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总复习化学(安徽地区)单元+专题复习课件
中考总复习化学(安徽地区)第十单元酸和碱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化学(安徽地区)第十单元酸和碱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安徽·中考,实验酸碱中和反应,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命题点1,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命题点2,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命题点3,CaCO3,隔绝空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点 1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命题点 2 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命题点 3 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命题点 4 酸碱中和反应
考点 一 酸碱指示剂和溶液酸碱度考点 二 常见酸的性质及用途考点 三 常见碱的性质及用途考点 四 中和反应
1.[2020安徽12]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列表中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 )
【解析】 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石灰水[Ca(OH)2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与浸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棉花不接触,不能使棉花变红。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会生成 CO2,CO2 气体溶于水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浓盐酸和锌粒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不能使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变红,但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可使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变红。
2.[2012安徽8]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钟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水的pH大于7B.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D.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
【解析】 由于分子运动,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才能与紫色石蕊试液接触。指示剂遇酸、碱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由滤纸条上变蓝的点较多可知,氨分子的运动速率相对较快。
3.[2015安徽9]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重要的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错误的是 ( )
【解析】 金属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后,不能与稀盐酸反应,D错误,符合题意。
4.[2017安徽15]某兴趣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 (填化学式)。 图1(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查阅文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提出假设】假设1: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假设2: 。
产生的CO2使浑浊变澄清(或HCl和CO2共同作用使浑浊变澄清)
4.[2017安徽15]某兴趣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HCl,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 → →乙(填字母序号);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 (填选项序号)。 A.浓硫酸 B.NaOH溶液C.饱和Na2C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得出结论】由上述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 。 。 。
挥发出的HCl使饱和石灰水产生的浑浊最终变澄清;CO2只能使饱和石灰水生成的沉淀部分溶解,不能最终使其变澄清(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2017安徽15]某兴趣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注意: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3)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pH传感器测得图1烧杯中溶液的pH随通入气体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①AB段pH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 ; D点所得澄清溶液的成分除H2O外还有 。 ②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 。
先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不会使溶液pH明显变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CaCl2和HCl(或Ca2+、H+和Cl-)
【解析】 (1)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2)【提出假设】根据【查阅文献】可知,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另一个原因是通入的二氧化碳与碳酸钙、水反应生成了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设计实验】用洗气瓶除气体杂质时,气体要从长导管通入,因此,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b→a→乙;要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应选择能与HCl反应而不与CO2反应的试剂,浓硫酸不与HCl反应,NaOH溶液、饱和Na2CO3溶液、饱和 NaHCO3溶液都能与HCl反应,但NaOH溶液、饱和Na2CO3溶液也能与CO2反应,而饱和NaHCO3溶液不与CO2反应,故选D。(3)实验前甲装置中充满空气,实验开始的一段时间,装置中的空气进入烧杯中,溶液的pH几乎不变,等空气排尽后,烧杯中会发生以下反应:Ca(OH)2+CO2 CaCO3↓+H2O、Ca(OH)2+2HCl CaCl2+2H2O、CaCO3+2HCl CaCl2+H2O+CO2↑,D点溶液酸性较强,溶液中的溶质应该有CaCl2、HCl。BC段溶液的pH迅速减小,发生的反应主要有:Ca(OH)2+CO2 CaCO3↓+H2O、Ca(OH)2+2HCl CaCl2+2H2O。
5.[2014安徽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入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消失了。【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猜想与假设】同学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甲同学:可能是酚酞试液与O2发生了反应;乙同学: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丙同学:可能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你认为可能还与 有关(写一条即可)。
溶液的温度(合理答案均可)
5.[2014安徽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入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消失了。【设计实验】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除去NaOH溶液中溶解的O2
5.[2014安徽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入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消失了。
(2)乙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他认定自己的猜想正确。请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 . 。
CO2气体中可能含有HCl气体(合理答案均可)
注意: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3)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他在a、b、c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100%]。请你观察下图回答问题。①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 . . 。
NaOH溶液浓度越大,褪色越快 NaOH溶液浓度越大,起始颜色越深(合理答案均可)
注意: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3)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他在a、b、c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100%]。请你观察下图回答问题。②推测5%的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试液后褪为无色的时间约为( )A.小于30 s B.30~90 s C.90~140 sD.140~180 sE.180~280 sF.大于280 s
【解析】 (1)要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实验时首先要除去NaOH溶液中溶解的少量氧气,这是第①步实验的目的,其次要保证实验时空气中的氧气不能再进入溶液中,这是第②步实验的目的;根据实验现象“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可知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2)乙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盐酸可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进入NaOH溶液中,导致溶液碱性减弱或消失,溶液的红色也会褪去,因此,该实验不够严谨。(3)根据图像可以看出,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的时间长短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溶液浓度越大,褪色用的时间越短。根据图像的趋势可大致确定a比色皿中溶液的褪色时间。
6.[2014安徽16]某工厂化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至中性,共消耗5%的氢氧化钠溶液80 g。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H2SO4的质量是多少?
酸碱指示剂和溶液酸碱度
【速记口诀】 酚酞:遇酸色不变,遇碱红艳艳石蕊:酸里红(谐音:山里红)、碱里蓝
2.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1)溶液酸碱度与pH的关系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为0~14。pH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如下图: ①pH7,溶液呈碱性,且pH越 ,碱性越强。
2.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2)测定方法 ①粗略测定:如图所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 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读出溶液的pH。 【归纳总结】 (1)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2)pH试纸测得的结果为整数;(3)不能事先将pH试纸润湿,否则会使测得的酸性溶液的pH偏大,碱性溶液的pH偏小。②精确测定:pH计又叫酸度计,是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
2.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3)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加水稀释时的pH变化 ①酸性溶液加水稀释:pH逐渐 ,无限接近7,不会等于或 7,如图1所示。 ②碱性溶液加水稀释:pH逐渐 ,无限接近7,不会等于或 7,如图2所示。
2.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4)了解溶液酸碱性的重要意义①工业生产: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都必须控制在一定的pH范围内。②农作物生长: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③大气环境:测定雨水的pH(酸雨的pH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单元总复习课件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含答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知识·建构脉络图,主干回顾·厚积知识力,氢离子,酸根离子,有刺激性气味,有白雾,易挥发,难挥发,干燥剂,NH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单元总复习课件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含答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知识·建构脉络图,主干回顾·厚积知识力,氢离子,酸根离子,有刺激性气味,有白雾,易挥发,难挥发,干燥剂,NH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化学(河南地区)10.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验酸碱中和反应,溶液的酸碱性与pH,考点一,pH试纸,白瓷板或玻璃片,玻璃棒,即时小练,规律总结,顺口溜,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