2)人不知而不愠(《十二章》)  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3)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4)执策而临之(《马说》)  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5)博学而笃志(《十二章》)  连词,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  (6)择其善者而从之(《十二章》) 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 
    题组2(1)温故而知新(《十二章》)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曲肱而枕之(《十二章》)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6)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题组2(1)温故而知新(《十二章》)  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连词,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  (3)曲肱而枕之(《十二章》)  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连词,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  (6)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 
    题组3(1)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鱼我所欲也》)     (5)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6)起坐而喧哗者(《醉翁亭记》)    
    题组3(1)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4)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鱼我所欲也》)  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5)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连词,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  (6)起坐而喧哗者(《醉翁亭记》) 连词,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 
    题组4(1)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鱼》)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6)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题组4(1)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鱼》)  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  (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6)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连词,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 
    题组5(1)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2)而复问其妾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3)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4)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5)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6)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题组5(1)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  (2)而复问其妾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  (3)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4)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  (5)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6)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题组6(1)学而不思则罔(《十二章》)     (2)不义而富且贵(《十二章》)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北冥有鱼》)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6)乃援琴而鼓之(《伯牙善鼓琴》)    
    题组6(1)学而不思则罔(《十二章》) 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2)不义而富且贵(《十二章》) 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北冥有鱼》)  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连词,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  (6)乃援琴而鼓之(《伯牙善鼓琴》)  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 
    “而”做连词时,可连接词、短语、分句等成分,表示多种关系。我们可根据“而”字前后成分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其意义和用法。 ①若前后成分位置可以颠倒,颠倒后意思未发生变化,则“而”一般表并列,相当于“和”“与”; ②若前后成分位置不可颠倒,且后一成分表示更深一层或更进一步的意思,则“而”一般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③若前后成分位置不可颠倒,且后一成分将文意由一个方面转向另一个方面,则“而”一般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④若前后成分位置不可颠倒,且前一成分是用来修饰后一成分的,则“而”一般表示方式或状态,可以不译。
    2 全突破·课外迁移
    【甲】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②。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③。”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④而去。(选自《西京杂记》,有删节) 
    【乙】孝元⑤好《诗》,而迁匡衡为光禄勋,居殿中为师,授教左右。帝甚善之,日以尊贵。岁余韦丞相⑥死衡代为丞相封乐安侯。以十年之间,不出长安城门而至丞相,岂非遇时而命也哉?(选自《史记》,有删节)            【注】 ①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②大学:很有学问的人。③解人颐(yí):让人欢笑。④屐(jī):有齿或无齿的木底鞋。⑤孝元:汉元帝刘奭(shì)。⑥韦丞相:汉元帝时丞相韦玄成。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
    (1)匡衡勤学而无烛     (2)以书映光而读之     (3)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4)倒屐而去     (5)而迁匡衡为光禄勋     (6)岂非遇时而命也哉    
    (1)匡衡勤学而无烛  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2)以书映光而读之 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3)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4)倒屐而去 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5)而迁匡衡为光禄勋 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  (6)岂非遇时而命也哉 连词,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 
    1.课外翻译强化练(1)主人资给以书,遂成大学。(2)帝甚善之,日以尊贵。
    1.课外翻译强化练(1)主人资给以书,遂成大学。【答案】 主人就把书借给他看,匡衡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2)帝甚善之,日以尊贵。【答案】 皇帝很欣赏他,(因此他)地位日益尊贵。
    2.文言断句强化练(1)无 说 《诗》 匡 鼎 来 匡 说 《诗》 解 人 颐。(用“/”标三处) (2)岁 余 韦 丞 相 死 衡 代 为 丞 相 封 乐 安 侯。(用“/”标三处)
    2.文言断句强化练(1)无 说 《诗》 匡 鼎 来 匡 说 《诗》 解 人 颐。(用“/”标三处)【答案】 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2)岁 余 韦 丞 相 死 衡 代 为 丞 相 封 乐 安 侯。(用“/”标三处)【答案】 岁余/韦丞相死/衡代为丞相/封乐安侯。
    【参考译文】 【甲】匡衡学习勤奋,却没有蜡烛。邻居家点着蜡烛,烛光却透不过来,匡衡就凿穿墙壁,让烛光透过来,把书对着烛光诵读。乡里有一大户人家,不识字,家境富裕,藏书很多,匡衡就在他家做雇工,但不要什么报酬。主人感到奇怪,问匡衡,匡衡回答说:“希望能得到主人的藏书,全部读一遍。”主人就把书借给他看,匡衡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匡衡善于解说《诗经》,当时的人为他编了顺口溜:“别再讲《诗经》,匡鼎要来了;匡鼎讲《诗经》,人人开口笑。”匡鼎,是匡衡的小名,当时的人就像这样敬畏佩服匡衡,听匡衡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匡衡家乡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跟他一起讨论,对他提出质疑。乡人被匡衡挫败折服了,(慌忙中)倒穿着鞋跑掉了。

    相关课件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21篇 曹刿论战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21篇 曹刿论战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第21篇曹刿论战,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写作特色,实词释义,一词多义,重点实词,虚词释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9篇 鱼我所欲也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9篇 鱼我所欲也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第19篇鱼我所欲也,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写作特色,实词释义,一词多义,通假字,重点实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4篇 虽有佳肴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4篇 虽有佳肴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实词释义,一词多义,通假字,重点实词,虚词释义,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